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的原型是歷史上秦國的宣太后,稱為「羋八子」、「秦宣太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羋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
秦國從秦非子善於養馬,因養馬有功得到周孝王姬闢方的賞識,獲封秦地,秦非子成為秦國初代封君,號稱秦嬴。從此秦國的歷代國君都是贏姓族人。比如秦始皇,我們習慣稱為嬴政,但古代男性是稱氏不稱姓,秦始皇是嬴姓,趙氏,正式全名應是「趙政」,或者秦政也行,只不過在現今姓名沒有古代那麼繁瑣了,習慣稱秦始皇為嬴政。
秦國因秦國始封君秦非子時期的封地不足五十裡,算不上諸侯,只能算作是「附庸國」,到秦襄公時,秦襄公出兵救周,護送周平王東遷,周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秦國正式列為諸侯國。秦國從秦非子算起,到了秦國第33代君主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是發動商鞅變法秦孝公的兒子,嬴姓,趙氏,按照現今稱為贏駟。
羋月(宣太后)是秦惠文王贏駟的一個姬妾,在秦惠文王死後,其子秦武王繼位,秦王因喜好爭強鬥勝,導致意外而亡,但是秦武王是早年而亡,並沒有子嗣,秦武王的兄弟們開始爭奪王位,此時羋月就幫助自己的兒子公子稷稱繼位,是為秦昭襄王。嬴稷也是秦惠文王的兒子,秦昭襄王之後是其兒子秦孝文王嬴柱繼位,秦孝文王之後是其兒子秦莊襄王嬴異人繼位,秦莊襄王之後是其兒子秦王嬴政繼位,秦惠文王贏駟是嬴政的高祖父,羋月作為秦惠文王的妃子,秦始皇嬴政應稱呼其為高祖母。
羋月名字的來歷是根據出土的文物而合體而來,加上秦宣太后在一些影視劇中稱為羋月,本文將其稱為羋月。在一些影視劇中顯示,羋月是楚國楚威王寵愛的小公主,真實歷史上的秦宣太后也確實為楚國人,羋月在楚威王死後,羋月和母親,以及弟弟就被楚威王的王后趕出宮,之後羋月就和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因青梅竹馬,產生了一段戀情,但是這段戀情並沒有結果,羋月被作為嫡公主羋姝的媵侍(指隨嫁的人或物)遠嫁秦國。
羋月自此遠離了故土去往秦王,成為了秦國秦惠文王贏駟的王妃,在真實歷史上,宣太后也是確實是秦惠文王的姬妾,稱為「羋八子」,「八子」為當時妃子的一個等級(是秦、漢時期皇帝姬妾的稱號,地位在王后、夫人、美人、良人之下,七子、長使、少使之上)。羋月之後為秦惠文王贏駟生了一子,這個兒子就是之後的秦昭襄王嬴稷。嬴稷當時幾乎是無緣秦國王位的,但最終在母親羋月的幫助下得以繼承秦國王位。
在當時的外交普遍有將本國王子送往他國作人質的形式,公子稷作為質子被送往燕國。而且嬴稷的父親秦惠文王也去世了,嬴稷的哥哥秦武王繼承了秦國的王位,而秦武王壯年之際,要沒什麼特殊情況,嬴稷是沒有什麼希望繼承秦國的王位了,本來也不是秦王的嫡長子,加上又成為了燕國的質子,如果能得以回到秦國,很大可能就是因功得到封賞,直到去世了。但是哥哥秦武王的意外而亡,給了嬴稷機會。
《史記·秦本紀》中記載: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族孟說。武王娶魏女為後,無子。
秦惠文王死後,嬴稷的哥哥秦武王繼承了秦國的國君,但是秦武王這位秦國君主是身高體壯,喜歡爭強好勝,尤其喜好比武角力,最終因為自己的這個愛好導致意外而亡。在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與大臣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眼出血,大鼎脫手,導致大鼎將秦武王的脛骨砸斷,最終沒有連第二天都沒有熬過,在當天晚上便氣絕而亡,時年23歲。
秦武王死後,正常應該是其兒子繼位,但是秦武王雖然有王后,但是並沒有子嗣,然國不可一日無君,秦武王沒有子嗣的情況,便導致秦武王的兄弟們開始為王位而進行爭奪。羋月的兒子嬴稷也有了當秦王的機會,此時公子稷還在燕國為人質,之後嬴稷在趙燕兩國的武力護送下回到秦國,嬴稷在母親羋月等大臣的冉幫助下,加上趙武靈王支持迎立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為秦王,最終嬴稷繼位秦王,是為秦昭襄王。
羋月作為國君的母親也開始了高光時刻,兒子贏駟繼位秦國國君後,羋月成為了秦國太后,是為秦宣太后,然兒子贏駟此時尚且年幼,無法親政,秦國的政權有其母親宣太后把持,宣太后開始對其它勢力大肆絞殺,最終自己獨攬大權,開始臨朝稱制。宣太后一掌權就是41年,宣太后主政時任用弟弟穰侯魏冉、華陽君羋戎以及兒子高陵君公子悝、涇陽君公子芾等四貴主政。
