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種疾病令感染科醫生王素娜感到惴惴不安。
她告訴「醫學界」,自己所在的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自5月份重新開放以來,每周都能遇到流行性出血熱患者,情況比往年嚴重。
截至9月1日,這家位於西安的醫院已接診23例相關患者,其中重型9例,危重型7例,死亡1例,超過2019年同期數據。目前還有一位患者仍在搶救,生死未卜。
王素娜醫生8月31日發布的微博
緊接著9月1日,陝西發布提示來陝學生接種相關出血熱疫苗,以防控疫情高發風險。
對於陝西省的居民來說,通過定期接種疫苗、在公共場合放置老鼠藥等方式進行防控並非新鮮事。
然而,陝西省的流行性出血熱發病數仍然居高不下,該地一直屬於「重災區」。
目前相關病例多發於農民、建築工人及流動人口,他們成為被人忽視的患者。
黑線姬鼠/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十年一次大流行,2020年是新節點嗎?
陝西省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長餘鵬博覺得,王素娜醫生的觀察很敏銳。
他告訴「醫學界」:「其實從我們掌握的數據及國家層面的會議通報可以感覺出,2020年的流行性出血熱與去年同期發病數相比有明顯增加。現在已經進入該疾病高發期。」
流行性出血熱(HFRS,Hantaviru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下簡稱為「出血熱」),又叫腎症候群出血熱,是一種由漢坦病毒引起的較為嚴重的法定乙類傳染病。其主要傳播源為鼠類(以黑線姬鼠為主),但與鼠疫不同。被感染老鼠的糞、尿、唾液或者血液可以通過人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呼吸道以及消化道,將病毒傳播給人。患者常以發熱,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三紅(臉、頸及上胸部發紅)、眼結膜充血、低血壓休克等為主要臨床症狀表現。病毒對機體腎臟損害極大,病情發展快, 病死率曾高達20%。
這種傳染病曾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肆虐中國,1986年有超過11萬人感染。隨著耕作方式和防控措施改善,出血熱發病水平總體呈下降趨勢,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但是,它從未消失。
國家公共衛生科學數據中心2004~2017年公開資料顯示,14年內全國仍有超過1700人死於出血熱,約18萬人感染。
其中,陝西省出血熱發病數一直位於全國前列,總數超過2萬人,佔全國發病總數的13%,僅次於黑龍江省,發病率高達4.48%,且近年來增長態勢明顯。
1970-2010年中國出血熱發病數曲線圖
2004-2017 全國及陝西省出血熱數據統計/數據來源:國家公共衛生科學數據中心
一項2016年的研究顯示,我國大陸地區出血熱聚集區域從海南省、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等地區逐漸轉移到陝西省及周邊省份地區。
2006年至2010年全國地市級水平出血熱熱點分析
「實際上,關中地區(包含西安、鹹陽、渭南、寶雞等地)的出血熱發病率是最高的,陝北和陝南沒有那麼嚴重,我們從鼠密度、帶毒率等指標也可以清楚辨別地區差異」,餘鵬博說。
關中地區土壤肥沃,河道縱橫,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眾多,氣候環境十分適宜鼠類生長。
陝西省2006-2017年流行性出血熱分年度發病情況,疫區集中在關中地區。
西安市疾控中心201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出血熱在西安市每 10 年呈現一個流行周期。2008、2009、2010 年相關報告發病率持續上升,高達19.5/10 萬人。
餘鵬博覺得新的流行周期節點應該從2016年開始計算。
他和團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跟蹤關中地區的出血熱相關數據,將流行周期劃分為3個階段:分別為1986~1996年、1997~2006年及2007~2016年。
