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我的母親就像一條狗一樣死掉了」,文化人都這麼說話嗎

2020-12-12 解憂文史

在藝術領域,陳丹青堪稱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同時他還身兼作家、文藝評論家、學者等多重身份。1980年,他憑藉《西藏組畫》油畫作品一舉成名,成功轟動世界藝術圈,被公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此陳丹青正式成為一名「公知」。

可是在當下中國,「公知」並不完全是個褒義詞,而陳丹青也因其令人驚異的言論而飽受爭議。比較著名的當屬他與韓寒的一次電視對話,二人都認為巴金、老舍這些傳統優秀作家的文筆很差,寫的東西一般。

這便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輿論界軒然大波,大家都知道韓寒時常語出驚人,小年輕有點熱血有點意見還可以理解,可作為老前輩的陳丹青竟然也有此想法,儼然有了一些「文人相輕」的意味。

這還只是他眾多驚論其中之一,久而久之,直言不諱的陳丹青被冠上了「嘴炮」的稱號。在另一檔很火的聊天真人秀電視節目《圓桌派》中,陳丹青又發表了另一番足以讓人皺起眉頭的言論。當文化名嘴竇文濤詢問他對於死亡的看法以及如何解決對死亡的恐懼時,陳丹青認為這種感受比恐懼還要厲害,但他找不出一個詞來表達。

陳丹青繼續說:死亡是非常乏味的,它根本沒那麼好說的,非常簡單,尤其當你真的見到一個死去的人,在你面前死去,就會感覺非常乏味,千萬不要浪漫化,我什麼都說不出來,就死掉了。

緊接著,陳丹青說出這番令人驚異的話:「老木心,我母親就像一條狗一樣死掉了,就躺在那裡動都不動,你怎麼著她動都不動,就是非常沒有尊嚴地就死掉了,非常簡單……非常雄辯,但非常乏味,你想不出任何其他的東西。」

在中國,死亡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相比其他事物它的哲學性更強一些,尤其經受古代文化的長久薰陶和神色渲染,死亡往往成了人生中極為重大的一件事。可是在陳丹青這裡,他卻認為死亡非常乏味,因為在死亡面前人與動物沒有任何區別,一個人死了和一條狗死了,都是一樣的,沒什麼特別的。

這番話令人爭議的點就在於「一條狗一樣死掉」。木心先生是陳丹青的恩師,母親則是他最為親近的長輩,這兩個身份是中國素來最為推崇的孝道所在,而陳丹青卻用這麼低俗的方式來描述,顯得極為不尊重。

第二點,死亡究竟有沒有尊嚴呢?大多數都是沒有的,所以陳丹青以母親與狗的論述關係來表達「沒有尊嚴」一事,就顯得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好像這樣就能將死亡說得更加高端一樣。

據此,有反對者便調侃道:文化人都是這麼說話的嗎?是的,陳丹青作為著名文化學者,一言一行都是受外界關注的,如何把「文化」二字以更文化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是他的職責。

不過,也有支持者表示,陳丹青不過是心直口快而已,只不過是性情直爽而已,只不過是用更加直接更加暴力的方式把道理闡述明白,而不是通過花拳繡腿、華麗辭藻來修飾。當然,很多人也習慣了他的狂傲,正如他抨擊中國教育一樣:

「文憑是為了混飯,跟藝術沒什麼關係。單位用人要文憑,因為單位的第一要義是平庸。文憑是平庸的保證,他們決不會要梵·高。」這話不僅得罪教育,而且得罪了大部分青年朋友,畢竟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在取得文憑之後,都會進入單位工作,也就是默認了「平庸」。

此外,他還曾公開對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一事表達過不滿,意思差不多是:沒讀過莫言的東西,對他不感興趣,對他的祝賀是禮貌性的。莫言得獎和他的作品關係並不大。這……一件讓國人振奮的喜事,在他看來卻有著別樣的味道。

總體來說,陳丹青的言論並不全都正確,價值觀並不全都正向,有很多都是他個人的看法以及個人思維得出的結果,所以我們在閱讀的時候知道也就行了,不必太過留心,權當茶餘飯後談資可矣。

