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入侵全球:在美國泛濫成災,在中國為什麼「活」不過童年?

2020-12-22 騰訊網

季真賜宅已無主,太白酒船空棹歸。

野色驚秋鴻雁下,水聲吹雨鯉魚飛。

「鯉魚」或「魚」在古人的詩詞中是一個常出現的元素,他們希冀「年年有餘」的願望使得對於魚也有一種理想的寄託。而且在中國還有「鯉魚躍龍門」之說,認為鯉魚能夠蛻變真龍,但也只是閒談而已,畢竟連龍都沒有,哪裡又會有一躍成龍之說。但這並代表鯉魚會喪失人們對於它理想的寄託,誰都是求個心理安穩。

但在其他國家,鯉魚卻成為了它們的噩夢。據《每日電訊報》報導:澳大利亞鯉魚泛濫成災,政府懸賞:澳大利亞政府擬將一條植入晶片的鯉魚在帕拉瑪塔河中放生,能夠釣上這條鯉魚的垂釣者可以獲得100萬澳元(466萬元人民幣)的獎勵。

而這條政令頒布之後,吸引了不少的垂釣者前來嘗試,但千萬不要認為,這是政府組織的一次娛樂活動。其實這是政府的無奈之舉,因為鯉魚泛濫,它們又沒有過多的方案去處理這個問題,只能將希望寄托在方式上,尤其是在眾多鯉魚群之中尋找一條,那需要釣出來的可就多了。要知道澳大利亞還沒有從兔子成災的噩夢中過去,又迎來了新的「噩夢」。

而在中國,鯉魚作為一種常見的淡水魚種,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但幾乎體積都很小,畢竟要作為盤中之餐,太大反而讓人畏懼,因為在國內的鯉魚基本個頭沒有什麼大的,一般很難有超過10斤的,甚至於很多連自己的「童年「都活不過,要知道鯉魚的壽命有40年左右,而大部分卻只養育了一年左右就成了下酒菜。但是在國外就不一樣了,幾十斤的大鯉魚常常出現,甚至有些還有上百斤的情況出現。那為何都是鯉魚,怎麼會有這樣大的差距。

鯉魚來自於何方?

對於中國人來說,鯉魚從來都不陌生,畢竟這是一種頗有歷史的飲食材料,且在國內多地均有分布。但是常常人們會有一個誤區,認為鯉魚只在中國分布,因為提起鯉魚,人們常常會冠以「中國「之前綴。

1、鯉魚的發源地

鯉魚屬於亞洲原產的溫帶性淡水魚,喜歡生活在平原上的湖泊或者水流緩慢的河川裡,當然中國的黃河之中也有不少鯉魚的存在。而鯉魚分布在除澳洲和南美洲外的全世界,而且鯉魚很早在中國和日本便被當作了觀賞魚和食用魚,而被歐洲等國引入後,也被當作食用魚而養殖。且其適應性強,耐寒、耐鹼、耐缺氧,能夠適應多種環境,繁衍能力也十分強。

2、鯉魚的形態特徵

鯉魚的鱗有十字紋理,所以名鯉。死後鱗不反白。有從頭至尾的脅鱗一道,不論魚的大小都有三十六鱗,每鱗上有小黑點。身體側扁而腹部圓,口呈馬蹄形,須2對。背鰭基部較長,背鰭和臀鰭均有一根粗壯帶鋸齒的硬棘。體側金黃色,尾鰭下葉橙紅色。初看鯉魚其實有的還十分漂亮,這也是它會被當作觀賞魚的原因。

但在人畜無害的外表下,它卻有著可怕的繁殖能力以及環境適應能力。

鯉魚的生活習性

鯉魚原生活於亞洲,但隨著國際化的開放以及世界聯繫的更加密切,鯉魚也開始走向世界。而鯉魚這類淡水魚種,也開始了自己的出遊歷史。

1、強大的適應能力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同時鯉魚與多數淡水魚一樣屬於無胃魚種,且腸道細短,新陳代謝速度快,故攝食習性為少吃勤食。它能適應低溫或者缺氧的環境,甚至於還耐鹼性,因而有著強大的生存能力。

2、鯉魚的繁殖方式

在流水或靜水中均能產卵,產卵場所多在水草叢中,卵粘附於水草上發育。其卵在3-4天即可孵化,夏天是其快速的生長的時期,而冬天則會在深水區潛伏休養。

3、鯉魚壽命較長

一般情況下,沒有人為活動的幹預,鯉魚的壽命可以高達40年,而且目前人們發現的最大鯉魚,已經超過了200斤,確實讓人們很是震驚。

為何鯉魚在國外泛濫成災?