「從2016年開始,出血熱就開始進入上升通道,2020年屬於高發年份」,餘鵬博告訴「醫學界」。
危險邊緣的農民、建築工和流動人口
多項研究顯示,出血熱患者中有大約70%為農民,我國每年約有9000名農民會感染。此外,建築工人和流動人口佔比也很高。
一項針對西安市出血熱危險因素的研究表明,發病前1個月內工作場所為建築工地、在鼠洞附近坐臥、屬於村邊戶、工作環境周圍有河流或池塘,是導致出血熱的四個最危險因素。
王素娜醫生接診到的出血熱患者大多是農民,「他們直接接觸到老鼠的不多,只是在田間勞動或去山裡的時候,間接接觸到出血熱病毒,或呼吸到含有病毒的氣溶膠而感染。」
2006-2010年中國出血熱職業和性別發病情況
出血熱傳播影響因素的多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村民居住的房屋在村落裡的位置會影響感染出血熱的概率。
村莊周邊的環境多為雜物堆、草叢、田地、水渠和道路等,均為鼠類頻繁出沒的場所。
有研究發現,在同樣生活習慣、同樣勞動方式及外出務工情況下,居住在疫區村邊的農村居民出血熱發病風險概率為非邊村戶的5倍。
除了農民外,建築工人面臨出血熱的風險也很高,這與城鎮化對環境的破壞息息相關。
近幾年,西安市周邊農村城鎮化速度加快,新建工業園區大面積擴張,農田和荒地不斷減少,導致黑線姬鼠棲息地破碎化嚴重。
餘鵬博也注意到這個現象。「鼠類居住環境被破壞,它們無家可歸,開始到處跑,造成病毒傳播。」
有研究表明,建築工人直接接觸建築材料、工地空氣品質以及就餐環境不良等因素,均使相關人群患出血熱的危險性是室內作業人群的17.5倍。
在修路和開礦的工人群體中,出血熱也有發生。
「我們在疫情低發的銅川也觀察到出血熱,就是因為工人開發礦產資源」,餘鵬博告訴「醫學界」。
中國的建築工人/圖源:pixabay
「讓農民接種疫苗太難了!
他們不相信『免費的午餐』」
出血熱傳統的防控措施如滅鼠、防鼠以及在農作過程中的個人防護措施,幾十年來都難以落實,從根本上消滅傳染源的計劃落空。
而目前仍無針對出血熱的特效藥,接種疫苗成為最有希望的疫情防控方法。
2011年,陝西省出血熱發病數急劇上升,省政府緊急調用省長基金專項採購出血熱疫苗,用於高發地區免費接種。
一項針對西安市出血熱疫苗接種率的調查顯示:2011和2012年,陝西省高發區縣免費出血熱疫苗的累積接種率為 49%,與接種覆蓋率應達70%以上的目標有較大差距。
也有研究表明,陝西省的出血熱病人中,90%的患者沒有接種過出血熱疫苗,剩下的10%接種過出血熱疫苗的,絕大多數卻沒有按規範完成出血熱疫苗的接種程序。
王素娜醫生證實了這一點,在她接診的患者裡,很少有人接種疫苗。
陝西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查看出血熱疫苗接種記錄,核對疫苗接種數量/圖源:餘鵬博提供
餘鵬博告訴「醫學界」,陝西省從1994年開始提供自願接種的出血熱疫苗。2011年,省政府開始投放免費雙價腎症候群出血熱疫苗,每年約投資1800萬元,購買60多萬份,約200萬支疫苗(每人需接種3支)。
關中地區大約有2400萬人,其中適齡接種人群(16~60周歲)約為1800萬人。
「截至目前,疫苗只覆蓋了500萬人群。儘管疫苗本身很有效,但覆蓋率低,出血熱發病人數依然很多」,餘鵬博說。
疾控中心在推廣疫苗接種過程中遇到重重阻力,痛點很多。
由於出血熱發病人群70%是農民,計劃免疫的重點便落在基層。
「農民對免費疫苗非常謹慎。他們不相信免費的午餐、天上掉餡餅的事情,疫苗接種推廣起來非常難」,餘鵬博說。
他發現,只有當村子出現有人感染出血熱,花很多錢治療、甚至因病去世的情況時,這個村子當年的接種率才會提高,但次年仍然會下降。
同時,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村子裡16~60歲的適齡接種者很難找到。農忙時期打工者返鄉,正值鼠類活動頻繁期,感染風險增高。
2012年西安市出血熱疫區適齡人群疫苗接種情況:居家組接種率及有效接種比例均高於打工組。多數外出打工者中除了每周回家者外,其他人群即使收到電話通知,但也無法或不願在規定時間內返家接種疫苗。
此外,有研究發現出血熱人群開始向低於15歲及60歲以上人群轉移,已佔到30%以上,大多為留守人群,更多參與農田果園作業。但他們卻不在適齡接種人群範圍內。
陝西省2006-2017年出血熱各年齡組發病構成
「我們有大量數據證明,60歲以上人群在出血熱發病人群裡的比例上升,而且給他們接種疫苗的安全性、效果和正常人群是一樣的。但是二十年來,超疫苗說明書的使用一直沒有獲得法律層面的認可,疫苗廠家也沒有動力去做這件事」,餘鵬博說。
誤診率之謎,假陽性還是其他疾病?
