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上億身家皈依佛門,父母妻兒不願和他相認,他:我已放下

2020-12-25 寧文山

劉景崇在剃度出家前,曾做客某訪談節目時說,人的一生有不同的階段,有的階段你做著別人期待你完成某些事,某些角色;有的人生階段你在追求有意義的事情或者有意義的人生;有的人生階段不需要以有無意義來界定生活。

而他此時選擇歸隱山林則是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他此時正在經歷的階段是不需要以有無意義來界定。

貧窮小子艱苦奮鬥終成富豪

青年時期的劉景崇做著他家人希望他完成的事情。

劉景崇1976年出生於廣東新興縣的六祖鎮,他的家庭可謂是一貧如洗,受環境的影響,劉景崇讀書成績不理想,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能為家裡多掙一份收入以改善家裡的情況,他很早就外出謀生了。

初來大城市,無親無故又無文憑,他只能做最底層的工作維持生活,甚至連住的地方都負擔不起。

也正是這段生活,鍛鍊了劉景崇的艱苦耐勞的品質和靈活的頭腦,後來他進入佛山一家服裝企業當售貨員,他的突出表現引起了老闆的重視。得貴人賞識的他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他最終拼搏到了百萬年薪的總經理職位。

此時的他帶父母走出了貧窮,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在他30多歲時,他也如父母所願娶妻生子。

他們一家在佛山市區住著大房子,開著豪車。他每天忙碌於各種應酬,絞盡腦汁地在商場站穩自己的腳跟,他後來的商業道路更是通暢,成功創業為自己掙得上億身家。事業有成的他整日在燈紅酒綠中娛樂享受著,而奢靡的燈光,只帶給他一時片刻的快樂,黑夜過後他內心的空洞越發變大。

《尋找終南隱士》指引進山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讀到了張劍鋒的《尋找終南隱士》,裡面描繪的終南山的隱士生活讓他心生嚮往。

隨後一次商務旅行,讓他邂逅了終南山的浩瀚煙海和高峰翠松,他好像突然找到了歸處,那顆在塵世中躁動的心也似乎平靜了不少。他好像一隻被放回海裡的魚,盡情自在地呼吸著久違的新鮮空氣。

他下山後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時候,他覺得他此時所面對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枯燥乏味,他心心念念都是終南山的山水和那份獨有的寧靜。

而後他再次上山,而且一上就是小半年,他甚至給自己蓋起了茅房,起名終南草堂。他在山上的日子是冬天,山上的冬天很冷,茅房的四處漏風的冬天更冷,出生廣東的劉景崇冷得瑟瑟發抖,可是他很享受冷風吹的日子,這是一種修行

劉景崇於2012年辭去了自己在服裝企業的總經理職位並住進了終南山的行為,他的父母和妻子均不能理解,但是他們也沒有多加阻攔,因為他們覺得劉景崇只是一時興起,山裡的條件甚至艱苦,他過夠了就會回來。

問題是,劉景崇過不夠在終南山隱居的生活。曾幾何時,他認為他為生意在各種人物中斡旋,他為謀得錦衣玉食的生活費盡心思是他的責任,因為他是兒子,他是丈夫,他是父親

而這種責任壓得他透不過氣來,他感覺自己是一株快要被壓垮的樹枝,而且這樹枝外強中乾,裡面乾枯且空空如也。

斷舍離紅塵俗世剃度出家

劉景崇是俗人。他在世人賦予他的責任以及自己想要的生活之間徘徊了很長時間。所以他在終南山隱居了一段時間又回去了他原本的地方。

他回去的時候,他得到了更多的物慾,這讓他更加的恐懼。他懷念山上口袋裡裝著500元,幾個月下來還一分不花的的日子。

渴了只取一瓢飲,餓了還有山裡的自己種植的蔬果,冬天下雪了無法供給食物,才從山下購買。踩著晨光幹活,披著月光回家,這裡沒有手機各種信息的吵鬧,只有鳥兒知了脆脆入耳,這裡沒有城市的喧譁,只有那顆安穩的心。

