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膠東大地的紅色歌曲在大學校園裡傳唱起來

2020-12-22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興華 通訊員 亓健生)一個個傳奇的故事,一段段動聽的旋律,一組組師生的傳唱,配合著大屏幕上老兵的陳述、歷史照片的展示,讓所有觀眾的思緒重新回到那段充滿熱血的革命歲月……

近日,「熱血膠東·紅色育人」——煙臺大學膠東紅色音樂傳唱會在校內韶樂廳上演。來自各學院的師生,共同享受了一堂生動的、由音樂舞蹈學院師生精心創作和演出帶來的「音樂視聽思政課」。

據悉,本場音樂傳唱會是煙臺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張超老師與學院師生在對膠東地區紅歌曲譜和文獻資料廣泛搜集整理,並深入開展實地調查走訪的基礎上創作排練而成的。2018年以來,她們先後走訪了萊州、棲霞、龍口等多個縣市區,收集整理了近30首當年流傳在膠東大地的紅色歌曲,找到了14位能夠唱出當年歌曲的老人,他們中有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戰士、老黨員以及青婦隊長、婦救會長,年齡最大的93歲,年齡最小的89歲。

傳唱會分為「膠東抗戰,英雄輩出」「軍民一心,參軍擁軍 」「文化掃盲,婦女解放」三個篇章。傳唱會中,主創人張超老師深情講述了她調研過程中的感人故事,並與學生一起通過舞蹈、情景再現等多種形式,傾情演繹了16首反映膠東抗戰歷史的歌曲。《海陽的鐵西瓜》《女英雄陳桂香》等合唱歌曲頌揚了膠東英雄兒女,飽含著對黨和祖國的深深熱愛;《參軍光榮》《送子參軍》等歌舞作品生動再現了戰爭年代英雄兒女們「自信初心潔,肝膽始無前」的革命意志。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歌謠,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讓現場觀眾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參與了本場演出的音樂舞蹈學院學生王炳輝說:「從歌詞的整理到細節的編排,我們排練了整整兩個月。在協助老師整理資料時,我不但對膠東紅色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系統的了解,也讓我不斷思考如何把膠東紅色文化傳唱好、演繹好。」

據煙臺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於秀國介紹,本場膠東紅色音樂傳唱會是近年來由黨委宣傳部聯合黨委組織部、黨委學工部、校團委以及馬克思主義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等學院黨組織共同開展的「熱血膠東·紅色育人」膠東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傳承與弘揚系列活動之一,旨在立足並充分挖掘膠東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以大學生宣講、紅色音樂傳唱、紅色舞劇創作及演出等生動方式,深入開展「四史」與愛國主義教育,讓廣大師生成為膠東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的傳承人與傳播者。

