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通智慧副總裁 曹曉兵
站在城市視角,「五大業務板塊」支撐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軟通智慧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便處於市場領先地位的主要原因首先源於對智慧城市的正確理解和認知。曹曉兵表示,當下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呈現出多元互動、廣泛連接(泛在感知)與深度融合三大特點,智慧城市已由最初的政府主導向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方向轉變,多維的數據融合以及科技與城市建設本身的融合不僅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也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企業的生產方式,釋放數位化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基於當下的城市剛需,軟通智慧將業務劃分五大板塊,即「大數據+政務服務」、「物聯網+城市治理」、「大視頻+公共安全」、「雲計算+產業服務」及「網際網路+數字生活」,通過這「五大業務板塊」構建了從頂層設計、產業規劃、技術服務到系統集成以及本地化運營和服務能力,全面支撐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對於軟通智慧五大業務,曹曉兵進行了詳細介紹:
「大數據+政務服務」是城市為載體,以城市大數據中心為基礎,打破信息孤島,推動城市數據融合和公共數據開放,基於專題資料庫(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觀經濟等),為城市管理者提供管理和決策依據,為企業和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務,提升政府管理效率的同時,讓數據多跑腿,百姓少跑腿。
「物聯網+城市治理」是基於城市物聯網,獲取城市運行數據,如:建築、車輛、環境、氣象等數據,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為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提供有效手段,包括:智慧環保、智慧安監、智慧水務、智慧路燈、智慧能效、智慧交通等。
「大視頻+公共安全」是基於視頻監控和分析技術,通過分級有效地整合各類視頻圖像資源,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打造符合新時代社會需求的以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社會綜治三大工程為基礎的平臺和服務,為城市公共安全保駕護航。
「雲計算+產業服務」 主要聚焦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聚力「產 城 人」融合發展,打造創新平臺與開放生態共同參與的產業生態體系。一方面促進雲計算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推出工業雲、農業雲、電商雲、文化旅遊雲等一系列產業服務平臺;另一方面搶佔新興產業高端環節,推動產業和行業的數位化轉型。
「網際網路+數字生活」是通過整合政府和社會各方資源,打造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的智慧城市一站式便民數字生活平臺和創新創業平臺,一方面提供豐富的醫療健康、交通出行、旅遊娛樂、購物、繳費、住房、法律等各類數位化輔助生活服務;另一方面結合落地城市的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生態環境,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實現創新要素聚集,建成集科技服務、企業孵化、創業指導、創新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育和生活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創新創業綜合體。
新型智慧城市不僅關注城市的管理,還包括產業發展、民生服務、創新創業、生態發展等方方面面,其建設過程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產業先行,以產帶人,以人促消,以消聚服,以服提管,以管興業」的閉環理念。軟通智慧正是遵循這一理念來規劃智慧城市業務,從城市管理、城市治理和產業服務三個方面,為城市提供「前端+平臺+數據+應用+運營+服務」六位一體的端到端「一攬子」解決方案,曹曉兵表示。
聚合七大類資源,打造立體化生態體系
數字經濟在全球範圍的爆發式增長將創造一個萬億級的市場,而智慧城市恰恰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同時,智慧城市又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考慮社會需求、經濟發展與財力、技術、時空、管理和城市主體—人等諸多要素,還要著重解決體制機制、理論與應用創新、建設運營模式、核心資源開發與信息共享,人才及管理架構、信息安全及標準體系等問題,需要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協同合作。
軟通智慧深諳打造城市產業平臺和生態系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為滿足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政府在人才、資金、標準、創新、產業和運營服務等方面的核心訴求,通過聚合學研機構、政府組織、戰略夥伴、產業聯盟、金融機構、產品和技術服務商以及運營服務商等七大類合作夥伴,吸納優勢資源,建立立體化的生態體系,促進城市建設與運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曹曉兵深感七類合作夥伴對於軟通智慧的價值與意義,他說:
第一類,軟通智慧與學研機構聯合打造人才培養計劃,成立國家級實驗室,為智慧城市建設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和技術服務。
第二類,城市作為數字經濟的載體,政府既是我們的客戶也是合作夥伴,我們一方面基於專長為城市發展做好服務,另一方面參與相關標準和體系的建設。
第三,與華為等企業建立戰略級合作夥伴關係,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為客戶提供軟硬結合的「端到端」解決方案。
第四類是行業協會或產業聯盟,這些組織能夠為公司的業務發展提供專家智庫、交流平臺和品牌傳播三大價值。
第五類是金融機構,支撐BOT、BOO、BOM等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運行平臺的建設模式,以適應地方政府從自建系統向購買服務轉變的變化趨勢。
第六類是產品和技術服務商,對於軟通智慧來說,更專注集成和運營,而將交付與服務交給更專業的產品和技術服務商。
第七類是運營服務商,提供從城市基礎設施到基礎數據再到各類應用系統的全面運營和服務。
不難看出,通過聚合上述七大類資源,軟通智慧構建了涵蓋「政、產、學、研、用」在內的完整生態系統,使全面支撐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為可能。
未來,打造更多城市樣板工程
雖然各地政府早已認識到智慧城市建設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多年來也一直把智慧城市作為城市轉型發展的戰略導向,但涵蓋城市管理、產業發展與市民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城市整體發展規劃仍然缺位,實際情況與理想尚有差距。根據羅蘭貝格《2017全球智慧城市戰略指數》報告顯示,在滿分為100分的情況下,87個城市的智慧城市戰略指數平均分僅為37分。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探討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功樣板與經驗,以及如何避開曾經的建設誤區。
曹曉兵表示,結合國內城市的發展現狀,軟通智慧將以城市物聯網和城市大數據為抓手,融合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聚焦城市治理、產業服務和惠民工程三個方面,為城市、企業和市民提供端到端一攬子解決方案,讓政府管理更高效、企業發展可持續、市民生活更便捷。展望未來,軟通智慧將著力建設一批有深度、有特色、有影響、可持續運營的創新示範工程,以 「善政、興業、惠民」的城市服務主線,全面支撐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