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有兩個女主角,一個是山中高士晶瑩雪,一個是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用楊貴妃、趙飛燕,牡丹花、芙蓉花來類比她們,可以說在薛寶釵和林黛玉身上,曹公傾注了最多心思,在她們面前賈寶玉都自慚形穢,感覺自己樣樣不如,每每讀《紅樓夢》也不得不感嘆,在紅樓世界裡,天地的靈秀之氣真的是只鍾於幾個女兒了。
薛寶釵和林黛玉是經常被拿來對比的,要分出個高下很難,但她們區別相當明顯,首先家世就不同。薛寶釵是皇商之家出身,林黛玉是書香仕宦之家出身,按照古人眼光來看林家是要優於薛家的,前者只是「富」而已,後者就算窮到沒飯吃卻還是「貴」,這點我們從薛林身邊丫頭名字的風格就能看出來。
像薛姨媽的丫頭同喜、同貴,寶釵的丫頭黃金鶯、春杏,都是簡單俗氣的名字,頗有一種暴發戶的感覺,但林黛玉身邊的丫頭紫鵑、雪雁,不僅名字雅致,而且暗中也透出了孤冷的氣息,暗示黛玉品行高潔的同時也為她悲劇的命運作了提示,不像薛寶釵的丫頭名字簡單,且寓意好,暗藏金玉良緣結出果的意思。
所以林黛玉一進榮國府曹雪芹著意寫了眾人如何迎接的細節,邢夫人、王夫人、王熙鳳以及迎探惜三春、乃至賈寶玉見到林黛玉有不同表現,其中王熙鳳見林黛玉反應最獨特,她說天底下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這句話其實不僅是說林黛玉的容貌,還是對她周身氣度的一種肯定,至於薛寶釵進賈府,曹公就敷衍多了,當然這可能也有行文詳略得當的原因在裡面,總而言之,黛玉論家世比寶釵要「貴」,這點毋庸置疑。
再說到兩個人的品性,曹雪芹也借書中人物的口對比了不同,王熙鳳和平兒吃飯之前嘮嗑聊天,說薛寶釵是「不幹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至於林黛玉倒好,只可惜是「美人燈兒」,半點經不住風吹,經不住勞累,所以論辦事她倆誰也不能指望,除非薛寶釵已經成了名正言順的寶二奶奶。
這一段聊天可以就能看出薛寶釵是個再小心謹慎不過的人,她將「世故」兩個字融到了骨血中,可能是成長環境導致的,畢竟她有個不成器的哥哥,從小她要幫母親分憂,見識了不少世事。林黛玉就不一樣,她並非不知道世事,但她不願意屈從於世故,保留了真性情,外在就顯得有小性兒,不像寶釵那麼隨和,連小丫頭們都更喜歡和寶釵玩耍。
寶釵還擅長調和姊妹之間關係,寶玉對寶釵也並非完全不喜,這才有了初期黛玉對寶釵的警惕心。其實論品行,寶釵適合當個大姐姐,而黛玉適合當知心朋友,前者總是隱藏自己的喜怒哀樂,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未必和心裡想的一樣,從她按照賈母的喜好點戲、順著姨母王夫人的想法說跳井的金釧兒是糊塗人就能看出。
黛玉的真性情勝過薛寶釵一籌,她才是大觀園裡那個姊妹長輩都十分疼愛的對象,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團寵,賈母對她是百般疼惜,鳳姐對她是處處照顧,時不時還開她和寶玉的曖昧玩笑,迎春會打趣黛玉是「懶丫頭」,探春會給她取「瀟湘妃子」雅號,惜春會假裝抱怨她逞強捉弄自己,但三春從沒有這樣對待過寶釵,這種玩笑之間就能看出親熱度。
對比之下,賈母嫌棄寶釵的屋子,元宵節的座位把她排到離自己遠的地方,鳳姐也覺得寶釵過于謹慎無法交心,就連湘雲後來都感嘆寶姐姐成天說親道熱,一到關鍵時刻就撇下自己離開,以至於她只能和黛玉作伴,湘雲和黛玉後來的關係和從前不同了,能相互理解了,這就是日久見人心,黛玉的品性比寶釵更能讓人感到舒服。
最後是才情,大觀園中結社作詩,讓我們品味到了兩位才女截然不同的風格,寶釵總穩紮穩打,含蓄渾厚,而黛玉風流別致心思靈巧,在創新上勝過寶釵,曹雪芹形容林黛玉孤標傲世不僅指她品性,也指她的才情舉世無雙,無人可比肩,寶釵的詩再好,也只是順應世俗追求的好,她要好風憑藉力,送上青雲,的確很大氣,但也落了俗套。
黛玉不然,黛玉的詩沒有什麼野心,都是真情流露,她甚至會因為看書讀到那些悲劇紅顏的故事就為之哭泣,寫《五美吟》詠嘆西施、虞姬、昭君、綠珠、紅拂五個女子,實際上卻是抒發了她自己性格中孤傲不肯流於世俗的一面,重情的一面,還有敢愛敢恨的一面,詠的不是五美而是她自己,寶釵平素沒什麼事決計不肯作詩,她甚至覺得女孩讀書不算好事,容易被邪書帶偏。
看起來寶釵是樣樣不如林黛玉的,為什麼最後反而是她贏了金玉良緣,和寶玉結為夫婦(雖然沒白頭偕老)呢?有一種說法是黛玉嫁給了北靜王,這個就見仁見智了。可以肯定的是寶釵在婚嫁這方面比黛玉有優勢,作為二奶奶,必然是要料理家務的,黛玉一年到頭都是病懨懨,寶釵光身體就比她有競爭力得多。
前八十回賈府的敗落已經很明顯了,這個時候再給寶玉娶親,娶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女怎麼比得上娶家中有財富的寶釵。以王夫人和襲人為代表,她們都是更滿意寶釵的,賈母一旦去世就沒人為黛玉做主,王熙鳳不可能插手寶玉婚事,寶釵說自己和黛玉是一樣的,這簡直滑天下之大稽,黛玉比她可慘多了,無論別人怎麼安慰也改變不了她命運悲慘的事實,任何人處在黛玉的位置上,都很難不自傷自憐。
而且曹雪芹也早有暗示,黛玉是「世外」,寶釵是「山中」,絳珠仙草怎麼可能留在凡間為這些俗事所煩,寶釵是已經身在山中,不識自己的本性和真面目了,她選擇去儘可能適應黑暗,甚至勸寶玉跟著一起適應,而不是進行抗爭。這樣的寶釵才會為封建長輩所喜歡,也難怪她會成了寶二奶奶,只是,這寶二奶奶的頭銜最終給她帶來的照樣是悲劇命運。
《紅樓夢》中有太多細節可考,不細讀根本不知曹雪芹的心思妙到什麼程度。張愛玲曾經感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她將紅樓一夢中許多隱線伏筆匯成《紅樓夢魘》,自問世以來,無數紅學家都對其十分推崇,列為經典。醉餘睡醒之時,避事消愁之際,最宜品讀。原價155元現僅需85,若你也是紅迷,一定能從這本品紅樓的著作中發現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