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大國工匠】心中有木 刻下詩意

2020-12-03 人民網

在福建有一個說法:「莆田木雕有多牛,去看看鄭春輝的藝術館就知道了。」

幹了30多年木雕的鄭春輝有很多頭銜,但他更希望自己被稱作「工匠」「匠人」。在他看來,「工」字頂天立地,沾著泥土氣息;「人」字一撇一捺,帶著世間味道。他說:「這樣的稱謂更貼切,更像我自己。」

近年來,鄭春輝的案頭上總會有一本唐詩宋詞,因反覆摩挲,書皮都已翹了起來。他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創作的坐標,沉下心才能用一雙手、一把刀,刻下詩意。」

機械無法做到的,匠人可以

一個長12.286米、高3.075米、寬2.401米的千年香樟木雕,靜靜躺在位於莆田城西向的展覽館裡。這塊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作品兩面分別雕刻著北宋張擇端和清宮畫院繪製的兩版《清明上河圖》。行船、流水、橋梁;店市、民房、人物……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鄭春輝通過鏤空雕、透雕、浮雕和莆田精微透雕等技法,讓躺在紙上千年的中國名畫立體了起來。

在這件作品上雕刻有700多個人物形象,每個人物最多只有寸把長,可是神態各異、身份鮮明;車船上的繩索只有牙籤粗細,橋梁的支架纖如毛髮……整幅作品繁而不雜,層次分明,人物的喧鬧聲、行船聲和流水聲都仿佛在耳畔,讓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生動展現了流動在歷史中的盛世景象。

讓不少觀賞者驚訝的是,這幅由鄭春輝設計並帶領創作團隊8名成員耗時4年完成的大型木雕作品,竟全部出自手工,無一處拼接、無一處粘黏。

今年50多歲的鄭春輝,每天除了讀書就是走進工作棚,對著一塊塊紋理各異、枝杈斜出的木頭樹幹凝神沉思。到今天,他依舊還是會一手扶木,一手拿著刻刀,站在木料前打坯、修光,一如30多年前他當學徒時的樣子。

雖然在木雕行業,現代機械已大規模替代傳統手工,但在鄭春輝看來,木雕匠人手中每一刀力道和角度都不盡相同,正因為這些不同,作品才有了靈氣。他認為,「機械無法傳遞詩意,但是匠人可以。」

讓木香抵達更遠的地方

「像你爸一樣修汽車多牛呀?爛木頭能值幾個錢?」上世紀80年代,鄭春輝初中畢業後拿著家裡種甘蔗從糖廠換來的100元錢交了拜師費,成了一名木雕學徒。用他的話說:「我還是一名工人,只是我面對的不是冰冷的鋼鐵,而是有溫度的木頭。」

莆田木雕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最初是用於寺廟神像、建築構件。上世紀90年代,大量木製品加工訂單湧向莆田,鄭春輝手中雕刻的物件不再只有寺廟裡的佛像和窗花,身邊也多了一批職業木雕工人。用他對徒弟們的話說:「這條路上走的人多了,就不再寂寞。」

到了20世紀初,莆田木雕逐步實現了產業化發展。鄭春輝的木雕作品再也不是當初親戚們口中那「只值幾個錢」的爛木頭。那時的鄭春輝和行業內的不少匠人一樣,時刻面對著市場興起帶來的誘惑。

「莆田老闆有很多,不缺你一個,你一定要堅持創作。」多年前,根雕大師閔國霖的一句話,將鄭春輝從市場裡拉了回來,回歸藝術。在很多曾經的木雕工人放下刻刀,拿起機器,生產沉香手串賺錢的時候,鄭春輝卻忙著在沉香木料表面起伏的紋理中尋找創作的靈感。

一段輕薄且多處腐朽的沉香木,用傳統的雕刻眼光看來,也許是塊廢料,但鄭春輝卻有不同的理解。在他看來,沉香木料上那些腐爛的部分被摳掉之後,會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形狀,而這些形狀、紋路若能巧妙利用,就可以成為繚繞山間的雲霧、潺潺的溪流、造型各異的山洞,成為一幅幅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他的堅持下,他用沉香創作出了山水木雕作品。他說:「這些作品就像一首首詩歌,因為自身所承載的內涵,才讓木料的芬芳能夠抵達更遠的地方。」

