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剛剛從廢墟上站起來的中國人民面對國際反華勢力強加的戰爭,在各方面均存在嚴重困難的情況下,不惜付出巨大的民族犧牲,毅然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捍衛民族獨立與維護世界和平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為人類和平史冊譜寫了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
達到了保家衛國的目的,為新中國贏得了寶貴的和平發展環境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最渴望的就是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奠定了第一塊基石。當時,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的形勢依然嚴峻。由於長期遭受列強的侵略和掠奪,加之國內長期戰爭的破壞,整個中國幾乎是一片廢墟。而帝國主義不甘心失敗,對新中國採取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外交上孤立、政治上顛覆等種種手段,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裡。1949年底,毛澤東訪問蘇聯,在同史達林等蘇聯領導人會談時,毛澤東一開始就說,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保衛和平。中國需要三至五年的和平喘息時間,用這段時間來恢復到戰前的經濟水平和穩定全國的局勢。解決中國最重要的問題,取決於和平前景。
抗美援朝戰爭是面對強加戰爭威脅奮起應戰的英明決策。朝鮮內戰爆發不久,美國就糾集所謂「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幹涉,很快就直逼中國東北邊境。同時,美國宣布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另外還向法國提供軍援,支持擴大在越南的殖民戰爭,企圖從南翼牽制中國。朝鮮危在旦夕,中國主權和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經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邀請,中國迫不得已但又義無反顧地做出了派遣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明決策。正如毛澤東所說:「既然美國侵略者已經向我們進攻了,我們就不能不舉起反侵略的旗幟,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義的。」經過近三年的鏖戰,人民志願軍保衛了祖國,挽救了朝鮮,徹底粉碎了美國佔領全朝鮮和圍堵遏制新中國的戰爭企圖。
抗美援朝戰爭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抗美援朝之戰,中國人民志願軍自鴨綠江邊開始反擊,一直把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漲,民族團結空前鞏固,極大提升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那樣:「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從此,新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真正成為任何人都不敢小覷的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時至今日,我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幾十年的和平發展環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就,都離不開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來的「和平紅利」。
樹立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中國自此成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抗美援朝戰爭使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贏得作為大國的尊嚴。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多次慘遭列強侵略,雖然進行了英勇抗爭,但始終沒有擺脫屢戰屢敗的命運。歷經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的領土和主權依然成為大國交易的對象。美國幹涉韓戰後,中國的底線就是在朝鮮半島的美國軍隊不能越過三八線。我國政府通過各種途徑把這一底線明確告訴美國,周恩來總理多次在外交場合發出非常明確、非常直接的警告。然而,中國的外交努力和正義呼聲沒有得到美國和國際社會足夠的尊重和重視。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使美國、蘇聯及國際社會清楚地看到,中國再也不是那個軟弱無力的國家了,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從那時起,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建立起了言出必行的國家信譽,任何敵對勢力都不再敢漠視中國的正義聲音。
中國人民以巨大的犧牲維護了地區和平和國際正義。美國公開侵略中國臺灣和鄰邦朝鮮,激起了中國人民極大憤慨,全國人民以各種形式抗議美國的武裝侵略,聲援英勇抗爭的朝鮮人民。特別是美軍仁川登陸後,不顧中國反覆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向中朝邊境大舉進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黨中央決定推遲解放臺灣,調整國民經濟恢復計劃,決心不惜付出巨大的民族犧牲,出兵朝鮮、抗美援朝。停戰後,又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醫治戰爭創傷。從整個抗美援朝戰爭過程看,我們黨既是為了保衛我國的國家安全,也是為了挽救兄弟鄰邦於滅頂之災,同時也考慮了世界和平的整體利益,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獨立自主、維護國際正義的不懈追求。