2015年,劉景崇遇上了一位大師,不知道是這位大師還是時機點化了劉景崇,他毅然決定出家。

劉景崇的父母很是強烈的反對,不惜以斷絕父子母子關係為由想要挽回他們的兒子回歸身邊。結果就是,父母與劉景崇不再相認。

還等著劉景崇從草堂回來就能歸來的劉景崇妻子更是無法接受,她甚至帶著兒子去終南山,想喚回已經走遠的丈夫的心。

而劉景崇只是招呼她和他的兒子在草堂喝茶。看著如此淡然處在的劉景崇,劉景崇妻子知道自己已然在他心裡沒了地位,即使是兒子在他心裡也不再重要,她傷心欲絕地離開並寄來一封離婚協議書,那一年,他們的兒子三歲

同一年的8月3日,劉景崇正式剃度為僧,從此這世上只有衍定,劉景崇不復存在。

這是衍定的另外一個階段,生活和人生已經不是用是否有意義來界定,一切都是空的。

是非執念轉頭空

放下一切執念,剃去塵世的所有,穿上和尚服,拿上經書,參悟佛理。和尚的生活並非什麼都不幹,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衍定的第一年和尚生涯就是一名夥夫。

這樣的社會分工,以及人與人之間簡單的相處模式,讓衍定心生愉悅。

和尚的生涯,是心靈的一種修行,物質的匱乏,欲望降到最低,心裡不再空虛,不再自我否定,而是自我接納。

成為和尚後的衍定,說話語速很慢,語調很緩,聽不到情緒的變化。或許,這就是他所說的,「我已放下 劉景崇」。

是非功過說一說

劉景崇出家那一年,他39歲,如今5年過去了,他的父母跟他不再相認,他的妻子也不願再見到他,這輩子還有下輩子。

該怎麼看待劉景崇的出家?

對於他自己而言,這是他在這個階段做的選擇,他忠於自己的內心,不再為外界所束縛。

對於他的家人而言,這是他的懦夫行為,他在逃避。他沒法在塵世與心靈之間做一個平衡,他沒有承擔他的責任。

如果他出家那年不是39歲,如果他出家那年,他獲得了父母和妻子的同意,或者如果他出家前不是以兒子,丈夫和父親的身份活著,或許他的出家就不會引來那麼多的爭議。可是他是兒子,丈夫,父親,如果每個這樣角色的人都靠出家來迴避責任,這還怎麼得了!

都說衍定是僧,不是佛。

結語:

大隱隱於市,即使在喧囂的塵世間,仍能找到心靈的平靜,或者這是我們大家樂於見到的或者說希望劉景崇達到的一種境地。

同期跟劉景崇做客訪談的節目還有一位59歲大爺,他在北京那繁華的胡同上,自己的屋頂上其樂融融種瓜果,他哼著歌,施著肥,摘著果,招呼四方鄰居一同進餐,他鬧著,他也幸福著。

這邊是劉景崇選擇的生活方式,這邊是李大爺選擇的生活方式,一靜一動。一邊歸隱山林,尋找著自己的一方淨土,一邊是城市動物,在城市中找到快樂源泉的城市動物。

幸福感真的就是自己給的,同樣的境地能否感受到幸福就看每個人的造化了。有的人在這個地方沒有辦法給自己幸福,就出走尋找心中的答案。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力,我們的涵養就是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人生有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得失心不要那麼重,淡看人生,這是一種修為。

然而,避世出家,並不值得推崇。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這何嘗不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如果格局夠大,那就帶領你的家人你的鄰裡去打造自己的理想國度,雖然很難。