鯉魚在中國雖然是大家常見的魚類,除了野生鯉魚之外,還有不少人工養殖鯉魚的情況,畢竟鯉魚也算是一道鮮美的食材,雖然不少地方因為它的土腥氣並不對它感興趣,但仍然有不少人喜愛這一道美食。但是這樣的情況在國外就不一樣了,不用說人工養殖,就是野外就夠他們難受了,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國外鯉魚成群的照片,甚至於還有大型鯉魚的出現。那為何在國內生活緊張的鯉魚,在國外卻泛濫成災了呢?

1、沒有天敵

鯉魚原生活於亞洲,在亞洲的生態體系中,它們必須面對一些生物的威脅,畢竟需要一個動態的平衡。但是到了國外之後,並沒有什麼物種對它們感興趣,更不用說什麼天敵了,而這給了它們一個很好的繁殖機會,快速的繁殖加上沒有天敵,最終使得它們在這裡肆意瘋狂生長。

2、充沛的食物

而鯉魚從亞洲走出,自然是因為能夠吃掉大量藻類。也就是說原本它們是有著重要使命的,但是卻忽略了它的天敵因素,因此當鯉魚們來到其他地方,不僅有著豐富的食物不說,環境還十分優越,簡直是它們生活的天堂。

3、無人捕撈

外國人對於鯉魚這類生物其實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它不僅刺多,甚至於還沒有其他食物有營養,自然不會吸引到這些外國人的胃口,而且關鍵他們也沒有傳承數千年的烹飪技術,對於鯉魚的吃法還沒有探究清楚,因此也就很少有人食用鯉魚了。

鯉魚的走出本是為了解決生態問題,但不成想卻引發更為嚴重的問題,這是他們沒有想到的。因此在面對外來物種時,我們需要極度謹慎,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反而會成為這些外來物種極好的生活環境。

為何在中國的鯉魚很難長大?

早在周代,鯉魚就是珍饈,周宣王就曾用鯉魚大宴諸侯。有這樣一個成語「炰鱉膾鯉」,就是指珍美的饌食。而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鯉魚也一直是人們盤中之物,甚至於到了今天,野生鯉魚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還有大量養殖基地的存在。

1、天敵眾多

在原有的生態體系中,鯉魚是有著眾多天敵的。其不僅僅在幼苗期時需要面對眾多天敵的吞食,而且還有眾多垂釣愛好者的威脅,因此對於其成長都是一個困境,而不用說讓它泛濫成災,畢竟能「活著「都是幸運,也就很少有國外那種」壯闊「的場景出現。

2、食物睏乏

鯉魚可以吃食藻類,也可以吃其他水中之物。但是國內的自然水域之中食物常常會十分匱乏,尤其是像黃河等等,鯉魚的生存狀況也頗為艱難,因為沒有充足的食物,鯉魚的生長速度自然就會變慢,進而也長不成國外那樣的大體型。

3、因為是食物材料,逃不過捕撈

鯉魚在中國是一道傳統的美食,對於處理它的土腥味問題,國人已經有十分成熟的經驗,因為也可以把它做得十分鮮美。這也就決定了它成為人類食物的命運,而這樣的條件下,它們自然是難以成長,自然時刻擔憂自己的生存問題。

美國的鯉魚泛濫成災

20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急於找到一種比化學藥物更為安全的方式,用來控制泛濫的藻類等水生植物。於是,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局想到了「生物方法」。20世紀70年代,水產養殖者為防止浮遊植物泛濫,美國政府制定「專業魚才引進計劃」,才將亞洲鯉魚引入美國的魚塘裡。但不成想卻為自己引來了更大的麻煩。

