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講一下,下肢從準備截肢到安裝假肢的各個時間節點都需要做什麼。
1,術前
在截肢之前最好讓外科醫生與假肢技術溝通下,在保證手術效果的前提下。確定最佳的截肢部位,這樣有利於安裝假肢時的步態效果。
ps:除小腿截肢應以中下三分之一交界處為佳外,其他肢體截肢最重要原則是通過術中判斷儘可能地保留肢體的長度。圓柱形殘端。
2,術後
術後2周內就可以做安裝假肢前的康復訓練了,避免一些殘肢姿勢的錯誤擺放,有助於安裝假肢的使用效果。
比如避免這些錯誤姿勢的擺放:
3,恢復
基本上在術後3~4周的時候就可以拆線了,並且這個時候是可以佩戴收縮襪或者彈性繃帶對殘肢進行塑性了。
4,康復
一般情況下在術後4~8周傷口就會癒合,消腫,血夾自然脫落,那麼基本上就具備安裝假肢的條件了。
5,裝臨時假肢
術後2-4個月安裝臨時假肢,這裡要特別說明下國內沒有臨時假肢的概念。國內的解決辦法是,在殘肢萎縮到一定程度給更改一個新的接受腔。
安裝臨時假肢,並作步態訓練。
6,殘肢定型
一般訓練好的話,安裝完假肢4~6個月的時候殘肢基本就定型了。這時候就可以更換最終的接受腔了。
7,選擇假肢
前面講到開始安裝假肢的時候可以裝配臨時假肢,這個時候就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假肢了。選擇假肢的條件:經濟水平,體重,年齡,生活環境,截肢原因等。
8,步入社會
友情提示: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好的話,可以考慮3~5更換一次假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