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三季度末,河南省生豬產能已經恢復到2017年的80%以上,提前完成國務院下達河南省的目標任務。
近年來,河南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豬穩產保供的決策部署,堅決扛起生豬生產大省的責任,一手抓穩產保供,一手抓轉型升級,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截至三季度末,河南省生豬產能已經恢復到2017年的80%以上,現有生豬存欄3578萬頭,能繁母豬存欄355萬頭,出欄2919萬頭,均居全國前三位。年屠宰加工能力7000萬頭,冷鮮肉、調熟製品等中高端產品比重達25%。「河南省生豬產能得到持續恢復,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正在不斷加快。」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認為。
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圍繞破解養殖用地發展瓶頸,河南省強化土地資源要素、技術、監管等保障,確保在生豬產業穩定發展的同時,守好守牢耕地保護紅線。
讓「豬上高樓」。河南省推進生豬養殖立體綜合開發利用,改變過去單層或兩層豬舍的養殖模式,建設6層豬舍,實現生豬養殖由平面到立體轉變,大大提高了空間利用效率。以內鄉縣為例,當地已建成投用6層立體豬舍21棟,佔地面積2700畝,年出欄生豬210萬頭,與傳統養殖相比,單位土地面積生豬養殖量增長7倍以上。
此外,河南省還統籌資金70.5億元,支持64個生豬養殖大縣實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規劃建設區域性糞汙集中處理中心,服務周邊中小養殖場(戶),實現了疫病防控能力提升與土地節約利用的「雙贏」。
充分利用數字賦能。一方面,大力推廣5G、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應用,加快生豬養殖全鏈條技術裝備的改造升級,逐步實現智能化環境控制、自動化精準飼餵、機械化糞汙處理等,推動河南省生豬養殖從傳統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轉型,實現精準高效管理。
河南省生豬養殖龍頭企業牧原集團自主研發29大類、100餘種智能化機器裝備,通過智能精準通風、人工智慧值守、雲端監控預警等先進技術手段,實時調控豬舍的溫度、溼度、通風、飼料配比、供水等參數,實現養殖場精準高效管理。
另一方面,河南省堅持「網際網路+」發展理念,成功爭取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項目,建成後通過實時分析全國及河南省生豬交易、調運、價格等走勢情況,有效應對市場價格波動對生豬養殖的影響;籌劃建設河南生豬交易市場,實現生豬及肉製品線上線下交易,打造生豬養殖、加工、冷鏈物流和展示交易中心;加快建設「網際網路+冷鏈物流」平臺,由運豬向運肉轉變,實現集中屠宰、冷鏈流通、冷鮮上市。
目前,河南省生豬規模養殖場(戶)1.9萬家,其中年出欄萬頭規模化生豬養殖場454家,年出欄5萬頭豬場96家,全省生豬規模養殖比重已達70.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1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