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老外:回憶在海南的童年時光

2020-12-14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

網紅老外與「中國老家」海南

文\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張琬茜

27年前,只有2歲半的他跟隨父母從加拿大搬到海南生活,在海南度過了六年的童年時光;27年後,他成了一名B站的知名搞笑UP主,這個金髮碧眼的男孩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被網友笑稱為「假老外」。

他叫傑裡德,一個喜歡自稱「海南人」的加拿大小夥。對他而言,海南是他的「中國老家」。

近日,傑裡德發布的視頻《我爸在90年代的中國拍了一支VLOG》,刷屏了海南人的朋友圈,視頻記錄了上世紀90年代傑裡德一家在海南的生活。在此之前,他就曾拍過《老外回中國老家,小時候竟然在這裡……》《扔飛鏢到中國地圖,扔到哪裡就去哪裡,竟然扔到了海南?》等視頻,講述自己與海南的不解之緣。

結緣

在海南生活六年 異鄉成了家鄉

當被問到「對海南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時,傑裡德脫口而出:家!

傑裡德出生於加拿大一個靠近溫哥華的城市。1993年,由於父母工作調動,只有2歲半的他便跟隨家人漂洋過海來到海南。傑裡德的父母在海南中學教英語,是當時學校裡僅有的兩名外籍教師,他也成了海南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裡唯一的外國小孩。

每周,海中校園裡都會舉辦英語角,有時在一號教學樓前的榕樹下,有時在「狀元廣場」的「文理樹」旁,只要父母參加,傑裡德都會跟去。一來二去,不少學生都知道學校裡有個「黃頭髮的外國小孩」。

因為隨父母住在學校宿舍樓,傑裡德的童年生活,大多是在海中校園裡度過的。

「當時海中一進門右拐的球場邊有個攀爬架,是我最喜歡玩耍的地方。教學樓後面還有一個小池塘,裡面有座假山,旁邊有座橋,我也很喜歡在那邊玩。」去年回到曾經熟悉的校園,即便20多年過去,校園景觀一變再變,傑裡德仍然能清楚地記得那片童年的棲息地。「那裡有我很多的童年記憶。」傑裡德說。

在海南生活期間,傑裡德一家有專門的「Family Time」(家庭時間)。一家子經常會一起打籃球,父母一隊,傑裡德和哥哥姐姐一隊,比拼總是很激烈,常引來不少人圍觀。

除了打籃球,傑裡德還會懷念一家人到海邊沙灘上吃燒烤的閒暇時光,或者在炎炎夏日吃一大碗炒冰。「炒冰是我的最愛,上次回去我還專門到海大南門夜市吃炒冰,現在的口味比以前多了好多,還可以做混合口味,反正依舊很好吃。」

在海南生活了六年後,為了陪伴提前一年回加拿大並且即將讀高三的哥哥,傑裡德父母辭掉了工作,舉家搬離了海南。原本想等著哥哥高中畢業後再繼續回海南教書,但最終因種種原因,這個願望沒能實現。

但對傑裡德而言,他早已融入海南這片故土,也早已把自己當作一個地道的海南人,即便那時是牙牙學語,他至今也仍然能記得「吃飯」的海南話翻譯是「jia mui」。「希望能有機會再學學海南方言,畢竟那裡是我的家鄉。」傑裡德說。

記錄

視頻裡的「老海口」引發懷舊

20多年前,傑裡德的父親用鏡頭記錄下了一家人在海南的生活日常,將上世紀90年代的海口景象原原本本地展現在了觀眾面前。「這個視頻的剪輯沒有調色和特效,就是記錄我們生活的一點足跡,記錄我們住的環境,還有這裡的人們。」傑裡德說這是父親拍攝的初衷。

6月21日「父親節」當天,傑裡德將父親的素材重新整理剪輯,發布了視頻《我爸在90年代的中國拍了一支VLOG》。時隔20多年,這些老舊的影像重新「面世」。

當鏡頭掃回上世紀90年代的海口,我們能看到,樓房普遍不高,人們上街大多還騎著自行車,與如今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海口街景形成鮮明對比。視頻中,傑裡德一家到菜市場買菜的畫面,也讓許多老海南人倍感親切。那時的菜市場還沒有現在這麼成規模,多為露天小攤,有的沒有攤板,挑個筐就坐在路旁,爭相吆喝著。「豬腸子多少錢一斤?」「3塊一起(都給你)啦!」母親正操著不怎麼流利的中文向攤販詢價,這是他們的日常。