20世紀80年代後,亞洲鯉魚逃離限定的水域,大量繁殖,給美國十多個州的河流、湖泊生態帶來毀滅性災難。美國農業部已花180多億美元,試圖攔截亞洲鯉魚進一步侵入五大湖區,但前景並不樂觀。美國人不愛吃淡水魚,甚至於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鯉魚的土腥味,也讓它們註定不會成為美國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由於缺乏自然的天敵,這些生長迅速,繁殖能力強的「鯉魚」成了當地的水霸王。水生植物被亞洲鯉魚大量消耗,本土魚類賴以生存的食物無以為繼。水生植物減少, 本土魚類產卵環境被破壞,對於美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2014年1月18日,據外媒報導亞洲鯉魚入侵美國瘋狂繁殖,密西西比河水生物已崩潰,為防止它們從密西西比河進入五大湖,美政府決定斥資180億,用25年建堤攔住亞洲鯉魚。但專家擔心,恐怕堤壩沒竣工,五大湖區就已被攻佔。

亞洲鯉魚已經成為美國農業十分困擾的一個問題,如何解決這些瘋狂的外來物種,是極為頭痛的。雖然說至今已經採取了不少的方式來緩解這一問題,但毫無疑問,這個問題還是依然十分嚴峻。

結語

生態問題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畢竟如果它真的泛濫成災,那需要付出的代價是極大的。現在常常會有一些人抱著所謂放生的心態去往湖泊裡放生生物,但是卻沒有考慮這些是否是本土物種,是否會對當地的環境造成破壞。現在影響雖小,但是誰也不能預測,多年之後的狀況會是如何。

