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裁縫到著名設計師,他用小郵票彰顯出大世界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一九九七年香港通用郵票》首日封

小小的郵票在方寸間彰顯著大千世界,從傳統水墨到現代工藝,從生肖動物到城市縮影,靳埭強在郵票的方寸間將中國文化完美展現了出來。

7月30日晚,著名平面設計師靳埭強首發《因小見大:靳埭強的郵票設計》一書,並與導視系統設計師、「W&T 維唐設計」創作總監吳瑋,靳埭強×模度曉得「好設計 設計好」大師工坊策劃及主理莫萍一起,圍繞「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這一話題與近4萬名讀者在線分享。

現在,就讓我們再次跟隨分享會文字實錄,與靳埭強和兩位嘉賓一起,回顧他的設計人生,領略方寸郵票中的大千世界。

靳埭強: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是我終生的探索

大家好,今天我想跟你們談一談在我的郵票設計和平面設計生涯中,我是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融合的。

我真想不到自己能夠有機會做郵票,小時候集郵,只是因為郵票上有精美的圖案。我在香港生活了十年,起初是做裁縫,但裁縫也沒有學好,我想自己起碼得有一個理想——要當畫家。那為什麼不去學習,把它當成我未來的目標呢?

所以我開始學習繪畫,學素描、水彩、水墨畫,緊接著我遇到了一個自己特別喜歡的畫家——王無邪,我跟著他學習設計的審美觀,以此來充實自己,為今後成為畫家打牢基礎。後來上他的課時,有位同學覺得我學得好,就介紹我到百貨公司做設計師,我也因此走進了設計行業。

當時,我還看不起廣告設計和商業設計。後來我就白天工作,晚上自學平面設計課程,跟著不同的老師學,持續了兩年之久。

鍾培正是我的老師之一,我在他開的商業設計公司做設計師,很快便得到重用,成了創意總監。最初的幾年,我在設計方面進步很快,參加比賽拿了很多獎,尤其是公開比賽——我獲得了香港館雕塑設計比賽的第一名,而我的老師獲得了第二名。這讓我十分有信心,也讓我越來越喜歡設計這份工作。

01 生肖郵票的故事

香港的郵票本來是由英國設計師設計的,但是他們設計得不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時郵政署就在香港找設計師來設計郵票。後來,經由老師的推薦,我受邀去設計香港郵票。那年剛好要設計豬年郵票,有三位設計師參與比稿,最後選中了我的設計,因此我成了第一個香港本地設計郵票並發行的設計師。

豬年的生肖郵票設計,我從中國傳統出發,運用花豬的黑白形象,做了一個很現代,也比較清雅的構圖。當時由於一些限制,有些色彩不能用,因而這個作品沒有達到理想的水平,但是廣受好評。第二年,我希望做一些比較創新的作品,想要把香港的郵票設計提升到國際水平。

最開始做郵票設計時,我的設計水平與學習背景,都以我的審美觀為基礎,設計的都是很現代、很西方的東西,並未包含中國文化。

後來我很大膽地利用基本圖形,比如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做一個簡單的構圖。鼠年郵票,我運用了中國的色彩,採用了兩個像瓜子形狀做成的胖胖的小老鼠,設計出來的效果我很滿意,同時也被英國郵政署選中。其實在我的提案中,還有一套剪紙的圖案,但是英國郵政署選中了更為現代的設計。

但意想不到的是,發行後大眾不接受。我的設計太前沿了,當時的審美還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其實,這是一種很國際化、很前衛的設計,但是大眾看不出那些趨勢。鼠年郵票發表在黑白報紙上,只能看到兩點黑黑的東西,大眾很不喜歡,罵了我很長時間。之後兩年的生肖郵票設計,就不再讓我參與了,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打擊。

水墨畫創作也好,平面設計也好,走的都是非常前衛的路線。但是在參加國際比賽時,我就反省,為什麼這麼現代的作品,卻比不上歐美的設計?後來我發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我開始思考自己是什麼人,我服務的對象是誰?我是中國人,為什麼我的設計沒有中國文化?所以,我開始探索如何把中國文化體現在設計中。

