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香山革命紀念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檔案館、北京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香山革命紀念館承辦的「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開幕。
在佔地1000餘平方米的展廳裡,202封珍貴電報手稿、62件(套)珍貴文物、50餘張歷史照片,分為6個部分、17個專題,展現了毛澤東在香山居住的181天。
再現中共中央「為新中國奠基」偉大曆程
「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位於香山革命紀念館一層專題展廳,共分為高瞻遠矚革命到底的政治遠見,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軍事韜略,革故鼎新獨立自主的世界眼光,立黨為公從嚴治黨展的領袖品格,執政為民人民至上的公僕情懷,殷殷關切情深意長的偉人風範6個部分、17個專題。此外,展覽還著重複原展示了「雙清別墅毛澤東同志辦公室」「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處」「北平街頭捷報頻傳」「人民的勝利」等歷史場景。
展覽以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的202封珍貴電報手稿為主要載體,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選取反映重大歷史節點、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重要歷史決策的電報手稿,輔以珍貴歷史圖片、文物、文獻等,精心選取國共和談、捍衛國家主權、工作作風優良、領袖崇高風範等專題進行展示,展現了「兩種中國之命運」的關鍵抉擇與「建設新中國」的滄桑巨變。
據了解,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展是香山革命紀念館開館以來首個專題展覽。展廳的序廳中就展示了這樣一份電報:1949年4月30日,南京解放後不久,遠在北平香山的毛澤東以中央軍委名義發出的「關於高級領導機關對下級應加強文電等問題的指示」。在電文中,毛澤東同志生動地總結到:「一個負責人半小時可以寫一個電報,一小時可以寫一個通令,一天、兩天、三天或四天工夫可以經過電臺傳達到各軍、各師、各團,各省、各市、各縣,有文字為憑,有範圍可守,又迅速,又使下級有所遵循。」這體現了毛澤東同志把「有文字為憑,有範圍可守」作為一項指令、一種要求、一個規定,下發全黨嚴格執行和推廣。
專家學者紛紛表示,此次展覽是一個用心打磨、視角獨特、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品展覽,以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為題材,進行全面集中展示和深入解讀,尚屬首次。觀看展覽的觀眾深情地說,展覽通過深挖電報文稿字裡行間的歷史細節,生動闡述了全國解放前夕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戰役、重要人物與香山的淵源,再現了中共中央在香山「為新中國奠基」的偉大曆程,充分彰顯了毛澤東同志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人民領袖、軍事統帥的偉人風範。
35處電文導讀提供互動體驗
如何讀懂一份電報?剛一進入展廳,講解員就向觀眾講起了電報格式特點:「電報落款的日期,一般用地支代月、韻目代日。」為了使參展觀眾對電報內容易看易懂,對書法字體便于欣賞,在吸收既有研究成果和材料整理的基礎上,展覽設置了手稿電文查詢系統;圍繞解讀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歷史背景,設置了35處「電文導讀」;還專門設置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三年戰績查詢系統」「電報朗讀」「發報互動體驗」等同展覽主題相契合的互動展項,製作了專題展覽主題宣傳片,為公眾提供優質的、全方位的觀展體驗。在展廳中,有的觀眾通過掃描二維碼聽到了有聲電文,還通過模擬摩爾斯電碼的形式,親手發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電文。
在現場,細心的觀眾發現,本次展覽將偉人手稿使用畫框裝裱,作為藝術品進行陳列設計,採用場景復原、壁式景觀、雕塑、多媒體、人機互動裝置等多種展現手法,在參觀線路、圖文版式設計等方面都做到了精心設計和處理,既形象地展現了毛澤東同志的領袖風範,又直觀地展示了毛澤東同志高超的書法藝術,集政治性、思想性、創新性和藝術性為一體,是有效傳播香山革命精神的有益嘗試。
此次展覽是深入挖掘香山革命精神內涵的生動展示,是彰顯香山革命精神時代價值的鮮活載體,是打造紅色文化交流互鑑的開放平臺。香山革命紀念館編輯研究部牽頭人、專題展覽內容設計負責人都斌介紹,「此次展示的電報手稿均在《毛澤東年譜》《毛澤東文集》等權威出版物中刊載過,為中央檔案館提供的高仿真複製件。」香山革命紀念館將進一步弘揚香山革命精神,運用恰當的藝術展現形式和新媒體傳播方式,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讓展覽承載的革命精神走入百姓心中,緬懷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解放全中國、籌建新中國的豐功偉績,進一步彰顯香山革命精神的時代價值。 (李洪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