傾其所有,只為傳承

2015年鄭春輝做了一個決定,變賣了名下所有的房產,投資6000萬元以個人之力創辦莆田市首家民辦木雕藝術館。為此,他欠下了一身債。

2018年,總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展廳總面積1.1萬平方米的藝術館對外開放。大門口的牌匾上出現了「春暉木雕藝術館」七個大字。鄭春輝堅持不以自己名字中的「輝」字命名,而是用了諧音字,取意「寸草春暉」。他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藝術館,這裡屬於所有鍾情於木雕的人,免費向所有人開放。」

在這裡,他的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圖》也終於找到了「落腳」的地方。鄭春輝告訴記者,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清版的《清明上河圖》則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他將二版《清明上河圖》合併雕刻在了一棵千年樟木上,意欲兩岸同源同根的血脈深情。

鄭春輝和徒弟們的腳步並沒有因為疫情而終止。他們試圖在《桃花源記》的文學基礎上,用木雕技術再造一個詩意棲居的理想地。

「我們將把《桃花源》雕刻在《清明上河圖》同一棵香樟樹的另一半木料上。」鄭春輝表示,「希望這件作品能讓木雕住進更多匠人的心裡,願木雕匠人都能心中有木、刻下詩意。」

相關焦點

  • 「身邊的大國工匠」心中有木 刻下詩意
    在福建有一個說法:「莆田木雕有多牛,去看看鄭春輝的藝術館就知道了。」幹了30多年木雕的鄭春輝有很多頭銜,但他更希望自己被稱作「工匠」「匠人」。在他看來,「工」字頂天立地,沾著泥土氣息;「人」字一撇一捺,帶著世間味道。他說:「這樣的稱謂更貼切,更像我自己。」
  • 鄭春輝:成為「大國工匠」的木雕傳承人
    鄭春輝:成為「大國工匠」的木雕傳承人「五一」期間,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連續報導了這10位「大國工匠」。他們的工作對象大多是航母阻攔器、航空發動機、運載火箭等「上天入地」的大國重器。唯獨一位與眾不同,他面對的是一根根枯木。他叫鄭春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莆田木雕的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大國工匠,國之重器的製造者,與木雕這種甚至被稱作「雕蟲小技」的民間手藝似乎挨不著邊。
  • 「大國工匠第一人」高鳳林做客天津講述「工匠精神」
    10:21:33    華夏經緯網   新華網天津5月28日電(記者周潤健
  • 長江評論|工匠精神是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
    長江網評論員周劼  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製造業裡常說的一句話叫做「工程師畫龍,技師點睛」,很形象地反映出工匠的作用。
  • 工業題材廣播劇的創作突圍:《大國工匠》
    近年來,面對新時代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中國廣播劇創作者直面生活、描繪生活,塑造了許多有夢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形象。2017年起,吉林廣播電視臺廣播劇《大國工匠》的主創人員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創作採風。他們深入工廠車間,請教了高鐵建設方面的專家,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在豐富的專業素材中發現故事、挖掘人物、提煉主題。
  •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
    中國日報11月17日電(記者:程思)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紮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近日揭曉評選結果。
  • 弘揚工匠精神 培育大國工匠 浙江工匠培訓學院正式成立
    為深入貫徹實施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決策部署,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弘揚工匠精神、培育大國工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12月19日,由浙江省機電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職業教育集團
  • 學習網評:為大國工匠搭建廣闊舞臺
    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高度評價舉辦職業技能競賽的積極作用,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技能,鍛造更多大國工匠,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隊伍,事關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大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就要為他們清障搭臺。
  • 工匠是心,工匠是魂!別等到連技術工人都沒了,再談什麼大國工匠