02 設計中的中國文化

設計兔年郵票時,我用了剪紙,龍年用了石刻,馬年用了唐馬跟書法,這些都是融合中國文化,跟現在的審美觀銜接在一起,產生的一種民族的風格、現代化的風格。第三年的生肖郵票也非常受歡迎,尤其是馬年的郵票,獲得了兩個國際獎。我覺得這條路走對了,中國的設計應該有中國文化,所以在我有機會做第二系列的生肖郵票時,我就開始進一步探索民間審美,深挖更多的傳統文化。

第二系列的生肖郵票,邀請了五位香港設計師進行設計。這一次,我選用的圖案均為刺繡,我逐幅畫出繡樣,並邀請廣東工藝師進行刺繡,48個刺繡郵票分12年,每年出版,這是一整套很完整、非常有民間審美觀的設計,所以這是非常受歡迎的一套生肖郵票。

我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期間,除了設計生肖郵票之外,還做了很多不同題材的郵票,如萬國郵盟的郵票設計,就非常國際化。另外,還有兩套是我為1971年跟1972年的香港節設計的郵票,當時都是採用了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素材,如中國武道,還有舞龍、舞獅等。再如,香港節的節徽,在構型上香港節三個中文字體分開,分置在三枚郵票上,漢字與現代圖形的結合,追求的是一種中國文化與西方新觀念融合的探索。

在80年代,我除了設計生肖郵票之外,還創作了很多不同題材、十分現代的作品,如根據香港的一些運動——龍舟、賽馬等設計的《香港國際體育活動》郵票,以及跟兒童一塊互動創作的《兒童郵票》,等等。

在很多不同題材的郵票裡,最重要的一套郵票是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祖國通用郵票,要設計一套郵票,是回歸前後都可以通用的。這套郵票設計起來是有難度的,主要要思考如何去體現香港這個地方,也要體現它國際化的一種前衛,我選用了香港的海港——香港島從東到西的一種非常現代化的美景。它分別用13個小面額的郵票連在一起,變成了中國的一個郵票長卷,這也是一個典型的用現代的概念來表現中國文化的體現。

一整套郵票是很難得的,它是獨一無二的,我創作了一個最長的13張郵票連在一起的小版張,這種設計讓我覺得這也是我在郵票設計裡面一個很重要的作品。

03 不停探索

到2008年,我已經退休了,很少做商業個案,但是一些公益性跟文化類的創作,我還是很喜歡參與。郵票屬於文化類,所以對我來說,這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並且很喜歡做的一種工作。當香港要出版第四輪生肖郵票的時候,我覺得我還有興趣設計生肖郵票,於是就跑去問郵政局能不能讓我參加。

這一次的生肖郵票,我也是利用工藝品這個範疇來找尋創意,因為自從我設計生肖郵票之後,我就很注意生肖動物工藝品的一些造型,不但在香港找,去不同地方旅遊的時候,我看到漂亮的生肖動物,我也很喜歡做收藏。所以,我已經積累了大量精彩的生肖動物工藝品。

2015年吉羊賀歲主題郵票,以清代景泰藍工藝品為設計理念,首次推出絲綢小型張

每設計一個生肖動物的時候,我除了手上有的很多精彩的收藏之外,還要進行調研、思考材料的選擇,以及如何提升、如何修改等。在過去的十多年裡,電腦也幫助我們做了不少設計,利用電腦我們可以較容易地提升審美方面的創意,這六年裡每一年的生肖郵票,我都做了很多次。

每一年都採用了不同的工藝,有很可愛的,有較高藝術水平的,也有很高雅的,小孩子的玩具、民間很饜足的東西,以及古董都有……這些設計都有很多不同的變化,每年除了七枚不同的動物造型之外,還有版張和絲綢郵票,郵品的種類非常多,所以都成了很受歡迎的郵票創作。我有很多年都被選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生肖郵票的第一名。

