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發現新種史前巨鱷,至少5米長,可捕食巨型有袋動物!
在更新世時期,澳大利亞的陸地上曾生活著三噸重的袋熊、站起來身高3米的巨型短面袋鼠和不會飛的牛頓巨鳥等大型動物,同時河流裡也有巨鱷橫行,伏擊前來喝水的巨型動物。後來科學家在研究更新世的鱷魚化石時,因化石碎片過於多樣最後歸為馬氏鱷亞科沼王鱷屬(Pallimnarchus)。
-
戰鬥痕跡化石表明,巨型海龜會自相殘殺,鱷魚的體型是它們的三倍
1200萬年前,在南美洲北部的沼澤和河流中,曾經生活過的一些最大的海龜為了爭奪配偶和領地展開了史詩般的戰鬥。在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出土的新化石顯示,這種名為Stupendemys geographicus的物種雄性重達1100公斤,它們的2.4米長的龜殼前部長有不同尋常的角,它們可能用這些角來互相爭鬥並擊退比它們大三倍的鱷魚。與此同時,仔細觀察海龜巨大的下顎,你會發現它們可能並不是某些科學家認為的那種兇猛的食肉動物,而是以硬殼軟體動物和大型水果為食。
-
新研究:澳大利亞巨型動物滅絕或因氣候變化,而非人類活動
澳大利亞多種巨型動物為何在4萬年前滅絕一直是個未解之謎。澳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網站上發表論文說,導致巨型動物滅絕最可能的原因是氣候變化,而非人類活動。此前有觀點認為巨型動物滅絕是人類過度狩獵造成的,且發生在人類抵達澳大利亞大陸後不久。但這項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博物館領導的研究結果顯示,水資源減少、乾旱加劇、火災增加以及植被變化等最終導致袋獅、巨型史前袋鼠等至少13種遠古巨獸滅絕。
-
科普:遠古南美洲鱷魚咬合力勝過霸王龍
新華網裡約熱內盧3月11日電(記者劉隆)巴西科學家研究了一種南美洲遠古鱷魚的化石後發現,這種已經滅絕的巨型掠食動物咬合力驚人,超過了著名的兇惡恐龍——霸王龍。 這種鱷魚名叫普魯斯鱷,生活在8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時期,是地球上曾經生存的最大型鱷類動物之一。
-
沼澤之王鱷魚難逃空中王者鯨頭鸛的利喙,這鳥有多兇?
鱷魚在沼澤對手一向只有蟒蛇,但在在東非國家烏幹達,兇狠異常的鱷魚有一個奇異的天敵,這是一種鳥就是鯨頭鸛,想像一下,能降服鱷魚的鳥,是得有多兇!
-
澳大利亞:座頭鯨從鱷魚出沒的河中逃脫
座頭鯨走錯了彎路,進入了澳大利亞的一條鱷魚出沒的河流,設法逃回了大海。 上周,鯨魚首次在北領地卡卡杜國家公園的東鱷魚河中被發現。 科學家認為,鯨魚在每年的遷徙過程中可能走了一個「錯誤的轉彎」,他們沿著澳大利亞的西海岸從熱帶地區到達南極洲。 這是第一次在東短吻鱷河中發現鯨魚的記錄。 儘管有這條河的名字,但澳大利亞沒有任何短吻鱷-它是由歐洲探險家命名的,他們不知道鱷魚和短吻鱷之間的區別。
-
雙足鱷魚是什麼存在?和恐龍打架誰能贏?