相關焦點

  • 富豪放棄過億身家,轉身「皈依佛門」,5年後兒子不願跟他相認
    佛法即放下佛的意思為「覺者」,「覺」即覺悟,所以佛有時候也可以解釋為「覺悟的人」。佛教重視人的心靈和道德的進步與覺悟,在修行佛法的過程中,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諦,最終超越生死苦難,斷掉一切的煩惱,得到人的解脫。
  • 為了修行,他放棄億萬家產阪依佛門,如今母親仍在等他回家
    而也有些人是例外的,他們放棄所擁有的一切,只為追求心中所想。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了信仰,放棄億萬身家出家當和尚,如今妻兒和母親仍在等他。宗教的薰陶下成長1958年,釋海濤出生在臺灣臺北,父親是商人,家境殷實。
  • 劉景崇身家上億,卻執意出家,父母不再認他,妻子:願再無來世
    劉景崇,一個從底層爬起的富商,在自己達到巔峰時突然頓悟,選擇了歸隱山野,皈依佛門。妻子一氣之下許下:願再無來世。這樣一個驚人的舉動,既讓人羨慕,又讓人質疑,但如果是我們來選,恐怕少有人敢這樣做吧。儘管劉景崇已經達到了當初想改變命運的目標,但現實的生活卻並不是他想要的,枯燥的生活讓他選擇了另一條險路——創業。他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公司,好運接連而至,公司運轉極好,作為合伙人的劉景崇靠著這一步步走上巔峰。很快隨公司的發展,劉景崇的身家也不斷攀升至億,成為讓人羨慕富豪。
  • 80後帥哥美女們紛紛皈依佛門:有人放棄鐵飯碗,有名校高材生
    一, 天生有佛像,放棄鐵飯碗,成最帥和尚的釋明心釋明心,1980年出生,別看他今年才40歲而已,但是他已經皈依佛門11年,是個「老」和尚了。網絡上關於這位「最帥」和尚的傳說有很多,有人說他不像和尚,因為其帥氣的五官總是很有女人緣,所以他「六根不淨」。
  • 為了修行,他放棄億萬家產削髮為僧,已出家28年,現母親仍在等他
    可倘若讓你試想一下,在你功成名就擁有財富與名譽的時候,突然放下一切選擇了遁入空門,這可能是完全難以做到的一件事了。佛家常常說道「皆空」,無欲無求的生活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接受的。可在我國卻就有著這樣一位做出了令所有人不解選擇的人,他放棄億萬家產剃度出家,已歸隱28年。哪怕如今母親妻兒都在等他,他卻依然堅持著修行,承受質疑也不曾後悔。
  • 「濟公」遊本昌兩次出家,一次意在化解災難,一次真心皈依佛門
    「濟公」遊本昌兩次出家,一次意在化解災難,一次真心皈依佛門「玄學」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但是很多人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畢竟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我們都是無法用科學進行解釋,所以很多人依舊信奉玄學,而且現在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出生那天找先生批八字,根據八字取名等等情況。
  • 費玉清姐姐:皈依佛門事出有因,表象珠光寶氣堪稱人間寶藏?
    在自己歌壇和演藝生涯大火的時候,毅然選擇皈依佛門,參禪悟道。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她做出如此選擇?皈依佛門事出有因有人說,皈依佛門的人,一定是看破了紅塵事,或者換句話說,經歷了紅塵中的瑣事,不願再被紅塵之事所累,決定放下過去的執念,來換回內心的一份安寧。
  • 四個版本的黃飛鴻,李連杰成經典,彭于晏備受爭議,而他皈依佛門
    四個版本的黃飛鴻,李連杰成經典,彭于晏備受爭議,而他皈依佛門李連杰,他飾演的黃飛鴻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武功高強,充滿正義感,看過李連杰的黃飛鴻都會覺得好,已經成為經典,一派站如松行如風不怒自威的宗師風範,打得漂亮之餘,幾個招牌動作還成為之後無數同類動作電影模仿的對象。
  • 「濟公」親身經歷,在拍戲時碰到這3件「怪事」,之後皈依佛門
    對於濟公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他不僅是南宋高僧,而且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直到現在,濟公在民間都有著很高的聲望,並且還把他的故事給拍攝成各種影視劇。不僅如此,遊本昌跟佛門關係密切。據說,曾有人斷言遊本昌活不過13歲,唯有皈依佛門才能夠躲過此劫。就這樣,在他6歲的時候,遊本昌父母就把他送到法藏寺拜師興慈法師為師。
  • 90年代他以「大花轎」唱紅歌壇,爆紅後與妻子離婚,皈依佛門
