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為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指明了方向。
記者近期調研發現,當前以致富帶頭人為主的群體,進入村「兩委」班子任職的「能人治村」現象增多。在引領鄉村快速發展的同時,有的能人變「狠人」等現象也值得警惕。
令人嘆息的蛻變
來到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上寨村,村委會坐落在一片待拆遷的老舊房屋中。一間辦公室的門牌上,原村主任王華的名字還在。
今年4月進駐貴州的中央掃黑除惡督導組反饋指出,王華有犯罪前科,村「兩委」人員背景篩查存漏洞。記者了解到,早在2013年,時任村委會副主任、分管拆違控違工作的王華還因帶頭毀林、佔用耕地大肆建房2800餘平方米,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該村一名村幹部說,由於村子面積大,外來人口多,徵地拆遷補償扯皮多,幹部工作壓力很大。部分村民表示,在村委會帶領下,全村積極融入城市化進程,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然而,村幹部卻相繼「出事」。上一任村支書唐松2017年因接受施工方賄賂、侵佔集體資產等問題被查。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不少被查的村幹部,都曾是群眾心目中能幹的代表,他們為村裡作出過貢獻,也得到了許多榮譽。
今年3月,河北省贊皇縣北清河村原支書李文華因涉黑、涉槍、涉毒、涉賭被判刑21年。此前,他曾獲得「十佳」優秀黨支部書記稱號。
今年6月,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清江村原支書何興明因侵佔集體徵地補償款受到黨內警告處分,而他在當地也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任職期間帶領村民創造了人均收入翻兩番、村集體資產增長57倍的「奇蹟」,獲得過全國勞動模範、中國農村改革百名優秀人物等榮譽。
既有個人蛻變原因也有外部監管缺位
「『能人治村』沒有問題。只不過在不同時代、不同時期,對能人的要求不一樣。」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說,過去我們片面強調了能人帶領農民致富的功能,這就導致很多地方,把能人和富人畫了等號。
在他看來,一些「模範村幹」「明星支書」成為村霸,首先與村莊的權力結構息息相關,外部監管缺位。其次,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管理混亂也是一個重要誘因。
貴州省銅仁市紀委常委、正縣級紀檢監察員於紅也認為,村幹變村霸,除了理想信念缺失,權力觀、利益觀、價值觀「三觀」迷失外,還和當前一些地方基層黨建薄弱以及農村用人實際有關。
綜合施策解決問題
受訪人士認為,黨的十八大以後,由於各項監督機制的完善,村霸現象得到了較好整治。但要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障,還需要持續規範鄉村權力運行機制。
呂德文認為,如今,一個村幹部除了在村裡有威望,能帶頭致富,最主要的還要符合我們黨和政府的要求。要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他建議,要進一步解決好村幹部自主空間的問題,比如項目落地過程中,如何避免強攬工程等行為。
於紅提出,當前要嚴格對照《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全面落實村「兩委」換屆候選人縣級聯審機制,堅決防止和查處以賄選等不正當手段影響、控制村「兩委」換屆選舉的行為,嚴厲打擊幹擾破壞村「兩委」換屆選舉的黑惡勢力、宗族勢力。
此外,要堅決把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惡、涉邪教等問題的人清理出村幹部隊伍。堅持抓鄉促村,落實縣鄉黨委抓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鄉村治理的主體責任。「要繼續深化掃黑除惡鬥爭,既加強對村霸的打擊,也要剷除背後『保護傘』,切斷他們之間的黑色利益鏈。」於紅說。
新華社記者向定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