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2020的特殊情況,這整年來能看到的好萊塢特效片都比較少。
《黑寡婦》《神奇女俠》相繼延期,
《007》要上不上,唯一如期上映的《信條》卻也口碑不一。
反而是剛剛上映的一部奇幻視效片,竟然評價挺不錯——
《愛與怪物》
Love and Monsters
跟所有的世界末日電影一樣,《愛與怪物》故事開始,地球就遭殃了。
一顆小行星砸向地球,
人類前所未有團結地發射火箭,把小行星給炸解體了。
威脅看起來被解決了,但隨之而來是更大的災難;
爆炸後的化合物落回地球,對幾乎所有冷血動物確實大增益。
各種螞蟻、蟑螂等等生活驟然變大,
將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全給趕了下來。
短短幾年間,人類就滅絕了95%
倖存者們躲進了地堡苟且偷生,男主喬爾是其中之一。
在倖存者中,他算蠻特殊的;
別人都是成雙成對,世界末日了盡享歡愉,
只有喬爾孤零零的單身狗一個,沒有對象。
原因也簡單,他慫;
只能修個無線電煮個蔬菜湯,武力值基本為0,
面對危險愣著一動不動,只能靠隊友救救命才能勉強活下來醬紫。
這樣的廢柴,在末世自然沒啥存在感,也自然成了食物鏈低端。
喬爾經常被無視,儘管他的夥伴已經算得上善良,不過這種處境依舊讓他很不舒服。
但轉折隨之就來了;
這天,修好無線電的喬爾找著信號,竟然無意間連上了茫茫世界中的另一個人。
而這個人好死不死,是他女朋友。
因為災難分別的兩人已然7年未見,重逢的喜悅與興奮甚至衝昏了喬爾的頭腦,生活不如意的他做出了一個決定:
找女朋友去
聽起來挺簡單,但在怪物橫行的末世之中,從來沒有人嘗試過回到地面、或者說嘗試的都死了...
但喬爾還是毅然決然的出發,
於是影片的下半段,可以說是「喬爾的奇幻冒險」。
說它是今年少有的視效大片,就是因為這半段冒險旅程,拍得蠻有意思的。
殺雞都不敢的喬爾一回到地面,就碰到一系列稀奇古怪、巨大無比又極其危險的「日常動物」。
比如水塘裡咕嚕咕溜冒出個大蛤蟆,一舌頭就能把人給錘翻;
往常在腳邊自顧自挪動的小蝸牛,膨脹成一座小山峰,一秒鐘就能把人壓扁;
更不用說本來體積小,就能嚇死人的蜈蚣;
現在成了這幅模樣,有誰能頂得住呀....
一切放大化的視覺奇觀,同樣放大了奇幻冒險的緊張感,但這種緊張感不是主角。
《愛與怪物》的片名裡,愛其實是擺在怪物前面。
拿它當災難片來看,不如當成一部溫馨有愛的公路片;
因為導演跟編劇,其實都不太忍心給男主那麼多危險。
喬爾一上路,就給他配了條狗;
一人一狗勇闖天涯,是同類型作品中的標配;
比如《我是傳奇》、還有知名3A大作《輻射》。
狗狗不僅是男主的精神陪伴,更是他的好幫手;
靠著狗狗他才能在大蛤蟆嘴裡逃生、也才能在各種危險之中從容而過。
配了狗狗還不夠,還得有引導者。
路過的米諾跟克萊德是老流浪漢了,他們對於在地面上的生存方式了如指掌,知道做什麼、不做什麼才能活下去。
一大一小在沙蟲洞裡救下喬爾,並將所獲取的知識傾囊相授。
如數家珍的各種怪物、植物,以及怎麼使用武器。
老漢雖然嘴上不客氣,但行動無芥蒂;
小女孩對喬爾也很信任,甚至在分離的時候忍不住哭了出來。
除了路上碰到的怪物,喬爾回到地面後所面臨的一切,都是善良與真誠;
沒有過往世界末日裡的人性貪婪、也沒有各種爾虞我詐。
而最動人的片段還不是這,
是喬爾躲雨時候,碰上的機器人Mavis
在災難發生前,Mavis是智能家居機器人,但人類文明的毀滅也讓電力系統崩塌。
充不上電,幾乎每個Mavis都涼了,
除了喬爾碰見的這個。
它被怪物撕成了兩半,為了安全它自己把電源關閉了,
期待有一天能有人發現它。
恰好,喬爾成了那個人。
Mavis用剩下51分鐘的電量,幫喬爾聯繫上女友,然後「兩人」坐在房間外聊了起來。
窗外雨聲淅瀝瀝,Mavis的生命剩下15分鐘,它成了善解人意的聽眾;
喬爾在它面前訴說著自己的痛苦與困擾,Mavis開導著他、鼓勵著他,順便問起:
「你的全名是什麼,你在哪出生」
接著,就是《愛與怪物》全片最令人感動的一幕——
Mavis搜索起喬爾的資料,自己的父母、曾經的合照,回憶的一切湧上心頭。
原來當初一家三口逃生,父母被困住,
只有喬爾活了下來,這也成了他一直以來的心結。
這段與母親對話的戲,很像《復聯4》裡雷神穿越時空;
渾身喪氣的他面對著母親,突然痛哭流涕、一切的一切全都說出口。
家人是港灣這句話,在此刻凸顯得淋漓盡致。
而這也是《愛與怪物》的核心,一部末日災難片不探討人性,總會失去某些深度的考量。
這也是電影評分不高,只有7分多的原因。
但犧牲黑暗面和真實性的《愛與怪物》,保留下這份純粹的感動;
確實是不夠好,但也夠動人。
而這也是,我推薦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