宣太后掌權時期,對內殺伐決斷,對外攘外安邦,用鐵血政策維護了秦國的政權穩定,同時也為秦國開疆拓土,使秦國更加強大。並支持商鞅變法,堅持改革,主張國家統一。她讓秦國走出內亂,把沒有資格參加會盟的弱小秦國變成虎踞六國的強秦,秦國在她的手中真正有了無敵的軍事力量,令得東方六國再無反抗之力。據記載,宣太后為了秦國西部的安寧,甘願犧牲色相與義渠君私通,將其誘殺。
義渠是東周時期活躍於涇水北部至河套地區的一支古代民族,長期與秦國發生戰爭。雙方徵戰不休,雖然秦國多次攻打義渠,但是未能將其滅國,義渠的存在一直影響秦國西面的穩定,秦國如果攻打六國,需要留意義渠的偷襲,義渠雖然不大,但是給秦國的帶來的影響是重大的,秦國的敵對諸侯國也經常慫恿義渠侵佔騷擾秦國。總之,西戎義渠是秦國的心頭害之一。
宣太后為解決義渠這個禍患,於是在秦昭襄王繼位,義渠王前來朝賀時,宣太后在宴會上勾引義渠王,在繼位大典之後,命人召義渠君至懿和宮,宣太后此時已經守寡幾年,不過宣太后此時還是大好年華,不僅身材纖細,而且風韻猶存,於是便犧牲色相,和義渠君私通,兩人之前的情人關係維持了近三十年之久,中途宣太后還和義渠君生了兩個孩子,使義渠完全喪失了對秦國的警惕,宣太后使得義渠沒有向秦國進軍。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引誘義渠王入秦,殺之於甘泉宮。秦國趁機發兵攻滅義渠,在義渠的故地設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
宣太后最後一次召來義渠君,而這次義渠君再也沒有從甘泉宮活著走出來,並且殺死和義渠王的兩子。秦國趁機發兵攻滅義渠,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在義渠的故地設立隴西、北地、上郡,義渠國滅亡後,逐漸漢化,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至此,秦國可以一心東出攻滅六國,再無西邊的後顧之憂。可見宣太后的政治手腕不輸於任何一個男子,也不輸秦國的歷代君王。
在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嬴稷聽從魏人範雎的建議,收回宣太后的幹政權。掌權長達41年之久的宣太后失勢隱退。在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去世,葬於芷陽驪山。宣太后去世前,秦昭襄王拜範雎為相,採用範雎所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開始攻打趙國,發動了長平之戰,最終此戰斬首坑殺越45萬趙軍,使得趙國元氣大傷,奠定了秦國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秦宣太后去世後,兒子秦昭襄王嬴稷在位十四年後去世。後由太子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在一年守孝期結束後,正式繼位三天後暴斃而亡。秦孝文王嬴柱死後,在商人呂不韋幫助下成為嫡長子了嬴異人繼位,是為秦莊襄王,秦莊襄王在位三年後去世,兒子秦王政繼承了秦王,嬴政此時13歲,在22歲舉行冠禮親政後就開始積極推行統一戰略。從公元前230年開始,用了十年時間吞併了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登基稱帝,是為秦始皇。
秦始皇是秦惠文王贏駟和其夫人秦宣太后的玄孫,秦宣太后羋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從命運坎坷的楚國庶出公主到扶持兒子繼位秦王,之後主掌秦國朝政,成為稱霸六國的大秦鐵血太后。其一生跌跌撞撞,執掌秦國國政四十一年,宣太后羋月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縱情恣意,在至高處把持朝政、呼風喚雨,中國歷史上太后專權自她而始,太后稱謂亦始見於她。
大家對秦宣太后怎麼看?對其犧牲色相,私通他國君主,用來誘殺的做法有什麼看法?下方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讚,謝謝大家的支持。
本文聲明原創,文中配圖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