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四重奏 古典音樂的「演講者」

2020-12-11 華西都市報

琥珀四重奏 古典音樂的「演講者」

琥珀四重奏成都演奏會現場。

寧方亮寧方亮

楊一晨

戚望戚望

馬魏家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是「由四把弦樂器組合而成的室內樂形式」,包含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是目前最主要和最受歡迎的室內樂類型,也是世界公認的「音樂欣賞的終極形式之一」。近日,代表著中國頂尖室內樂水準的琥珀四重奏,通過三首樂章66分鐘的演奏,為成都觀眾展示了弦樂的魅力,令人陶醉。
  當晚7點30分,寧方亮、馬魏家、戚望、楊一晨在觀眾的熱烈掌聲中登場,簡短的調整之後,音起,一首極具民間氣息的《羅馬西亞民間舞曲》在成都城市音樂廳奏響。柔和、優美又質樸的旋律瞬間把觀眾帶到了空曠、悠遠的世界,生命力無窮。

志同道合的戀人

  琥珀四重奏的演奏成員有:第一小提琴寧方亮、第二小提琴蘇雅菁、特邀二提琴馬魏家、中提琴戚望和大提琴楊一晨。
  在楊一晨看來,樂團成員之所以能達到高度默契,是因為他們擁有共同的夢想:「在2005年創團的時候,那會兒中國沒有職業的室內樂團,沒有職業的弦樂四重奏,在古典音樂裡,室內樂一直是中國的弱項。而中國來做團隊藝術,也是一直以來世界認為的我們在古典音樂裡的弱項。」楊一晨說,「中國從不缺優秀的獨奏家,在我們的教育 氛 圍上,也是那種要爭第一,要一個人站在舞臺上等等,一直都是這樣。」
  琥珀四重奏的成立,就是為了打破這種刻板印象。「我們想打破這種給外國人呈現出來的印象,我們想要告訴世界,中國人能夠很好地做團隊藝術。而弦樂四重奏就是所有團隊藝術當中最難的,也是整個這個室內樂領域的核心,我們希望能夠彌補國內這個短板。這個夢想是一種動力,是貫穿了我們這15年一直想做的事情。」
  除了夢想,還有感情。「大學時我和寧老師互相喜歡,四重奏是需要感情基礎的,世界上很多優秀的工作都可能是家庭式的,除了夫妻,還有兄弟姐妹。我和寧老師的這種感情基礎也是貫穿這15年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成立室內樂團是楊一晨年少時期的夢想,再遇到志同道合的戀人、朋友,讓他動力十足。
  「當時在一起之後,就是想怎麼樣能夠提高自己的專業,拓寬自己的視野,同時又能夠不讓父母老師說閒話,當然能獲得支持是最好的。」樂團成立初期,楊一晨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我原來想的是兩個人在裡面談戀愛呀什麼的,後來就變成真的是一起排練。」作為大學生,琥珀四重奏的每一位成員每天上課至少練琴三四個小時,上完課再在一起排練數個小時,「忙碌」成了他們的「必修課」。「我們在一塊兒排練出於熱愛,沒有任何功利目的,『熱愛』也是我們的動因之一。」

大師的兩個作業

  最開始,琥珀四重奏的練習作品全是國外最經典的作品,「弦樂四重奏是一門學科,它要有非常正確的起步,不是說大家在一起亂來。這是一門合作的科學,就像管理學一樣,在這個室內樂裡面,你的每個音,每個和聲,每種節奏的匹配,如何去掉自己,然後如何去規劃和安排,是個非常複雜系統的工程。」
  幸運的是,他們在起步的時候,得到了最好的教育資源。「我們的啟蒙老師是沃爾夫教授(Wolf Kerschek,德國著名指揮家、作曲家、編曲家),他每年會固定來給我們上課,並在上課間隙幫我們做一些細節的工作。」除了名師指導,更多時候,都需要自己尋找和摸索,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碰壁。「那會兒更像是一種『試錯』的方法,就我們知道這麼做不行,我們再試下一個方法,試了下個又不行再試下一個,最後找到了適合我們自己的一套方法。」回想起這些過程,楊一晨坦陳,他們當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但「也蠻值得的」。
  2013年對於琥珀四重奏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節點。這一年,他們與世界頂尖的弦樂四重奏阿班貝格爾的大師對話。「這位大教授來中國上課的時候認為我們可以符合他的標準,並給我們布置了兩個作業。」大師留的作業可不簡單。「第一個作業是獲得全世界重大國際比賽的最高獎,第二個作業是出版發行一張專業的創作專輯。」
  光聽第 一 個作業,琥珀 四 重奏 就 被難住了,「在我們心裏面,第一個作業全中國歷史上都沒有人完成過,聽完作業要求已經被嚇退了一半。第二個作業,就是感覺自己還在上學怎麼可能去研究創作,完全沒有想到。如果要跟這位大師學習,他對我們的要求是完全職業化的。」
  雖然有過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琥珀四重奏的每一位成員,都想趁著年輕去努力試一試。

