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朱亞飛 朱召)「種植苗圃有獎補,在家門口打工一樣掙錢,享受著這麼好的政策,自己再不好好幹,咋也說不過去。」5月17日,魯山縣張官營鎮南王莊村脫貧戶高棉欣慰的說。
高棉的丈夫在外地務工,她在家打理1畝多地的苗圃,還在村裡引進的噸包廠裡打工,一個月能拿2000多元錢。靠著國家的扶貧好政策和自己的勤勞能幹,她家兩年前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
據悉,近年來,南王莊村堅持「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苗圃和香菇種植產業,引進噸包加工廠項目,為脫貧致富持續增添動力。
苗圃種植是南王莊村的傳統產業,已有20多年發展歷史,現有苗圃400多畝。2018年在村黨支部引導下,村裡成立了億鑫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統一供苗、統一栽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方式運營,抱團發展,信息共享,讓種植戶降低種植風險,增強市場競爭力。「我村今年將依託合作社優勢,發揮村黨支部和致富能人引領作用,計劃將苗圃種植規模擴大至800畝,帶動50戶貧困戶就業增收,預計戶均增收7000元以上。」南王莊村黨支部書記李松山說。
在鞏固擴大傳統苗圃種植業的同時,南王莊村黨支部採取多種措施,發展扶貧產業,在增加群眾收入、保障兜底戶收益的同時,還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該村利用村集體配套資金在魯山縣產業集聚區購買標準化廠房對外出租,每年租金5萬元,歸村集體統一支配,用於人居環境等村公益事業和困難群眾救助幫扶。積極推進「鄉土人才回歸」工程,引導返鄉創業人員瞿超投資近30萬元創建噸包加工廠,目前加工機械20餘臺,吸納務工人員30餘人,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賺錢。爭取上級扶貧資金75萬元建設高標準香菇種植大棚9個,目前都已投產運營,每年村集體收入預計再增加3.5萬元左右,同時可為貧困戶提供務工崗位10餘個,每人每年可增加務工收入7000餘元。為了確保兜底貧困戶高質量脫貧,該村幫扶單位縣人民法院為未脫貧的5戶13人每人出資2000元,入股到種植合作社,由合作社代種代管,發展食用菌種植,收益全歸農戶。
「『黨建引領壯大產業鏈、合作社帶領發家致富』的局面在我鎮已全面顯現,下一步,我們會繼續強化黨支部引領作用,結合村域特色,壯大一村一品扶貧產業,以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張官營鎮黨委書記高長見說。
(映象網平頂山新聞熱線:180 3758 5596 投稿郵箱: lxy3880@163.com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