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四重奏成都演奏會現場。
寧方亮寧方亮
楊一晨
戚望戚望
馬魏家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是「由四把弦樂器組合而成的室內樂形式」,包含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是目前最主要和最受歡迎的室內樂類型,也是世界公認的「音樂欣賞的終極形式之一」。近日,代表著中國頂尖室內樂水準的琥珀四重奏,通過三首樂章66分鐘的演奏,為成都觀眾展示了弦樂的魅力,令人陶醉。
當晚7點30分,寧方亮、馬魏家、戚望、楊一晨在觀眾的熱烈掌聲中登場,簡短的調整之後,音起,一首極具民間氣息的《羅馬西亞民間舞曲》在成都城市音樂廳奏響。柔和、優美又質樸的旋律瞬間把觀眾帶到了空曠、悠遠的世界,生命力無窮。
琥珀四重奏的演奏成員有:第一小提琴寧方亮、第二小提琴蘇雅菁、特邀二提琴馬魏家、中提琴戚望和大提琴楊一晨。
在楊一晨看來,樂團成員之所以能達到高度默契,是因為他們擁有共同的夢想:「在2005年創團的時候,那會兒中國沒有職業的室內樂團,沒有職業的弦樂四重奏,在古典音樂裡,室內樂一直是中國的弱項。而中國來做團隊藝術,也是一直以來世界認為的我們在古典音樂裡的弱項。」楊一晨說,「中國從不缺優秀的獨奏家,在我們的教育 氛 圍上,也是那種要爭第一,要一個人站在舞臺上等等,一直都是這樣。」
琥珀四重奏的成立,就是為了打破這種刻板印象。「我們想打破這種給外國人呈現出來的印象,我們想要告訴世界,中國人能夠很好地做團隊藝術。而弦樂四重奏就是所有團隊藝術當中最難的,也是整個這個室內樂領域的核心,我們希望能夠彌補國內這個短板。這個夢想是一種動力,是貫穿了我們這15年一直想做的事情。」
除了夢想,還有感情。「大學時我和寧老師互相喜歡,四重奏是需要感情基礎的,世界上很多優秀的工作都可能是家庭式的,除了夫妻,還有兄弟姐妹。我和寧老師的這種感情基礎也是貫穿這15年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成立室內樂團是楊一晨年少時期的夢想,再遇到志同道合的戀人、朋友,讓他動力十足。
「當時在一起之後,就是想怎麼樣能夠提高自己的專業,拓寬自己的視野,同時又能夠不讓父母老師說閒話,當然能獲得支持是最好的。」樂團成立初期,楊一晨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我原來想的是兩個人在裡面談戀愛呀什麼的,後來就變成真的是一起排練。」作為大學生,琥珀四重奏的每一位成員每天上課至少練琴三四個小時,上完課再在一起排練數個小時,「忙碌」成了他們的「必修課」。「我們在一塊兒排練出於熱愛,沒有任何功利目的,『熱愛』也是我們的動因之一。」
最開始,琥珀四重奏的練習作品全是國外最經典的作品,「弦樂四重奏是一門學科,它要有非常正確的起步,不是說大家在一起亂來。這是一門合作的科學,就像管理學一樣,在這個室內樂裡面,你的每個音,每個和聲,每種節奏的匹配,如何去掉自己,然後如何去規劃和安排,是個非常複雜系統的工程。」
幸運的是,他們在起步的時候,得到了最好的教育資源。「我們的啟蒙老師是沃爾夫教授(Wolf Kerschek,德國著名指揮家、作曲家、編曲家),他每年會固定來給我們上課,並在上課間隙幫我們做一些細節的工作。」除了名師指導,更多時候,都需要自己尋找和摸索,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碰壁。「那會兒更像是一種『試錯』的方法,就我們知道這麼做不行,我們再試下一個方法,試了下個又不行再試下一個,最後找到了適合我們自己的一套方法。」回想起這些過程,楊一晨坦陳,他們當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但「也蠻值得的」。
2013年對於琥珀四重奏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節點。這一年,他們與世界頂尖的弦樂四重奏阿班貝格爾的大師對話。「這位大教授來中國上課的時候認為我們可以符合他的標準,並給我們布置了兩個作業。」大師留的作業可不簡單。「第一個作業是獲得全世界重大國際比賽的最高獎,第二個作業是出版發行一張專業的創作專輯。」
光聽第 一 個作業,琥珀 四 重奏 就 被難住了,「在我們心裏面,第一個作業全中國歷史上都沒有人完成過,聽完作業要求已經被嚇退了一半。第二個作業,就是感覺自己還在上學怎麼可能去研究創作,完全沒有想到。如果要跟這位大師學習,他對我們的要求是完全職業化的。」
雖然有過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琥珀四重奏的每一位成員,都想趁著年輕去努力試一試。
2013年,琥珀四重奏在「墨爾本亞太國際室內樂比賽」包攬了「比賽最高獎」、「弦樂四重奏金獎」與「最佳現代作品詮釋」三項大獎,實現了中國室內樂組合在國際大賽中「零的突破」。然後根據自己的作品時間線,挑選了從古典到現代的音樂作品,製作出第一張CD。2013年底,他們正式到西班牙馬德裡國際室內樂學院報到,與世界級弦樂大師學習。
如今,琥珀四重奏廣泛活躍於國際音樂舞臺,演出足跡遍及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廳,多次參與首腦級國事演出任務。為了推廣古典音樂,琥珀四重奏還開創了以「講演結合」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展現弦樂四重奏的豐富,展現中西音樂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在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歐洲人天生就能聽懂交響樂,天生能聽懂古典音樂,特別是弦樂四重奏,直到我們在歐洲留學在歐洲巡演才發現,他們也聽不懂,他們是從小就去培養的,從小音樂教育就是他們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如果不培養,歐洲的年輕人也會去蹦迪、去聽大量的搖滾樂。」數次嘗試之後,楊一晨認識到:「弦樂四重奏之前在中國也有人嘗試,但卻沒有辦法堅持下去,因為他和觀眾的隔閡太大了,其實觀眾是感興趣的,只需要我們換位思考。」
在楊一晨看來,古典音樂是另外一種語言,一旦觀眾能進入到音樂家的思維裡,就會發現這個世界無比寬廣。為了讓更多觀眾認識到這個廣闊的音樂世界,琥珀四重奏從幾年前開始嘗試講演式音樂會。從那時候起,每首曲目完成之後,楊一晨都會把自己的演奏感受、樂理知識等,分享給現場觀眾。就像一種個性化的「註解」,他們將弦樂四重奏與音樂廳、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空間相結合,讓古典音樂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對於未來的規劃,負責對外事務的林建介紹說:「2020年是琥珀四重奏成立15周年,我們準備了一系列精彩的巡演,僅在北京至少有十場專場音樂會。還有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我們將有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的專場演出,讓中國的音樂愛好者能夠現場感受以真正德奧演奏法與風格詮釋的貝多芬經典四重奏作品。」
封面新聞記者荀超
琥珀四重奏(Amber Quartet)2005年創立於中央音樂學院,是當今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職業弦樂四重奏,廣泛活躍於國際音樂舞臺。琥珀四重奏至今多次創造中國室內樂歷史:他們是第一組獲得國際職業室內樂比賽最高獎的中國弦樂四重奏;奧地利傳奇弦樂四重奏 Alban Berg Quartet 門下唯一中國傳承者;第一組考入馬德裡國際室內樂學院並以滿分畢業的中國公派弦樂四重奏;國際頂級室內樂音樂節MISQA邀請的唯一中國四重奏;第一組入選「中國國家藝術基金」的弦樂四重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