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國來說,從11月7日午後的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我國南方地區的陰雨雲系明顯縮小,此前陰雨纏綿的西南多地也雲開霧散,天氣放晴。對於這些地方來說,這是難得的好天氣。但在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也可以看到,今天我國東南沿海有一大片雲系,這其實正是正在這一地區活躍的颱風艾莎尼。
從可見光特寫衛星雲圖上看,似乎在臺灣海嘯南端的颱風艾莎尼還很強,清晰的螺旋狀結構和風眼,看上去還有一個颱風的模樣。
但實際上從紅外雲圖上看,颱風艾莎尼的中心已經幾乎沒什麼對流,都是空蕩蕩的雲系,可見光雲圖上看到的清晰的螺旋狀結構和「風眼」實際上是對流衰弱後外露的底層環流中心,這種情況意味著颱風艾莎尼東北季風、幹空氣和臺灣海峽匱乏的海水能量作用下迅速減弱。
之前,颱風艾莎尼在掠過臺灣南部近海時,監測數據顯示其還具有比較高的強度——監測數據顯示,福建中東部沿海、臺灣沿海出現8-10級大風, 臺灣臺東縣蘭嶼站測到最大平均風29.2米/秒(11級),最大陣風達到46.1米/秒(14級),儘管蘭嶼的海拔在300米以上,但這樣的數據還是一定程度上能說明颱風艾莎尼在臺灣南部近海時仍然具有比較強的威力,同時,颱風艾莎尼的逼近也在臺灣東部沿海製造暴雨-大暴雨,臺東、屏東局地甚至出現特大暴雨。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臺灣海峽內打開「風眼」的它實則已經迅速減弱,現在已經只有熱帶風暴級,中央氣象臺的預測認為,隨著東北季風進一步加強,減弱後的颱風艾莎尼將在東北季風的推動下迅速向著西南方而去,並且將在南海北部迅速減弱後熱帶低壓並消散,儘管如此,颱風艾莎尼也是1967年以來11月距離福建最近的颱風,這也說明了今年的大氣環流形勢相當異常。
不過,從西太平洋的衛星雲圖上看,在颱風艾莎尼東南方,菲律賓以東洋面上熱帶雲團大量湧動,新颱風可能又要接連出現。西太平洋年均生成約21個颱風,這也意味著20號颱風艾莎尼之後,今年的颱風數量馬上就要從偏少轉為追平甚至還要轉為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