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說引進的三種羅非魚,在釣魚人眼中老實憨厚,有些呆傻
盛夏、金秋時節,是羅非魚生長最快的時候,攝食量大,喜在高溫水域中遊弋覓食,早晚沿岸邊在水體底層遊,中午在中上層遊動。用浮釣、底釣,都可以釣上魚。雖然羅非魚是釣魚人最熟悉的魚種之一,但是你對羅非魚到底了解多少呢?
-
珠江又現新魚種,像是羅非魚和太陽魚雜交,美國孔雀鱸?
廣東珠江水系,可以說是我國外來物種之「集大成者」,數量和品類都是全國獨一檔……並且近日,廣州許多釣魚愛好者反映,珠江裡又發現一種新魚種,外形奇特沒人見過,竟像是數種魚的雜交……像是羅非魚、太陽魚和鱸魚的雜交「頭一回釣到的時候我以為又是什麼羅非魚,後來發現不對,這個魚跟羅非魚差別挺大,又像是太陽魚,有人還說是鱸魚……」廣州網友@天羅南門 在社交網絡稱,自己最近在珠江垂釣時,用蚯蚓做魚餌釣到好幾條從未見過的怪魚,疑似是「羅非魚和太陽魚」的雜交。
-
小河遭魚入侵!十分猖狂!釣魚人覺得很苦惱!
小河遭魚入侵,十分猖狂!釣魚人覺得很苦惱!說起有魚無魚了,有時候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有的地方小河裡面幾乎沒有什麼魚,想要帶小孩去玩玩水,捉捉魚或者休閒垂釣一下,卻找不到這樣的地方。要是自己垂釣的地方有這麼多羅非魚,那該多好啊。其實我也覺得,這位釣友簡直就是幸福的煩惱,我所在的地方和大多數釣魚人一樣,幾乎沒有什麼魚,就連以前多的白條魚也被那些地籠,蝦網等捕捉得差不多了,所以現在釣魚真的太難了。和我們比起來,這位釣友就是幸福的煩惱。羅非魚是一種什麼魚呢?
-
如何才能釣到羅非魚?羅非魚喜歡吃什麼食物?羅非魚的生活習性
羅非魚是原產自非洲,所以很多人稱它為「非洲鯽魚」。實際上,羅非魚是我國在1957年從越南引進的。羅非魚屬於熱帶魚類,耐高溫,不耐低溫,喜歡25攝氏度以上的水溫。羅非魚肉質非常好,富含各種胺基酸,烹飪之後極其鮮美可口。
-
羅非魚體色變紅還能吃嗎?比分是什麼樣的情況
羅非魚是起源於非洲的熱帶魚,他有很多種,包括數百種。這種魚刺少,鮮嫩,營養豐富,他富含人體所需的幾種必需的胺基酸,其口味和營養價值可與三文魚媲美,因此自傳入中國以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1、紅色羅非魚羅非魚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尼羅河羅非魚和莫三比克羅非魚雜交而來的變種,魚的顏色不同於普通的羅非魚,而是紅色的,所以稱之為紅色羅非魚。這個變種的羅非魚源於以色列,早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就在臺灣和廣東、廣西開展了養殖,在野外水域並不少見。
-
半米長、7斤重,羅非魚能長這麼大?網友:這該怎麼吃?
廣西柳州的釣魚愛好者秦先生,在垂釣時(當地的水庫),意外釣起來一條罕見的「巨無霸」——一條重達7斤多的巨型羅非魚。 這條羅非魚身體寬厚,力氣驚人,據這位釣魚人稱,當時花了二十多分鐘才將其溜魚上岸,過程激動又緊張...
-
一言不合就上岸走兩步的怪魚,漫談釣魚人都少見的——攀鱸
雖然名字裡帶有鯽字,但實際上跟鯽魚完全沒有關係,有些地區也稱它為:步行魚、爬樹魚。從名字上就看出來它是個不老實的傢伙。本文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過山鯽神奇的地方和如何垂釣,我們先來看看幾個關鍵點:什麼是過山鯽過山鯽為什麼能自己上岸並行走?垂釣過山鯽有什麼技巧?過山鯽屬於鱸形目、攀鱸科的小體型魚種。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兩廣、海南和雲南、香港地區。
-
湖北釣魚人釣起「巨型鰟鮍魚」,網友:跟鯽魚雜交了
鰟鮍魚是一種我國常見的淡水野生魚,體型介於鯽魚和鯿魚之間。 在農村的江河水溝裡,鰟鮍魚非常多見,不過因為有苦膽,因此「口碑」遠遠低於鯽魚,並且因為一個頭太小,甚至連釣魚人都嫌「釣它沒勁」......
-
一天釣千斤魚和禁釣的背後,值得深思,作為釣魚人我們該怎麼做?
