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澤諭吉評孔孟

2020-12-24 騰訊網

他們(孔孟)把人分為智愚上下,而以智者自居,亟亟於統治愚民,所以參與政治的念頭也非常急切。終因求之而不得,反而招來喪家之犬的譏誚,我真為聖人感到可恥!至於要把他們的學說實施於政治上,我認為也有很大弊病。以上這段話摘自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

這是我見過對孔孟最嚴厲的批判。作者是日本啟蒙思想家,日元紙幣最大面額人物,福澤諭吉(1834-1901)。

1、為什麼批判孔孟

福澤為什麼如此批判孔孟?美國打開日本通商口岸後,面對西方先進文明,日本陷入恐慌。福澤是立足日本進步的立場,發此議論的。這種批判在新中國早期階段,某個領袖做過,多數人不同意。面對落後的現實,人們極易病急亂投醫。有的建議設計一種全新的文明藍圖,有的建議學習西方的槍炮、鐵路、洋房,有的建議改革政治制度,更有甚者,呼籲精神復古,道德內省。

福澤諭吉批判了以上說法。倡導學習看不見的文明精神。他尤其痛恨精神上的復古,也就是把做聖人、提高個人道德作為復興的方法。文明的精神是群體決定的,提高群體的德智水平是關鍵,而非個別英雄人物。他說,自古以來的英雄豪傑,得志的極少,多數以唏噓嘆息,牢騷不平了此一生。孔孟之所以不被重用,不是周朝諸侯的罪過,而是另有不能任用他們的原因,這就是「時勢」,當時人民的「風氣」,也就是當時人民普遍賦有的「智德」水平。不用孔孟,是時代的趨勢而已。

古來英雄成大事者,並不是用他們的智術提高了人民的智德,而是沒有阻礙他們的智德而已。道德在未開化的人事社會,對秩序有作用,隨著民智逐漸開化,必然喪失作用。不僅在周朝末期,孔孟之道不適合,以後也不適合。後世學者,切莫根據孔孟之道尋求政治途徑。

2、道德作用甚微

福澤諭吉當時提出的日本學習和趕超歐美,思路就是提高民智。文明進步靠人民,不靠個別英雄;最重要最優先解決人民的德智問題,其次是政治制度,最後是鐵路、洋房、軍器。這本作品可以看作「群體精神文明論」。作品最重要的價值,重火力批判了「道德能夠推進文明」的復古迷昧。進步是群體智德的進步。尤其是智力的進步,而非固守私德。道德分私德和公德。私德是個人內心活動的純潔、嚴肅,公德是社交行為的廉恥、公正、勇敢。

智力分為私智和公智。私智是對某件事物道理的理解,某個物體的研究,公智是分清事物的輕重緩急,能根據時間空間取捨的才能。這兩種道德爭論非常尖銳。從歷史上看,聖人都是鼓勵私德的,本身也是私德楷模,民眾多數認為振興國家就是復興私德。

福澤嚴厲指出,國家的進步不能依靠私德,因為道德不可測量,不可學習,不可控制。國家的進步也不能依靠宗教的推行,因為深佛兩教講的修德,與孔孟私德非常接近。因此,學者不能把私德和私智,作為國家進步的關鍵。國家的進步要務實,需要智力的開示,智教的興旺。

3、開智勝過修德

群體提升公德、公智需要智慧,開智勝過修德。既然國家的進步依靠公智,重點就在如何根據時空條件,推動社會的進步。評價一個人在文明中的價值,不應該抓住私德過失不放,而要看公德貢獻大小。

為什麼福澤認為,日本的進步需要開智?道德在未開化時期,效果最好,人際複雜、民智開化之後,道德的效果逐漸衰退。道德存在於內心,不是外在行為,影響範圍很小。修私德本來就是為自己,如果是為他人修私德,則是偽道德。而智力與外物接觸,可以經過調整、進步,創造多數人的利益,影響範圍很大。

道德好比鐵材,智力好比加工。加工程度越高,工具越厲害,應用越廣泛。最後,智力是可以批量學習提高的,道德卻靠個人內心的努力,效果因人而異。因此,智教的價值遠大與德教。

對國人刺激最大的是這點:私德對於集體進步無益,孔孟之道對政治無益。孔孟之道,是萬萬不可用於政治的。現代人讀這樣的作品,一定要結合當時的背景。福澤諭吉如此強調智力、公智的重要性,是因為當時日本急需提高戰鬥力,保證國體不會淪喪於異族。

4、如何發憤自強

一百年後,對這三種迷昧的批判,仍然具有現實意義。目下中國的國學復興,民間的宗教隆盛,群體陷入恐慌,福澤的批判給人一定的啟發。企業在尋找突破的時候,以道德為切入點,個人在尋找進步的時候,退縮到宗教安全傘下,獲得了虛幻的勝利,對改變實力沒有幫助。

福澤很像東方的尼採,不過尼採是個人權力意志的,他是國家實用主義的。兩者都強調實力,否定傳統個人道德的重要性。我從來不憚以國家比喻個人。因此,完全可以把這本作品當作企業和個人的進步書,對於個人的發展而言,振聾發聵。

