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刀旁「刂」,基本上是出現在字的右邊,佔據的空間也比較小,整體窄而長。立刀旁是由象形字「刀」演變而來,所以不少與刀劍等兵器有關,經常用到的字有判、到、刻、剛、割、別等。
立刀旁偏旁的寫法如下:
立刀旁整體窄長,短豎①稍靠上,整個偏旁的重心偏上。
短豎細,而豎鉤②粗壯飽滿,它們之間的距離要保持適中,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
以「利、判、前為例分析利發旁在漢字中的結構及寫法:
利:「利」是左右結構的字,「禾」左放右收,首撇偏右,橫畫左伸右縮,立刀旁窄 長,短豎偏上。
判: 左右高低相當。左部撇改豎,兩點左低右高,豎鉤左挺,「刂」兩豎直立平行 與左部疏而不離。
前: 上部兩點緊靠長橫,長橫起筆向左伸。下部略偏右,左右部分高低、寬窄相當。
《多寶塔碑》中帶有立刀旁的字舉例。
《九成宮醴泉銘》中帶有立刀旁的字舉例。
欣賞不同的書法名家書寫的含立刀旁的字,注意「刂」的 不同寫法。
相關文章:
毛筆書法中偏旁部首的寫法:左耳旁與右耳旁
毛筆書法中提手旁的寫法及相關漢字結構分析
毛筆書法中三點水「氵」與兩點水「冫」的寫法與結構分析
毛筆書法楷書「月」字旁的書寫方法及結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