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身邊開始充斥著95後工作月薪過萬,全職寶媽月薪過萬,學習某個課程後收入輕鬆過萬等等各種信息。各知識網站、視頻網站各種大V、達人都在分享著自己月入過萬的經驗,大家都在討論著月薪過萬,讓人感覺現在月入過萬已經是很普通的事情了,似乎覺得自己月入沒過萬都不好意思說出來。
事實真是如此嗎?月薪過萬真如此普遍了嗎?根據CNNIC(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2020年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女性佔48.1%,男性佔51.9%,然而其中72.4%收入不足5000元。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9.04億網民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網民群體佔比為27.6%,8000元以上的僅為13.3%,如果上萬,那數值將更少。相當於,全國72.4%的網民,大概6.54億的網民收入都在5000元以下,而月薪2000-5000元之間的佔到了33.4%。
而我們來看人社部網站4月26日也發布了全國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情況(截至2020年3月31日):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為2480元;北京為2200元;廣東為2100元。
連北上廣這種一線特大城市最低工資標準僅為2000多一點,可以看出,月薪過萬,並非是普遍現象,那很多人會有月薪過萬已經很普遍的錯覺呢?
月薪普遍過萬錯覺產生的原因:
1、「倖存者偏差」造成的認知錯誤
倖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另譯為 「生存者偏差」 或 「存活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生活中「倖存者偏差」往往很常見,比如身邊某個朋友堅持健身鍛鍊,身體練出了馬甲線,就感覺所有的人到健身房就能練出馬甲線,而忽略了很多失敗的人;朋友堅持寫作有了收益,就覺得只要去寫作就能賺錢。
看到身邊的各種宣傳,一會95後月入過萬,一會寶媽月入過萬,自己就盯著這樣的人看,容易忽視其實這些成功的背後有更多沒有月入過萬的人,所以最終造成月薪過萬已經是職場普遍現象的倖存者偏差。
2、「月薪過萬」的定義存在不同區別
月薪過萬在不同情況下定義也不同,有些人到手的工資+社保+年終分紅,平均下來月薪是過萬的,但實際到手的遠沒有一萬。同樣的收入,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樣的數額,員工會覺得自己明明每個月到手沒有一萬,而公司從自己的支出來看確實是為員工支付上萬月薪。所以公司在招聘時候為了吸引大家來應聘,就打出了月薪上萬的薪酬標準,從公司角度來看並沒有錯。
不同的地域月薪上萬也會有所區別,在一線城市,房價高,消費高,收入相對也會高一些,所以在一線城市月薪上萬的人數會偏多,但在這樣的城市生活壓力大,月薪哪怕過萬,也可能生活拮据。
對於其它城市,尤其是5、6線城市而言,房價偏低,月薪上萬的人並不多,生活壓力較小一點,月入5000也可以過得相對輕鬆一點。
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們往往更願意盯著比自己好的人或者地方去看,而忽視比自己差的。所以很多人目光都聚焦於大城市的工資收入水平,就出現了月薪過萬的人很多的感覺,完全忽略了地域特點、行業特點,甚至是年限特點,一個剛畢業的人和一個工作了10多年人的月薪也不會是一個檔次的。
3、有意包裝
有些人因為工作需要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達到了月薪上萬,也如此對外宣稱。我曾經有個做推銷的朋友,非常想讓我成為他團隊的一員,和我說他做了這個產品,月入都是5位數起,還帶我去參觀他的店。而我私下了解到的情況是他收入2、3000,所謂他的店其實是代理公司開的旗艦店,每個他們的代理都可以說是自己開的店,他是想用高薪來吸引我的加入。
網上還有很多賣課程的,標題動不動就是月入五位數,但實際有沒有真的學了這些課程月入上萬的?有的,但真是鳳毛麟角。無論什麼事情知道和做到中間差著非常遠的距離。課程這樣設置是為了造成人的焦慮感,從而達到吸引人購買的目的。
月薪過萬的在職場中有,卻不是大多數,所以無需給自己太多壓力,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鬆口氣,找回放飛自我的理由,而應該從這些數據與分析中尋找到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
如何正確看待月薪過萬
1、別讓自己過分焦慮
在生活中,月薪沒過萬的人佔大多數,看到鋪天蓋地什麼樣的人又月薪過萬的宣傳後,對比之下就產生了焦慮,怎麼別人動不動就隨便過萬了,自己才3、5千的工資,是不自己真的太笨或者太差?對自己產生了自我懷疑,從而各種焦慮隨之而來。
其實大可不必,看到上面的分析,我們也知道職場中月薪能上萬的人不多,所以自己並沒有那麼差,沒讓焦慮打亂了自己的規劃,甚至病急亂投醫報各種各樣的課程學習,結果錢花了,最後啥也沒學到。
收起焦慮,才能理智。
2、以之為目標,別懈怠
雖然說可以不焦慮,但不代表自己可以不在意,得過且過,覺得反正大家都差不多,也就沒啥了,混著吧。我們不能有這樣的思想,而是應該以月薪上萬為目標去努力。專精自己的業務,提升自己的能力,規劃自己的發展,從而一步步接近這個目的。
3、放開心態,搭建主副業收入結構,努力尋找多渠道拓展收入
我的嫂子在職場工作很多年了,已經習慣每天上班下班,固定時間銀行卡工資到帳的生活,固定的工資就是她全部的收入。我勸說讓她尋找一點適合自己的網上副業做做,她就覺得這些是不務正業,沒啥意思,完全不屑一顧。其實現在網絡發展了,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提供了一些潛在的拓展收入的渠道。
與我嫂子相反的是我的同事,他會PS製作,下班就利用空閒時間,在網上接些製作訂單,雖然每個月賺得不多,但卻足夠支付他的基本生活費,也拓展了自己的收入,離月入上萬也不遠了。
總得來說,月薪上萬在職場上已經屬於上層收入了,真沒有那麼多月薪上萬的人,所以放下一些不必要的焦慮,不要總覺得人人都月薪上萬,只有自己不行,陷入自我懷疑之中。但我們也不能因此放鬆,停止前進,而是應該以之為目標,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把它化為動力,努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