第一,學習相對進步的,不要期待完美無缺的學習對象。只要比自己優秀的都可以作為學習目標。因為進步雖是無限的,但學習必須尋找可行的目標。看到對方不完美,封閉學習入口,這是恐懼帶來的藉口。

第二,學習精神而非模仿工具。學習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學習難的還是易的?在福澤時代,是有爭議的。晚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學習的就是有形的,容易的。福澤是相反的觀點。先促進文化精神,然後改革政令,最後達到有形的物質。日本明治維新成功證明這個邏輯是有效的。

第三,務實進取,擱置道德和宗教。在圖謀進步的過程中,克制私德的崇拜,甚至擱置道德爭議。道德不是奮發圖強時候的第一要務。在企業變革期,也不要陷入道德的爭論,企業管理制度多關注行為層面,少討論道德內容。至於引進宗教的力量,只能純潔個人內心,對於群體進步,收效甚微。

相關焦點

  • 《文豪野犬》人物角色還原——福澤諭吉
    今天便當君要為大家還原的文豪,就是——福澤諭吉。在《文豪野犬》中,福澤諭吉創辦了武裝偵探社,負責管理白晝和黑夜交替時黃昏的橫濱。曾被稱為銀狼的超強武士。說他為偵探社的大哥大,也一點不為過。(也是一個厲害組織的創立者哦)福澤諭吉的父親是一個俸祿微薄的低級藩士,但卻是一位廉潔自持、才學俊秀、德望頗高的漢學者。他最喜歡收藏中國的古書,恰巧在諭吉誕生那一天,得償夙願,購到了中國清代的上諭條例六十餘冊;晚上又逢麟兒出世,喜事重重,歡欣無比,於是給新生兒子取名"諭吉"。諭吉的家塾原設在鐵炮洲。
  • 日本福澤諭吉:中國孔孟可恥
    孔孟影響至深,表現在它是華夏思想的根基所在。 而孔孟影響之遠,則表現在它曾經對於整個東亞文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尤以日本、韓國為甚。 日本的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福澤諭吉,卻對中國孔孟作出了最嚴厲的批判,他在《文明論概略》中直接指出:為中國的孔孟感到可恥。究竟福澤諭吉此番言論有何依據?是譁眾取寵還是忠言逆耳?
  • 明治維新150年︱兩個「福澤諭吉」的相似和迥然
    除此之外,福澤本人還多次表示自己對儒學和中國文化的極端厭惡,他自認一生最大的使命是將日本的主流學問從儒學改造為西洋學問。在中國,大家總是對福澤諭吉的脫亞論無法釋懷。但不為人知的是,極端蔑視中國文化的福澤諭吉也曾多次對中國巨大的潛力表示了敬畏,他認為中國身為大國有朝一日若能徹底改革將會震驚世界。
  • 福澤諭吉:先有獨立人格的國民,才有強大安寧的國家
    然而事實上,無數個由衰落走向強盛的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武力和制度改變的只是這個國家的形態,而真正能讓這個國家脫胎換骨的是思想,歸根到底是教育的改革,而這,也恰恰是最難做到的,而福澤諭吉終身從事的,就是這最艱難的一步。
  • 文豪野犬:時刻都在守護偵探社,守護成員們的福澤諭吉
    後來森鷗外坐上了黑手黨首領的位子,主宰著夜幕下的橫濱,而福澤諭吉則一手成立了武裝偵探社,成為社長。掌管著橫濱光明與黑暗之間黃昏。01福澤諭吉可能大家對福澤諭吉並不熟悉,但他可是印在日元上的人物,在日本歷史上地位還是很高的。
  • 福澤諭吉:如果人人都想做官,那國家無論如何都不能強盛
    然而當把國家類比成軍隊時,士兵替換成國民;將軍替換成官員時,思想家福澤諭吉提出了異議:人人都想做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獨立,那是由於國民具有獨立之心。如果人人都想做官、舉國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氣,那麼國家無論如何都不能強盛。"這是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的原話,也是他對於自己的祖國日本最為深刻的寄望。
  • 文豪野犬:江戶川亂步為何會那麼在意福澤諭吉社長呢?
    即使這個社會曾待他不公,還好江戶川亂步遇到了福澤諭吉社長。社長像一個老師一樣,正確引導江戶川亂步,沒有刻意教育他社會的生存規則,而是用善意的謊言來保護了江戶川亂步。 用一副眼鏡來救贖江戶川亂步,是福澤諭吉社長的溫柔。
  • 福澤諭吉告誡日本:人人都想做官的國家無法強盛|爆款分享
    福澤諭吉:人人都想做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文豪野犬:原來福澤社長才是天使,救了亂步和鏡花,守護著偵探社
    在《文豪野犬》中除了幾位主角,還有著一位不能忽視的人物,就是福澤諭吉社長。作為武裝偵探社的社長,福澤諭吉總能在關鍵時刻出現,挽救局勢,就連太宰都要聽他的哦。福澤社長不僅是偵探社的支柱,而且還救了很多人,現在這些人都成為了偵探社的組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