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成長的意義不是隨波逐流,而是堅守初心,活出自己

2020-09-05 夢晴空微藍

文/夢晴空微藍

小時候,我們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時,總會暗暗發誓:長大後我一定不要變成這樣。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人卻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就像很多人曾經以為自己長大後會是黃蓉,沒想到卻活成了李莫愁一樣。

不可否認,人生是有很多無奈,但如果一個人可以堅守初心,就不會偏離最初的人生軌道,就能活出自己,成為一個像千尋一樣的人。

千尋是電影《千與千尋》的主人公,一個聰明善良且很有原則的少女,這部影片講述了她誤入奇幻的世界,一路披荊斬棘,最終活出自己並拯救他人的故事。

電影於2001年在日本上映,導演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這部電影榮獲了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及第52屆柏林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熊獎」等9項大獎。

近20年過去了,它依舊被無數人喜愛,國內豆瓣評分更是超158萬人打出了9.4的高分,並有超245萬人曾觀看過這部動畫電影。它到底為什麼有這樣的魅力呢?

其實,宮崎駿的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們永遠不落俗套,獨具魅力。宮崎駿總能以簡單快樂的劇情觸及觀眾內心最敏感的地方,讓人深刻反思自己,反思人生。下面我將從千尋的成長和蛻變來分析這部電影的獨到之處。

01成長第一步:好的選擇是順風車

無論你相信與否,我們人生的巨變,往往都是從一個選擇開始的。就像作家陶傑曾說:「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

千尋的奇幻之旅就是一場命運的巨變,這場巨變形成的原因,就是由一個個自己主動或被動的選擇促成的。

電影開始,千尋和父母一起搬往新家,父母的搬家選擇,成為了改變千尋人生的第一次選擇。這是一個被動型的選擇,卻依然成為了她人生路上的第一個巨變。

千尋本以為一切順利,他們很快就能到達新家,誰知道爸爸開車走錯路,讓他們走入了人生的另一個岔路口。

自作聰明的父母想要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卻讓千尋再次經歷了第二次的人生選擇,依然是被動接受,可踏入了那裡,人生就再也沒有了回頭路。

奇幻的冒險之路,美食的誘惑,內心的僥倖心理,這些都勾出了人潛藏在心底的欲望,千尋父母放肆地大吃,千尋束手無策地大喊,吃了變成豬的無情玩笑,卻又讓千尋有了第三次的人生巨變。

每一次看似無足輕重的選擇,卻勾勒出人生的輪廓,那些命運裡的巨變,都來自於每一個細小的選擇。

面對命運的巨變,千尋很害怕,求生的本能讓她不顧一切,找了個地方躲了起來。

直到白龍出現,給她指引了方向,她的理智才復甦。但在理智復甦的同時,千尋又面臨著再一次的選擇,這一次,不再是被動型的選擇,而是她主動迎難而上。為了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找到拯救父母的辦法,她克服了內心的恐懼,獨自一人去找鍋爐爺爺謀求工作。

這就是千尋成長的第一步,脫離了父母的保護傘,獨立去面對這個世界,做出自己認為對的選擇,去開啟一段新的人生。

02成長第二步:不經歷苦難,怎能見成熟

無論是誰,他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會經歷諸多苦難的考驗。

千尋想要融入這個陌生的世界,也是如此。

其實,我們可以把千尋所進入的世界看作一個公司,湯婆婆是老闆,白龍是老闆助理,鍋爐爺爺、小玲還有其他人是老員工,千尋是新員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新員工要融入新公司,就需要和大家經歷一個磨合期,彼此熟悉後,才能被接納,產生信任感。

就像唐僧師徒需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黎明之前總有無邊無際的黑暗一樣,這個奇幻世界對千尋的考驗即將開始。

她被這個世界的人所嫌棄,被要求去洗最髒的浴池,去接待臭氣燻天的客人。在這個世界裡,她可以說完完全全是一個弱者。但是在面對這一切的挑戰,千尋並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恪盡職守。

直到她拯救了臭氣燻天的河神,給油屋掙到了很多金子,才終於贏得了湯婆婆和眾人的認可,算是真正融入了這個大家庭。

千尋在「油屋」的生存規則,其實也就是我們職場裡的生存規則。如果你想要在新公司站穩腳跟,就需要迎難而上,解決所有難題,讓人對你刮目相看。

就拿三國時期的「智聖」諸葛亮先生來說,他雖因劉備的賞識而得到重用,但剛加入團隊時,老同事關羽、張飛對他挺不滿的,覺得我們好歹也是和劉備一起打天下的,你個諸葛亮初來乍到,就平步青雲,憑什麼?