我覺得用這些郵票設計來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結合,對我來說,是終生的探索。我不單只做郵票設計,還在很多不同的設計領域進行創作,比如商標、包裝、品牌、書法等,這些都是不斷地去成熟一些現代化的表達方法。那麼,如何才能有這麼多的靈感去做這種探索呢?就是你要不斷地享受生活,把好的東西記在心裡,變成我們的營養,然後就可以很自然地用最現代、最先進的方法去創作,從而使每一次創作都有新意。

這就是我對年輕人的鼓勵。我覺得我們要做中國的現代設計,就不能只是單一地追隨一個風格,也不能只是一種圖騰跟素材的應用,最重要的就是在這些民間的生活裡,去把我們的審美提升到與當代人的情感相匹配的位置,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追求,我們不去求同,我們要求異。

我們每個人有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方法,我們自己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創作都要追求新的方法,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中國現代化的新面容。

吳瑋:最重要的設計方法就是量體裁衣

大家好,我是吳瑋。1987年初,我正在讀高中,報紙上提到香港將要發行一套新的生肖郵票,我就很想收集到首日封。我首先聯繫了在香港的親戚,但他們不集郵。眼看郵票馬上就要發行了,我就直接寫信給郵政署,請他們幫忙轉交給設計師。因為我覺得不能白拿別人的東西,一定要禮尚往來,所以我在信中還附上了內地發行的兔年小本票。

1987兔年郵票小本票

寄出後,我等了很久都沒有回應,覺得可能不會有消息了。沒想到,過完年後,我竟然收到了靳叔的回信。從此,我便跟靳叔聯繫上了。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他是一位出名的設計師,以為他只設計郵票。

我在大學的時候選擇的是建築專業,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建築設計是一個龐大的體系,而且我們的創意在後期可能會被甲方改來改去,講到這裡,設計師朋友可能就笑了,你們都懂的。

後來,在靳叔的影響下,我開始學習平面設計、商標設計,依靠靳叔寄給我的資料學習。自學有個好處,接觸到的東西都是好東西,不會學偏;不足之處就是碰到瓶頸時,沒有人指點。那我的做法就是設計出一些作品之後,就寄給靳叔,靳叔也很耐心地指導我。大學畢業我就決定要改行,學習平面設計。

畢業後,本來應該去建築設計院的,但是我決定做平面設計,所以就去了開發公司。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0年,我所在的那個公司倒閉了。然後,我就去了廣州,應聘的4A廣告公司,叫藍色創意,在那裡工作了兩年。

之後靳叔受李嘉誠基金會的邀請,去汕頭大學做設計院的院長,同時在深圳開設了分公司。這時候,我終於有機會滿足兒時的願望,進入靳叔的公司工作。我跟靳叔說想要去他的公司見習,因為覺得自己的能力還不夠。但面試時,美術指導看了我的作品,覺得我可以留在靳叔的公司工作。那時候靳叔經常來深圳,很榮幸能夠得到他的親自指導。

之後我與我的太太結識,她開了一家公司,需要我幫忙,所以我不得不離開靳與劉公司。新的公司原先是做時裝攝影的,後來做平面設計。在2008年的時候,我開始做標識設計,一直很順利,到現在為止我們主要還是做標識設計。

在我的設計生涯中,靳叔對我的影響很大。第一個,就是專業的態度,即堅持原創,不能夠抄襲,這是你的底線。第二個,就是工作的方法,我認為工作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量體裁衣。量體裁衣就是說,面對一個個案,你要做一個獨立的分析,當你做了獨立的分析之後,你必然會發現它的特點,然後你就要把它的特點表達出來。假如你每次都是量體裁衣,那面對不同的案子,你必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就不會產生雷同。

我們在跟靳叔學習的時候,我覺得不應該去學他的手法,比如他的水墨、紅點等,這只是一個手法,我們應該去學他的方法,他的方法是說如何去形成一個概念,抓住那個特點,然後用你自己的方法把它表達出來,這才是最重要的。