作者:張興華 亓健生

相關焦點

  • 讓膠東大地的紅色歌曲在大學校園裡傳唱起來-中國教育新聞網
    ……近日,「熱血膠東·紅色育人」——煙臺大學膠東紅色音樂傳唱會在校內韶樂廳上演。據悉,本場音樂傳唱會是煙臺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張超老師與學院師生在對膠東地區紅歌曲譜和文獻資料廣泛搜集整理,並深入開展實地調查走訪的基礎上創作排練而成的。
  • 煙臺大學:讓大學生做膠東紅色故事的傳承者與講述人
    11月29日晚,一場由大學生站講臺、傳奇英雄當主角、膠東紅色故事為主線的「熱血膠東·紅色育人」多媒體宣講會,在煙臺大學弘毅廳舉行。據悉,本場宣講會是由煙臺大學黨委宣傳部、黨委組織部、黨委學工部、校團委與煙臺市委黨史研究院聯合主辦,化學化工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熱血膠東·紅色育人」大學生宣講團開展的年度主題宣講。
  • 期盼旋律「響徹中華大地」 雨花英烈原創歌曲展觀眾留下心聲
    7月1日,《信仰的旋律 時代的歌聲——雨花英烈生前原創歌曲展》開始在雨花臺烈士陵園展出,集中展現了烈士們留下的這份在全國範圍裡獨一無二的紅色精神財富
  • 「特色鹽中」歌唱偉大祖國 傳唱紅色經典
    【特色鹽中】歌唱偉大祖國 傳唱紅色經典——運城鹽化中學紀念「一二九」校園文化藝術周之歌詠比賽掠影今年是「一二九」運動爆發85周年。為了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激勵我校學生牢記歷史,不辱使命,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新時代中學生的藝術才華和精神風貌,我校舉辦第26屆校園文化藝術周系列活動。歌以抒情,詠以明志。2020年12月9日下午,我校在大禮堂舉行第26屆「一二九」歌詠比賽。景建利校長、王廣峰副校長、趙鵬雷副校長、孫國棟書記、劉世旭副校長出席。
  • 「牢記時代使命 唱響青春旋律」 2020年校園歌曲創作推廣工作火熱...
    「牢記時代使命 唱響青春旋律」原創校園歌曲創作推廣活動已火熱開啟。據悉,2020年全國校園歌曲創作推廣活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組織徵集(2020年7月至8月底)。中國教育電視臺向各高校發布歌曲徵集信息,各高校學生工作部、校團委、學生會以及校內文藝社團,採取官微官網徵集、學生線上點播、校園線上文藝活動等多種方式,推選出本校最受學生喜愛、具有一定傳唱基礎的校園歌曲投稿。
  • 「牢記時代使命 唱響青春旋律」2020年校園歌曲創作推廣工作開啟
    據悉,2020年全國校園歌曲創作推廣活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組織徵集(2020年7月至8月底)。中國教育電視臺向各高校發布歌曲徵集信息,各高校學生工作部、校團委、學生會以及校內文藝社團,採取官微官網徵集、學生線上點播、校園線上文藝活動等多種方式,推選出本校最受學生喜愛、具有一定傳唱基礎的校園歌曲投稿。
  • 徵集令 l 原創校園歌曲等你來
    大家一起唱出時代的聲音——不管你是校園歌曲的原創者,還是校園歌曲的演繹者,只要你熱衷創作、 酷愛唱歌,只要你想為時代發聲,只要你願將青春傳唱……就趕快報名加入我們,我們一起引吭高歌,勇往直前吧!青春是遠離家鄉背著行囊奔赴遠方,青春是點燃夢想揚帆起航,青春是照亮前行的一道光。
  • 徵兵歌曲火爆燕趙大地
    本報訊 王健、劉立國報導:「要讓好鐵打好釘,讓好兒去當兵,要讓青春流點汗,讓青春放光芒……」元旦前夕,河北省邢臺市人民政府徵兵辦公室正式發布2021年徵兵宣傳原創歌曲《風華正茂參軍忙》MV,一下火爆了燕趙大地,燃起了適齡青年參軍熱情。 「歌曲朗朗上口,畫面熱血沸騰!」
  • 紅色文化進校園 課堂上孩子們唱起雨花英烈寫的歌
    為抓好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小學學科的課堂教學、德育教育之中,昨天,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紅色文化進校園」館校合作項目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在南京小行小學舉行。「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高唱著自由和解放……」當天上午,胸戴紅領巾的南京小行小學三年級學生,在音樂老師馮蘭婷的指揮下,齊聲唱起了雨花英烈趙良璋的原創歌曲《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這首歌旋律昂揚,歌詞動人,充滿了視死如歸的豪情。「這是我們的音樂公開課,也是第一次教孩子們在課堂上唱起雨花英烈的歌曲,效果非常好。」
  • 紅色膠東之崢嶸歲月|抗戰烽火中的膠東兵工廠
    1943年,膠東軍區指令位於文登的膠東兵工三廠生產輕機槍、擲彈筒等產品送延安參展,周恩來稱讚膠東兵工「了不起」,並指示中央自然科學院派人到膠東考察。膠東兵工廠的發展壯大早從「一一四」暴動和崑嵛山紅軍遊擊隊時起,就有王亮研製炸彈,王鳳祥等挑著箍爐擔子為人民武裝修槍、裝子彈。