古典音樂是一種語言

  2013年,琥珀四重奏在「墨爾本亞太國際室內樂比賽」包攬了「比賽最高獎」、「弦樂四重奏金獎」與「最佳現代作品詮釋」三項大獎,實現了中國室內樂組合在國際大賽中「零的突破」。然後根據自己的作品時間線,挑選了從古典到現代的音樂作品,製作出第一張CD。2013年底,他們正式到西班牙馬德裡國際室內樂學院報到,與世界級弦樂大師學習。
  如今,琥珀四重奏廣泛活躍於國際音樂舞臺,演出足跡遍及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廳,多次參與首腦級國事演出任務。為了推廣古典音樂,琥珀四重奏還開創了以「講演結合」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展現弦樂四重奏的豐富,展現中西音樂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在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歐洲人天生就能聽懂交響樂,天生能聽懂古典音樂,特別是弦樂四重奏,直到我們在歐洲留學在歐洲巡演才發現,他們也聽不懂,他們是從小就去培養的,從小音樂教育就是他們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如果不培養,歐洲的年輕人也會去蹦迪、去聽大量的搖滾樂。」數次嘗試之後,楊一晨認識到:「弦樂四重奏之前在中國也有人嘗試,但卻沒有辦法堅持下去,因為他和觀眾的隔閡太大了,其實觀眾是感興趣的,只需要我們換位思考。」
  在楊一晨看來,古典音樂是另外一種語言,一旦觀眾能進入到音樂家的思維裡,就會發現這個世界無比寬廣。為了讓更多觀眾認識到這個廣闊的音樂世界,琥珀四重奏從幾年前開始嘗試講演式音樂會。從那時候起,每首曲目完成之後,楊一晨都會把自己的演奏感受、樂理知識等,分享給現場觀眾。就像一種個性化的「註解」,他們將弦樂四重奏與音樂廳、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空間相結合,讓古典音樂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對於未來的規劃,負責對外事務的林建介紹說:「2020年是琥珀四重奏成立15周年,我們準備了一系列精彩的巡演,僅在北京至少有十場專場音樂會。還有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我們將有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的專場演出,讓中國的音樂愛好者能夠現場感受以真正德奧演奏法與風格詮釋的貝多芬經典四重奏作品。」
  封面新聞記者荀超

樂隊簡介

  琥珀四重奏(Amber Quartet)2005年創立於中央音樂學院,是當今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職業弦樂四重奏,廣泛活躍於國際音樂舞臺。琥珀四重奏至今多次創造中國室內樂歷史:他們是第一組獲得國際職業室內樂比賽最高獎的中國弦樂四重奏;奧地利傳奇弦樂四重奏 Alban Berg Quartet 門下唯一中國傳承者;第一組考入馬德裡國際室內樂學院並以滿分畢業的中國公派弦樂四重奏;國際頂級室內樂音樂節MISQA邀請的唯一中國四重奏;第一組入選「中國國家藝術基金」的弦樂四重奏等。

