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軟通智慧曹曉兵:如何做好智慧城市信息技術服務與運營者?

2021-01-10 中國IDC圈

軟通智慧副總裁 曹曉兵

站在城市視角,「五大業務板塊」支撐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軟通智慧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便處於市場領先地位的主要原因首先源於對智慧城市的正確理解和認知。曹曉兵表示,當下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呈現出多元互動、廣泛連接(泛在感知)與深度融合三大特點,智慧城市已由最初的政府主導向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方向轉變,多維的數據融合以及科技與城市建設本身的融合不僅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也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企業的生產方式,釋放數位化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基於當下的城市剛需,軟通智慧將業務劃分五大板塊,即「大數據+政務服務」、「物聯網+城市治理」、「大視頻+公共安全」、「雲計算+產業服務」及「網際網路+數字生活」,通過這「五大業務板塊」構建了從頂層設計、產業規劃、技術服務到系統集成以及本地化運營和服務能力,全面支撐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對於軟通智慧五大業務,曹曉兵進行了詳細介紹:

「大數據+政務服務」是城市為載體,以城市大數據中心為基礎,打破信息孤島,推動城市數據融合和公共數據開放,基於專題資料庫(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觀經濟等),為城市管理者提供管理和決策依據,為企業和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務,提升政府管理效率的同時,讓數據多跑腿,百姓少跑腿。

「物聯網+城市治理」是基於城市物聯網,獲取城市運行數據,如:建築、車輛、環境、氣象等數據,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為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提供有效手段,包括:智慧環保、智慧安監、智慧水務、智慧路燈、智慧能效、智慧交通等。

「大視頻+公共安全」是基於視頻監控和分析技術,通過分級有效地整合各類視頻圖像資源,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打造符合新時代社會需求的以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社會綜治三大工程為基礎的平臺和服務,為城市公共安全保駕護航。

「雲計算+產業服務」 主要聚焦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聚力「產 城 人」融合發展,打造創新平臺與開放生態共同參與的產業生態體系。一方面促進雲計算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推出工業雲、農業雲、電商雲、文化旅遊雲等一系列產業服務平臺;另一方面搶佔新興產業高端環節,推動產業和行業的數位化轉型。

「網際網路+數字生活」是通過整合政府和社會各方資源,打造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的智慧城市一站式便民數字生活平臺和創新創業平臺,一方面提供豐富的醫療健康、交通出行、旅遊娛樂、購物、繳費、住房、法律等各類數位化輔助生活服務;另一方面結合落地城市的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生態環境,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實現創新要素聚集,建成集科技服務、企業孵化、創業指導、創新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育和生活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創新創業綜合體。

新型智慧城市不僅關注城市的管理,還包括產業發展、民生服務、創新創業、生態發展等方方面面,其建設過程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產業先行,以產帶人,以人促消,以消聚服,以服提管,以管興業」的閉環理念。軟通智慧正是遵循這一理念來規劃智慧城市業務,從城市管理、城市治理和產業服務三個方面,為城市提供「前端+平臺+數據+應用+運營+服務」六位一體的端到端「一攬子」解決方案,曹曉兵表示。

聚合七大類資源,打造立體化生態體系

數字經濟在全球範圍的爆發式增長將創造一個萬億級的市場,而智慧城市恰恰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同時,智慧城市又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考慮社會需求、經濟發展與財力、技術、時空、管理和城市主體—人等諸多要素,還要著重解決體制機制、理論與應用創新、建設運營模式、核心資源開發與信息共享,人才及管理架構、信息安全及標準體系等問題,需要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協同合作。

軟通智慧深諳打造城市產業平臺和生態系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為滿足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政府在人才、資金、標準、創新、產業和運營服務等方面的核心訴求,通過聚合學研機構、政府組織、戰略夥伴、產業聯盟、金融機構、產品和技術服務商以及運營服務商等七大類合作夥伴,吸納優勢資源,建立立體化的生態體系,促進城市建設與運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曹曉兵深感七類合作夥伴對於軟通智慧的價值與意義,他說:

第一類,軟通智慧與學研機構聯合打造人才培養計劃,成立國家級實驗室,為智慧城市建設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和技術服務。

第二類,城市作為數字經濟的載體,政府既是我們的客戶也是合作夥伴,我們一方面基於專長為城市發展做好服務,另一方面參與相關標準和體系的建設。

第三,與華為等企業建立戰略級合作夥伴關係,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為客戶提供軟硬結合的「端到端」解決方案。