一位來自西安的豆瓣網友2018年曾記錄其父親十多年前因出血熱去世的經歷。
她聽從縣醫院醫生的方案,沒有把父親接回村子,而是轉到地市級醫院做治療。
「父親的肚子像裝滿了水的暖水袋一樣漲鼓鼓的。已經到了用灌腸和導尿管來排洩的地步,大腿內側還插著大拇指般粗的透析預置管。臨到父親僅留一絲氣息的時候,我還吵著鬧著要給他做胃鏡,想讓醫生查清肚子那麼鼓的原因。」
出血熱會伴隨腹痛腹脹等症狀,可能會被誤診為消化道疾病。
王素娜醫生接診過一位按闌尾炎進行開腹手術的出血熱患者。
更常見的情況是,出血熱因初期發熱症狀被誤診為上呼吸道疾病。
由於出血熱流行的大高峰是秋冬季節,即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恰好也是流感和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高峰季節。
「一個發熱門診的醫生,一天可能看100個普通感冒或流感患者,只有1個是出血熱或疑似出血熱患者,就很容易放過了」,王素娜告訴「醫學界」。
王素娜的同事為出血熱患者查體/圖源:王素娜提供
王素娜醫生介紹,出血熱一共分五期,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死亡率最高的是低血壓休克期和少尿期。
由於出血熱發病急,進展快,誤診造成的病情延誤可能會致人死亡。
一項來自河南新鄉的研究發現,出血熱最常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佔所有病例的82.26%,非典型患者和輕型患者最容易誤診。而基層醫院誤診率高達92.13%。
關於基層醫院誤診率餘鵬博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關中地區的醫生對出血熱更熟悉,將出血熱誤診為其他疾病的機率很小。
相反,由於診斷試劑特異性、靈敏度差,出血熱假陽性的情況歷年來有增加。
2020年3月23日,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報告了一例復工人員因出血熱致死的案例,同車29人隔離觀察,引起媒體關注。
圖源:寧陝縣人民政府網站截圖
餘鵬博參與了後期調查,重新採樣檢測發現並不是出血熱。當地醫院使用的診斷試劑不準確。患者死因也有可能是酒精性肝炎。
「我們從臨床醫生的反饋上也發現假陽性的情況,給他們推薦了穩定性、特異性更好的一些試劑」,餘鵬博說。
進入9月開學季,陝西省疾控中心也開始針對學生群體普及出血熱防控知識,要求其接種相關疫苗。
資料來源:
1. 中國腎症候群出血熱流行現狀及免疫策略,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2014年12期
2. 中國大陸2006–2010年腎症候群出血熱流行特徵分析
3. 我國大陸地區腎症候群出血熱時空分布及空間聚集性規律,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6年10月
4. 陝西省2006-2017年年腎症候群出血熱流行特徵及疫苗接種策略探討,中華疾病控制雜誌,2018年10月
5. 西安市腎症候群出血熱的危險因素研究,中華疾病控制雜誌, 2013年
6. 西安市農村疫區人口腎症候群出血熱疫苗接種覆蓋率調查,中國生物製品學雜誌,2015年9月
7. 回顧分析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特徵改進疾病防控策略,疾病監測與控制, 2019
8.流行性出血熱:老鼠傳播,但並非鼠疫 https://www.guokr.com/article/84621/
9.國家公共衛生科學數據中心http://www.phsciencedata.cn/Share/ky_sjml.jsp?id=59761d3e-ca3c-4c65-a6a5-67be1d2fb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