相關焦點

  • 陳丹青:「我的母親就像一條狗一樣死掉了」,文化人都這樣說話嗎
    新中國成立之後,雖然人們為官的欲望下降,可是知識改變命運的說法一直存在,許多人都希望通過高學歷,高文化找到一份待遇豐厚的工作,為自己和家庭帶來好的生活。可是隨著時代發展,許多知識分子的品行也出現了變化,甚至說出許多讓人難以置信的話,我國著名的畫家陳丹青就曾說過:「我的母親就像一條狗一樣死掉了」,不禁讓人感嘆,難道文化人都是這樣講話的嗎?
  • 陳丹青:我母親就像一條狗一樣死掉了,文化人這麼說話,合適嗎?
    陳丹青「語出驚人」,他說:我母親就像一條狗一樣死掉了,就是非常沒有尊嚴地死掉了。作為「文化人」,把自己的母親比作「狗」合適嗎?有的任認為:把「死者」比作「狗」,是對死者極大的「不敬」,更何況還是自己的母親。
  • 陳丹青:現代人就是被方便害了
    人活著,跟螞蟻一樣,你從高樓上看下去,滿街螞蟻。螞蟻們後來死在哪裡呢?你不一定生在這個城市,但你很可能死在這個城市。中國城市裡已經沒有墓地了。活人都擠不過來,哪有死人的地盤呀!但你的骨灰會保存在城市遠郊殯儀館某間冰冷的房間裡,在某一格裡,一小格,跟抽屜一樣,放在那兒,標明號碼,周圍堆著假花,花瓣上全是灰塵。
  • 賈樟柯、陳丹青對話《小武》
    1990年在紐約書攤上看到劉小東的畫,很激動,就像當初林旭東看到賈樟柯一樣。我馬上寫信給他套近乎,才知道他是我的校友。我私人的一個比喻,劉小東是在繪畫界略似賈樟柯的角色。從他們開始,我覺得我們這代人口口聲聲說要追求一個現實主義、人道主義,藝術要非常強烈的表達這個時代,其實我們這幾代人都沒有做到,第五代沒有做到,我也沒有做,我上一代更沒有做到,因為不允許。
  • 大話西遊裡那句:「那個人樣子好怪,他好像一條狗」是什麼意思?
    這個事確實是比較有意思的,看了很多網友的解讀,基本上都是自己按照對電影和周星馳的理解進行猜測,其實,這個事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我們都知道,周星馳一開始就是一個跑龍套的,基本上就是屬於被人瞧不起的小人物。但是,周星馳在機會面前卻是非常懂得爭取。
  • 漫畫《重生異世一條狗》:真就開局一條狗,對,主角是那條狗
    網絡十幾槓精選手楊善,職業黑粉,經典語錄:老子穿成一條狗都比你強!終於在某天,一個神秘的系統實現了他的「願望」。在這裡,他將以一條普通大黃開場,逆襲打臉狗傲天?請開始你的表演....【老子穿成一條狗都比你強!】
  • 陳丹青繪畫藝術作品欣賞
    陳丹青是個非常可愛的人,很多見過陳先生的人都說他像30多歲的人。可是我覺得他的心態甚至比20多歲的人還要年輕。他對很多事情抱著像孩子一樣的好奇心。性格爽朗,談話有鋒機,嬉笑怒罵,字字珠璣。和他在一起聊天是最大的享受。陳先生是個有大智慧的人,我認為他始終是一個文化追問者。
  • 《狗十三》:在這個家活了12年,你以為我要的,就是一條狗嗎?
    在他眼中,女兒就應該考個好高中好大學,先把成績搞好了,再想別的事,凡是逆著這想法的,都叫叛逆,都叫造反。這也不奇怪他情急之時,對李玩拳腳相加,因為他覺得打她是為了她好,是因為愛她。長大後的李玩,總是一副紙片人模樣,最小號的校服也裝不下。說話細細弱弱,仿佛風一吹就能倒。
  • 陳丹青交白卷被央美錄取,72歲大爺更牛,交封信就被國美破格錄取
    知青「畫家」1953年,陳丹青出生在上海的一個弄堂裡。陳丹青從小就有一個愛好:畫畫,他兒時最大的夢想就是當畫家。陳丹青的父親陳兆熾也是一位文化人,他在家中擺滿了書籍和畫冊。在他的引導下,陳丹青對文學和藝術都產生了巨大的熱情。
  • 女子持長鞭狂抽男友,讓其當眾像狗一樣爬行,還罵道:你就像條狗
    女子持長鞭狂抽男友,讓其當眾像狗一樣爬行,還罵道:你就像條狗 2020-11-06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看見藝術:在癲狂自由的阿布拉莫維奇眼裡,觀眾就像是一條狗
    《看見藝術》這個系列寫起來很難,因為篇幅的問題,無法將一位藝術家與每一幅作品完整的解讀出來,因為每一個藝術家和我們一樣是有七情六慾的人,而這些作品也是他們在特定環境、特定心境下創作而成。所以,油畫醬只選擇了這些藝術家身上某一處的閃光點與大家分享,例如:拉斐爾的少年模樣、達利的迷惑行為、米開朗基羅坎坷的命運等等,希望通過這些藝術大師某一點的特質,讓我們對這些大師有一個簡單的印象。今天來和大家聊一位特別的藝術家,她既不是畫家,也不是雕塑家,卻用她的藝術方式,影響了我們這個時代。
