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族7代出現4個狀元,30位進士,到他這一代,更是一代帝師

2020-12-06 史者之旅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家族,比如司馬懿家族,比如曾國藩家族,這些家族都是有著顯赫地位的。我們今天再來講另外一個家族中的一位成員,此人的家族,7代出現了4位狀元,30多位進士,到他這一代,他成為了康熙皇帝的老師。

該家族就是伍次友的家族。

大家通過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都知道伍次友這個人,在《康熙大帝》最前面,就出現了伍次友。

伍次友一出場就做了一件「勝造七級浮屠」的事情,他救活了被當成送人的明珠。

通過這件事,我們能夠知道,伍次友是一個關心民生疾苦,心中懷有蒼生的人。明珠最後成才,也預示了伍次友有著高屋建瓴的深遠眼光。

《康熙大帝》中描述,伍次友是揚州的一名舉人,詩書傳家,祖上出現過很多高官,他家族七代,出現過四個狀元,還出現了三十名舉人,到他這一代,更是成為了康熙皇帝的老師。

伍次友是侯方域的學生,清朝定鼎中原後,伍次友歸順清朝,開始考秀才、中舉人,順治十七年參加會試。

然而,讓伍次友沒有想到的是,他參加會試趕上了順治駕崩、康熙即位的關鍵時刻。

此時的伍次友處於而立之年,他對功名渴望,希望能一展才學,同時他也信奉「富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此外,他還信奉「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的原則,他有著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個性,種種這些,都為他日後成名奠定了基礎。

伍次友第一次打動康熙,發生在悅朋店,當時何桂柱為進考場前的伍次友準備了酒席,伍次友在酒席上暢談功名富貴,他說,當官也為民辦事,還反駁百官是皇帝奴才的觀點。

酒席上的伍次友大談孟子民為貴、君為輕的仁義思想,還強調了得民心得天下、民心向背的觀點。

康熙聽了伍次友的這些觀點之後,表示贊同。論述了治理天下的觀點後,酒席上的伍次友還談到了鰲拜圈地亂國的罪惡舉動。

估計是喝酒上頭,伍次友直接點名批評鰲拜,說鰲拜是當今最大的國賊,圈地也是當今第一亂政。

伍次友這次喝酒,給康熙皇帝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康熙珍惜伍次友的才學,也讚賞他為人耿直,打心底喜歡伍次友,這一良好的印象,為兩人今後締結師生之誼奠定了基礎。

此後,伍次友之所以能被康熙欽點為帝師,關鍵還在於他的學識、膽量。伍次友不但時時刻刻以天下蒼生為慮,還學通古今,為人也不呆板帝。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伍次友的很多觀點,對康熙有著醍醐灌頂的作用。處理鰲拜這件事就是很好的見證。

伍次友成為康熙的老師後,曾給康熙講到過《後漢書》。書中說,質帝八歲即位,和康熙很相似,於是小康熙很好奇,問了伍次友幾個問題。

其中,就有質帝如何對付梁冀的問題,伍次友為年幼的康熙皇帝做了詳細的解釋。

伍次友是這樣解釋的,質帝雖然年幼,但天資聰穎,若能長成,必定為一代令主,可惜鋒芒太露,當面斥責大將軍梁冀跋扈,最後被毒死。

康熙知道這件事情後心驚不已。於是詢問伍次友,質地如何才能夠處理掉梁冀。伍次友告訴康熙,一定要審時度勢,等梁冀四面樹敵、人心盡失之後,再對其下手,這樣就會其他不可估量的作用。

康熙聽伍次友的一番話,醍醐灌頂,也為康熙下一步和鰲拜周旋即制定剷除鰲拜計劃定下了基調。

而後續康熙在對付鰲拜的過程中,也是按照伍次友提出的策略來進行的,他一面讓熊賜履、索額圖、魏東亭等人策劃,一面拉攏中立徘徊勢力,比如吳三桂、吳六一等人,然後讓魏東亭準備武事,待時機成熟,徹底將鰲拜擊垮。

除了認真當康熙皇帝的老師之外,伍次友書生意氣、豪爽耿直、胸懷坦蕩。

伍次友將自己的讀書筆記和從歷史上獲得的治理國家經驗全部傳授給了康熙皇帝,他由內及外的市政方正,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貫徹。

滅鰲拜,除三藩,收復臺灣,都是伍次友為康熙皇帝指定的戰略,而且後來伍次友還為康熙皇帝推薦了周培公和李光地,他們為清朝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更讓人敬佩的是,他在幫助康熙完成學業之後,就退隱江湖了。書中的伍次友說自己「我本湖海人,還向湖海去,何憾有之?」

他的這種心滿意足的歸隱,用伍次友自己的話說是:「久在官場則利慾薰心,很難全身而退。」

而伍次友最後能夠全身而退,保證自己全身、全名、全節,可以說是一個很超然的隱退者。

通過伍次友這個人,我們也能夠看出二月河老先生在熟讀史書後,為後人呈現了一個古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美化身。