現在的鱷魚鱷魚也是一個很古老的物種,可以追溯到恐龍時代。一般來說,我們現在認為鱷魚是爬行動物,多生活在沼澤和淺灘當中,非常地兇猛,鱷魚的咬合力比人類強50倍以上,感覺被咬一下整個人就被咬穿了。真的惹不起。但是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以前的鱷魚也可能是四肢行走在這蒼茫的大地上,甚至是世界上最頂尖的捕食者之一。
-
山東諸城發現較完整甲龍腸骨化石 被正式命名「諸城中國甲龍」
山東諸城發現較完整甲龍腸骨化石 被正式命名「諸城中國甲龍」 新華網 | 2020-08-13 08:17:21 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群山環抱,中間矗立的一座恐龍地質博物館,集恐龍化石遺址保護、科普展示、恐龍娛樂為一體,每年接待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汝陽恐龍地質博物館內,保留了一段恐龍化石出土遺蹟。目前,在汝陽境內已發現恐龍屬種10大類,化石點達130多個,發掘研究和命名了6種恐龍。
-
澳洲著名百歲一噸重鱷魚王死亡,性情溫和從不傷人,將被做成標本
據英國《每日星報》8月5日報導,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著名鱷魚王布卡(Buka) 因衰老去世,享年100歲。布卡的伴侶邦妮(Bonnie)因此「悲痛欲絕」。當時,農民忙完活經常去灌溉渠裡遊泳,卻渾然不知水裡藏著一條巨型鱷魚。1984年,布卡被捕獲後轉到昆士蘭州中部羅克漢普頓附近,在著名旅遊景點庫拉納鱷魚養殖場開始它漫長的「囚禁」生活。來自庫拉納鱷魚養殖場的約翰·利弗(John Lever)告訴ABC新聞,布卡性情溫和,且老當益壯。
-
世界上有多少種鱷魚
鱷魚是現存的14種大型水生爬行動物中的一種,它們生活在亞洲、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亞的熱帶地區。鱷魚是一種大型水生爬行動物,生活在亞洲、非洲、澳大利亞和美洲的熱帶地區。真正的鱷魚在身體和行為上都不同於凱門鱷、加利亞鱷和短吻鱷,它們也是鱷魚目現存的成員,但屬於不同的家族。
-
美國一高爾夫球場現巨型鱷魚
美國一高爾夫球場現巨型鱷魚 2020-11-14 1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研究人員發現已滅絕巨型烏龜化石 龜殼長達3米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瑞士研究人員在12日的《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文章稱,他們發現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淡水烏龜的巨型龜殼化石,研判其長達3米,重1133千克。而在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新發現的化石表明,其龜殼長達10英尺(約合3米),重2500磅(約合1133千克)。
-
非洲巨型食人魚,還能獵殺鱷魚,體積非常大!
在非洲剛果,有一種比食人魚更危險的巨型淡水魚。它是非洲虎魚。它的身長可達1.5米,重達57公斤,嘴上長著堅硬而鋒利的鋼牙,這條兇猛的巨型淡水魚有殺死鱷魚的記錄。如果說食人魚是淡水中的狼,那麼非洲虎魚就是淡水中的老虎。非洲虎魚鱗堅硬而粗糙,就像盔甲一樣。它的嘴裡有32顆牙齒,就像一條大白鯊。
-
撒哈拉沙漠發現史前巨型河怪,體長15米、重20噸,以巨魚為食!
據日前(4.29)發表於《自然》(Natural)的一篇研究報告表明,通過對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側發現的棘龍尾巴化石分析,背部長著一塊巨大長棘的棘龍,成年體長可達50英尺(15.24米),重達20噸,而且屬於水棲動物,是一個遊泳高手。而這研究也正式推翻了古生物學家將棘龍是」純地棲恐龍「的定義。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3.鱷魚糞化石 鱷魚糞化石 糞化石可以透露出古代動物們的食物以及行為等信息。但是,本圖中的這塊化石顯得相當怪異。這塊化石發現於美國切薩皮克灣西海岸的沙灘之下。研究人員認為,這隻1500萬年前的鯊魚並不是因為飢不擇食而吃鱷魚的糞便,而是因為它在吞食鱷魚時,鱷魚腸內仍存有未排出的糞便。
-
來恐龍之鄉 找尋埋藏在化石中的秘密
諸城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在世界版圖上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但它卻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罕見的恐龍化石寶庫。諸城不僅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而且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集群埋藏地,因此它也被原國土資源部命名為"中國龍城"。早在1964年,古生物學家就在諸城發現了恐龍化石。
-
我的世界:巨型骨架是恐龍化石嗎?MC會加入史前生物更新嗎?
這些殘存結構在《我的世界》被統稱為化石,主要由煤礦石和骨塊組合而成。它們多為頭顱和脊椎骨,龐大的體型令人浮想聯翩。確實,MC玩家關於化石的猜測由來已久:第一種說法是,巨型的化石骨架可能與巨人殭屍有關。從玩家還原的「巨人」骷髏架來看,兩者在脊柱骨和胸骨相似度極高。
-
像霸王龍一樣大的食肉恐龍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澳大利亞
古生物學家已經分析了昆士蘭州南部11個地點的151至1.65億年前的恐龍足跡,其中大多數產生了大型(長30至50釐米)和非常大型(長於50釐米)的獸腳類恐龍足跡,包括澳大利亞最大的食肉恐龍足跡(長79釐米)。
-
5個被谷歌衛星地圖拍攝到的海洋巨型生物
地球上4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經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的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就是因為海洋這樣的神秘,而且我們探索得太少。所以才造成我們一直希望,可以在那麼廣闊的海洋中,發現不曾被我們發現的巨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