    縱觀世界主要大國的崛起之路,無不是在工業科技革命的催動下,帶動製造業由弱到強,生產力水平大大提升,生產方式不斷優化,工業生產力帶動國民經濟各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最終實現國家崛起。大國崛起依靠大國工業實力的支撐,而大國實力的強與弱,則與大國工匠息息相關。可以說,一個國家的大國工匠的數量和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影響了一個國家工業製造力的強弱,成為一個國家崛起的關鍵因素。近些年來,我國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政府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支持製造業做大做強。
  • 王元成:水晶玻璃製造的「大國工匠」
    近日,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人選出爐,浦江縣水晶工藝美術大師王元成成為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這次輕工「大國工匠」評選,全國日用玻璃行業共有兩位大師入選「大國工匠」,王元成是其中之一。王元成也是全國水晶玻璃行業第一位「大國工匠」,浙江省唯一一位日用玻璃行業「大國工匠」。走進王元成的工作室,穿著粗布衣服的王元成正在畫水墨畫,牆上掛滿了一幅幅君子蘭、牡丹等畫作。
  • 司機幹不了廚子的活,讓清華北大培養大國工匠是強人所難
    清北培養不出來大國工匠是正常發揮以我看法,清北的教育模式在別的方面可以有問題,但是在大國工匠的培養方面清華北大基本沒啥問題。因為再好的司機也幹不了廚子的活,讓清華北大培養大國工匠是強人所難。很多網友認為清華北大應該培養出很多大國工匠,這其實是對中國人才培養模式有很大的誤解。因為按照道理,清華北大培養不出來大國工匠。大家之所以認為清北應該培養出來大國工匠是因為這兩所學校是全國最好的學校,集中了幾乎全國的高考狀元,科研經費非常充裕,並且綜合排名全國領先。按照這個邏輯理所應當應該培養出大國工匠。
  • 「大國工匠」點亮灣區生活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執委會共同主辦的「大國工匠灣區行」活動12月14日至16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城市舉行。「大國工匠灣區行」帶領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選手,分「大國工匠走進超級工程」、「高端製造與高水平技能人才」、「技能點亮灣區生活」三條路線,深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一線,感受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 孫紅梅當選「大國工匠2019年度人物」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 記者劉濤 通訊員羅志剛 徐琦)1月7日,記者從襄陽市樊城區委宣傳部獲悉, 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大國工匠2019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於1月6日下午3點在北京隆重舉行。襄陽市「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5713廠高級工程師孫紅梅入選,成為頒獎典禮上唯一的女工匠。
  • 管延安:「超級工程」走出的「大國工匠」
    管延安:「超級工程」走出的「大國工匠」 2020-12-07 2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工匠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示範工程
    大國工匠傳承示範工程(全稱大國工匠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示範工程)為深入貫徹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 「大國工匠」郭晉龍走進金山熱電傳授經驗、溝通匠心匠藝
    「一個焊頭等於一千個人頭,我們只有焊好每一個焊頭,才能保護好千千萬萬個人」,「只要你有動手能力、善於總結經驗、最後就能把想到的付諸於行動中。」12月3日,金山熱電公司四樓會議室一場別樣的弘揚工匠精神講座讓職工們耳目一新。由呼市總工會送教上門,金山熱電公司工會承辦,特別邀請「大國工匠」郭晉龍傳授多年來在焊接、電力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和經驗,面對面和公司職工溝通匠心匠藝。
  •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10人來自多個行業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10人來自多個行業 王天淇/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0-11-16 15:04
  • 廣東技工青年走進「國寶級」焊匠工作室,看大國工匠如何焊寫人生
    廣東技工青年走進「國寶級」焊匠工作室,看大國工匠如何焊寫人生金羊網  作者:周聰  2020-09-30 陳慶城用實際行動證明,小小的電焊工有大大的造船夢
  • 國企榮耀 | 珠江鋼琴集團陳德然獲中國輕工「大國工匠」稱號
    國企榮耀 | 珠江鋼琴集團陳德然獲中國輕工「大國工匠」稱號 2020-12-23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紅夢」下的學生們,別等到連技術工人都沒了,再去談大國工匠
    「萬丈高樓平地起」,在這成功的背後,是那些默默奉獻的基礎技術工人,而在他們之中,往往有那麼些人脫穎而出,被授予「大國工匠」的稱號。而隨著上一代技術工人的老去,新一代的接班者成了無法忽視的問題,正如上面的調查報告所展示的:這一代的年輕人的心,早已隨「網紅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