諸葛亮心裡明白得很,知道想要別人接納自己,說再多都沒有,最重要的還是拿實力說話。於是,他恪守己分,不斷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難,最終通過「火燒博望坡」這場大戰的勝利贏得了大家的肯定,坐穩了自己的職位。

由此可見,苦難往往是我們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經歷,熬過了最難的時光,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03成長第三步:初心不變,自省自查,渡人渡己

周國平現實曾在《靈魂只能獨行》裡寫道:「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這一點,在千尋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雖然入鄉需隨俗,但千尋在遵守著這個世界規則的同時,她一直堅守著自己善良、真誠的初心。

當湯婆婆讓她籤署僱傭協議時,她籤了,但是卻一直謹記著自己的名字,而名字就象徵著她的過往所擁有的一切,一旦丟棄,就等於失去自我。

無臉男給她很多上好的藥浴牌和金子時,她拒絕了,因為她明白人不能太貪心。

當白龍因偷竊湯婆婆姐姐錢婆婆的印章而深受重傷時,千尋並沒有包庇他,而是獨自去找錢婆婆,把印章還給了她。

這一切都證明了千尋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人,不管是面對誘惑,還是面對選擇,她都在不斷審視自己的內心,最終做出了遵循本心的決定。

只不過,在踏上單程列車之前,千尋還不知道自己那一顆善良純真的心,已經潛移默化改變了很多東西。

她用苦丸子拯救了無臉男,讓他把身體裡那些負面陰暗的東西全部傾倒掉,找回了自我;幫助湯婆婆的巨嬰「寶寶」走出了禁錮,走向了外面的世界,開始認識真正的世界;同時,靠著苦丸子,她也讓白龍擺脫了湯婆婆的控制。

但是,在千尋踏上單程列車去找錢婆婆後,她的見識和認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當她向錢婆婆尋求幫助時,錢婆婆告訴她:「雖然我也很想幫助你,但實際上我也幫不上忙,這就是這個世界的規則。不管是你的父母,還是男朋友白龍,都要靠你自己去救。」

千尋終於悟出了一個道理,明白了我們所渴望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爭取、去守護。這不僅是這個奇幻世界的規則,也是現實世界的規則。這一次,千尋真的是完全看懂了人生。

最終,千尋幫白龍找到了真實的自我,也靠自己的慧眼拯救了自己父母,油屋的所有人都為她歡呼鼓舞。到此,千尋的這一場奇幻之旅就此閉幕,他們一家三口走出了隧道,回歸了現實世界。

這就是宮崎駿導演的佳作《千與千尋》,不僅向我們傳達了一個人的自我成長和蛻變,還灌輸給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以及堅守初心、才能不負韶華的理念。願我們都能守住自己的初心,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