莫萍:靳叔的方法能夠幫助很多想要創造的人

大家好,我是莫萍,我想就大家提出的面對設計同質化與想像力匱乏如何解決的問題,說一下我的探索歷程。

我是在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念書的時候,上靳叔的課,他輔導我們大家的作業。我發現他看作品的時候,不僅能夠非常準確地發現作品中存在的問題,而且他對作品提出的每一個修改意見,都能夠讓一件設計作品有那種脫胎換骨的生命力,那時候我就開始好奇了,靳叔眼光這麼毒辣,出手又能點石成金,到底是如何煉成的?

我常常被靳叔作品的豐盛驚到,這本《因小見大:靳埭強的郵票設計》裡,單單是郵票這個領域的作品數量就非常驚人。我跟著靳叔念了三年的書,做了兩年的設計工坊,我常常會見到之前沒有見過的作品,很神奇。

後來,我也常看到靳叔為自己的展覽挑選作品,他會很嚴謹地打出作品的清單跟小樣,然後根據展覽的主題來做甄選,他一個展覽主題拿出幾百件作品都不是問題。此外,他還有很多的出版物、著作,我確實很想知道他是如何創造出這麼多好的作品的。

聽靳叔上課、看他的著作,我又發現他之所以能夠創造出這麼多的作品,是因為他能夠看到豐盛,也能夠運用豐盛。我不知道為什麼,有時我看到一些東西的,可能過後就忘記了。但是對靳叔來說,那些各種各樣的素材、技法、表現形式、理論、知識,他都能夠為我所用。到底怎麼樣為我所用,這也是我所好奇的。

靳叔在7月28日的時候發布了一條微博,挺觸動我的。那是一個讀者發布了一個他的設計作品,希望靳叔能夠給點評價。靳叔說,他的平面構成很好,視頻的意念也獨特,但對服裝的評論還欠缺質感和物我關係的體驗。很多時候,我們看照片可能就直接把這個照片指認為那個物本身了,但靳叔還能夠記得說這個服裝設計關於質感、關於衣服跟人的關係的一個體驗。所以我覺得他是真的把自己的學識和人生經歷,還有體驗、感受,都融會貫通了,而且內斂出了最自然的一面。

我經常看他講自己設計作品的創意,還有落地的執行情況,我覺得很多作品都給我一種感覺,就是那種孩童般的質樸天真,就是不管是那個創意還是那個創意實現的方式,都能夠給我這樣的感受,但是做出來之後,他又有非常獨樹一幟、符合我們現代生活的這種審美的志趣和品味。

而且靳叔教學生也很有一套,我上他的課時,就發現他看問題特別準,而且提出的建議也都特別棒。靳叔的三次設計辦學經歷都是卓有成效的,他能夠看到豐盛、運用豐盛,那麼他的方法很可能能夠幫助很多想要像他一樣去創造的人。

就像靳叔說的,自從他開始做生肖郵票之後,他出去旅行或者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意識地收集各種動物造型的小玩意兒,或者工藝品。如果是這樣的一個狀態,你有一個創造目標,然後有意識地圍繞你的創造目標來展開一個自我創造或者作品創造的話,我覺得是可以為自己創造一些神奇的人生經歷的。

