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肆虐的那一段日子,白衣戰士們奮戰在各個醫院病房。還有一個群體,在默默的記錄著白衣戰士們的英雄事跡。
上遊新聞雙城頻道副主編羅永攀,就是一個記錄者。從蹲守黔江中心醫院到馳援孝感,在抗疫一線採訪的日子裡,他記錄下了抗疫中的感人瞬間。
10月19日,羅永攀作為「重慶市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參加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
回憶起採訪抗疫的故事,他說:「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個記錄英雄的人。」
羅永攀在黔江中心醫院採訪市級專家
挺身而出 蹲守前線報導疫情
疫情蔓延的時候,羅永攀就一直戰鬥在新聞一線。
在萬家團圓的除夕夜,部門臨時接到採訪任務,重慶支援武漢的第一批蔬菜發車。「我恰好回到老家江津了,離採訪地點最近。」羅永攀連夜駕車到江津雙福國際農貿城採訪蔬菜發車,採訪結束寫完稿回到家,已是正月初一凌晨4點多。
2月4日,羅永攀帶隊蹲守黔江採訪報導。在黔江,他和同事深入重慶、湖北交接的鎮村,採訪重慶抗疫最前沿的防疫工作。在黔江蹲守一周後,重慶市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對口支援隊成立,重報集團成立前方報導組,他又立即申請隨隊到抗疫一線採訪。
「在黔江,原本答應兒子儘快回去,然而戰鬥來了,只能食言了。」說到兒子,滿是愧疚。但是在問到為什麼要到抗疫一線的時候,羅永攀說:當國家遇到重大事件,記者必須要挺身而出。面對疫情,抗疫一線就是記者的戰場。
進入孝感市東南醫院汙染區採訪之前,院感人員協助羅永攀穿防護服
挺進一線 看最真實的現場
疫情一步一步蔓延,羅永攀的腳步也從江津到黔江再到孝感,一步一步從防守一線挺進到戰鬥一線,一刻也不休息的投入到「戰鬥」中。
作為一名從業16年的新聞老兵,他曾經經歷過汶川地震、長寧地震等災難報導。在他眼裡,記者必須是不畏艱險的「逆行者」,必須到最接近新聞事件的地方去。
到達孝感,羅永攀深入一線採訪報導醫護人員,只要有重慶醫護人員的地方,就有他採訪的身影。
抵達孝感的第二天一早,羅永攀和搭檔就走上街頭,發回去一組圖集《初見孝感》:空蕩的街頭、緊閉的店鋪、步履匆匆的行人和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防護人員……很快點擊量就達到100萬+。
孝感市中心醫院、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雲夢縣、孝昌縣、大悟縣……在孝感期間,他們走遍了重慶醫護人員工作的所有醫院。
在湖北抗疫的近兩個月時間,他採寫100多條新聞稿件,共計200000多字,60多分鐘的視頻新聞,稿件累計點擊量超過3000萬。
上遊新聞記者羅永攀張錦旗進去汙染區採訪前合影
四次採訪 搞定1000萬+獨家專訪
一條幾分鐘新聞的呈現,對於身在孝感羅永攀來說,卻用了4次採訪。故事的主人翁,是重醫大附三院ICU主任張雷。
與張雷的故事,要從剛剛到達孝感後說起。也許是註定的遇見,在第一批60名醫護人員中,隨機抓取採訪對象,第一次遇見張雷。幾天後,羅永攀到隔離酒店採訪一位護士,再次遇到張雷。採訪結束後他和張雷剛聊了10多分鐘就被打斷。
後來,再一次的見面,這一次的交流很是順暢,張雷是一個善於聊天的人,能不能用視頻的方式呈現?於是,借來了三腳架、燈光、背景布……一個臨時視頻專訪棚搭建起來。
經過這四次採訪,前後方配合連夜完成報導,3月10日清晨,視頻深度專訪《馳援孝感丨ICU主任的抗疫44天》在上遊新聞推出。前方的辛苦和後方的思念,前方對難處的隱瞞和後方的擔心……無一不打動觀眾,引發大家的共鳴,不到24小時,這條稿件僅僅在上遊新聞的點擊量,就已經達到了1087萬。
羅永攀在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採訪重慶醫護人員
回歸日常 繼續奮戰在新聞戰場
在羅永攀的微信裡收藏了一段話,是支援隊解散的時候,指揮長梅哲發給所有隊員的一段勉勵的話。其中有兩句是這樣說的:期望大家迅速恢復平常心,回歸平凡事,繼續滿懷醫者仁心的情懷做好自己的點點滴滴,不以功臣自居,不以英雄自滿,不爭名利,不求光環。
「從湖北回到重慶,我們和其他的醫護人員一起,享受到了很大的禮遇,但是我覺得受之有愧。」每每想到這裡,羅永攀就很有感觸,「說不上有多偉大,我只是一個記錄者而已,記錄英雄們的點滴和事跡。」
如今,羅永攀依然奮戰在新聞一線的戰場上,「湖北的那些抗疫的日子,是一段難忘的經歷,會激勵我更加努力的去做好一名新聞工作者。」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