相關焦點

  • 鯉魚入侵全球水域,在美國「長成豬」,在中國為什麼活不過幼年?
    參考資料: 1、亞洲鯉魚泛濫美國「懸賞」百萬美元求解 .大眾網.2017-02-08 2、「保衛五大湖」: 美國開始大規模毒殺亞洲鯉魚.人民網.2009年12月07日 3、亞洲鯉魚「入侵」美國 傳中國公司欲加工銷回國 .環球網.2013-06-07
  • 亞洲鯉入侵到全球,在美國都長豬仔那麼大,在中國為啥活不過童年
    由於數量增多,一些鯉魚溜進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在這裡,它們迅速泛濫成災。甚至在美國密西根州州長還出行《挑戰鯽魚計劃》,並且有人榮獲了70萬獎金!鯽魚引進中國的鯽魚清理生物垃圾,卻忽略了飲食習慣?所以國外每到泛濫成災的季節後,自己國家的媒體和政府就會出資,讓捕魚的人去獵殺泛濫成災的魚,記者們也會紛紛報導!鯽魚為什麼在中國沒這麼大的呢?
  • 同樣是亞洲鯉魚,在美國長成百斤魚王,在中國卻活不過童年
    現在的入侵物種,和以前的最大區別,就是依靠人類的媒介進入的入侵物種變得越來越多,比如說美國的野葛,就是引進日本,中國的小龍蝦也是從外國引進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亞洲鯉魚,則是美國從中國引進的一種物種,如今也成為了物種入侵的代表性物種。
  • 鯉魚入侵全世界:在澳洲吃得膘肥體壯,為何在中國都活不到成年?
    不過實驗進入分量實驗的階段時,頂尖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這些可惡的普通鯉魚以驚人的速度產生了抗藥性,同時KHV對原生態脆弱的水產系統會產生不可控的危害,因此快速地向政府建議不要批准這項危險的計劃,經過最後縝密的研究,這項計劃最終未能面世。看完上述報導,外加大家以往在營銷號了解到的情況。
  • 鯉魚在美國泛濫成災,個個肥的像頭豬,「人魚大戰」美國大敗
    而在美國,這4種魚則被統稱為亞洲鯉魚。同為鯉魚,它們的日子卻過得各不相同。我們國內的鯉魚面對著漁業捕撈和生態的壓力,無論是湖泊、河流還是近海,較大的魚類都很難見到,可以說,它們很難活過「童年」。和我們不一樣的是,鯉魚在美國的河道中泛濫成災,甚至佔到水中生物總量的90%。不僅如此,它們的體重則高達100斤,體長甚至超過1.5米,真就肥得像頭豬。這不禁就讓人很好奇,我國活不過成年的鯉魚,怎麼到了美國就泛濫成災了?老美怎麼就不出口或是吃掉它們嗎?
  • 國外「鴨嘴魚」現身長江,在美國能長到2米,在中國卻活不過童年
    我們都知道美國現在在生態系統上面臨著很大的威脅,特別是美國的各個湖泊和江河中,由於在前些年美國為了發展國內的經濟,導致了水資源嚴重的汙染,最後不得不請亞洲鯉魚去幫忙,最後由於亞洲鯉魚的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超強
  • 鯉魚讓全世界頭疼,在英國胖得像「豬」,為何在中國卻活不長?
    導語:鯉魚讓全世界頭疼,在英國胖得像「豬」,為何在中國卻活不長? 在我們的生活中,鯉魚就是大家愛吃的美食。但是在國外,情況就截然相反了,因為在國外鯉魚是泛濫成災的那種,人們為了鯉魚而非常苦惱。可能大家會問,鯉魚讓全世界頭疼,在英國胖得像「豬」,為何在中國卻活不長?
  • 鯉魚入侵全世界:在澳洲胖得像頭豬,為什麼在中國都活不到成年?
    我們先來看看這鯉魚病毒的新聞,澳大利亞政府部分科學家日前要求批准將錦鯉皰疹病毒(KHV)釋放到澳洲最大的淡水湖中,以殺死這種入侵的「鯉魚」! 歐洲鯉魚在澳洲泛濫成災 在澳洲泛濫的並不是亞洲鯉魚,而是歐洲鯉魚,這種在十七世紀~十八世紀間被歐洲殖民者放歸野外的魚類,不過當時並沒有引起泛濫,轉折點是1964年一個「
  • 「長臂大蝦」入侵我國,在越南可長到3斤,到中國後卻活不過童年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我國有越來越多人口走出了國門,外國也有許多人來到中國。不過,除了人類之外,也有一些其它物種隨著人類的腳步,來往於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
  • 「 吃掉」美國南方的入侵物種,原產地中國,被稱為「巨口怪獸」
    美國作為全球最發達的國家,外貿自然也十分發達,因此美國這些年來的入侵物種也非常多,而且美國有許多入侵物種,都是來自中國,比如說亞洲鯉魚,原產地在中國,後被美國引進改善水質,沒想到卻泛濫成災,成為入侵物種,美國花費180億美元都無法解決。
  • 美國鯉魚出口中國無人問津,得知價格後:這誰捨得買?
    美國就有一個讓他們本國人非常頭疼的物種入侵問題一直都沒有解決,入侵物種不是什麼兇猛的動物,只是小小的鯉魚鯉魚是我們中國人經常看到的一種魚類,也經常食用。它們的生存能力很強,在我國絕大部分的水域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這種鯉魚通常被叫作亞洲鯉魚,因為它們是亞洲獨有的物種。然而美國漁民為了疏通河道,清理魚塘裡多餘的浮遊生物,把亞洲鯉魚引入了當地。
  • 亞洲鯉魚入侵全球:在歐洲胖的像頭豬,為何在中國活不到成年?