隨著釣魚人越來越多,如果僅用魚竿來釣魚的話,是很難把魚釣絕的,但自然水域中的魚生長慢,生長周期長,如果不能有效的釣獲放流,那麼就存在釣一條少一條的現象,魚的密度會急劇下降。一年比一年資源差,一年比一年魚難釣就很說明問題。
-
羅非魚,我們拿什麼來抵禦你?外來入侵魚種如何處理
這幾個月外出野釣,我突然發現,完全不需要計劃要釣什麼目標魚,因為到達野釣點後全是羅非魚咬鉤,而且都是指甲大小的羅非,又稱「貓非」(餵貓吃合適的羅非魚)。大的半斤以上的也有,但是很難釣上。釣魚餌料扔下去,指甲非給你吃得精光。
-
它被釣魚人俗稱為「假草魚」一雙紅眼睛十分顯眼
冬季,對於釣魚人實屬煎熬。一方面是魚兒都躲到較深水處過冬,儘量減少活動,以至於消耗過多的能量;另一方面,人對於寒冬的抗拒。然而,一方魚有一方脾性,一方釣友有一方「絕活」。好漁者,多數不在獲。那好在哪?在於漁。
-
羅非魚的品種多達100多個,不單是食用魚也可以是觀賞魚
因為羅非魚的生存和繁育能力太強了,和原住民搶奪生存資源和生存領地,致使其他物種步步退縮,最終瀕臨滅絕,這在我國已然成定局。 我們現在會說羅非魚是物種入侵,可是把時間維度再拉大一下,再過個幾百年,幾千年後呢?這種魚在後人看來,不過就是當地的原生種罷了。有時我會在想,所謂的物種入侵,其實也是我們人類提出來的概念,在自然動物世界裡,沒有地域和國界之分。
-
羅非魚體色變紅還能不能食用?那得分是哪種情況!
羅非魚是一種原產於非洲的熱帶魚類,它的種類有很多,大大小小有上百種。這種魚,刺少且魚質鮮嫩,而且營養豐富,富含了人體所需的幾種必備胺基酸,口感和營養價值和三文魚有的一比,所以自打引進我國後,就備受人們喜愛。
-
廣西釣友水庫釣起「羅非魚王」,半米多長
廣西柳州的釣魚愛好者秦先生,在垂釣時(當地的水庫),意外釣起來一條罕見的「巨無霸」——一條重達7斤多的巨型羅非魚。這條羅非魚身體寬厚,力氣驚人,據這位釣魚人稱,當時花了二十多分鐘才將其溜魚上岸,過程激動又緊張……羅非魚怎麼能長到這麼大?體長超過半米,體重7斤多,在一般人的概念裡,這是鯉魚、草魚才有的尺寸。而羅非魚號稱「非洲鯽魚」,其常見體型只比本土鯽魚略大,不過半斤到一斤之間。
-
魚學會紋身?四川釣魚人都江堰釣起「迷彩魚」,似青魚和鯪魚雜交
近日,四川成都一位釣魚愛好者,在都江堰的上遊垂釣時,釣起一條極為罕見的「怪魚」,在當地引起許多釣魚愛好者的熱議。這條青紅色鱗片的「怪魚」,不僅模樣奇異,以至沒人認得出是什麼魚種,而且其魚身表面,還覆蓋了一層「迷彩」,仿佛是有人給它「紋了身」!
-
尾巴是紅色的,肉白而細嫩,翹嘴紅鮊該如何垂釣?從六個方面說明
俗稱:大白魚、翹殼、翹嘴白魚、翹嘴鮊。英文名:Topmouth culter 。其特點體長,甚側扁,頭背面平直,頭後背部微隆起,體背部接近平直。口上位,下頜很厚,且向上翹,口裂幾乎成垂直。眼大,位於頭的側下方。該魚生活於水體的上、中層,野生鮊魚以肉食食性為主。
-
路亞釣魚人的焦慮,該結束了
對此,很多路亞釣魚人感到很焦慮! 但筆者查閱了諸多法規,也沒見到哪一個文件中有「禁止使用路亞釣魚」的規定。最終,在農業農村部頒發的「農辦長漁〔2020〕3號」文件中,找到了有關部門制定的垂釣管理指導意見,其中可以查看到對「路亞」的態度。
-
手竿釣羅非魚的調漂技巧,用這幾種調漂方法,中魚率明顯提升!
羅非魚在南方非常常見,原產自非洲,刺少肉多味道還算鮮美,最初在南方地區引入養殖,不過現在南方很多自然水域都能見到羅非的身影。羅非魚是非常耐高溫的魚類,這是因為原產自熱帶,高溫的夏季可以正常垂釣,所以是很多南方釣友的主攻魚類。聊聊釣羅非魚的調漂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
石斑魚來自海洋的「雞肉」該如何垂釣?
石斑魚適合垂釣石斑魚,因其魚身上有花色條紋和異色斑點,故得此名。成年石斑魚可以達到體長2米以上,體重500斤,堪稱海中巨物,船釣夢幻魚。我國近海的石斑魚分很多種,大多個體在1斤左右,石斑魚從不跟其他魚類混遊在一起,喜歡單獨地生活在水質清澈的海底暗礁叢中,而且生性兇猛,它靠著靈敏的視覺和感光、感色的分辨能力,喜吞食魚類和蝦類,很難用網捕撈,只能用鉤釣。是路亞釣的好魚種,深受路友喜歡。國外釣石斑魚多用單鉤掛整條小魚做釣,對付大石斑魚效果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