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內,吳尚志被稱作「老吳」,年齡固然是一方面,但更多代表了業界對其的尊敬。在華爾街闖蕩多年後,吳尚志毅然決定回國創業——在42歲的年紀辭去光鮮亮麗的世界銀行投資官職位。現在看來,吳尚志的那次決定無疑極具遠見。
自2002年成立以來,鼎暉投資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另類資產管理機構之一,目前管理資金規模近1600億元。作為鼎暉投資的創始人,一路走來,吳尚志帶領團隊積極擁抱不確定性,將鼎暉打造為擁有多項資產類別投資能力和「一站式」服務模式的頂級PE。這個過程中,海內外巨頭也看到了鼎暉在整合服務平臺發掘企業發展不同階段和不同風險組合的關鍵作用。
「中國第一PE」的故事
談起「中國第一PE」,非「老吳」及其所代表的鼎暉投資莫屬。
吳尚志,鼎暉投資創始人、董事長,著名的風險投資人。在闖蕩華爾街多年後,吳尚志回國致力於打造本土投資公司品牌。
在當今中國著名的投資人中,很少有人能像吳尚志一樣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親歷了新中國幾乎所有的重大歷史事件,而又在改革開放後作為第一批背負國家和家族希望的留學生,奔赴美國留學;更為傳奇的是,當年那個負笈留學的年輕人,所創辦的鼎暉投資在日後成為了中國本土第一PE。
從「小樹苗」到「參天大樹」顯然不會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帆風順。跌宕起伏的命運造就了吳尚志堅韌不拔的性格,幫助他在面對一個又一個困境時迎難而上,造就了如今的投資界巨擘。
對於任何新成立的投資機構莫不是:成立之初,第一筆投資的成敗極為關鍵。
吳尚志反覆考察,終於認定:國有企業增長乏力,市場將被重新瓜分,在全新的消費品牌建立過程中,一定會有大量新的巨頭出現。經過慎重考慮,吳尚志將第一期基金分別投給了南孚、蒙牛、李寧和分眾傳媒等9家公司。這次選擇為鼎暉帶來了巨大的收益,鼎暉迅速躋身國內PE前列。
2013年,雙匯吞併美國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的案例,成為鼎暉「問鼎中原」的經典戰例。
這一仗後,「中國第一PE」實至名歸。
過去18年間,鼎暉所投資的企業中近50家在國內外上市,培育了一批行業領導品牌,其中,蒙牛、百麗、雙匯、鏈家地產、現代牧業、奇虎360、晨光文具、謝瑞麟、美的、房多多等是其投資履歷中的明星。
洞察未來的投資機會
中國PE行業的發展史,同樣走過了從粗放式發展到深耕細作的進階之路。隨著人口紅利和網際網路紅利的日趨消失,以前顯而易見的投資機會早已不復存在。鼎暉具有極為豐富的投資經驗,恰恰成為其擁抱未來的最大優勢。
因為擁有行業頂尖的投資判斷力,鼎暉能夠發現被一般機構忽視的機會。比如,在百麗私有化項目中,多數機構可能只看到昔日鞋王的挑戰,卻忽視了可觀的現金流與科技賦能的可能。
在攜手百麗收購Baroque中,鼎暉跨境投資的先發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事實上,經過多年的資源經驗積累,鼎暉已經了形成系統性的打法。
「一方面,中國企業已經強大到世界的量級,有動力和實力通過併購快速進入國際舞臺站住腳;另外一方面,中國企業又可以通過跨境併購,將國內急需的產品和服務快速導入中國,與被併購企業形成雙贏。在這一過程中,PE基金扮演著重要角色。」吳尚志一直深信跨境併購的機遇勢不可擋。
對於如何能做到這樣的成績,吳尚志也有自己的理解。
「首先是打造一支具有能力的團隊,通過一種可靠的制度把他們組織起來,多年發展使鼎暉擁有了極為豐富的經驗。其次,行業的知識也越來越重要。世界變化很快,顛覆性的改變不時上演,需要投資人有極其富有前瞻性的想法,投資人要和企業家一起不斷學習。另外,投資上要自律、審慎,儘可能降低風險,特別是在不同周期中,首先是要不賠錢,那就對投資成功的判斷概率要高。」吳尚志說。
吳尚志將鼎暉的階段性成功總結為,「對經濟周期的正確把握」。
「周期很難預測。」吳尚志說,但有些原則必須堅持:「第一,對企業基本面、內在價值的分析。雖然價格很重要,但好公司是第一位的決定因素;第二,克服人性的弱點:貪婪與恐懼。堅持價值投資是唯一的長期的辦法。通過一些制度性的安排,來克服弱點與通病,進行自律審視。」
一個例子是,鼎暉就計劃在基金中增加管理團隊出資比例,使團隊與投資人的利益更加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