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廈門舉行。(原媛攝)
11月25日上午,廈門市副市長林建在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今年是金雞獎恢復一年一評的第一年,也是金雞獎長期落戶廈門的開啟之年」。
要想明白這句話所包含的信息,需要對金雞獎的歷史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提到「金雞」很多人都會想到「百花」,因為這兩個經常被一起提起,叫」金雞百花電影節" (Golden Rooster & Hundred Flowers Film Festival),但這個電影節的由來也是說來話長。
金雞百花,雖然金雞排在百花前面,但其實百花獎比金雞獎早出現了19年。1962年,首屆百花獎在北京召開。這個獎由《大眾電影》雜誌社主辦並印發選票,由觀眾投票產生最佳故事片,最佳男女演員等獎項。每年評選一屆。
但百花獎只舉辦了兩屆就因為文藝界整風運動被叫停,直到1980年才恢復,舉辦了第三屆。1981年,百花獎舉辦第四屆這一年,金雞獎正式創辦並舉辦了第一屆。所以雖然百花獎早出生了19年,但比金雞獎相差也沒幾歲。
和百花獎由觀眾投票不一樣,金雞獎是由電影藝術家和電影評論家參與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也是每年一舉辦。
1992年開始,金雞和百花合成「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2005年,金雞獎和百花獎都從一年一屆改成兩年一屆。奇數年金雞獎,偶數年百花獎。
但兩年一評的評獎周期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時效性就顯得很滯後。鄧超2017年拿金雞獎影帝的作品《烈日灼心》,是2015年的作品,顯得很久遠了。為了改變這個弊端,2019年在廈門舉辦的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式上宣布,金雞獎2019年開始恢復每年評選一次。而百花獎評選目前還是兩年一次。
然後再說「長期落戶廈門」這件事。之前,不論是金雞獎還是百花獎都沒有固定的舉辦城市,每次都在全國各地輪迴舉辦。2019年,金雞獎宣布將會在未來的十年落戶廈門。
為什麼金雞獎會選擇廈門?首先,從戰略地位上來說,廈門作為國家確定的「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具備承辦國家級電影節和發展電影產業的良好條件。而且廈門的文藝氣息也和電影節的氣質很符合,很多熱播影視劇比如《雲水謠》、《左耳》、《以家人之名》都選擇在廈門取景。在這屆金雞獎上,很多導演和製片人都表示有意願考慮將來在廈門取景拍片子。
確定金雞獎要落戶廈門之後,廈門先後出臺了多項政策和中長期規劃扶植影視產業的發展,致力於打造國際化現代化的電影之城、影視之都,計劃全面推動從影視前端的劇本IP、影視投資拍攝到影視後端的後期製作、衍生交易、人才培育等全產業鏈的發展,形成獨特的現代影視生態圈。
中共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強在26號舉辦的中國電影投資大會·高峰論壇上表示,廈門是上天眷顧的「花園之城」,是當之無愧的「天然攝影棚」。「金雞獎長期落戶廈門,更加堅定我們全力打造『中國影視夢工廠』的信心和決心。」
在金雞獎期間舉辦的廈門市影視產業項目籤約儀上,共籤約32個項目,投資總額近200億元,除了現場籤約的32個新項目外,今年新增落地的文化影視項目已有409個,總投資6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