總之,在伍次友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位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孔孟入世的人文關懷,也看到了老莊出世的灑脫情懷。這樣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文章參考資料《康熙大帝》。

相關焦點

  • 狀元就一定吃香嗎?如果是在五代時期,狀元和普通進士沒有區別
    狀元在五代不受重視,是有其歷史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五代狀元多半官職不高。在已知的32位狀元中,有11人均未見仕途經歷,還有一人奪魁後不久便死了。剩下的20位,有的人分別為拾遺、推官、正字等,幾乎都是最低級別的官員。
  • 誰是蘇州最早的狀元?蘇州狀元第一人,天下狀元第一家!
    其實,在他考中狀元那一年,他在自己的家鄉蘇州購了一個宅子,起名為懷鷗舫,後來,這門陸家的子孫們就都住在了這裡,一住就是200多年。即使是像陸潤庠那樣的狀元出身,做到尚書、大學士等極品大官,他也沒有買田。陸潤庠(1841—1915),字雲灑,號鳳石,元和縣(今蘇州)人。居吳縣閶門下塘。
  • 一代帝師翁同龢,68歲生日時,竟被光緒和慈禧免職
    這說的是光緒的帝師翁同龢(he),這是個人物,學富五車,從小學習好得很,什麼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遠遠不如,這是1856年的狀元郎。那個年代,能當上狀元,何其難,翁同龢就做到了。 狀元郎總是被皇親國戚們多看兩眼,因為安排好了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梁。1865年,翁同龢開始了帝師生涯,他的第一位學生,就是同治皇帝。
  • 江南視點:略說江南的「狀元文化」——兼行雪浪山蔣子書院
    古代士子科舉考房古代考狀元並非易事,要經過童生、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個階段。到接近最終目標的殿試時,考試通常由皇帝欽命大臣主持,在百多萬中最後脫穎而出者實乃萬分之一,進入一甲的三位,被稱為「鼎甲」,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格者皆為進士。一旦高中狀元,披紅掛彩,鳴鑼開道,騎馬遊行,好不威風。
  • 南宋「長沙三俊」之一淳熙十四年丁未科進士湯璹及其家族瀏陽湯氏
    今天寫一寫瀏陽第一位可確證的進士湯璹及其家族,湯璹之前《瀏陽縣誌》有記載的,在湯璹之前瀏陽出過兩位進士,分別是治平二年乙巳科進士李受,元祐間進士懃元。湯璹,字君保,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丙午科舉人,淳熙十四年(1187年)丁未科高中省元(宋代禮部試進士第一名稱省元,相當於清代會元),此科狀元為湘陰王容(1163-1206,原名午,字南強,號南澗),與淳熙十二年(1185年)釋褐狀元寧鄉易祓(1156年-1240年,字彥章,後改彥祥,行五九,號山齋,太學考試第一),三人並稱「長沙三俊」。
  • 最低調的家族,出現12代都是富豪,至今不衰!
    從古至今,「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一次次得到了印證。但是也有很多家族憑藉著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一直長盛不衰。據測量,這個院子的佔地面積達到了240餘畝地,其中包括了33個獨立的大院子,還有53座大小不一的房子,除此之外,還有窯洞73個,房間更是達到了1300多間。從數據上來看,就已經是很令人驚嘆的了,比我們熟知的喬家大院要大15倍,且對外開放,轟動河南,聞名全國。
  • 二十位清朝狀元的書法,誰贏了?
    二十位清朝狀元的書法,誰贏了? 乾隆辛丑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修撰。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連中「六元」的狀元。
  • 一母三進士,四世兩鄉賢
    公元1097年,即紹聖四年丁丑科,古革、古堇、古鞏三兄弟,落筆成文,光耀門楣,同科考中進士。 翻閱《梅縣古氏族譜》載:古革、古堇、古鞏三兄弟的父親叫古鳳儀,為宋朝的梅州城區人,今梅江區梅師附小內的大覺寺一帶的官宦世家,自他曾祖父古延綬在宋朝來梅州開基,代代顯榮,為當地望族。
  • 他們家族的實力一代比一代強嗎?
    博爾的後代確實一代比一代強,但並不完全因為「家族血脈」。「奧丁家族」是「漫威宇宙」的一個重要分支,這個源自「北歐神話」的家族,其成員從出生開始就擁有「神力」,而這種神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強。那麼,這種神力是否具有一代強於一代的特性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一、博爾血脈究竟是什麼?