推薦圖書

《因小見大:靳埭強的郵票設計》

作者:靳埭強、吳瑋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著名郵票設計家邵伯林作品展在京開幕
    「情系方寸天地,抒懷無悔人生」——郵票設計家邵柏林先生作品展於11月27日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開幕。邵柏林先生是新中國第一位郵票總設計師,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1980年《庚申年》猴票的設計者,從事郵票設計工作近30年,創作設計了23套、共103枚郵票,許多都是載入史冊的郵票精品,為發展我國集郵事業和社會科學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邵柏林先生藝術興趣廣泛、著名造詣深厚,不僅是郵票總設計師,更是著名攝影家。
  • 世界各國雞年郵票大比美(二)
    小編昨天跟您一起看了部分2017年世界各國(地區)雞票,今天咱們繼續!想看昨天的,請點世界各國雞年郵票大比美(一)。 7、英國
  • 小小郵票學問大:中國最早發行的郵票是什麼
    那麼你知道中國最早發行的郵票是什麼?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小知識呢?實際上,在世界範圍內,1840年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英國黑便士郵票。自此以後,郵票作為一種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證逐漸推廣開來。據公開資料顯示,1878年(清光緒四年),清代海關試辦郵政時期,中國發行了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圖案中的「大龍」兩目圓睜、惟妙惟肖,該套郵票先後分三期印製、發行。
  • 我是平面設計師靳埭強,關於郵票中的大千世界,問我吧!
    我是平面設計師靳埭強
  •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一百周年》紀念郵票發行儀式舉行
    《哈工大建校一百周年》紀念郵票的發行既是哈工大百年發展的歷史見證,又是我國高校序列郵票的最新力作。陳釗在致辭中表示,郵票被譽為「國家名片」,今天發行的這套郵票,就是用「國家名片」彰顯哈工大風採,鐫刻哈工大精神,為百年哈工大獻上一份生日賀禮。
  • 世界三大著名設計師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回顧世界上最為著名的三大平面設計師——福田繁雄(日)與崗特蘭堡(德)、切瓦斯特(美) 01 設計師:福田繁雄(日) 福田繁雄
  • 「世界郵展小課堂」郵票是什麼?
    今天的世界郵展小課堂為您帶來的是:郵票是什麼?"郵票是什麼?""太平常了!誰沒見過郵票呢?"20歲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會這麼不屑一顧地說。但那是曾經。現在20歲以下的人,還真有可能不知道郵票是什麼東西、幹嘛用的。
  • 全球鼠年郵票「選美」開賽 拼的是萌萌噠
    全球掀起了發行鼠年郵票的熱潮,傳統的中國節在世界多地颳起了中國文化的旋風。看看這些來自全球、各有風採的鼠年郵票,你最喜歡哪一款?中國內地:國畫款小鼠 小尾巴搖出風情萬種《庚子年》特種郵票首發儀式1月5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鼠年生肖郵票第一圖名為「子鼠開天」,第二圖為「鼠兆豐年」。郵票設計者為著名藝術家韓美林。畫面運用裝飾小寫意的畫法,結合傳統國畫的渲染技藝,展現了生肖鼠的可愛萌動。
  • 澳門回歸20周年郵票誕生在上海,出自香港設計師之手
    原標題: 澳門回歸20周年郵票誕生在上海,出自香港設計師之手  「不到3個月,我們又見面了。」香港知名設計師韓秉華在其位於上海的工作室拿出一套郵票設計稿說,「這就是即將於12月20日發行的《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郵票圖稿,是我在這裡創作的。」
  • 日本郵票為什麼越來越小?
    收集日本郵票的朋友常常感嘆:現在的日本郵票是越來越小了,小到累覺不愛。大和小都是相對的,我們覺得現在的日本郵票「小」,是因為它們曾經「大」過。
  • 郵票上的昆蟲世界爾雅答案
    ,其中有3張昆蟲郵票,這應該是世界最早的純昆蟲郵票。(×)9【判斷題】在新郵票發行的當天,將該套郵票的全套或單枚貼在特製信封右上角,加蓋當天郵政日戳或特別紀念郵戳的信封稱為小全張。(×)10【判斷題】小型張可以與原郵票相同,也可以單獨設計,面值都可以與原郵票不同。
  • 中國郵政發行《施行》紀念郵票
