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連金普新區: 聚焦瞪羚企業培育
30個足球場大的廠房內,一臺臺五軸數控加工中心依次排開,一件件巨大的航空零部件正在驗證加工。
在大連金普新區董家溝街道一處偏僻的小山谷裡,大連光洋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大連科技)投資建設了全球最大單體的恆溫恆溼地藏式工廠,每個車間長400多米,跨度達24米。
27年前,光洋科技還僅僅是一家為外企配套生產自動控制產品的小型民營科技企業。「光洋科技走上自主創新道路,純屬『逼上梁山』」,大連光洋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于德海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從弱到強,逼出來的創新路
20年多前,尚在起步階段的光洋科技在購買國外高端數控工具機時,被要求嚴格執行國外廠家的「禁令」:工具機的安裝地點、用途必須接受他們的「監控」,若擅自挪動或變更用途,將被廠家設置的加密鎖自動變成一堆廢鐵等。
這讓于德海和他的團隊意識到,沒有拳頭產品就沒有出路,特別是在航天、航空、國防、能源等關鍵領域。
「苦練內功,光洋科技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中小型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樣板,也為金普新區落實國家創新驅動戰略,通過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鑑。」金普新區科技局局長姜為如是說。
光洋科技還加大研發投入,下大力氣引進人才。光洋科技創建了國內同行業唯一的高檔數控工具機控制集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開創了我國自主研發高檔數控工具機再返銷發達國家的歷史。
與之對應的是,曾在國內售價2200萬元/臺的五軸葉片銑削加工中心,在光洋科技自主研發出同類產品後,售價直降為1200萬元/臺。
如今,光洋科技已經成為我國高端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國內產銷量最大,自主化率和自主配套率世界最高的企業,成為我國打破國外高端數控工具機技術壟斷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成為金普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縮影。
作為全國第十個、東北首個國家級新區,經過30多年的開發建設,金普新區形成了石油化工、高端裝備製造、汽車及其零部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五大優勢產業集群,經濟總量尤其是工業經濟,在大連市乃至遼寧省佔有重要位置。
把30多年的產業積累優勢通過產業重塑轉化為發展新動能,聚焦加快培育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這成為金普新區上上下下的共識。
從小到大,構建瞪羚生態圈
大連達利凱普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簡稱達利凱普)是一家集研發、製造和銷售高端射頻微波瓷介電容器的企業。在這裡,瞪羚企業跳躍式發展的每一步都清晰地呈現眼前。
「重研發、重質量,追求產品的不斷精進,是達利凱普的核心發展理念。」公司負責人介紹,通過持續投入,企業擁有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經營上也實現飛躍式發展,實現了高端電子元器件國產原位替代,成為醫療核磁共振設備、半導體設備、高速鐵路等領域全球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第一的「隱形冠軍」,躋身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遼寧省瞪羚企業行列。
截至去年年底,達利凱普研發投入增長了50%以上,累計突破超5000萬元。眼下,一座年產30億支的高端產業化項目正在金普新區加緊建設。項目建成後,可滿足國內5G通訊、汽車電子等重點領域國產替代的急迫需求。
「無論自然界的瞪羚還是瞪羚企業,其生存和發展靠的都是生態環境。金普新區下大力氣打造東北瞪羚企業『第一區』,核心還是培育最適合瞪羚企業發展的區域環境。」金普新區管委會領導介紹,通過認真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金普新區進一步釐清了創新發展的思路。
強根基,補短板,改善科技創新生態。「在做大創新載體、提高載體的科技創新服務能力的基礎上,下大力氣解決金融短板,進一步完善科技金融平臺基礎,結合政府引導基金,為中小企業成長加速。」姜為說。
作為體現一個地區創新活力的標誌,金普新區瞪羚企業今年將淨增10家。到今年年底,高新技術企業可達到650家、瞪羚企業31家,各類企業直接獲得國家、省市各級項目支持資金近千萬元。
其實,變化已悄然在金普新區發生著。(鄭 鴻 郝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