相關焦點

  • 琥珀四重奏:想推動中國音樂走向世界
    琥珀四重奏的演奏成員均來自中央音樂學院,包括第一小提琴寧方亮、第二小提琴蘇雅菁、特邀二提琴馬魏家、中提琴戚望和大提琴楊一晨。15年間,他們用音樂解讀著貝多芬、舒伯特、亨德爾、莫扎特、德彪西、孟德爾頌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音樂「密碼」。演奏之外,他們還會用「演講」、「沙龍」的方式,跟現場觀眾聊聊什麼是弦樂四重奏,聊聊自己的音樂感受,分享一些琥珀四重奏「從我到我們」的故事。
  • 封面會客廳丨因「樂」相「戀」15年 琥珀四重奏:想推動中國音樂...
    琥珀四重奏左起:寧方亮、蘇雅菁、戚望、楊一晨琥珀四重奏的演奏成員均來自中央音樂學院,包括第一小提琴寧方亮、第二小提琴蘇雅菁、特邀二提琴馬魏家、中提琴戚望和大提琴楊一晨。15年間,他們用音樂解讀著貝多芬、舒伯特、亨德爾、莫扎特、德彪西、孟德爾頌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音樂「密碼」。
  • 這個斬獲國際職業室內樂比賽頭獎的琥珀四重奏15歲了
    11月20日,中國知名室內樂組合——琥珀四重奏在京舉辦成立15周年紀念音樂會。琥珀四重奏創立於2005年,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先後獲得中國金鐘獎,墨爾本亞太國際室內樂比賽弦樂四重奏第一名、最佳現代作品獎以及比賽最高獎,為第一組在國際職業室內樂比賽中獲得頭獎的中國弦樂四重奏。11月20日,琥珀四重奏在成立15周年音樂會上演奏。11月20日,琥珀四重奏第一小提琴寧方亮在音樂會上演奏。
  • 古典音樂作品曲目你了解多少
    古典音樂是歷經歲月考驗,久盛不衰,為眾人喜愛的音樂。古典音樂是一個獨立的流派,藝術手法講求洗鍊,追求理性地表達情感。 在古典音樂時期,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物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 上海音樂廳發布新樂季,mini音樂節和玲瓏國樂回歸
    這是上海音樂廳2013年策劃推出的一個迷你古典音樂節,已連續舉辦6屆。5月21日-23日, 「mini音樂節」將以「國潮最自得」為主題,邀請自得琴社作為駐節樂團,舉辦2場唐宋復原裝束專場音樂會,1場國風跨界音樂會,3場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講座&工作坊。
  • 抒情的室內樂——弦樂四重奏
    從歷史現象來看,在18世紀上半葉古典主義音樂的形成過程中,巴羅克音樂與古典主義音樂之間曾出現一個銜接上的間隙,正是由於弦樂四重奏的出現,使這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得到了平穩過渡,這種既善於表現復調音樂又能盡現主調音樂魅力的體裁,恰如其分地充當了連接巴羅克音樂和古典主義音樂的橋梁。
  • 讓年輕人愛上最潮古典樂!徐匯再添國際級音樂新地標→
    當晚,一場群星璀璨古典Live為黃標現場落戶中國拉開帷幕。Yellow Lounge是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德意志留聲機廠牌於2001年在柏林創辦的、致力於邀請世界知名古典音樂家在大眾喜愛的時尚音樂空間呈現活力的古典演出現場。20年來,Yellow Lounge以多元、跨界、炫酷的音樂體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音樂愛好者。如今,它在上海建立全新永久基地,打造新型音樂聚集地。
  • 《四重奏》音樂就像甜甜圈的洞一樣,還好有音樂能讓我們暫時躲藏
    今天小編就來談談和古典音樂有關的事,但現實的日劇《四重奏》。小編喜歡這部電視劇。接下來,介紹一下為什麼喜歡這部電視劇。《四重奏》描寫了4名音樂家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不打麻將,地主也只彈琴的文化歲月。相遇是偶然的,四個人已經60歲了,但40歲了,他們仍然熱愛音樂。在練歌廳相遇,意氣相投的四個人組成了名為「甜甜圈音樂廳」的弦樂四重奏團。
  • 你難道不會被這個音樂所震撼?大提琴四重奏重新詮釋《歌劇魅影》
    布拉格大提琴四重奏在教堂廢墟中,重新詮釋《歌劇魅影》,大提琴完美的音色,加之背景氣氛的渲染,感覺跟劇情完美的切合,聆聽君完全陶醉其中,大提琴四重奏的魅力無人能當,你能體會到嗎?暗色調的環境,急促的琴聲,營造了神秘詭異的氛圍,好像為我們推開了另一扇大門。穿越了時空限制,登上空曠的陳舊的舞臺,拉開大幕,迎面撲來塵封已久的灰色氣體。故事即將上演。