相關焦點

  • 真正的成長是活出自己,你看懂《千與千尋》了嗎?
    但這個選擇並不是千尋自己所想的,而是父母決定的。一家人坐上了車,開向了新家。本以為馬上就能體驗全新的生活了,可誰成想父親開車走錯了路,一條未知的道路向他們迎來。從影片中也能看得出,千尋一直在做自己,堅守自己的節操。
  • 《千與千尋》告訴我們:守住初心,才能逆風成長
    它告訴我們很多道理:關於成長,關於貪婪,善良。每次看,相信你都會有不同的感悟。人生漫長,成長路上,我們要守住自己的初心,活出最真實的自我。1.千尋:善良又自律的人,堅守初心,不斷成長,力量也越發強大千尋在進入那個詭異世界時,只是個平凡又愛哭的小女孩。失去了父母的保護,她只能獨自一人面對陌生的世界。
  • 《千與千尋》:物慾橫流是現實,堅守初心是選擇
    貪念是欲望,而物慾橫流的現實中,誘惑隨處可見 ,欲望也在人性之中紮根,物慾橫流是現實,但我們可以做出選擇,堅守初心。當所有人被欲望控制時,千尋選擇了不被束縛,於是她對生活的熱情和解救父母的執著支撐著她一步步成長,這也是為何小小年紀的她可以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油屋」成功的原因。誘惑和欲望是現實,但千尋選擇了做自己,選擇了遵從內心平和。
  • 《千與千尋》:成長的路上勿忘初心,心存善意總會迎來轉機
    2001年,宮崎駿創作的《千與千尋》在日本上映,時隔18年後,於2019年於中國上映,依舊收穫諸多好評。《千與千尋》不只是宮崎駿為小孩子編織的童話故事,更是成年人渴望經歷的成長童話,小孩子看的是熱鬧,成年人看的是自己。
  • 《千與千尋》觀後感:餘生很長,請堅守初心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先生的得意作品之一,它主要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來到神靈異界後,為了救父母,一路上經歷磨難的故事。整個故事畫風清新亮麗,場面動人,既講到了千尋在湯屋工作的各種人際關係,又講到了千尋後面遇到了白龍和無臉男所發生的一切事情。
  • 《千與千尋》,一部18年後才明白的成長童話!
    電影《千與千尋》劇照是不是看著分外熟悉,這像極了初入職場的自己?那一刻,真正意義上離開了父母的庇護,開啟了一個人的闖蕩生涯,面對周圍陌生的環境,也許不自覺地會害怕,更有那麼一絲絲的不自信湧上心頭。電影《千與千尋》劇照面對生活的我們,誰都沒有與生俱來的勇敢,在成長的道路上,解決各種問題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我們終有一天會離開父母的翅膀下,自己飛翔。
  • 《千與千尋》三個角色,是宮崎駿對現實的三種再創造
    她所表現出的堅強只是對現實的一種妥協。而大部分影評說的「成長」,「蛻變」,「接受」總覺得有些「放棄過去的自我」這種「蝦仁豬心」的言論。再回看關於「成長」等單方面言論的影評,我也終於察覺到為何「當時的我不太喜歡《千與千尋》」。也許是被評論單方面導向了吧,總覺得如果一個人的成長必然伴隨著變化與取捨,那一直「躑躅其中」的千尋就顯得太可憐了:在必然破碎的現實裡,卻依舊守著自己童心的夢。我那時真的很擔心,當這個夢被現實擊碎時,千尋會怎樣?
  • 《千與千尋》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自己!
    【本文系原創,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千與千尋》是迄今唯一一部非歐美製作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片長片獎的動畫電影,也是唯一一部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柏林金熊獎的動畫作品。我想說《千與千尋》斬獲的所有獎項都名至實歸,因為這部看似拍給兒童看的動畫片所蘊含的現實意義足以給予任何一個成年人以深刻的人生啟迪,包括我自己。
  • 看了《千與千尋》電影後,我終於明白什麼是勿忘初心
    --匿名經典動畫片《千與千尋》歷經多年仍牽動著人們的心。這部電影由吉卜力工作室宮崎駿導演,豆瓣得分9.3分,他在上映後的幾年裡贏得了很高的票房,他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獎和金熊獎。電影《千與千尋》反映了現實、思想、人性、獨立成長等主題,在這個背景下,他結合了不同的日本古典文化和現代寫實。他不僅保留了傳統的日本特性,而且超越了國界。
  • 《千與千尋》:成長是一段孤獨的旅程,我們要學會獨自逆流而上
    再看《千與千尋》後我突然明白,成長本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我們必須學會一個人逆流而上,可是在前進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它會成為我們迷茫人生中的指路明燈。我們必須一個人長大,即使再不舍《千與千尋》從千尋的搬家開始。
  • 《千與千尋》:多重主題的復調敘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尋
