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唐門回憶篇繼續更新,作者沒有急於揭曉瑛太與杜佛嵩的決鬥場景,轉頭來講述許新、董昌以及楊烈的戰鬥現場。
作為唐門門長的三位親傳弟子,即便被安排在現場的最外圍也遭受到來自忍者的攻擊。三位擅長召靈的兄弟盯上了許新三人,經歷一番拼鬥,唐門三人實力更勝一籌,成功擊殺兩位敵人,在面對如何處置第三人時,許新、楊烈起了惻隱之心,在董昌的「正事」提醒下,沒有行滅絕之事,轉身逃之夭夭。
《一人之下》這一章的內容不多,但值得思考的細節卻不少。
第一、三人結伴而行,為何參與甲申結義的只有許新、董昌二人
參與此次刺殺任務的許新、董昌與楊烈默認是一個小隊,在任務分配的時候,大老爺唐家仁也將三人分配在一起,行動具有一致性。按道理,三人在此次任務中的所見所聞基本一致,即抗敵成功,成功逃跑,與接頭人匯合,最後成功回到唐門。可最終的結果是,許新與董昌與無根生等人結義,從而引發異人界的「甲申之亂」。
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大膽猜測,三人在與接頭人匯合後,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意見,即以無根生為首的進攻派,主張清掃戰場,向敵人發起反攻,一場刺殺發現成正面的鬥爭。許新、董昌二人因為之前與無根生的糾葛,加入到這一陣營,最終存活下來的,感慨彼時的戰爭情誼,結為異姓兄弟,也就有了所謂的甲申三十六賊!
至於另一主張撤退的陣營,對於領導人物沒有信息的透露。如果李鼎在戰鬥時,回憶裡出現的年輕老天師的身影不是無的放矢的話,那麼帶領其餘人撤退的領導者,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年輕時的老天師。龍虎山天師度作為異人界的扛把子,在如此重要的任務中不可能置身事外,必然也派遣了門派精英參與其中,老天師張之維與張懷義是最佳的人選。
如果猜測正確的話,那麼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許新、董昌會與楊烈有著截然不同的際遇。
第二、為什麼唐門那麼重視許新、董昌以及楊烈?只是因為他們是親傳弟子嗎?
親傳弟子的身份為他們贏得有利的戰場環境起到了加分的作用,但這不是最關鍵的。一個人要想在如此重要的任務中為自己贏得最佳的位置,那絕對是因為自身足夠的優秀!許新、董昌與楊烈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的天賦讓掌權者看到了門派興盛的希望。唐門現階段有門長與大老爺為首,二人都掌握唐門絕技丹噬,撐起唐門在當下時代的地位。可隨著大老爺的逝去,只剩下年歲已高的門長,他們急需新一代的成長,急需一代能夠掌握丹噬人,許新等三人就是寄託他們希望的載體。
事實證明也是如此,三人中的兩人,許新以及楊烈年紀輕輕就成功修煉丹噬,天賦之強不言而喻。只不過期間出現了甲申之亂的變故,讓原本可以一門三豪傑的唐門,只有楊烈在苦苦支撐,並在他死後開始沒落,以至於整個門派無一人掌握丹噬。要不是先輩有遠見,留下許新這一個暗子,唐門丹噬恐怕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傳!
《一人之下》真的有太多細節可以去琢磨,真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