  • 音樂 漫步音樂人生:一生必聽的100佳古典音樂入門級唱片
    旅美大提琴家王健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喜歡流行音樂是一時的事,喜歡古典音樂卻是一世的事。這句話已經足以說明古典音樂流芳百世的魅力。然而其實很少有人生來就愛聽古典音樂。絕大多數樂迷愛上它,都是在聆聽世界名曲開始逐步引導。而這些世界名曲也的確會可以指引著廣大音樂愛好者們步入古典音樂的神聖殿堂。
  • 《西方古典音樂》:鋼琴老師備課資料,古典音樂百科全書
    編輯推薦:本書稿是「愛樂系列」叢書第九本,是寫給音樂愛好者的一本西方古典音樂的入門書。本書擇優選收了西方古典音樂史上二百二十餘位作曲家的三千餘部名作,將這些作品從易到難分別納入四大階梯,以便入門者拾級而上。大部分作品附有簡明扼要的解說,以期對讀者有所啟發。
  • 真正好音色的25首古典音樂
    真正好音色的25首古典音樂 2020-09-09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宋思衡+霍尊,見證MISA跨越古典的音樂能量
    鋼琴家宋思衡與歌手霍尊,兩位「古典玩樂派」,在7月27日晚的上海城市草坪廣場再度跨界合作,攜手上海交響樂團弦樂四重奏共同演出《音樂疫情日記》。雖然演出中途遇雨,但上海夏季音樂節的觀眾們熱情不減,在雨中享受這一獨特的跨界音樂盛宴。
  • 千年祖廟響起弦樂四重奏|視頻
    在千年祖廟聆聽優雅的弦樂四重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6月20日晚,由佛山市文廣旅體局指導、佛山市演藝中心和佛山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藝遊佛山雲上音樂會」祖廟專場正式舉行,活動邀請廣州交響樂團演繹名家經典曲目,為市民帶來中西合璧的美妙藝術體驗。
  • 豔麗閃耀的櫻花 《偶像夢幻祭2》櫻河琥珀檔案公開
    在由樂元素開發的音樂節奏手遊《偶像夢幻祭2》中,刻苦努力又擅長古典技藝的櫻河琥珀就像是一朵豔麗閃耀的櫻花。 在由樂元素開發的音樂節奏手遊《偶像夢幻祭2》中,刻苦努力又擅長古典技藝的櫻河琥珀就像是一朵豔麗閃耀的櫻花。下面就來一起看看櫻河琥珀首次公開的個人檔案吧!
  • 山東藝術學院弦樂四重奏專場音樂會舉辦
    11月20日,由音樂學院主辦的弦樂四重奏專場音樂會在文東校區藝術劇場舉辦。部分駐濟高校專家、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和音樂愛好者觀看音樂會。本次音樂會由音樂學院管弦系周明教授擔任導聆,叢毅、翟舒暢、張安然、李修亞4名研究生演奏。
  • 獻禮建黨百年,上海音樂廳年末發布「初心向前——2021音樂季1月-7...
    60場音樂會呈現「建黨百年」主題、「mini音樂節·國潮最自得」主題以及音樂廳堅守的「古典·變奏」主題;「玲瓏國樂」「家庭音樂會」等音樂廳品牌項目將持續為觀眾送上精彩演出;同時音樂廳將在暑假上線全新文旅產品「沉浸式音樂劇場」,利用整個音樂廳內部環境呈現建築與音樂藝術之美。
  • 不朽神曲,卡農傳奇|一場古典音樂的專場盛宴
    ▲Brooklyn Duo組合版 這首作品可能是全世界改編版本和次數最多的古典音樂作品,也是帕赫貝爾最著名的曲子。D大調卡農作於1680年前後,是一首室內樂,原供三個小提琴演奏。
  • 古典音樂中的浪漫樂派(上)
    古典音樂中的浪漫樂派因此文學史上常把雨果發表這篇序言的1827年和隨後因雨果的浪漫主義戲劇《歐那尼》上演成功而達到浪漫主義發展高潮的1830年,作為古典主義同浪漫主義在時間上的分界。但是,如若探究浪漫主義的根源,卻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初。
  • 我們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
    ——田藝苗文章作者:田藝苗 | 圖:網絡轉載編輯 | 田藝苗的田▲蕭邦降D大調第十五前奏曲 「雨滴」你為什麼做古典音樂普及?你做這樣的推廣同行怎麼評價?你覺得大家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每個時代都需要一些專業人士給大家講解古典音樂,我因為常常在微博上播放晚安曲而被選擇了。我的同行,所有的音樂人也都在做這件工作。而我書都讀不過來,哪管別人怎麼議論我。第三個問題,我照例回答,人們的音樂修養、生活品味、審美趣味都需要古典音樂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