    那還是在1996年8月,火風獨自騎著摩託車去西藏探險,因高原反應嚴重和過度疲勞,導致他肝臟開裂,昏倒在草地上,幾個藏民把他送進了醫院。住院期間,藏胞們為他買藥、輸血,把火風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一個藏族阿媽守著他念了三天三夜的佛經。火風至今也無法報答救命恩人。
  • 曾風靡全國的「瘋狂英語」李陽,為何突然皈依佛門,發生了什麼?
    當年李陽帶著他的「瘋狂英語」,在全國各地進行了數百場演講,最巔峰的時候,他的演講課有超過10萬人去聽,數百所大學邀請李陽成為自己的名譽教授和顧問,全國500多所重點中學邀請李陽擔任名譽校長
  • 85版濟公主演遊本昌老師,13歲前拜師佛門,參演濟公讓他頓悟天命
    他表現的濟公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他塑造的經典形象經久不衰,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此受人尊敬的演員一定從來沒有想過,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有人曾經說過,他將不活到十三歲,只有皈依佛才能闖過這一劫。因此,為了防止事故發生,他六歲時,父母將他送往上海法藏寺拜興慈法師為師,進行修行。
  • 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曾娶美國嬌妻身價上億,如今皈依佛門
    因為父母從60年代中學畢業後,便響應號召,支援邊疆建設,所以他童年是在新疆度過的。事實上,李陽在他小的時候成績不好,高三的時候甚至因為對學習沒有興趣,差點退學。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在1986年勉強考進蘭州大學工科。改朝換代的時刻就是在大學時期,那時他的英語成績不好,為了改朝換代而努力。又是李陽頭腦靈活,他放棄了傳統的學習方法,而從口語入手。
  • 看看薛佳凝住的房子,不愧已經皈依佛門了,連裝修都很樸素了
    胡歌公開承認過的女友只有兩個,一個是薛佳凝,另一個就是江疏影了,這兩位都是好姑娘,可惜的是誰都沒有和胡歌走到最後。而薛佳凝也在2017年皈依佛門了,這讓原本生活就相當低調的她更加低調了,尤其是當看到薛佳凝住的房子之後,才發現真的是非常樸素。
  • 終不為大,人生為圓,為什麼稻盛和夫65歲皈依佛門
    日本的經營教父稻盛和夫富可敵國,有顯赫的名譽與地位,可稱偉大的實業家,但他終不自為大,發現自己心性隱藏的巨大寶藏後,曾經的一切猶如塵埃,不足掛齒。在他65歲的時候,終於選擇了皈依佛門,使自己的生命華麗轉身走向圓滿。人走向衰老面向生死的時候,多數人是抱憾而死的,認為生命就這樣永遠結束了,再也回不來了,一切都是空了。
  • 53億美元身家旺董蔡衍明和他的「旺二代」
    傳承永無止境,我更願意花點時間聚焦於蔡衍明和他的「旺二代」。 旺旺蔡衍明和他的「旺二代」 臺灣島內排名最高的是鴻海創辦人郭臺銘,擁有55億美元財富,蔡衍明名列第二,為53億美元,排名第三的是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裡,39億美元身家。
  • 《粉紅女郎》演員現狀:陳好退圈薛佳凝皈依佛門,配角的她成頂流
    「結婚狂」如願以償,過上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只要是個男人,他肯娶我,我就嫁給他。」劉若英飾演的結婚狂是一個做夢都想結婚的女孩,但同時也是一個男人絕緣體。1991年,21歲的劉若英遇上了31歲的陳昇,兩人在音樂上有著同樣的執著和默契,工作中的朝夕相處,讓劉若英愛上了這個才華橫溢的男人,但因陳昇已有家室,他對劉若英的感情一直是「發乎情,止乎禮」。1996年,陳昇主動與劉若英解約,但劉若英的《很愛很你》《我等你》似乎都在訴說對陳昇的思念。
  • 著名歌手火風:收養烈士遺孤,兩任妻子親如姐妹,今選擇皈依佛門
    太陽出來我爬山坡爬到了山頂我想唱歌歌聲飄給我妹妹聽啊聽到我歌聲她笑呵呵這首《大花轎》在上世紀的8、90時代是耳熟能詳的一首歌,這首歌的原創火風也是在那時火遍全國。
  • 領養的孩子,要不要他跟親生父母相認?過來人的做法戳心窩
    而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女孩也養大了,而這個朋友在聊天時,有意無意的想認自己的女兒,小姨心裡就很生氣:我辛辛苦苦養大的女兒,你來截胡,想的也太美了吧?所以,連那個朋友也不想搭理了。但跟媽媽交流的過程中,媽媽卻勸慰她說:血緣關係也是改不了的,孩子長大了,也能分清好歹,你攔著不讓見,也不一定好,如果有機會,相認也不一定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