  • 秦檜後人考中狀元,乾隆帝問其祖先是誰?他用7個字來巧妙回答
    饒是年少有名的他也要30多歲才得以中舉。 中舉後的秦大士人生順利了許多,五年之後的乾隆十七年一舉狀元及第,衣錦還鄉。隨後歷任翰林院修撰,鹹安宮的官學;景山官學總裁、翰林院侍講學士,數次出任鄉試的考官,乾隆二十八年隱退返家。
  • 26位清朝狀元書法精品欣賞,難得一見!
    26位清朝狀元書法精品欣賞,難得一見! 乾隆辛丑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修撰。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連中「六元」的狀元。
  • 五蓮書香門第邱氏家族:一門六進士、三舉人
    明嘉靖四十三年,邱姓遷入,許姓他遷。清末改名邱家店子。鍾靈毓秀的九仙山和源遠流長的潮白河,孕育出以邱橓為代表的邱家店子邱氏子弟。自明代嘉靖至清朝光緒的340多年間,該村共考出六名進士,三名舉人,皆為官清廉,剛直不阿,聲名遠播。
  • 王店記憶|杜臻,王店莊安人,進士,康熙皇帝近臣
    被譽「一代文宗」。除了朱彝尊,詩詞最有名的要數王翃,他是闢鎮王逵的後人。當然朱彝尊是領軍人物,和陳維松(陽羨詞派)及納蘭性德並稱清初三大詞家。元明清三代王店鎮共有舉人74名,進士24名。可惜他跟錯了人,他是年羹堯圈子的人。本來年的妹妹是雍正皇帝的寵妃,就是電視劇《甄嬛傳》裡的華妃。但當時年羹堯手握重兵,功高震主,雍正皇帝懷疑年有謀反之心,最後年和李結局可悲。2原建設鄉有一個叫「舊嶽村」的自然村是南宋民族英雄嶽飛後裔的棲息避難之地。
  • 大陸館藏四百年前狀元考卷,文物價值後來居上,臺灣故宮自嘆不如
    科舉制度在中國從誕生到消亡經歷了千年的歷史,它為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統治階級選拔人力資源,建立人才梯隊提供了最重要的手段。科舉制度作為中國歷史及文化當中的重要一環也一直成為廣大學者的研究對象。國內各類博物館對科舉制度的記載及描述非常詳盡,但是能比較完整保存相關歷史文物尤其是科舉考試試卷的卻不多,能保存下來的狀元殿試考卷則更是鳳毛麟角。
  • 歷史的巧合——清帝一代不如一代
    清朝一共12帝,入關前二帝,入關後十帝。入關前:努爾哈赤,皇太極;入關後: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有趣的是,這十二帝猶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一樣,一代不如一代。不知是歷史 的巧合還是歷史 的選擇,反正就是一帝不如一帝。
  • 96一代第4名,跟艾弗森爭狀元,把姚明晃摔,巔峰馬布裡有多強?
    96一代第4名,跟艾弗森爭狀元,把姚明晃摔,巔峰馬布裡有多強?96黃金一代第4順位,跟艾弗森爭狀元,完虐剛來聯盟的科比等,當然不是說老大弱,老大剛開始技術不成熟,巔峰科比強到什麼程度我就不說了馬布裡巔峰時期的馬布裡擁有著極為出眾的運動能力和爆發力,在當時的聯盟中,他的速度可以算得上是最頂級的存在,當他全力衝擊的時候,幾乎沒有人可以限制住他,中場標準姿勢投射三分,核心力量太強。
  • 現代伊蘭特七代演變:世界線收束,從伊蘭特到伊蘭特
    現代伊蘭特(Hyundai Elantra)在韓國本土也被稱為Avante,而在中國其名字更是涉及有伊蘭特(三代)、悅動(四代)、朗動(五代)、領動(六代)。在最近剛剛完成國內上市的第七代,其名字又回歸到最初的伊蘭特。
  • 102歲貝聿銘去世: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個字
    在貝聿銘的百年人生裡,他獲得了一個建築師能擁有的全部榮譽。但是,貝老留給國人最深刻的記憶,卻並非他的建築成就,而是是他背後那個生生不息的家族,孕育出大師的那片沃土。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很多富甲一方、紅極一時的富豪家族,都逃不過這個詛咒似的命運。但是,貝聿銘所在的貝氏家族,卻傳承了幾百年,富過15代。
  • 一代名將孫傳庭的家族生活,你了解嗎?
    孫傳庭屬於山西代州的孫氏支系,而其實除了代州外,孫氏家族在山西還有許多支系。代州的孫氏家族,其實並非是祖籍山西本地人。算起來他們的祖籍應是河南信陽市光山縣,是後遷徙至晉地。根據清代州孫氏後人孫仙錦在修編《代州孫氏家乘》時自述:「雁門,吾孫姓自前明洪武時光山遷來,至今十五世矣。」再由該家乘記載,可以推出孫傳庭這一代是孫氏家族遷徙至代州後的第十代。
  • 《萬古神帝》就算玄一堪比神尊,6位大神出手,他還跑得掉嗎?
    萬古神帝:就算玄一的戰鬥力已經堪比神尊,但是有6位頂尖大神出手,他能跑得掉嗎?沒想到當年以為只是個醬油郎的玄一真神竟然如此厲害,他實際上已經半隻腳踏入了神尊領域,抬手可以秒殺普通大神,絕妙禪女這種頂尖大神都不能夠抗衡。難怪不管是天庭界還是地獄界,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他在無量境之下,是無敵的。確實他有這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