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是華人界特有的一種流行文化,武俠文化以各式俠客為主角,以神乎其神的武術技巧為特點,刻畫宣揚俠客精神。
1、《倚天屠龍記》
張無忌《九陽真經》
此功陰陽調和,剛柔並濟,練成九陽神功後,普通拳腳也能使出絕大攻擊力,自動護體功能反彈外力攻擊。九陽真經包含內功和武學原理兩大部分。本來張無忌資質平平,也不算是絕頂聰明之人,但是練習了全套的九陽神功之後不僅輕功足以跟青翼蝠王韋一笑匹敵,還助他練成了幾百年沒人練成的乾坤大挪移以及迅速習得太極拳太極劍法。張無忌練成九陽全本後,成為《倚天屠龍記》中數一數二的絕頂高手。
2、《笑傲江湖》
東方不敗《葵花寶典》
欲練神功,引刀自宮;煉丹服藥,內外齊通。今練氣之道,不外存想導引,渺渺太虛,天地分清濁而生人,人之練氣,不外練虛靈而滌蕩昏濁,氣者命之主,形者體之用。天地可逆轉,人亦有男女互化之道,此中之道,切切不可輕傳。修煉此功,當先養心,令心不起雜念,超然於物外方可,若心存雜念,不但無功,反而有性命之憂。
3、《笑傲江湖》
令狐衝《獨孤九劍》
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提到,獨孤九劍,「劍魔」獨孤求敗所創,以無招勝有招,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傑,打遍天下無敵手。獨孤九劍包括九式:破劍式,破刀式,破槍式,破鞭式,破箭式,破索式,破氣式,總決式。從劍術招式的口訣來看,感覺獨孤九劍一出,天下所有兵器都被擊破。
4、《天龍八部》
慕容復的《鬥轉星移神功》
出自金庸武俠《天龍八部》,鬥轉星移神功的厲害之處在於它能夠將對手打來的武功內力和招數的力道和方位進行隨意轉移,反傷於對手或第三方,而自己則毫髮無損。不過,如果習練者鬥轉星移神功的修煉還沒達到極致,或者習練者的武功修為不如對手,那就不能輕易用此神功,否則對手打來的武功內力和招數就會轉移不當,反傷習練者本身。
5、《神鵰俠侶》
楊過《黯然銷魂掌》
出自金庸武俠《神鵰俠侶》,此掌法乃楊過所創,「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定名。楊過融會多派武學後,因早年斷去一臂,故意與傳統武學原理相反,自創了這套掌法,厲害之處,全在內力,共有一十七招。出手與尋常武功大異,厲害之處,全在內力。他將這套掌法定名為"黯然銷魂掌",黃藥師曾說此掌法勝於自創落英神劍掌,若以剛猛而論,只有郭靖的降龍十八掌可以比擬,更在百花谷中用此掌法對抗周伯通的空明拳和雙手互博術而處於不敗之風。
6、《射鵰英雄傳》
郭靖《降龍十八掌》
在金庸小說中,降龍十八掌無愧巔峰外功;新修版天龍八部中降龍廿八掌更是被稱為天下第一掌;三聯版天龍八部中降龍十八掌號稱天下第一陽剛掌法其威力足以跟蛤蟆功抗衡。在雪山上精神出問題的歐陽鋒和洪七公一戰,降龍十八掌竟然可以跟西域最強武學蛤蟆功打成平手,但是也因此兩人內力耗盡而死。由此可見,降龍十八掌威力相當強大。
7、《天龍八部》
段譽《六脈神劍》
六脈神劍,出自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乃大理段氏的最高武學,由大理開國皇帝段思平所創。所謂六脈神劍,是指含於指尖的內力隔空激發出去,使其以極高速在空中運動(區別於隔空點穴)的一門技術。其做架簡單,功效卓著,感應強烈,均為首屈一指。久習可得奇效,達到指劍的境界,即指力所能及的地方,有如有一柄無形的劍。無論是橫掃或虛指,均可傷敵。在此載出其功中之初級部傷,非內功,但其運用人體自然採收氣能力,可迅速開發人體潛能。治病療疾,增長人體內力及耐力,亦為內功打下深厚基礎。
8、《鹿鼎記》
海公公的《化骨綿掌》
化骨綿掌,出自金庸武俠《鹿鼎記》其特點是外柔內剛,以爆發勁為主。手法以掌為主,運轉舒展,動作連綿不斷,掌法運行成環;勁力內蓄剛勁,外現綿柔,爆發迅猛。武俠小說家將之發展為"化骨綿掌",是一種極為難練的陰毒功夫,被化骨綿掌擊中的人開始渾如不覺,但兩個時辰後掌力發作,全身骨骼會其軟如綿,處處寸斷,臟腑破裂,慘不堪言,再無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