中國開始作為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國對中國的不接觸政策,迫使它在事實上承認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威望大大提高。停戰後,新中國首次以大國的身份,參加了1954年4月的日內瓦會議,與其他國家共同討論重大的國際問題。1955年4月第一次亞非會議在萬隆召開,中國代表團在會議上發揮主導作用。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國尼克森總統訪華,1979年美國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乃至今天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大作用等,都有中國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這個重要因素的影響。
深刻影響了冷戰格局,促進形成了二戰後國際整體和平環境
抗美援朝戰爭遏制了世界爆發更大規模戰爭的可能。二戰後,世界逐漸形成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兩大陣營因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而尖銳對立和鬥爭,並左右著世界政治形勢的發展變化。歐洲則是這種對立和鬥爭的核心地區,醞釀著爆發更大規模戰爭的風險。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亂了美國稱霸世界的步驟,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戰爭氣焰,降低了兩大陣營在歐洲爆發更大規模戰爭的風險。可以說,抗美援朝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雅爾達體系的歷史軌跡,中國開始崛起成為美蘇之外的另一個大國,由此奠定了亞太地區和平發展的基本格局。
鼓舞了殖民地國家人民追求獨立解放的信心和勇氣。從15世紀末起,西方大國就開始殖民擴張,逐漸建立起遍布世界的殖民體系。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再次表明「貧弱國家」通過努力能夠戰勝不可一世的西方大國,武器裝備落後也能取得戰爭勝利,從而極大鼓舞了正在進行的反帝反殖民鬥爭的國家和人民。二戰後的短短二三十年間,西方殖民體系紛紛解體,民族解放運動取得了全面勝利,世界上誕生了百餘個新生的發展中國家。這個時期經歷了一場場民族解放運動與殖民主義之間血與火的激烈較量。而在這些戰爭中,抗美援朝戰爭無疑是其中最氣壯山河、最揚眉吐氣的戰爭。在世界人民終結西方殖民體系的歷史進程中,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座不可磨滅的歷史豐碑。
獨立自主與和平發展越來越成為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使中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1954年中國出席日內瓦會議,中國代表團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會議的成功召開作出了重大貢獻。1955年中國在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上再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了許多國家的積極支持,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公認的處理國家間關係的基本準則。隨著越來越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相繼獨立,為避免美蘇兩大軍事集團嚴重對抗殃及自身,廣大中小國家紛紛參加不結盟運動,走向聯合自強的發展道路。由於在戰爭中受挫,美國被迫調整對日本、德國等國家的政策,日本和傳統歐洲強國獲得重要發展契機,進而形成了二戰後幾十年「兩超多強」的國際力量格局。
鮮明亮出了原則底線,絕不會在侵略和威脅面前低頭
殘酷戰爭給雙方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雙方參戰兵力最高達300餘萬人。如此眾多的兵力,集中於幅員狹小且地理條件特殊的半島上,使得這場戰爭異常殘酷,給雙方都造成了慘重損失。美國是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上和軍事上最強大的國家,然而在中朝人民共同反抗面前,碰得頭破血流。這場戰爭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沒有勝利的戰爭,成為「被遺忘的戰爭」「不願提起的戰爭」。
新的戰爭風險依然存在,務必引起高度警惕。抗美援朝戰爭異常慘烈,表明了大國直接軍事對抗的嚴重後果。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天下並不太平,冷戰思維仍然存在,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還有新的發展,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尤其是當前,少數國家始終不放棄對華遏制戰略,在國際上拼湊反華聯盟,肆意升溫臺海、南海等地區局勢,挑撥中國與其他國家友好關係,用霸凌手段打壓中國正當發展權利,否定和醜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給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帶來嚴重風險,給地區和世界和平帶來重大威脅。
維護世界和平必須有強大實力和鬥爭精神。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再次證明:和平必須靠鬥爭去爭取,能戰方能言和。我們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用和平方式處理爭端,但絕不意味著會在侵略和威脅面前低頭。正如毛澤東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和意義時所說:「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尤其在關係到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敢於鬥爭。歷史從未走遠,我們應當永遠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永遠銘記中國人民為保衛國家安全和維護世界和平付出的巨大犧牲和建立的不朽功勳,守護歷史真相、珍視和平果實、維護國際正義,讓和平的陽光始終照耀著祖國大地。(李曉輝)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習近平強軍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中國國防報 轉自:中國軍網
責任編輯:鄧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