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打破常規,在沙漠中種地,袁隆平被外國人這樣評價

2020-12-22 農村千裡眼

我國打破常規,在沙漠中種地,袁隆平被外國人這樣評價。

我國地大物博,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裡,雖然人口多,地方也大,可是在種植糧食上卻比不過只有我國面積三分之一的印度,這難免讓人尷尬。當然這不是說我國技術比印度差,主要還是適合種植的土地太少了。在技術上,我國有著無私為國家奉獻的袁隆平老先生在糧食進行研發,創造了造福世界的糧食技術。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在研究出雜交水稻之後,並沒有懈怠,而是繼續為我國人們糧食問題做努力,並且開放了新型的鹽水稻,這一項技術也為全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當然研發之路並沒有停止,而且這次的舉動更加讓人震驚,因為老先生在沙漠種地了。

這是讓人們難以想像的事情,而袁隆平也確實做到了,在老先生和團隊的努力下,在杜拜沙漠進行種地實驗,並且獲得了成功,畝產也達到了500公斤。這項研究的成功,也讓我國再次打破了常規,讓沙漠中也能種地。外國人對此也是震撼不已,直呼袁隆平老先生了不起,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確實這項技術實在是太重要了,畢竟我國也是因為土地首先,所以糧食上一直無法得到保障,如果能將沙漠也利用上,那我國也就不再存在什麼糧食安全問題了。而做到這一步其實不僅僅是糧食問題,未來還有沙漠變綠洲的可能。