    以中國的鯉魚為例,在我國,鯉魚以其可愛的外表和吉祥的寓意,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尤其是春節期間,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會有一道「燒鯉魚」。除寓意外,它的肉質、營養也更豐富,同時又有觀賞價值,我們所見的錦鯉就是以食鯉魚為基材的觀賞鯉魚。但這種美食,在歐美等國,卻一波三折,成了本地人頭疼的事,這是為什麼呢?
  • 繼亞洲鯉魚後,「亞洲大黃蜂」入侵美國,當地人拿它沒有辦法
    而要說其中最代表性的國家,就當屬美國這個國家了。美國是如今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是目前公認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經濟,文化,工業等領域中都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在經濟中,因為美國是一個製造強國,所以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它就將大量的化工產品,機械,汽車,飛機和食品等商品大量出口,同時也進口了大量的紡織品,服裝,食品等物,因此經濟實力十分突出,目前以傲人的20多萬億美元繼續穩坐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寶座,所以說全球化對於美國來說是很重要的。不過全球化也並非就只為美國帶來好處,除了經濟,它還帶來另一個讓人煩惱的問題,那就是「入侵物種」。
  • 亞洲鯉魚美國泛濫之後,開始入侵澳大利亞,澳懸賞500萬撈魚
    我們都知道,亞洲鯉魚在美國泛濫,亞洲鯉魚是美國人對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鯽魚以及鯉魚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的統稱。這些亞洲鯉在中國是美食,但是在美國人民眼中,卻是惡魔。這些亞洲鯉在肆虐美國之後,開始進軍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甚至懸賞100萬澳元(493萬人民幣)鼓勵澳洲人民撈魚。
  • 美國的魚泛濫成災,吸引300000遊客前去觀賞,免費送都沒人要?
    美國的魚泛濫成災,吸引300000遊客前去觀賞,免費送都沒人要?很多人都很喜歡吃魚類,而在我國最常見的鯉魚,廚師可以把它做成各式各樣的菜種,深受大家喜愛,但是你知道嗎,在美國不少水庫,由於鯉魚泛濫成災,現在只能「望魚興嘆」,由於近些年來工業飛速發展,導致了美國許多湖泊被嚴重汙染,美國為了解決環境汙染,特地從國外引入鯉魚。
  • 此國帝王蟹泛濫成災,2000萬帝王蟹吃到想吐,為啥不到中國去?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我們時常會發現一些物種入侵事件,比如說亞洲鯉魚在美國泛濫成災,野兔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生蠔在丹麥泛濫成災等等,這對於中國吃貨來說簡直不可理解,這些美味佳餚,即使是泛濫成災,不應該全民出動將它們吃掉嗎?
  • 湄公河鯰魚「入侵」中國,卻為何活不過童年,網友:不夠吃啊!
    在中國,我們也曾面臨過許多外來生物的入侵案例,在我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說道,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生物的入侵,71種已經對自然生態造成了威脅,在這外來入侵裡,一半以上是植物入侵,動物入侵只佔三分之一。
  • 原產美國的太陽魚,送給日本後卻泛濫成災,中國引進後怎麼樣了?
    現代的物種入侵事件頻發,很多時候,其實是人類自己引起的,過去的物種入侵,一般都是物種隨著自然媒介到了不同的地方,由於當地沒有天敵而泛濫成災,因此數量也比較少。而現在的物種入侵事件,時常是隨著人類便利的交通工具走遍全球,甚至是人類主動引進,自然也導致了現在物種入侵事件頻發的情況。
  • 入侵美國的「鯉魚精」,胖的像頭豬,愁壞了美國,饞壞了我們
    鯉魚,又叫鯉拐子、紅魚等名字。我國大多數人對於鯉魚都應該不陌生,提到鯉魚一般都能想到「糖醋鯉魚」、「紅燒鯉魚」等名菜。在我國,鯉魚是用來吃的。但是,在美國,鯉魚是一種入侵生物,而且美國人從來不吃鯉魚。美國還是歐巴馬的那時候,曾經拿出了5000多萬美元來向鯉魚「宣戰」,希望能消滅掉入侵到美國的鯉魚。在美國,鯉魚沒有了天敵,不再是中國這種不到「十斤」的小鯉魚了,而長成了100多斤,1米多長的「巨型鯉魚」,這些巨型鯉魚不僅僅破壞了美國的生態環境,而且還堵塞了河道,甚至有一些巨型鯉魚會攻擊過往的漁民,嚇得美國的漁民都不敢出去捕魚了。這成了一場生態災難。
  • 「黑鯉魚」驚現紅水河,是水質汙染的變異,還是新物種的入侵?
    小王釣的「黑鯉魚」旁邊釣友打趣道:「非洲有黑皮佬(黑人),我看這些魚怕是非洲鯉魚吧」。難道真的會有「非洲鯉魚」嗎?因為這種被稱為「非洲鯽魚」的羅非魚,被我國引進之後,到現在已經泛濫成災了,一度被稱為「入侵物種」,也是釣魚人最深惡痛絕的一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