    市民向記者展示《辛丑年》特種郵票。本報訊(記者 田濟申 文/圖)1月1日,中國郵政發行《施行》紀念郵票,一套1枚,郵票面值為1.20元。該套郵票採用平面設計表現方式,設計主題明確、表現重點突出。畫面以紅色為主色調,莊嚴的國徽閃耀金色的光芒,圖案四周運用直線條表現出厚重典籍的視覺效果,強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嚴肅性、權威性,視覺效果大氣、莊重。在北碚集郵專賣店,一大早便有不少市民前來購買收藏。集郵愛好者王先生說:「我覺得《民法典》就是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的出臺一定會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且我覺得這套郵票設計也很大氣,很有紀念意義,非常值得收藏。」
  • 一枚郵票丟了官
    集郵的趣聞----一枚郵票丟了官 申力 1860年加拿大新布倫瑞克省搞幣制改革,將英鎊制改為十進位制,就要印一批新面值的郵票,設計新的圖案,將郵票面值定為1分、2分、5分、10分、12又2分之1分、17分,新郵票印成後,只等副總督曼奴斯-蘇爾頓批准發行。
  • 《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發行 吳為山首次為郵票設計圖案
    11月28日上午,由鹽城籍著名雕塑家吳為山設計的《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首發儀式。《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一套2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青年恩格斯、工作中的恩格斯 。全套郵票面值為2.40元。該套郵票由河南省郵電印刷廠採用膠版工藝印製,計劃發行數量為750萬套。
  • 新中國郵票發行已走過4個時期……調減庫存、注重線上銷售,恢復對...
    著名郵票設計師王虎鳴受邀出席,集郵總公司全體員工和部分省集郵公司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聆聽此次講座。 劉建輝是中國集郵界承上啟下的專家級領導,為郵電分營後中國集郵發展定位作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曾領導、組織並參與《中國集郵大辭典》《中國集郵史》《新中國郵票七十年》等多部集郵書籍的編撰,是紀錄片《中國珍郵》總策劃和總撰稿。
  • 香港郵票的誕生:徒手撕郵票齒孔、機器印首日封
    職員徒手將一沓黏在一起的郵票撕開、用機器在1小時內蓋印2000個首日封……資料圖:一套新郵票的推出,伴隨著首日封、小全張及郵票冊等衍生產品的誕生。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林少權 攝香港郵政每年推出大約10至12套的特別郵票及紀念郵票,而一枚新郵票的誕生,需要2年時間。
  • 獻給世界的禮物 熊貓郵票、明信片明日成都首發
    央廣網成都12月23日消息(記者韓民權)記者今天從成都熊貓郵局獲悉,由成都熊貓郵局等單位聯合推出的「獻給世界的禮物一一熊貓郵票明信片/雙年版檯曆(2021/2022)」24日在熊貓郵局少城旗艦店首發。熊貓郵票、明信片明日成都首發(央廣網發 成都熊貓郵局供圖)2021年世界體育盛會連連,東京奧運會、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接連舉辦。
  • 「福牛賀穗」郵票設計大賽頒獎
    今天,2021「福牛賀穗」第七屆郵票設計大賽在廣州頒獎。到場的老師及家長們紛紛表示,本次設計大賽為孩子們提供了一次創作與交流的平臺,也讓孩子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接觸到了傳統的生肖文化與集郵文化,非常有意義。
  • 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開幕
    為配合郵票首發,營造新春喜慶祥和的氛圍,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承辦的「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同步開幕。中國郵政從1980年發行第一套《庚申年》「猴票」以來,每年都會為迎接農曆新年發行生肖郵票,迄今已經發行了四輪共42套。這些生肖郵票內容豐富、風格各異,彰顯著新春喜慶祥和的氛圍,也承載著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變遷。  本次展覽按發行時間順序展出四輪生肖郵票「全家福」,採用郵票實物與高清放大圖展示相結合的方式,回顧中國生肖郵票從開創先河到不斷推陳出新的「美的歷程」。
  • 廣州2021辛丑年郵票什麼時候發行?
    廣州2021辛丑年郵票什麼時候發行?  2021年1月5日  2021年1月5日,《辛丑年》特種郵票首發活動在廣州圖書館舉行。廣州郵政方面介紹,此次發行的《辛丑年》特種郵票,由著名畫家、第一套生肖牛郵票設計師姚鍾華創作,郵票1套2枚,全套郵票面值2.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