    宮崎駿用瑰麗的想像建構了一個虛空的神隱鏡像,將成長、愛情、堅守初心等主題,根植於柔情的敘事和美好人性,完成了我們從少年到成年的人格啟蒙。不堅守規則和努力工作就會被變成主流視野之外的透明人,《千與千尋》將資本對人性的壓榨與吞噬展現地淋漓盡致。
  • 《殺死一隻知更鳥》|最光輝的人性是堅守內心、賦予生命積極意義
    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有許多無奈的規則,即使我們知道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也可能遭遇不公和失敗。但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和勝利,而是無愧於心,忠於自我,堅守初心,用積極的態度面對苦難的人生。羅曼·羅蘭說:人最可貴之處在於看透生活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
  • 心理影音|《千與千尋》,一場關於成長的冒險
    l 她必須要為湯婆婆工作,證明自己在這個世界存在的價值,否則便會因為好逸惡勞而變成動物並被永遠放逐。 l 在湯婆婆的澡堂裡工作的怪物們,在經過她時會吐槽「她身上可真臭」,但她作為神隱世界中的異類只能默默忍受。是不是覺得這一幕幕情形很熟悉?
  • 《千與千尋》中的「千尋」到底指什麼?知行翻譯公司:初心
    《千與千尋》中讓人印象深刻,也讓很多孩童時的我們嚇哭的一幕,那就是千尋的父母貪戀琳琅滿目的美食,最後變成了豬。當時我們被嚇哭了,而如今我們明白,千尋的父母是縱容自己的貪婪和慾念才變成了豬,變成了被控制和奴役的動物。
  • 《千與千尋》告訴我們,要找回初心,不要變成一個油膩的中年人
    曾幾何時,你偶然間發現,自己已經從那個充滿理想、善良純正的青春少年,變為了一個喪失初心、童真消散的油膩中年人……《千與千尋》這部宮崎駿宣布封筆之後回歸創作的動漫電影,深深地影響到了中國的幾代人。其中的一大原因便是在於,在這樣一部充滿著日本奇幻元素的電影中,各種人物的設定各有特色,並且暗含於現實社會的映照之中。
  • 《千與千尋》:成長路上,其實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
    但是新同事都並不友好,不願意與自己組隊,將最累最髒的活都給千尋幹,就連正當的要肥皂去洗浴室,別人也不願意給,故意的去為難千尋。 從初出茅廬的黃毛丫頭,到最終不懼困難的完成了一件件的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千尋這一路的成長,其實並不容易,成長的路途上,你所邁出的第一步一定是沉重的,忐忑的,但是當你能夠克服萬難,最終贏得別人的尊重,並且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所在,其實一個人就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完美的開始。
  • 《千與千尋》成長必須經歷3件事,這才是宮崎駿的初心,你懂了嗎
    動漫沒有年齡界限,宮崎駿帶給大家的感動,更是讓不同時期的我們,品嘗出不同的味道。文|二次元啵醬邁向成熟的第一個標誌,就是接受現實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在2018在大陸第二次重新上映,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 淺析《千與千尋》中的三個人物以及現實意義
    宮崎駿創作的電影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帶給童年的我們溫暖與成長。而《千與千尋》的創作動機則與宮崎駿的其他幾部電影不同。是啊,有很多時候,勇氣不是從你的腦袋裡生出,而是從你的腳下湧現的。所以,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遠,也可能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 《千與千尋》透過少女的奇幻冒險,帶你揭秘現實世界的三重傷痛
    02關於初心:人生只若初見,忘記曾經等於是背叛白龍對於千尋最重要的叮囑就是「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名字被奪走,就會不記得回家的路。」看似是在告誡千尋,又何嘗不是在寬慰已經失去名字的自己。湯婆婆與千尋籤訂契約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剝奪了千尋的姓名,留下了小千的代號,這才明白影片《千與千尋》的真正含義,「千」不是別人,就是那個失去初心,只留下軀殼的自己。
  • 《千與千尋》童話背後的教育意義思考,是一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經典動畫電影,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闖入神秘的神靈異世界,歷經磨難,拯救父母的成長故事。該片時隔19年被引入國內,也依舊引起了一番熱議,票房高達4.88億。 如今日本再重映吉卜力工作室的經典動畫電影,也是毫無懸念地打敗了其他新片,穩固霸佔票房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