  • 陳丹青最好的黃金十年都在宣傳他,烏鎮為他建造博物館
    但他不知道,美術館辦的林風眠特展、聖經特展、尼採特展、莎士比亞湯顯祖特展、大英圖書館特展,還有今後每年的特展,都是因為他。」那麼陳丹青這麼推崇的木心到底是誰?有什麼來頭?木心是誰?從這本書開始,陳丹青把木心「安利」到了國人面前。2011年木心在故鄉烏鎮去世。去世前,木心美術館就已在規劃設計中,病榻上的木心,看著美術館的設計圖,只了說了句「風啊,水啊,一頂橋」!
  • 陳丹青:魯迅的《孔乙己》,能讀懂它的,其實都是書中人
    魯迅寫得好是一回事情,但真正能讓大家覺得《孔乙己》難讀懂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是一編極有代表性,極有力量的白話文小說。所以就連大文化學者陳丹青也是這樣子說的「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能讀懂它的人並不多,而讀懂它的人,多數都是書中人!」
  • 我的哥斯拉死掉了
    很早以前吧,我心裡住著一隻粉紅色的哥斯拉,不高興了就跺腳,張開嘴巴就可以大哭。初夏的某天,沙塵暴席捲了我住的城市。其實我住在這裡很久了,也沒見過幾次這樣的場景,昏暗的天空,鼻腔裡都是沙塵。我騎車去了很遠的地方,戴了口罩,在昏暗的城市裡穿行。
  • 陳丹青:我哀求大家,看一幅畫千萬不要在乎懂不懂
    陳丹青說:「我哀求大家,看一幅畫千萬不要在乎懂不懂,你看這滿牆的錦繡繁華,我什麼都不想懂。」繪畫為渴望超越生活之上的人提供了另一種觀看生活的方式。我以為藝術該是這樣的:礦工的臉看完我直接傻掉了,是心靈悸動的那種感覺,沒了,這就是藝術。 ——陳丹青
  • 兩位文化人李不白和喬木,連個桃子都掰扯不清楚,貴圈真亂
    兩個在網絡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居然連幾個桃子都掰扯不清楚,實在是令人傻眼咋舌。近日,移民去了美國的文化人喬木在疫情期間披露了大量美國的真實情況。原本喬木在網絡上是一位貶低中國的文化人,最後一意孤行移民去了美國。
  • 陳丹青:他的出現是個錯誤,把水墨當素描畫,如此做法毀了國畫!
    陳丹青:他的出現是個錯誤,把水墨當素描畫,如此做法毀了國畫! 陳丹青:他的做法是一個錯誤,把水墨當素描畫,毀掉了國畫! 有個有趣的問題是這樣的:「醫院都有中醫和西醫結合了,為何繪畫不可以西畫和國畫結合呢?」
  • 經典萌寵治癒佳作,一條狗的使命,這部電影讓我流了無數次眼淚
    電影《一條狗的使命》一部寵物電影治癒人的內心,首先我本人是非常喜歡狗狗的,因為本人就養了一條薩摩耶,所以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哭得很慘,這種電影我相信就是不愛狗的人我相信看了這部電影也會對動物產生感情,《一條狗的使命》以一條狗的幾次生命輪迴完成了一個圓形敘事,同時也完成了一次對人生的思考
  • 陳丹青與木心:要和這難弄的傢伙不分離,就是寫他、寫他、寫他
    三十年的情誼,足以讓陳丹青了解木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木心與陳丹青他倆的關係,用陳丹青的話講,亦師亦友,還有「亦師亦友」之外更複雜的情愫。我理解為父母之外的親人。父母給的是肉體之軀,木心給的是精神之軀。木心是一個改變陳丹青人生的人。這一點誰都不能否認。
  • 喜劇片,不能說破的弦外之音,《卡拉是條狗》影評
    他頭髮蓬亂,雙眼無神,掙著微薄的薪水,曾經有牌癮,還和牌友楊麗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複雜關係,沒事就在家修理修理坐便器,一坐下來就愛摳腳、摸肚皮,小動作不斷。妻子和孩子都嫌他沒出息,他最愛的只有那條狗,卡拉。這樣一個無力而疲憊的中年男人,在面對撈狗這件事上,卻表現出十分的堅定。一貫以「貧」、「諧」著稱的喜劇影帝葛優,將老二這個角色飾演得入木三分。卡拉之於老二,是生活的唯一撫慰,也是他尊嚴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