視頻發布後,短短半個小時之內,B站彈幕、微博評論區、微信朋友圈等都被刷了屏,「原來90年代的海南長這樣!」「海南人前來報到!」「簡直太珍貴了,謝謝你們記錄下這麼多寶貴的畫面。」

也有不少網友留言「相認」,有的是曾在校園裡和傑裡德一起玩耍的同伴,有的是曾在街上和傑裡德一家打過交道的街坊鄰居。「謝謝你發布的小視頻,第一次在你家吃了堅果,這是一份讓我珍藏的視頻,我先生也隨著視頻一同了解了我成長的高中校園生活。」暱稱為「可愛的三灃」的微博網友這樣留言道。

為什麼會選擇在「父親節」這天發布這樣一支視頻?

傑裡德坦言,由於相隔兩地,已有將近半年時間沒有見到父母,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將父親拍攝的素材呈現出來,給他們一個驚喜,「我翻譯了視頻的留言轉給他們,他們很開心。在這麼多年以後,我感覺自己好像成了一座『橋』,把父母和海南聯結在了一起,我也很開心。」

延續

自稱「海南人」重返「中國老家」海南

三年前,傑裡德開始拍攝VLOG,主要以中西方對比的內容為主,推出了《老外剛來中國VS在中國很久以後》《中國童年VS西方童年》等一系列VS類的視頻,並逐漸走進觀眾視野,被許多人熟知。

在視頻裡,他多次稱自己是「海南人」,並將海南稱為「中國老家」,因為「童年回憶大部分都在這裡,這裡讓我有歸屬感」。

去年夏天,傑裡德回到海南,回到兒時住過的海南中學,拍攝並發布視頻《老外回中國老家,小時候竟然在這裡……》。

「就是這棟樓,以前我們住在樓上,現在變成了校史館!」「這是我當年玩輪滑的地方!」視頻裡,傑裡德興奮不已,一邊逛著校園,一邊對照著兒時的照片,擺出和當年一樣的姿勢,挨個地點打卡。不少畢業於海南中學的學生,也都紛紛在視頻下留言,有的還掛出了同款照片。

視頻中的景象與兒時的記憶早已截然不同,當年的黃毛小子已長大成人,玩伴也都各奔東西,但不變的是曾在這裡體會到的人文風情和地域文化,以及珍貴的童年記憶。

三個月後,傑裡德再一次踏上了「返鄉之路」,但有趣的是,這次「回家」是由飛鏢決定的。

在傑裡德拍攝的諸多VLOG中,「扔飛鏢到中國地圖,扔到哪裡就去哪裡」是最火的系列之一。站在地圖前,用布條蒙上眼睛,隨意投擲飛鏢,扔到哪裡就去哪裡。當飛鏢穩穩地扎在海南島的圖標上,傑裡德驚呼:「我要回中國老家了!」

隨著關注視頻的人越來越多,網友們也已經習慣了喊傑裡德「海南人」,有的甚至還開玩笑說:「看,這個海南人又在裝老外!」

如今,已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的傑裡德長住上海,他時常給上海的朋友講述自己在海南的童年生活,在網上看到有關海南的新聞,也會跟朋友說「這是我老家」。

無論是父親留下的舊影像,還是傑裡德為了找尋童年記憶回到海南打卡拍攝,它們都化為一種鄉土情懷,穿越時空,跨越國度,將傑裡德一家和海南這片熱土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希望能有機會再多回海南看看,繼續拍一些與海南有關的視頻。」傑裡德說。