相關焦點

  • 讓小學生評價網紅李子柒與科學家袁隆平!出這樣的題真好意思
    近日,浙江寧波一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試卷上,赫然出現網紅李子柒的名字,而且她的名字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現在同一個閱讀題裡,消息傳出來,不但引起學生家長的吐槽,也引起網友的議論紛紛。很多網友吐槽,李子柒怎麼可以與袁隆平同日而語呢?
  • 高考作文輔導231:素材|袁隆平:稻田裡的守望者
    在成功培育了超級稻和海水稻之後,袁隆平帶領他的團隊又開創了新的佳績,他們對在杜拜熱帶沙漠實驗種植的水稻進行測產,最高畝產超過了500公斤,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這一成果將為沙漠地區提升糧食自給能力、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區生態環境再添「中國貢獻」。
  • 中國藍盔在撒哈拉沙漠「種」出綠洲
    中國在撒哈拉種出網上一直都有這樣的段子,說中國人到哪兒都喜歡種地。前幾年還有大學生家長在國外陪讀時,在校園裡種菜被外國學生圍觀的新聞,現在網上也有很多在國外的華人,向鄰居分享自種蔬菜的視頻。當外國人拿著沒見過的蔬菜時,其表情很有喜感。
  • 中國引水2.6億平方米,把沙漠變成溼地,這操作實屬罕見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沙漠,但是地球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伊朗高原、中亞、中國西北、蒙古高原,有7000多公裡的沙漠帶。在這個沙漠地帶,有一片廣闊無垠的沙漠,一片荒蕪,在中國,沙漠面積為143.3萬平方公裡,佔整個陸地面積的15%中國作為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幾代人以來一直在努力控制和保護沙漠。目前,我國的荒漠化和沙質荒漠化不斷減少,沙漠面積逐年減少,沙漠治理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在沙漠裡種東西,現在已經開始種地了!這讓很多外國人大吃一驚,說中國太強大了!
  • 袁隆平熱淚盈眶!生日願望實現了!雙季雜交稻畝產破紀錄後連說「要...
    沙漠、鹽鹼地成糧倉 「海水稻」產量頻創記錄 從2012年開始,海水稻的研究成為袁隆平工作的重點。 「海水稻」是指能夠在一定濃度鹽鹼地中生長的水稻品種。目前我國在新疆、青海、內蒙古、寧夏、山東、黑龍江、浙江、江蘇等地的「海水稻」試種面積超過10萬畝。
  • 李子柒並肩袁隆平被質疑:不要用職業,來評價一個人的高低
    01前幾天,李子柒又上熱搜了,和她一同上熱搜的還袁隆平。因為她和袁隆平、申紀蘭、馮鞏、海霞、馮驥才一起,成為了首批「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推廣大使。如果這裡面沒有袁隆平,也許沒多少人會關注這個大使的頭銜。不少人在微博下發出了這樣的質疑。而讓他們關心的點:不是李子柒為什麼會入選,而是李子柒怎麼可以和其他人一起並肩,特別是袁隆平。不可否認,李子柒在技術領域,肯定是無法與袁隆平比肩的。但這次選出的「推廣大使」卻有不同的領域,李子柒被授予的是「網絡推廣大使」。
  • 「90後」袁隆平奔走稻田,為糧食主權護城河、糧食安全不斷奮鬥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網友都在慶賀袁隆平老先生90周歲的生日,但實際上袁老的農曆生日是七月十五。即將90周歲的袁老先生一路的成就,也是我國糧食從弱到強的故事。為此,1964年盛夏,他又一次鑽進了稻田,早出晚歸14天,拿放大鏡觀察了十四萬多株稻穗後,從洞庭早秈品種中發現了一株雄性不育株。這個發現也使得他的三系法構想在兩年後得到證實。
  • 我國養150隻「猛獸」來治理沙漠,結果怎麼樣?網友:佩服發明家
    眾所周知,沙漠化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危機,所以治理沙漠可以說成為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必須要落實的事情,中國也不例外,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是如何治理沙漠的。從前中國都是靠人工去治理沙漠的,不得不說,以前消耗了太多的人力,有的甚至還因此而犧牲,但現在中國發展起來了,對於治理沙漠這一塊當然也不會懈怠,現在中國圈養了150隻「猛獸」來治理沙漠,結果怎麼樣呢?網友直呼佩服發明家。其實這裡的「猛獸」指的是中國發明的一種機器,而它的名字就叫固沙車。
  •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將來農村誰種地?
    目前我國確實存在「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的這種說明。現在農村地區大部分種地的人都屬於中老年人,而絕大多數年輕人則選擇外出打工。有的年輕人覺得在外打工要比在家種地賺的錢多,還有的年輕人不願意待在農村的原因是覺得沒有大的發展,但不管是哪種原因,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種地的人確實要比以前少得多。大多數的年輕人對於種地來說都沒有什麼清楚的概念,甚至都很少提到種地的事情。
  • 袁隆平新表情包又來了…
    論壇主席、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視頻連線中表示,湖南衡南縣種植的雙季稻示範田,今年有望突破畝產3000斤大關。袁隆平說,稻米是中國人的主要口糧,超過60%的中國人以米飯為主食,雜交水稻的產量佔中國40%以上。在等待「考分」時袁隆平的表情是這樣的↓↓↓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我國的內蒙古高原西部、甘肅的河西走廊地區、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地區以及新疆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年降水量在200毫米的「乾旱區」,這一地區也是我國「荒漠自然帶」廣泛分布的地區。一說到荒漠,其實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沙漠」,沙漠可以說是荒漠自然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其中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總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千米,幾乎和我國的面積相當。
  • 袁隆平:我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
    作為雜交水稻第一人,袁隆平還得到一個沉重的榮譽稱號:「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在世界糧食獎的頒獎儀式上,袁隆平被授予一個非常客觀的評價:三十年的傑出研究經驗為使中國從糧食短缺轉化為糧食供應充足做出卓越貢獻,保障了世界糧食安全和解除貧困展現了良好前景。同時期的著名水稻專家納森評價他:袁隆平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 這個中國專家又在杜拜沙漠種出了水稻
    杜拜的沙漠裡能長出水稻,你相信嗎?  近日,袁隆平團隊就完成了一項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試驗——沙漠裡種水稻,畝產超500公斤。  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    袁隆平為什麼跑到杜拜的沙漠去種水稻?
  • 德媒評袁隆平:讓中國人吃飽的「科學英雄」
    原標題:德媒評袁隆平:讓中國人吃飽的「科學英雄」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日迎來自己的90歲生日,德媒發表報導回顧袁隆平的成就,並評價其為「科學英雄」。德國電視一臺網站9月7日報導,7日,中國的一位科學英雄迎來自己的90歲生日,他就是袁隆平。他的偉大功績是培育出了比普通水稻更高產的新水稻品種。中國的書籍是這樣介紹他的:袁隆平讓中國人從幾十年前開始就能吃飽肚子,不必再忍飢挨餓。報導稱,不論過去還是現在,讓全世界的人都吃飽飯是這位科學家的偉大目標。
  • 外國人評價三亞和普吉島,言論扎心,我國網友直言沒毛病!
    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的生活水平都已經大幅度的提高了,因此我國人們現在都開始注重享受了,大量旅遊愛好者們開始了自己的行動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的時期了,只是國內旅遊的遊客們都喜歡去外國遊玩,外國人來我國旅遊的人數也是越來越少了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怎麼獲得這個稱謂的?
    由於上世紀60年代,我國經歷了「三年困難時期」的大饑荒,導致全國性的糧食大危機。當時連毛主席都在《黨內通信》作出指示。閒時吃稀,忙時吃幹,平時半稀半乾,雜以番薯青菜之類,可見當時的糧食危機有多麼嚴重。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什麼是雜交水稻。
  • 科學家袁隆平書法欣賞,字體寫出了農民的樸實,這字體美極了!
    ,這種字體也是非常的個性,所以贏得了很多書法愛好乾的喜歡,正是在這些古代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其實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書法寫得好的人非常的多,今天小七介紹的這位書法愛好者是袁隆平,說到袁隆平我們都非常的熟悉,他是一名農業科學家,特別是雜交水稻的研究解決了糧食問題,這項研究成果也讓袁隆平成為一名有名氣的科學家,而袁隆平不僅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成功,他對中國的書法同樣非常的喜歡,而且也寫出了書法藝術美,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也想欣賞一下袁隆平的書法作品呢
  • 瞭望|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
    他更廣為人知的事跡是: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地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幾十年來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用一句話總結——讓更多的人吃飽了飯。他把水稻比作核武器,對手是飢餓。他贏了。從失敗中撿出來的成功某種程度上,袁隆平的成功是從失敗中撿出來的。
  • 我國最大的沙漠,位於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怎樣形成的?
    一般來說內力作用總是使地球表面趨向崎嶇,而外力作用總是使地球表面趨向平坦,了解地球的內力和外力作用再來看我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我國新疆南疆的塔裡木盆地,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第十大沙漠,總面積約為33萬平方千米,也就是相當於三個江蘇省的面積。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眾所周知,錢老可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獲得者,被大家愛戴稱為中國航天和飛彈之父,我國原子彈和飛彈發射因為有了錢老回國至少被向前推進了20年。也就是說,我國在中國科學院(成立於1949年11月)的時候,中國工程院都還沒成立,而工程院的設立又是在科學院的提議下成立,專門用來褒獎那些為祖國做出重要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