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青年電影人拍紀錄片展現重慶鄉村新貌

2020-12-15 華龍網

本報訊 (記者 趙迎昭)10月9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會林文化基金主辦,西南大學承辦的2020年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活動在西南大學啟動。來自巴基斯坦、馬達加斯加、喀麥隆等8個國家的10位外國青年電影人,將在西南大學志願者幫助下,圍繞「農事·農家·農人」主題,用鏡頭展現重慶鄉村的新風貌。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是創辦於2011年的一個中國文化體驗項目,外國青年電影人通過自己的獨特視角,在中方志願者配合下,每人拍攝完成一部中國文化紀錄短片,以這種形式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加強中外青年間的跨文化溝通、交流與合作。

「此前舉辦過的9屆活動中,『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義大利、韓國、阿根廷等60個國家77所高校的610名外國青年電影人來到中國不同城市,用他們的鏡頭記錄蓬勃發展的中國,他們拍攝完成的短片斬獲了眾多國際獎項。」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高峰說。

西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安春元表示,「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用影像架起了中國青年和各國青年溝通交流的友誼之橋,「希望外國青年導演能在西南大學志願者的協助下,更好地用鏡頭闡釋年度主題,用影像傳播重慶文化、展現中國魅力。」

據悉,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裡,10位外國青年電影人將分赴萬州區、北碚區、合川區、開州區、巫山縣、巫溪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進行現場拍攝,他們拍攝的作品將於10月24日在渝展映。