第四類是行業協會或產業聯盟,這些組織能夠為公司的業務發展提供專家智庫、交流平臺和品牌傳播三大價值。

第五類是金融機構,支撐BOT、BOO、BOM等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運行平臺的建設模式,以適應地方政府從自建系統向購買服務轉變的變化趨勢。

第六類是產品和技術服務商,對於軟通智慧來說,更專注集成和運營,而將交付與服務交給更專業的產品和技術服務商。

第七類是運營服務商,提供從城市基礎設施到基礎數據再到各類應用系統的全面運營和服務。

不難看出,通過聚合上述七大類資源,軟通智慧構建了涵蓋「政、產、學、研、用」在內的完整生態系統,使全面支撐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為可能。

未來,打造更多城市樣板工程

雖然各地政府早已認識到智慧城市建設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多年來也一直把智慧城市作為城市轉型發展的戰略導向,但涵蓋城市管理、產業發展與市民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城市整體發展規劃仍然缺位,實際情況與理想尚有差距。根據羅蘭貝格《2017全球智慧城市戰略指數》報告顯示,在滿分為100分的情況下,87個城市的智慧城市戰略指數平均分僅為37分。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探討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功樣板與經驗,以及如何避開曾經的建設誤區。

曹曉兵表示,結合國內城市的發展現狀,軟通智慧將以城市物聯網和城市大數據為抓手,融合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聚焦城市治理、產業服務和惠民工程三個方面,為城市、企業和市民提供端到端一攬子解決方案,讓政府管理更高效、企業發展可持續、市民生活更便捷。展望未來,軟通智慧將著力建設一批有深度、有特色、有影響、可持續運營的創新示範工程,以 「善政、興業、惠民」的城市服務主線,全面支撐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相關焦點

