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驅動 福州科特派「趕海」有新招

2020-12-21 中工網

來源:科技日報

福州科特派將服務領域從單一漁業生產領域,拓寬到海產品精深加工、海洋設備製造、魚類觀賞等二三產業,打造區域特色創新品牌,推動當地漁民增收致富,為海洋經濟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走出了一條新路。

福建省科特派林鎮躍(右)指導學生監測水缸裏海水水質受訪者供圖

「我們夫妻倆在百洋海味食品公司(以下簡稱百洋公司)上班,年收入可達10多萬元。如今,老家的新房子蓋好了,心裡很踏實。」11月25日,來自福州對口幫扶對象甘肅省定西市的貧困戶張錄全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夾心魚豆腐、Q彈的魚丸、菌菇口味的蝦滑……得益於福建省科技特派員、福建省農科院賴譜富副研究員團隊的技術支撐,百洋公司系列海產品迅速在網上走紅,進入全國29個城市400多家賣場、超市,出口至13個國家和地區,從一家小企業蛻變成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接納了近40名和張錄全夫妻一樣的定西籍貧困戶務工人員。

早在1994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就出臺了《關於建設「海上福州」的意見》,在全國沿海城市中率先吹響「向海進軍」的號角。據福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林亞平介紹,近年來,福州市充分發揮科特派「機制活」的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產業,推進科特派服務領域從單一漁業生產領域,拓寬到海產品精深加工、海洋設備製造、魚類觀賞等二三產業,打造區域特色創新品牌,推動當地漁民增收致富,為海洋經濟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走出了一條新路。

提升附加值,打造海產品「爆款」

賴譜富是福建省農科院食用菌精深加工與功能食品研發創新團隊首席專家。13年前,位於福州市連江縣的百洋公司,還是一家水產品粗加工企業,遇到了深加工技術缺乏、產品結構單一等發展瓶頸。在賴譜富團隊多年技術支持下,該公司「解鎖」了魚、蝦、貝類26種新吃法,9項技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其中不乏福州魚丸、夾心魚豆腐等「爆款」產品。

「雖是小小的魚丸,其中卻應用了多項行業先進技術。」百洋公司副總經理滕麗容說。原來,普通魚丸魚糜的凝膠強度低,入口軟爛,煮久了更影響口感。為此,賴譜富開始了「頭腦風暴」。他從製作魚丸的魚糜入手,融入複合酶解嫩化、擠壓微細化等技術,大幅度提高魚糜的凝膠強度,讓魚丸口感Q彈,且「久煮不爛」。

13年來,賴譜富團隊研發的魚糜蝦糜、蝦皮等多項技術及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帶動百洋公司解決了800多人就業,並幫助當地漁民脫貧致富。特別是,百洋公司與定西凱龍澱粉公司合作,幫助定西解決土豆銷路問題,帶動凱龍澱粉公司對接當地貧困戶797戶將扶貧資金入股企業,每戶每年保底可分紅4000元。

在連江,億達食品與朱蓓薇院士科特派團隊合作,一根小小的海帶運用了多項精深加工技術後,變成了海帶酥、海帶脆片等「網紅」產品,建立了更長、更有附加值的產業鏈。

「近年來,福州市大力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支持特色農業、智慧農業等潛力產業,有力促進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福州市科技局社農處處長郭文濤說,該局還組織科特派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通過探索舌尖上的美味背後的科技文化元素,引起觀眾和消費者的濃厚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推廣效果。

人工調配「海水」,把海景「搬」回家

珊瑚礁下,海星躺在細沙裡伸懶腰;碧藍「海水」裡,小丑魚和水晶蝦成雙結對遊玩……位於福州市閩侯縣孔元村的福建珊瑚海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珊瑚海公司)的生態魚缸,把原本要潛到馬爾地夫海裡30多米深才能見到的海洋生物,「搬」進老百姓的家裡,讓大家在家中便可一飽眼福。

全球觀賞魚年貿易額高達50億美元,而我國觀賞魚年出口創匯僅約2億美元。為此,國內觀賞魚產業也被看成「新藍海」。珊瑚海公司負責人馬兒告訴記者,該公司致力於國內家庭水族箱研發技術的變革,還計劃把馬爾地夫的海景「搬」到中西部地區,用特色產業助力當地脫貧致富。

