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情意自足,橫斜不可加。須知自古來,畫家須詩家。"這是形容作畫的畫家若畫作既成,則不可加一橫一斜,因為畫家就如同詩家一般,詩篇既成,則一字一句都會破壞整詩或整幅畫的意境與感覺。
有這麼一位書畫大師,一生中也創作出很多優秀作品,他的畫更是以意境聞名,但是在他生前卻並沒有多少人欣賞他的畫作。
1. 天價畫作
水墨太極,洞隱燭微。"南黃北齊",無出其右,這位大師就是與齊白石齊名的黃賓虹。在民國,出現了很多代表我國的優秀藝術家,有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這些大師在生前就獲得了很高的名望,甚至到外國去開畫展,但有一位大師生前默默無聞,死後的畫作卻拍賣出了天價,他即是黃賓虹。
三年前,黃賓虹死前最後一幅畫作《黃山湯口》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與104件拍品一同拍賣。《黃山湯口》以7200萬元起拍,最終以3.45億成交,創中國書畫的拍賣紀錄。那一夜,很多收藏家們逐漸意識到了黃賓虹所代表的藝術底蘊與價值。
《黃山湯口》是黃賓虹一生的努力,他一生九上黃山,數次遊歷黃山湯口。這幅畫作凝聚了他獨創的畫作手法,將黃山的美景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也是他晚年作品的大成之作,可惜他在完成這幅畫不久就離世而去,而他生前的畫作卻是一文不值,備受冷落。
2. 無名畫師
雖然由黃賓虹所代表的山水畫在藝術領域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普通人依舊看不懂他的畫,因為他的畫墨水過濃,顯得過於"黑"了,就連他在世時主動贈畫給友人,友人都不屑於收藏他的畫。
他在1952年時,一幅畫僅僅賣一塊錢,相當於當時一位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買好幾張。很多人都嫌他的畫用墨太濃,顯得畫非常黑。
有一位鐵道工人仰慕黃賓虹的畫作,經常送米上門支持他的生活與作畫事業,為此黃賓虹也非常感動,家中的畫作更是任他挑選,這位鐵路工人也收藏了他近百副畫作。
但大部分人對於他的畫仍舊是不屑一顧,在自己教書的學校,黃賓虹的畫作也不受學生的"待見"。1948年黃賓虹成為了西湖藝專的教授。有一個環節是學生選老師的畫,幾位老師坐成一排,然而讓人尷尬的是,有人跟黃賓虹鞠躬卻始終沒有學生選他的畫。
黃賓虹的前半生可謂辛酸至極,旁人不看好他、學生不喜歡他,只有偶爾一兩位識畫之人傾慕他。
3. 覓得知己
黃賓虹一生中能夠賞識他的名人不多,一位是傅雷,一位就是他的同門張大千。張大千重利,對於自己的畫有著很好的商業運作,他對於黃賓虹,更多的是尊重,不希望老人傷心,默默給予他一些經濟上的幫助。
而傅雷更多的是賞識,傅雷對於黃賓虹畫畫上的造詣非常認可,對於其他幾位當時的大家,傅雷多是批評,甚至黃賓虹的同門張大千也被他評為俗不可耐。
但他對於黃賓虹的評價卻是非常的高:"近視幾無物象可尋,唯遠觀始景物燦然,五光十色,蔚為奇觀,變幻浮動,達於極點。"意思是黃賓虹的畫,近看山不像山,樹不像樹,看似雜亂無章無跡可尋;然而只要遠看就能看出畫中的玄妙,光景變幻,五光十色,尤為壯麗,更是畫中翹楚。
不論做任何事,總有人欣賞你,也總有人反對你,人不可能受到百分之百的認可,但也不可能受到百分之百的否定。所以對於人生,不要過於悲觀,畢竟總有人默默的支持你;但也不要過於樂觀,再優秀的東西也會有人不喜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靜靜做好自己所堅持的事情就好。
4. 獨上高樓
總得來說,世人看黃賓虹呈現兩面的觀點。喜歡的人自然是推崇備至;而不喜歡的人卻也對其厭惡至極。當然傅雷對於黃賓虹的評價也很好的概括黃賓虹畫作逐漸趨於成熟的過程:"六十左右的作品尚未成熟, 直至七十、八十、九十,方始登峰造極。 我認為在綜合前人方面, 石濤以後,賓翁一人而已。"
若黃賓虹於50歲就封筆,那只不過是在蹣跚學步,臨摹古人的技法;若黃賓虹於60歲就收山,不過是初顯風格,畫風依然跳脫不出"新安遺風";而70歲,遊歷了名山大川,黃賓虹才獨創風格,可在青史上留名。
70歲後,黃賓虹大變其風格,獨創自己用墨的技法,人稱"黑賓虹";80歲後,黃賓虹達到藝術巔峰直至90歲趨於臻境,留下一幅傳世作品《黃山湯口》,直達流芳百世,是典型的大器晚成。
當然就如同畢卡索一般,對於藝術家的作品,生前總歸殘酷。很多藝術家的作品生前都很難受到賞識,死後作品的獨特魅力才逐漸被人所認識,當時黃賓虹儘管不被世人所看好,但他始終對於自己的作品有著一定的信心。
65年前,這位不會畫畫的一代宗師在逝世前稱:"我走後50年,我的畫會熱鬧起來,說不定那個時候會有人能夠看懂我的畫。"果然不出他所料,在他死後幾十年,浙江博物館將他畢生的畫作展出,為他辦了一個紀念畫展,世人終曉黃賓虹,人已不在人世間。
"一心一世界,一生一百年。"世人皆負他,負他數十年的心血與孜孜不倦的堅持,唯有筆墨那一山一水終不負他,讓他流芳百世。人生亦是如此,有的人年少成名,有的人卻大器晚成,這是人的必經階段,不可操之過急,只要堅持走下去,終歸是有跡可循,努力終不負苦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