相關焦點

  •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十周年活動在京舉辦
    展覽展現了「看中國」十年發展與成就,海內外百餘位嘉賓參與活動。十年來,「看中國」助推文化交流,加深各國友誼,完成多部紀錄作品,引起了一定的社會反響。「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十年圖片回顧展啟動儀式拉開了系列活動的序幕。
  •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十周年活動在京成功舉辦
    活動的第二部分為2020年「看中國」項目短片作品展映和大電影《路:外國青年看中國》放映環節由北京師範大學京師特聘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高峰主持,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致辭表示,雖然2020年的新冠疫情阻礙了許多跨國交流活動,卻阻擋不了中外青年的交流步伐。疫情時期的「看中國」項目非但沒有停止,反而不斷「升級」,持續擴大影響力。
  •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2020-12-13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紀錄片《工廠青年》:被拍的他們和拍攝的我們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紀錄片導演小川紳介花了十幾年完成了《牧野村千年物語》,他的團隊在牧野村租了一塊地,親身體驗種植稻子的全過程。小川說,重要的是經由拍片來描寫人的心靈,而描寫心靈的先決條件是「活動身體」。《工廠青年》海報。
  • 重慶電影人持續崛起 熱門取景地迅速飆紅
    「眾多劇組選擇在重慶取景,主要還是看中重慶獨特的地形。」四川外國語大學教師、重慶青年電影展創始人丁鐘錶示,現今重慶更需要的是能夠充分展示重慶人生活形態和樣貌的電影。「要想做到這一點,除了廣大影視從業者走訪重慶的大街小巷,把這些富有煙火氣息的故事挖掘出來外,更需要出臺相關配套政策,鼓勵影視從業者到重慶長期生活,進而讓他們能拍出更多類似《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瘋狂的石頭》等符合重慶氣質的作品。」重慶籍導演張一白表示。特點二:蓬勃發展的本土電影隨著中國電影票房衝上200億元大關,重慶的電影票房數據也已出爐。
  •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一部紀錄片首先要足夠紀實,導演必須揮動真實的大刀,劈開這個群體,打開電影的出口,觀眾會感受到一部電影的真實與誠心。《棒!少年》劇照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可愛的,從棒球運動的角度出發,導演許慧晶抓住了這一題材電影的精髓。
  • 2020重慶電影產業的這些瞬間值得記錄
    「眾多劇組選擇在重慶取景,主要還是看中重慶獨特的地形。」四川外國語大學教師、重慶青年電影展創始人丁鐘錶示,現今重慶更需要的是能夠充分展示重慶人生活形態和樣貌的電影。  「要想做到這一點,除了廣大影視從業者走訪重慶的大街小巷,把這些富有煙火氣息的故事挖掘出來外,更需要出臺相關配套政策,鼓勵影視從業者到重慶長期生活,進而讓他們能拍出更多類似《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瘋狂的石頭》等符合重慶氣質的作品。」重慶籍導演張一白表示。
  • 電影|史上最佳F1紀錄片《極速求生》,展現最真實的賽車運動
    前段時間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些賽車電影,這些作品看起來都很精彩,但為了戲劇性它們或多或少會進行一些藝術改編。而紀錄片則不同,它是影視作品中最忠於事實的那一類,想看真實的賽車故事?《極速求生》第一季紀錄片的出品方Netflix以2018年整個賽季各站比賽為主線,跟隨8支F1車隊拍攝了《極速求生》的第一季紀錄片。拍攝期間採訪了丹尼爾·裡卡多、小卡洛斯·塞恩斯等多位現役F1車手、多個車隊經理、F1資深媒體記者等人,影片多角度展現了F1比賽在榮光的背後,大家所承受的努力、艱辛、壓力和危險。
  • 以前拍的是紀錄片,現在拍的是動畫片
    柳林只是隨便挑了一個電視劇中的道具問題,就被批評你有本事你去看考古片和紀錄片啊。那柳林就要說一句老實話了,如果說以前我們拍的影視是紀錄片,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東西,當然就是動畫片。遠的不說了,先來說說管虎拍的兩部戰爭電影,然後再看看以前我們的戰爭電影是怎麼拍的,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 重慶巴南邀請外國友人做「非遺體驗」學員
    新華網重慶5月13日電(陶玉蓮)重慶招募外國友人做「非遺學員」啦!即日起,2020年「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活動學員招募啟動,工作、學習、生活在重慶的外國友人通過報名後,將和重慶市非遺愛好者共同參與系列教學、體驗、展示、參訪等活動。
  • 李玉剛執導電影《人約黃昏後》榮獲第六屆重慶青年電影展大獎
    近日,第六屆重慶青年電影展閉幕式暨表彰典禮於解放碑越界影城隆重舉行。由李玉剛導演的電影短片《人約黃昏後》繼第三屆86358電影短片交流周獲得組委會大獎之後,再次榮獲第六屆重慶青年電影展組委會特別提及獎。
  • 好紀錄片要有足夠的能量和創造力
    比如說這次有一個叫《清明》的紀錄片,這部片子有社會議題,就是導演家的祖墳因為施工被平了,需要遷墳。但是它沒有重點展現這個過程,而主要展現現代城市和鄉村古老習俗心態之間的關係。 其實這個角度也沒有特別新鮮,但我很少看到在紀錄片上有人像這部片子一樣去進行視覺構思,而且在形式方面這麼有激情和想像力,而且這個形式的展現過程中,你還是能感覺到它的思考的痕跡。
  • 網聚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2020中國青年新媒體北方峰會暨青年新...
    國內新媒體行業領袖、知名平臺、領軍企業代表以「網聚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進行了主旨演講,電商企業、專家學者、業界新秀以「青年網絡主播助力消費扶貧」為主題展開了圓桌對話,與會代表共享發展經驗,共商發展方向,共謀新媒體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青春藍圖」,為青年打造了一場新媒體領域的高端峰會。
  • ...他拍的紀錄片帶英國人了解中國|杜甫|紀錄片|伍德|中國|中華的...
    (原標題:【融媒特稿】杜甫的詩張口就來,他拍的紀錄片帶宅家抗疫的英國人了解中國)
  • 不賣慘、不矯情,這部紀錄片為何如此吸引人?
    2020年最後一個月,中國電影市場出現了一個溫暖的「意外」——一部集齊紀錄片、兒童題材、體育三大「冷門」元素的電影《棒!少年》,成為名副其實的口碑黑馬。這部紀錄電影不僅拿下豆瓣評分8.7,還激發了社會各界透過電影對兒童成長話題的討論。
  • 他靠拍紀錄片拿了很多獎,他是一個記錄荒誕的人
    周浩,這個 48 歲的貴州人,屬於國內紀錄片導演中資歷最老的一批,也是中國所有紀錄片導演中涉及題材最廣泛的一個。這十幾年,他拍過工人、農民、毒販、醫院、警察、官員、學生,每部作品似乎都精確地在社會中鑽取一塊樣本,以窺視急速變化的時代。周浩的《棉花》獲得 2014 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 重慶富二代花光積蓄拍了一部電影?
    魔幻4D的山城從來不缺故事,坐擁顏值火辣的重慶妹子,街頭熱鬧的江湖氣,霧都不只有《少年的你》這樣的青春傷痕,也上演過《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樣的纏綿悱惻。不過,一個地道的重慶富二代花光積蓄拍一部重慶電影,確實難以理解。
  • 愛奇藝自製紀錄片《棒!少年》全國公映
    12月11日,由愛奇藝出品的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正式登陸全國影院上映。《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該片斬獲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兩項大獎。
  • 開播上熱搜、拍出電影質感,這是怎樣一部紀錄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張曦)#當紀錄片拍出電影質感#、#中國紀錄片裡的神仙文案#、#汪涵狂野波波頭#……7日晚,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播出後,迅速登上了熱搜。這是一部怎樣的紀錄片?還要從頭說起。
  • 第十三屆(中國)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頒獎,山東青年短片展啟動
    9月2日,我的故鄉·第十三屆(中國)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頒獎典禮和山東青年短片展開幕式在濟南電視臺舉行。第十三屆(中國)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主題是「我的故鄉」,在題材的要求上,本屆大賽要求作品須為原創,立意鮮明,積極向上;緊扣大賽主題,從不同側面展現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過程中的生動故事,也不局限於這些領域的故事,記錄身邊感動,講述凡人小事,塑造感人形象,凝聚人心力量,彰顯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