然而,在遠離大海的地方規模化養殖珊瑚等海洋生物,在國內沒有先例。為此,珊瑚海公司與福建省科特派、閩江學院海洋研究院副教授林鎮躍團隊進行了合作。

「養殖珊瑚是門科技含量很高的技術活,首先要模擬珊瑚生存的生態環境。」馬兒說,在專家們的指導下,企業採用全球領先的海洋微生態模擬技術,人工調配出「海水」,通過智能化系統自動控制海水缸的多種參數,經過數月穩定、培養、馴化、繁育,使每一個獨立的生態海景接近於熱帶海洋珊瑚礁生態景觀。

近幾年,小丑魚深受水族玩家們的喜愛,國內的小丑魚大多是依靠捕撈天然成熟的個體進行養殖。為此,林鎮躍團隊協助企業實現了小丑魚的規模化人工擴繁,解決了目前市場上小丑魚品種供應不穩定,運輸銷售環節損失大等問題。

如今,在科特派團隊的推動下,該企業已經掌握了20多種活體珊瑚和小丑魚的繁育技術,形成了國內首條行業繁育技術的產業化生產鏈,預計其產業鏈上下遊將提供約5000個就業崗位。

智慧養殖,掀起塘邊「綠色革命」

在福州市馬尾區琅岐鎮建光村,對蝦養殖戶林燕峰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他向記者亮出最新的「成績單」:對蝦養殖塘已全部出塘,今年養殖產量較往年提高10%以上。

「早前,養殖池塘的水質越來越差,對蝦養殖病害時常暴發,又不敢使用化學藥物,束手無策!」林燕峰說,如今在福建省科特派、閩江學院海洋研究院副教授袁宗勝指導下,不僅提高了養殖水質,還探索引入傳感器設備、智能控制等物聯網技術,實現在線實時監測溶解氧、水溫、pH等數據,讓養殖智慧可控。

福州市對蝦養殖面積、年產量和年加工量均居福建省首位,具有優勢養殖資源的「琅岐對蝦」聲名遠播。但隨著對蝦高密度養殖,大量的殘餘餌料和水產動物排洩物沉積於池底,導致養殖水體低氧,汙染加重。因此,養殖水體的水環境調控迫在眉睫。

針對這一難題,袁宗勝帶著水質監測設備及其研發新成果——新型高效複合微生態製劑來到了林燕峰的養殖塘。「對蝦養殖的關鍵是調控水質。」袁宗勝說,通過對養殖水體每天6次取樣,連續7天檢測分析後,他制訂出了新型高效複合微生態製劑產品,並採用活化噴灑及拌料相結合的調水、穩水技術方案。隨著該方案的實施,養殖水體的透明度提高了,水質也變好了。周邊對蝦養殖戶林信發等人紛紛表示來年要擴大養殖面積。

在連江縣浦口鎮中麻村,紫菜採苗是生產的關鍵環節,受氣象因素的影響較大。福州市科特派楊先和、蘇榮瑞攜手連江縣氣象局每年製作專題預報,為紫菜殼孢子採苗、收曬提供準確的氣象信息,確保紫菜養殖豐產豐收。他們為福州海耀水產品公司提供直通式氣象服務,該公司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探索出以紫菜種養加工為主的系列產品,助力漁民增收。2017年中麻村成功摘掉市級貧困村「帽子」。

「目前,福州市共有1000多名科特派,他們走到了田間地頭,幫助農民脫貧解困,指導農村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拓展,生動詮釋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內涵。」福州市科技局局長任義文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科特派制度,積極探索科特派服務新模式,加大力度扶持一批科特派項目,推動科特派制度在全市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記者 謝開飛 通 訊 員 郭文濤 宋佳馨 劉明聰