  • 《喀秋莎》誕生80周年:曾經影響二戰的紅色經典歌曲,至今被傳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這首歌詞唯美、旋律動聽、節奏明快、感人至深的歌曲,曾經風靡全球,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喜愛。這首二戰時期曾紅遍全球並傳唱至今的歌曲,很多人以為是寫於二戰,其實它的創作源於二戰前夕前蘇聯與日本之間爆發的「張鼓峰戰役」,至今已有80年。
  • 紅色膠東之英雄兒女丨抗日烈士宋子良
    全文字數:1455字 悅讀時長:7分鐘 主播/于謙 他在那個充滿白色恐怖的年代毅然投身革命,在日軍鐵蹄未達膠東時英勇參軍
  • 2020年《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成果展小記
    京劇表演《紅色娘子軍》、詩朗誦《聆聽革命之聲,傳承紅色基因》、現場互動《紅色傳奇》知識問答等,由孩子們帶來的精彩節目拉開了成果展序幕。在2020廣西書展主展區裡,《紅色傳奇》的成果展主題館尤為引人注目。
  • 生活小記:那些曾經在校園裡飄蕩的歌曲,你還記得幾首?
    2007年,我正式走入大學的校園。我感覺校園廣播播放的音樂越來越多了,周一到周五,只要不是上課時間或者休息時間,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歌曲播放著。記得那時最常聽的英文歌,歌名為《Fay away from home》,歌名翻譯成中文是遠離家園的意思。
  • 2020年《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成果展啟動
    朱曉玲攝人民網南寧12月19日電 (朱曉玲)12月19日上午,2020年《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成果展啟動儀式在廣西書展主舞臺區舉行。主舞臺區緊鄰2020年《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成果展主題館。花式擺放的學習讀本、脫穎而出的優秀徵文、各式各樣的文創佳品……豐富的陳列令人目不暇接,充分展示出活動的豐碩成果。
  • 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回首今朝,革命兒女薪火相傳,紅色革命傳統生生不息,代代相傳。2020年《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啟動後,博白縣江寧鎮道根村小學校園裡弘揚著青春紅色能量,堅定了青少年學子的理想風向標,紅色基因在這裡得到了傳承。
  • 上世紀80年代十首經典兒歌童謠 動畫片主題曲校園歌曲受歡迎
    上世紀80年代,堪稱兒歌的繁榮期,兒歌在注重情感、童稚的同時,融入趣味與知識性,80年代中後期,隨著電視進入普通家庭,影視作品如外來動畫片主題曲、臺灣校園歌曲等成為孩子們追捧的兒歌。1、《小螺號》詞曲/付林小螺號,嘀嘀嘀吹,海鷗聽了展翅飛。小螺號,嘀嘀嘀吹,浪花聽了笑微微。
  • 2020年《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成果展成功舉辦
    針對中小學生年齡、認知和性格特點,進行了「一體化」活動模式的改革實踐,組織全區各中小學校師生開展了講述「紅色故事」、演唱「紅色歌曲」、繪製「紅色畫卷」以及「紅色足跡」研學實踐等一系列活動。今年以來,系列活動實現了全區中小學校全覆蓋,活動開展5萬多場,共有1.3萬多所中小學校,超過855萬名師生參與,形成了「校校有活動、班班有特色、師生齊參與」的火熱氛圍。
  • 山西晉城:「在太行山上——山西抗戰紅色歌曲圖片巡展」啟動
    歌曲《在太行山上》創作於1938年7月的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是為在山西境內浴血奮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日軍民而創作的一首合唱曲,描繪了太行山裡的遊擊健兒的戰鬥生活和勇敢頑強、樂觀開朗的性格。 12月16日上午,由晉城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晉城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晉城博物館)承辦,「在太行山上——山西抗戰紅色歌曲圖片巡展」啟動儀式在晉城市牛山村舉行。
  • 畢業季歌曲那麼多,李叔同的《送別》傳唱百年依然深深打動我們
    這首廣為傳唱的《送別》是近代李叔同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最優美的歌詞。歌詞用白描手法,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蘊悠長。蘊含著悲喜聚散的人生哲理,充滿了對生命的思索,有古典詩詞的文雅,搭配上綿延優美的韻律,緩緩流入人心,使之成為了一首永恆的送別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