相關焦點

  • 童年時光|回憶有你,未來有我
    童年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它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這時的孩子,是含苞待放的花兒、是充滿希望的種子、是稚嫩甜美的開心果。長大後的我們最懷念的不僅僅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孩童時代,更是那時天真爛漫的自己。
  • 【童年回憶】聖鬥士星矢-1銀河戰爭卷-1星矢!天馬小英雄[海南版]
    聖鬥士星矢是日本漫畫家車田正美的經典之作,也是無數70後、80後的童年回憶。大家最早看到聖鬥士星矢漫畫,都是海南美術攝影出版社的版本,一共45冊。看完一卷就天天盼著下一卷出來,同學之間漫畫書籍也是你借我,我借你,很難再湊齊全套,這套漫畫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我最重要的精神食糧,那時候真是最美好的時光。。。謹以此版書緬懷一代人的記憶吧!
  • 海南網紅達人「造星工廠」:多樣化主播+專業化團隊 海口這個網紅...
    點擊查看專題  編者按:在海南自貿港順利開局的強勢利好下,電商行業迅猛發展。為鼓勵海南本土直播電商網紅經濟運作機構發展,培育並選拔出一批海南本土直播帶貨主播人才、發展一批海南本土有影響力的MCN機構、培育一批海南本土網紅品牌,海南省商務廳主辦了2020年海南電子商務直播嘉年華系列活動。
  • 六一特別節目:中國孩子的童年回憶海南美術攝影出版社和他的漫畫
    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家出版社承載了一代人的童年,作為80年代首批大規模引入日漫的出版社,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帶給我們的回憶太多太多。從最早的《風魔小次郎》到之後的《女神的聖鬥士》再到之後的《七龍珠》這些經典漫畫至今讓人回味。
  • 芒果馬欄山助力海南自貿港 首個「網紅智造」產業平臺啟航
    頒獎儀式上,作為活動主辦方,湖南廣電芒果學院、馬欄山文創投公司和深圳漢唐和順科技公司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聯手打造海南自貿港「網紅智造」產業鏈,標誌著海南自貿港首個「網紅智造」產業平臺(以下簡稱「網紅智造」平臺)正式啟航。
  • 這些零食屬於80後的回憶,讓我們穿越回去,回到童年時光
    有時候只要見到某種熟悉的食物,就會想起一些往事,一些童年回憶。在腦海中不自覺地浮現一些場景,和玩伴一起打鬧的場景,和鄰家哥哥一起去抓泥鰍的場景,靠在奶奶背上哭泣的場景,等等一一浮現在腦海裡,淚腺便控制不住湧動。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軟弱了,是因為人的閱歷多了,反而內心變得柔軟了嗎。
  • 海南周刊|「猿」創之路 海南長臂猿躍下雨林枝頭,成為網紅文創產品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位列世界極度瀕危靈長類動物第一位的海南長臂猿,如今僅剩30隻左右棲息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的霸王嶺林區,它們被認為是「人類最孤獨的近親」。而海南本土設計師謝獻文最近在做的事便是打破這份「孤獨」,讓海南長臂猿成為新晉「網紅」。
  • 童年的消逝:網紅經濟大幕下,闖入楚門世界的孩子們
    特別是對於那些儼然成為了商業工具的孩子而言,他們早早地背負上「網紅」的標籤,承擔起養活一個團隊的重任,似乎也在日復一日的網絡勞作中喪失了童年。工業化的網紅經濟裡,少不了兒童的身影範小勤、崔雅涵、加文·託馬斯……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幾個名字,你也許很難想像到這些文字符號背後的形象,他們是誰?在哪裡?在做什麼?
  • 李晨:音樂回到童年,MV激活回憶
    如果說《童年的時光》單就一個歌名就能讓你勾起童年的回憶,那麼這首歌曲的MV,給你帶來的就一定是滿滿的感慨了。都說MV這種音樂視覺形式,是對音樂聽覺的一種破壞,其實既對也不對。  就像Michael Jackson的MV,無疑就開發和提升了音樂的潛在能量,賦予音樂作品以更綺麗的魔幻效果那樣。
  • 如何用英語表達"回憶"?老是說remember,老外覺得你英語很差!
    閒 著無事,你打開手機,收聽英文歌Yesterday Once More,你會不會想起年少的時光?人是 有感情的動物,非常容易觸景生情。那麼如何 用英語表達"回憶"這個意思呢?大部分同學就 知道說remember,如果老是這樣,老外都不 好意思了,他會覺得你英語表達能力有限!我們學會下面的這些表達,可以讓老外對你刮 目相看。