編輯:白勝利

相關焦點

  • 讓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科特派」賦能東莊農業現代化發展
    5月28日,在秀嶼區東莊鎮營邊生態休閒農業園,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吳則焰帶著青年博士,向農業園的技術人員講授葡萄套袋技巧(如圖)。再過20來天,這裡多達8種的葡萄就將成熟。營邊生態休閒農業園內等待採摘的可不止葡萄,板慄南瓜、水果玉米、冰淇淋果等農作物也在開花結果,一片生機盎然。
  • 科特派在行動 | 「梨博士」救活「爛果山」 福建三明拋荒果園變成...
    和他一樣,日子越過越紅火的當地農戶還有很多,這些變化離不開「科特派+企業+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10多年來,福建省科特派、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福州綜合試驗站站長、福建省農科院果樹所研究員黃新忠,積極推動最新果樹科技進農家、入企業、到基地,在他及其團隊踐行的產業扶貧模式帶動下,全省建立起多個果樹示範基地,為貧困群眾提供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 科技日報:「一叫就到」,山東科特派開展「點餐式」服務
    他以「果樹春季管理關鍵技術」為主題,向果樹種植戶講解修剪、萌芽管理等實用技術,因為技術「化繁為簡」,語言輕鬆活潑,先後有一萬餘人次湧進了直播間,微信、電話諮詢不斷。把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實用技術送到一線,是山東濟南「上聯千人,下接千村」計劃的一部分。這連同山東省各地科特派(科技特派員簡稱科特派)的其他典型做法,近日被科技部「點名」表揚。
  • 企業科特派輻射效應在貴州日益顯現!《科技日報》聚焦盤州巖博村...
    在企業科特派黃永光的幫助下,昔日小作坊變成花園式大酒廠,圖為貴州巖博酒業外景。受訪者供圖派駐一個科特派,解決一項技術,帶動一個企業,成就一個產業。  協同創新讓企業科特派挑大梁  2015年以來,圍繞著脫貧攻堅主要產業和基層技術需求,貴州省共選派了8455名科特派赴貧困地區開展服務。通過主動對接或組織選派等方式,科特派結對服務企業、合作社和鄉鎮等,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出了積極作用。
  • 河北科特派要派得下更要留得住
    自1998年以來,起源於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員制度已在我國各地推行20餘年,此次河北提出全面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打造新型科技特派員隊伍,究竟新在何處?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郭鑫表示,「科技特派員制度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脫貧富民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鄉鎮特派員深感責任重大,力爭通過多學習實踐,立足本職工作,做好科技政策宣講、技術需求徵集和科研成果對接
  • 科特派在行動 | 科研人員深入農村的路通了 隴原大地更美了
    說話的是甘肅省第一位農民高級農藝師靳志強,58歲,擁有40年果樹種植經驗,堅持18年科特派工作,170多個榮譽證書,足跡遍布秦安縣17個鄉鎮……中學畢業的靳志強靠著不停學習鑽研,先後篩選出40多個適合秦安乃至甘肅省發展的蜜桃新品種,積極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帶動當地果農走上了科技致富路。
  • 日照旅遊攻略,趕海是孩子喜歡玩的,怎麼玩有學問
    來日照遊玩一定不會有人不去海邊,趕海一定是來海邊玩的重頭戲,那就讓我給大家說說日照幾大趕海聖地吧,大家可以根據我介紹的隨意選擇。 趕海的黃金時間,一般在退潮的時候。這期間你有充足的時間去撿小海鮮。提醒一下,一定要海水完全退下時候再去趕海,如果漲潮要保證你到達安全區域,一定要注意安全!日照潮汐表按照陰曆算的。
  • 福州宜家又有新動靜!開業時間就在……
    福州宜家又有新動靜!周圍的小夥伴們都望眼欲穿:福州宜家到底什麼時候開業啊!終於,福州宜家又有了新動靜。上周末福州宜家舉行了一場為期兩天的專場招聘會↓↓↓25日,悶熱了多時的福州迎來了久違的大雨,但傾盆的暴雨並沒有阻擋求職者的腳步。
  • 春日趕海|日照東方太陽城劉家灣趕海園3月21日起恢復開放!
    中國(日照)東方太陽城劉家灣趕海園將於2020年3月21日正式恢復對遊客開放。具體內容公告如下:一、營業時間景區開放時間為9:00 - 16:00,疫情防控期間,景區內趕海奇趣樂園、趕海藝術中心等室內場所暫不開放,遊客中心售票處及客服諮詢臺正常開放提供門票售賣、旅遊諮詢等服務。
