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第六君。
今天要討論的事情有一定的爭議性,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你有不同意見。
有這樣一群正義感爆棚的人,他們認為喜歡反派的人,本人也是反派。喜歡心理變態者的人,自己也不正常。
第五人格也不免受到這種觀點的影響,舉個例子。諾頓和奈布。諾頓為了一己私慾,想獨吞老礦工口中說的寶藏,就引爆了礦洞,獻祭了所有礦友的生命作陪葬。不僅傷害了父親那個老礦工同事,一個垂死老人的心。還殘害了無數生命。
而奈布自從前鋒日記出了之後,形象被顛覆,他受僱於反派魔術師,所有人都很害怕他,他渾身散發著危險的氣息。 謀害鹿頭的人就在那個五個求生者之一,前鋒野人冒險家的嫌疑基本已經洗清。而兇手就是奈布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這兩個人是第五人格裡的反派角色。這沒什麼好洗的。
那麼問題來了。
那麼多人依然喜歡奈布和諾頓,這些人難道就是「心理變態」嗎? 喜歡一個反派,喜歡一個惡人,是不是說明我們的內心也是邪惡的?
我認為這種說法不對。
01我們喜歡反派,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認同反派所做的惡行
諾頓和奈布,只是第五人格裡虛構的角色,文藝作品中的紙片人。我們喜歡的是他們身上別的東西。
這種感覺就好像喜歡貓。
貓像小天使一樣可愛,但按照人類的道德標準,貓咪絕對是邪惡生物。 據不完全統計,米國的野貓一年會殺死24億隻鳥。貓咪殺戮常常不是為了果腹,僅僅是天性中的一種殘忍愛好,殺死小動物它們就會很開心。
擼貓時我們覺得貓咪是小天使,可是一旦看到它們殘忍虐待小動物時,我們的內心恐怕會受到衝擊。
但這種指責其實是不公平的。我們用人類個體道德標準去要求貓咪的整體。如果站在整個人類的角度去看,其實這個地球上,沒有比人類更殘忍的生物,只是我們選擇不去看到而已。
流水線上的雞仔,一天可以孵化上萬隻,42天就能出欄,在它們短暫的生命裡,從未感受到生命的溫暖。 這為了食物供給,我們大家都在吃,沒資格說什麼,但是鬥牛、鬥狗造成的死亡與傷害,僅僅只是為了娛樂。
我們不喜歡貓虐殺鳥類與倉鼠,我們也知道貓本質是邪惡的,但這並不妨礙貓的可愛。 美是超越道德感而存在的東西,這是夏爾·波德萊爾詩集《惡之花》試圖告訴世人的。
在社會中有道德與規則的存在,喜歡也不意味著縱容。真正愛貓的人不會縱容貓咪「作惡」。 現實與幻想,善與惡,大家還是分得清的。
很多人喜歡島國漫畫,但如果回到戰時,和最崇拜的漫畫家以敵人的形式相見,手中的武器不會遲疑。
很多人喜歡JOJO裡的大反派迪奧,但是DIO廚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喜歡迪奧有什麼不好?我也喜歡看到他被打。
人或多或少都有點惡趣味,但只要大節不辱,那就足矣。比如在《我的英雄學院》事件,這種涉及底線的問題,大家就一致團結抵制。
02喜歡反派是一種安全的減壓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三種: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的想法是動物本能。舉個例子,我們看到一個美人,本我可能會想:好想睡;超我則會跳出來,從道德上規則上阻止我們; 而自我則介乎在本我與超我之間,幫我們做出最佳選擇,比如先從搭訕開始。
長久用超我的力量壓抑本我,人是會有壓力的。而喜歡反派,是一種安全無害的減壓方式。
03時代的影響
早期影視作品中,尤其是武俠小說,一般喜歡正派的角色比較多。 俠是一種自我犧牲,燃燒自己照亮世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主張犧牲和奉獻的武俠精神悄然落幕,現在人更愛看爽文。主角不再心系蒼生,愛憎不再分明。人們漸漸對反派開始感興趣,反派的形象也愈發生動。
看到JOJO裡吉良吉影把敵人康一打趴後,本來時間足夠撤退,但看到康一襪子穿反了,在強迫症的影響下,非要幫敵人換過來,錯過了撤退最佳時機,我笑趴了。我頓時覺得這個角色很有趣。
這是社會進步還是道德感的倒退?我也不知道,但這無疑是個人意識的一種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