  • 迪威迅致力技術研究,提供智慧城市服務
    迪威迅致力技術研究,提供智慧城市服務 時間:2020-11-24 10:46:58 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 迪威迅在智慧城市領域早已研究多年,現已積累較多的技術經驗,也曾構建過多方位的服務。
  • 智慧城市:公民進化還是技術反烏託邦?
    智慧城市應該豐富人們的生活,而不是限制人們的生活。而這不僅需要依靠智能技術,還需要通過將智能政策作為公民權利的一部分來實現。而對中國而言,疫情期間通過智能技術平臺與服務面向中小微企業、上班族的減稅、降費以及房租補貼實現的政策服務交付,可以被視為「智能政策」提升智慧城市獲得感的一部分。
  • 後疫情時代智慧城市發展何去何從 百度雲智峰會智慧城市專題論壇給...
    來自北京升哲科技、湖南競網集團、廣州欣緯、中環寰慧等合作夥伴的業務負責人在現場分享了雲+AI落地城市各個場景的實踐探索與成果。後疫情時代智慧城市如何發展?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認為,首先從需求走向來看,要更加注重去虛向實,去偽存真,基於最真實的需求來構建智慧城市。
  •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迪威迅以創新為驅動引領智慧化服務行業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迪威迅以創新為驅動引領智慧化服務行業 時間:2020-11-30 14:00:36 來源:蘇州長尾兔網 目前城市的發展面臨很大問題,而且城市智慧化服務也存在非常多的痛點和難點
  • 暢想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北京
    但歸根結底,智慧城市還是一個活體城市,不是被技術統攝,而是人在利用技術;不僅僅是技術與信息的空間集合體,更是以人為中心,繼續建設文明社會的聚集地——城市,因此,智慧城市誕生了。這就是技術賦能要聚焦於城市建設,更要聚焦於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建設的根本原因。
  • 聯想發布「城市智慧魔方」 劍指新型智慧城市運營服務商
    他說:「聯想在智慧城市領域定位為新型智慧城市運營商,將秉持優政、興業和惠民的價值理念,以服務為源頭,聯合生態夥伴共建新型智慧城市,助力數字中國發展。」在論壇上,聯想推出了智慧城市運營管理平臺3.0 ——「城市智慧魔方」,通過封裝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能力調度服務資源,賦能生態,讓智慧城市更簡單。
  • 哈囉出行胡強宏:新型智慧城市以服務為先導 數位化能力賦能傳統...
    近日,哈囉出行高級副總裁胡強宏在接受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的專訪時表示,作為城市公共運輸的一部分,哈囉出行在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中正在探索多維度的數位化服務方式。其中包括:「哈囉大腦」的資源調配、智慧公交的融合、智慧有樁公共助力車、藍牙道釘、電動助力車、「小哈換電」服務等。
  • 有了傾斜攝影,老子云如何搭建一座智慧城市?
    如何打造智慧城市雖然智慧城市看上去如同一個烏託邦的存在,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與5G時代的到來,城市迎來了更好的發展,也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首先智慧城市的底層是數據,包括城市空間的衛星影像、近景攝影測量數據、人工測量數據以及其他一些傳感器監測數據等,依託海量數據建立全面的數字孿生模型是智慧城市中臺最核心的能力。
  • 阿里雲IoT田輝:從IoT維度思考智慧城市構建 | AIoT+智慧城市峰會
    此類城市物聯網基礎設施是用以監測、感知這座城市自然、物理、化學等各類參數,從而服務於城市運營管理。雲計算。田輝在峰會上表示,「我們將雲計算作為一項圍繞算力、數據的基礎設施。」多元數據如何處理、如何分析,如何用高級的算法去做統計、洞察。
  • 改寫智慧城市未來:ZNV中興力維信息共享平臺發布會全球首發
    以數據融合和共享為目標,中興力維的信息共享平臺能夠接入和融合不同廠家、不同類型的攝像機或動力環境監控感知設備,以及幾十年積累的上萬條不同協議,並可以將這些信息標準化,從而打破信息孤島,再將這些信息分類、標註、授權和標價,為以後深度應用做好準備。
  • 城市進化新思考: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智慧城市?
    所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進入新的城市發展階段,亦應該重新思考城市與人的關係,如何去進行新時代下的城市智慧升級。所以,城市本身就應該是有「生命力」的,「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讓城市如同人體一樣,不僅要有「大腦」,還要有「軀幹」、「神經」、「五官」和「手腳」,完成城市的智慧進化。如何打造這一有「生命力」的智慧城市?華為給出的全新答案是:城市智能體。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智慧城市再次成為兩會熱議話題。在今年眾多代表委員的提案中,如何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成為焦點,不少代表委員圍繞交通、政務、社區、物聯網等相關領域積極獻言獻策。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智慧城市建設面臨重大考驗。
  • 清華同衡助力城市大腦標準化工作,服務智慧城市建設落地
    清華同衡助力城市大腦標準化工作,服務智慧城市建設落地 2021-01-08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奧格城市信息模型(CIM)解決方案亮相2020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
    何為智慧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可理解為城市設施終端更加網絡化,城市建設管理更加數位化,決策更加智能化,運行維護更加精細化,讓設備設施建設更加綠色化。CIM技術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元素,將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非常重要作用。
  • 智慧引領城市更新,打造城市感知網絡
    為推進城市發展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變得更「聰明」,今年年初以來,上海、青島、杭州、長沙、成都等城市紛紛出臺智慧城市建設方案,聚焦城市治理、城市安全、城市建設、城市更新等內容,謀劃新發展格局下如何建設智慧城市和如何更好發揮智慧城市作用。 智慧賦能社區治理,強化城市管理基礎 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更高階段,但其建設絕不僅僅是城市的智能化和新技術的覆蓋。
  • 7年了,為什麼智慧城市還不智慧?|甲子光年
    中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大量資金湧入,智慧城市實際效果如何?位於北京市西南三環的麗澤金融商務區,是國內部分智慧城市的一個縮影。2013年1月,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入選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特斯聯副總裁謝超是國內早期的物聯網平臺建設和運營者,更偏向從物聯網層看智慧城市建設。他認為早期智慧城市建的數據中心只是「存儲設施」:「沒有鋪設傳感器,不能收集足夠的數據,也沒法使用。」除了沒有效果,過多投資基礎設施還導致資源浪費。
  • IDC報告:360政企安全集團入圍中國智慧城市安全運營技術服務領軍企業
    來源:金融界網近日,國際權威諮詢機構IDC發布《中國智慧城市安全運營中心市場洞察》報告。報告圍繞中國智慧城市安全運營中心的建設情況,研究我國智慧城市安全運營中心的發展進階過程、產品技術能力和未來發展趨勢。以360政企安全集團為代表的多家安全企業入選中國智慧城市安全運營中心技術服務提供商,成為智慧城市建設及城市安全領域的引領者。
  • 數字城市VS智慧城市,區別是什麼?
    研究機構對智慧城市的定義為:通過智能計算技術的應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醫療、房地產、交通運輸、公用事業和公眾安全等城市組成的關鍵基礎設施組件和服務更互聯、高效和智能。
  • 亞美科技加入"智慧城市發展聯盟" 車聯網技術將推動城市智慧交通實現
    至誠網(www.zhicheng.com)6月21日訊  日前,由國家發改委等機構牽頭主辦的2019(第五屆)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在京落下帷幕。  智博會期間,廣州亞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美科技」)正式成為「智慧城市發展聯盟」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