  • 深圳有地方可以趕海嗎?
    看著網絡上那些好嗨的視頻,是不是有又出去自己體驗一番的衝動?又是魚,又是蟹,還有龍蝦鮑魚。想想都覺得興奮。住在深圳,又靠近海邊的你,不用我說,也有到海邊試試的衝動。但是,自己去估計多半空手而歸。因為不知道哪裡可以有趕海的地方,也不知道門道。
  • 王文京:當代信息技術驅動的新一輪商業創新
    在題為「當代信息技術驅動的新一輪商業創新」的主旨演講中,王文京指出,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這六大當代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技術正在集群式、交互化發展,共同驅動新一輪的商業創新,即企業數智化,包括了數位化和智能化。商業創新的「六線譜」王文京認為,商業是以效率最優的機制持續造就人類福祉的事業。
  • 大連最新發現的「寶藏」趕海地來了!
    除了星海灣、黑石礁夏家河子、燕窩嶺等我市新出的「寶藏」趕海地都在哪裡?該如何前往?為你搜羅「大連趕海地理新發現」自駕直達篇瓦房店仙浴灣海灘上的「滾蠣」鮮美無比這片趕海地西瀕渤海,北依青山,南與長興島隔海相望,與仙浴灣海濱浴場相連。這裡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整個海灘呈半月形,水色碧藍,水質潔淨。
  • 喜歡趕海的和沒有趕過海的朝這邊看是什麼讓這些趕海的樂成這樣
    居住在海邊的人們,根據潮漲潮落的規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涂和礁石上打撈或採集海產品的過程,稱為趕海。而今趕海的意義已不再是漁民打食謀生的生活方式,而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休閒娛樂選項,對於初次趕海的人,興奮、好奇、愉悅會貫穿整個過程,如果還能有漁獲那就開心的不得了。尤其是孩子,像是在探寶,樂不可支……這種遊玩非常適合帶上家人在和暖的天氣裡,去感受海水、海風、沙灘帶來的衝擊感。
  • 新技術驅動新商業 網易創新企業大會看點前瞻
    來源標題:新技術驅動新商業 網易創新企業大會看點前瞻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傳統商業模式的衝擊,讓各大企業看到了數位化技術和能力對於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業生態系統重構的助力。
  • 2020福建福州長樂區第二醫院招若干人公告
    2020福建福州長樂區第二醫院招若干人公告 2020-12-16 17:17:44| 福州市長樂區第二醫院
  • 獨家籤約16位趕海創作者,西瓜視頻看準了網友的獵奇心理
    體現漁民岸邊撿拾、海中捕撈的視頻內容在網上迅速走紅,一批百萬量級粉絲的創作者湧現出來,單集視頻播放量破百萬、評論破千成為趕海內容領域的常態。如同2018年的竹鼠全民狂熱,趕海拾貝的漁村生活如今已經成為人們心中又一幅新農村美好生活的畫像。
  • 福州柴油發電機200kw_福州德塔電源技術有限公司
    福州柴油發電機200kw,福州德塔電源技術有限公司,電源技術研究開發;機電設備、電氣設備生產、銷售、技術服務與設備安裝;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和技術除外。福州柴油發電機200kw, 潁上200kw濰柴動力發電機組應急發電柴油發電機組有哪些啟動方式?
  • 福州崑崙通態觸控螢幕維修
    福州崑崙通態觸控螢幕維修觸控螢幕正常但電腦不能操作:故障現象:一臺觸控螢幕,經試驗其本身一切正常,但接上主機後,電腦不能操作。故障分析處理這有可能是在主機啟動裝載觸控螢幕驅動程序之前,觸控螢幕控制卡接收到操作信號,只需重新斷電後,再啟動計算機即可。也有可能是觸控螢幕驅動程序版本過低,需要安裝比較新的驅動程序。
  • 瞧這位青島大姐 趕海的戰利品足有五十多斤重
    青島新聞網1月16日訊(記者 龐為 攝影 逄淑才)最近幾天,在海泊河入海口趕海的青島市民收穫頗豐。由於受寒潮影響,膠州灣海域風急浪大,把沿岸海灘中的各種貝類衝卷到岸邊,幾乎不用鐵掀、鐵夾等趕海工具,就能徒手在海灘上撿拾到大個頭的「老憨」。
  • 中國建築國際:裝配式成為增長新驅動,MiC引領技術新潮流
    我們認為公司裝配式建築技術領先、產能充足、排產飽滿,且對公司業務整體有較大拉動,因此我們看好在建築工業化發展浪潮下公司未來的增長前景。評論海龍科技裝配式建築產能充足、訂單快速增長。海龍目前擁有6大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且規劃有3個新生產基地,目前6個在產生產基地共有產能145萬立方米,產能處於行業前5,其中珠海基地於2019年投產,擁有7條混凝土生產線、2條MiC(組裝合成建築)生產線,年產能20萬立方米。我們估計海龍科技2019年新籤訂單約10億元,而1H20新籤訂單已超過8億元,訂單快速增長。較好的業務結構帶來較高的利潤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