  • 小霸王遊戲機的童年回憶
    童年的顏色,是紅白相間的主機,和黃色的遊戲卡帶。家裡有一臺小霸王,就能召喚十村八店的小屁孩。小霸王遊戲機在20多年後又回來了,但我們的童年時光一去不復返。如今遊戲市場五花八門,從2D、3D到VR,現在的小孩子說起它們來都如數家珍。然而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BA的秘訣,只是我們這代人獨有的寶藏。
  • 對眼配流口水,是老外當網紅的最新秘笈
    當1999年出生的網紅Belle Delphine躺在自己床上,戴著牙套並擺出一副對眼、吐舌、咧嘴到快要流口水的的照片,並把它發到自己的Ins帳戶時:△ 最終,這張照片為她贏得了35200個贊她並沒有想到這個舉動,會讓自己成為在全球坐擁超過200萬粉絲的博主。
  • 童年動漫回憶
    一眨眼,我們從天真的時光慢慢長大,下面小編為你們收集小時候最喜歡看的中國、歐美和日本動畫片。美國《貓和老鼠》還有很多童年回憶沒有收集出來
  • 海南版《龍珠》封面欣賞,這部盜版漫畫就是我整個童年
    海南美術攝影出版社對於一些八十年代出生,並且喜愛動漫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海美原本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依靠出版一些地方美食及攝影的出版社,卻成為國內最先引入日漫的先行者。這兩部作品也成為一代人最經典的童年回憶。今天,再次重溫回憶,一起來欣賞一下復刻版的海美《七龍珠》封面,看看有沒有勾起你當年的回憶!海南版出版發行的漫畫很有趣,跟傳統單行本不同,它採用了卷冊的形式,五卷為一冊。
  • 海南這趟網紅旅遊航線復航啦
    海南這趟網紅旅遊航線復航啦 2020-12-10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動漫閒聊——回憶當年的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
    今天我們來動漫閒聊一下存在於回憶中的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在這裡我要說一下,由於大家在各地情況不一樣,所接觸到的第一部海南版漫畫都不一樣,比如我最早接觸的就是《聖鬥士》。,雖然是盜版,但是海南版在翻譯上還是很用心的,比如龍珠裡的短笛、樂平、彌次郎兵衛,比起港臺的比克、雅木茶、亞奇洛貝,個人感覺還是海南版的翻譯好一些。
  • 動漫閒聊——回憶當年的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
    #動漫閒聊#一下存在於回憶中的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雖然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這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存在了很長時間,實際上這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從1988年創刊到1997年停刊,也就9年時間,不過就是這短短的9年時間,給我們大家打開了日漫的世界。其實這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也不是一開始就折騰日本漫畫的。
  • 如何寫童年的趣樂時光
    作文導語:童年是充滿純真和情趣的時光,也是令人留戀和難以忘懷的時光。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可以是一隻昆蟲,一次發現,一個玩具,一場爭執……看起來微不足道,卻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
  • 「童年回憶的動漫系列」讓全世界認識孫悟空紅的男人——鳥山明
    到了海叔小學四年級左右的時候(大概是1991年,又暴露了),又是在海南美術攝影出版社的帶領下剛剛從《聖鬥士》的坑跳了出來又掉入了經典傳世佳作《龍珠》的坑裡。1.9元盜版書一般一次出兩本那就是3.8元1個星期的早餐錢都在這裡了!
  • 回憶殺零食|致我們逝去的童年時光
    原創 萌煮菇涼 江湖尋味回憶殺零食|致我們逝去的童年時光小時候不明白,父母為何總要把「我們那個時候……」掛在嘴邊,總覺得他們說的話題離我太遙遠。父母那一輩的童年過的太辛苦,白米飯也不夠吃,只能吃紅薯和米飯混著煮的紅薯飯,玉米面和米飯混著熬的玉米粥……直到我長大了,才明白,無論是貧瘠還是富裕,童年都是最無憂無慮,最值得懷念的時光。我也開始跟我的妹妹、女兒念叨這些過去,長成了自己也曾不理解的「大人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