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世界萬物皆有其獨特性,相同的物品之間也存在著細小的差別。
萊布尼茨的這句話拿來形容「指紋」則更加恰當。指紋是人類手指或腳趾肚上螺旋狀的紋路,每個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
肉眼觀看的話似乎並沒有大不同,但細看的話,每個人的指紋又呈現各自的形狀特點,科學家曾做過調查研究,得出指紋重複的概率是150億分之一。
關於指紋的差異化,古人們就已發現,他們以當時的認知對指紋的大致形狀輪廓做了分析歸類,「簸箕形」和「鬥形」兩大類。所謂「簸箕」,顧名思義就是「開口型」的紋路,呈現「圍三缺一」的形狀,與我們用的簸箕相似;所謂「鬥」,古人也是參照生活事務為其命名,陶淵明有句詩說「不為五鬥米折腰」,鬥是老輩人用來計量糧食的工具,呈現「口大底小」的四方形。
由於古人們對自然和生命的認知有限,通常會將人體r特徵富裕「宿命論」,指紋中的簸箕和鬥的特性,成了古人識人觀相的學問,因此還流傳了很多關於簸箕和鬥的俗語:
「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坐著走,九鬥十鬥享清福」
細心的人應該會察覺到,此話囊括十種「鬥形」指紋,卻將另一種「沒有鬥,只有十個簸箕」的排除在外,這是為何?
古人說指紋時,往往以「鬥」的多少來,數量越多福氣越大,所以從一到十,富貴的等級也在逐漸增加。
一鬥九簸箕。上文俗語說「一鬥窮」,聽起來好像說一鬥的人天生受窮,實則不然。從身體特徵與性格角度分析,一鬥九簸箕的往往屬於會過日子的人,生活中賺錢「許進不許出」,更別提生活和精神享受,天生屬於會賺錢卻不懂享受的性格。二鬥八簸萁。所謂「二鬥富」的由來同樣如此,擁有兩個「鬥形」指紋的人往往情商特別高,最直接的表現是異性緣非常好,相貌顏值方面也非常優秀。雖然咱們常說「不要以貌取人」,但能生個好相貌也是做人做事的資本。「三鬥七簸萁」與「四鬥六簸萁」。據統計,生活中「三鬥四鬥」的人佔比最多。咱們普通人大多數是這類指紋,也非常符合現實的情況。普通的人擁有普通的生活,家庭和睦、夫妻平淡、兒女陪伴。雖然終日為生活奔波勞苦,卻也樂在其中。「五鬥五簸萁」。此類人性格有些矛盾,一般情況會有較強的自尊心,為了出人頭地,能拼搏肯吃苦。也恰恰因為如此,使得此類人缺少生活的樂趣,整日為事業起早貪黑,親情、愛情、友情相對來說也就淡薄。
「六鬥四簸萁」。此類手紋的人喜歡爭強好勝,絕不會屈居人下。為了能夠有所作為,所以心眼非常活泛,思維也相當縝密。年輕時候會經歷比別人多的坎坷,畢竟比別人想得多、想得到的也多,自然而然付出的要比別人多一些。「七鬥三簸萁」與「八鬥二簸萁」。俗語說「七鬥八鬥坐著走」,何謂「坐著走」,其實是「坐轎子」的意思,言外之意說此類人將來會有很大的作為,出門有人幫忙抬轎,都不需要自己走路。今天來看,出門乘坐汽車也可以稱為「坐著走」,放在古代「坐轎子」至少得是七品縣令的級別。「九鬥一簸萁」和「十鬥零簸萁」。按照「九鬥十鬥享清福」的說法,此類手紋實屬鳳毛麟角。老話說「幹得好不如生得好」,說的便是此類人。有些人確實如此,比如古代社會蔭風俗,兒子可以無條件地繼承父祖輩的侯爵和田產,只要老老實實地生活,可保富貴綿綿。
那麼最後一類「十指簸箕沒有鬥,只朝外簸沒處裝」的人又會如何呢?
鬥不僅僅是計量工具,還代表了家裡有沒有糧食,如果沒有糧食,那留著鬥也沒什麼用,所以古人才將鬥的多少作為衡量人福氣的標準。
那古人將沒有鬥形手紋的人,說成只朝外簸沒處裝何意?說到底是「敗家子」的意思。簸萁的器物功能是「篩選」,將稻穀中的稻殼雜質「簸」出去,所以簸萁的意象是往外倒的意思。
由此,古人認為「十個簸萁」的人很難守住祖宗基業,只能往外倒,卻不會往裡裝,再通俗點講是「掙兩花三,剩下一個先欠著」。花起錢來大手大腳,根本存不住錢財。
歷史發展至此,文明呈現高度發達的階段,古人一些所謂的俗語經驗也顯得有些不科學。指紋中「鬥和簸箕」完全是基因和環境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與「宿命」沒有任何關係。古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更多的是為了勸誡後人,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出身,都應該保持住「勤儉節約、持家有道」的好傳統。
其中話語雖然簡單,往往只有十幾個字,但是字字珠璣,包含了流傳千年的智慧。
很多人也是通過學習老祖宗的智慧,解決現世的難題。那想要學習老祖宗智慧,又該從何下手呢?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曾國藩身上一窺端倪,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其謀略過人、堅韌不服輸的精神有很大的關係,而他功成名就後的全身而退,靠的就是"智慧"二字。
而他獲得智慧的方式也很奇怪,居然是日夜捧讀《智囊全集》。
曾國藩曾說:"每當夜深入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可見,曾國藩是非常喜歡《智囊全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翻閱,慰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
《智囊全集》由明代大才子馮夢龍編著,書中內容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曆代智慧故事1238則,全部出自正史和筆記、野史。
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此書紀曉嵐倒背如流,所以才能每每機智過人、妙語連珠。康熙將此書視為國之重器,只準大臣內部傳閱。王健林更是在企業年會上向員工推薦此書。
想要吸取書中智慧的朋友,建議選擇有完整馮夢龍評價的白話文版本,因為文言文實在是晦澀難懂,文言文版本比較晦澀難懂,解釋起來也是比較的耗費時間,還是白話文版本的比較通俗易懂。
我看的《智囊全集》就是這樣,還由中華文化大講堂做了注釋、講解,所以對比其他版本注釋要更詳盡也更容易讀懂。
這個版本的《智囊全集》將原版的故事全部記錄進去,又加上了白話文翻譯,還有豐富的彩圖,注釋詳盡,更容易讀懂。
每一個故事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在不經意間就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由淺入深的講解了故事背後的道理,並且還做到了原文與解讀相輔相成,通篇讀下來更容易將智慧吃透、理通,熔煉於心,並運用於現實。絕對會給你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智慧!
便能從古人的失敗中學習教訓,從成功中借鑑經驗,學習老祖宗們安身立命的智慧。
全六冊僅需79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連結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