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如何培育才能高產,實現畝產10噸的夢想?

2020-12-14 綠化種植幫

紫花苜蓿作為優良的飼料作物,在溫暖半溼潤半乾旱的氣候生長情況良好,適應性比較廣,因此多分布於長江以北地區。紫花苜蓿的耐寒性也是極強的,成株能忍耐零下30℃的低溫,就算是被雪覆蓋的情況下,氣溫低至零下40℃也能在冬天存活下去,因此東北、華北和西北等較為寒冷的地方也是可以種植的。此外,紫花苜蓿具有耐旱性,其生長溫度最合適實在25℃左右,根在15℃的時候生長最好。由此可見,紫花苜蓿比較容易存活,因此,只要注意播種方式就可以取得較好的豐收。

一、播種時間

春季、夏季以及秋季都可以播種,春季出暖花開,萬物復甦,同時,雜草橫生,因此,春播3-5月應注意去除雜草。夏季溫度較高,時常會伴有高溫灼傷的情況,會影響幼苗的生長,因此要注意夏季高溫防控。秋播9月份為最佳時期,利於播種。播種前要先曬種,大概是用2-3天的時間來打破休眠,提高發芽率和幼苗的整齊度。

二、整地施肥

紫花苜蓿種子細小,幼芽細弱,頂土力較差,整地必須精細,要求地面平整,土塊細碎,沒有雜草,墒情好。紫花苜蓿根系發達,入土深,分布在0-75釐米土層中的根量,約佔總根量的60%。因此,播種時地要深翻,才能使根部充分發育起來。

紫花苜蓿種子

三、播種用量

每畝約為2.5-3kg,依據種子質量(包衣和淨籽)以及地塊不同可適量增減播種量。

四、播種方式

紫花苜蓿播種方式一般都採用條播或者是壟播,如是採用條播,那條播的行距為30-60釐米。如是壟播,壟播則採用密壟稀植,行距為15-20釐米,這樣一來,既增加了覆蓋,提高產量,同時也便于田間管理。苜蓿種子甚小,因此,覆土深度在2釐米左右最為合適。如果土壤較為稀鬆,播前建議鎮壓一遍,便於掌握深度,播後再鎮壓一遍,有利於保墒。

紫花苜蓿播種

五、栽培管理

播種完了之後要及時查苗補種,來確保種植密度。有條件的時候,比較乾旱時可採用灌溉,灌水用溝灌和噴灌均可,最好的是噴灌。苜蓿的根系不耐淹,如果水淹24小時將會造成死亡,雨季低洼地要注意及時排除掉田間的積水。在播種前,可以採用有機肥料作為底肥,適當施用一些磷及鉀肥。苜蓿的生長期十分緩慢,容易遭受雜草的襲擊,因此,幼苗期、返青後和刈割前後都要注意除草。化學除草劑分為播種前施用的土壤處理除草劑,苗前施用除草劑,苗後施用除草劑。但是要注意的是,藥效會在刈割前2-3星期失效,避免造成家畜中毒。

六、草料收割

第一次刈割最佳時期在初花期,第一朵花出現至全株十分之一開花時期,草中營養最為豐富,莖葉產量最高並且容易消化;最晚不能超過盛花期,不然落葉會十分嚴重,莖稈纖維化,從而導致品質下降。一年收割在4-6茬,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約為5-6釐米。

這一年中,最後一次收割應距初霜一個月,太遲了不利於植株根部和根莖部營養物質積累。最後一次收割留茬高度在7-8釐米這樣利於紫花苜蓿過冬。注意刈割以後紫花苜蓿要陰乾,及時打捆儲藏,否則過幹會造成落葉,影響草的質量。

紫花苜蓿收割

七、品種產量

由於生長期和自然條件的差異,播種後2-5年每畝新鮮草產量一般為3000-5000公斤,若是處於較好的水和溫度的情況下,每畝可產5000-8000公斤;有效的密植和補種,可以明顯提高紫花苜蓿的產量和品質,試驗田精細化密植甚至能夠突破10000公斤!

因此,只要注意種植紫花苜蓿的環境條件,種植方法,後期的管理刈割,就能實現紫花苜蓿的高產夢想,從而達到畝產10萬噸。如需了解更多關於紫花苜蓿的資料,可以在文章底下留言,我們會及時回復。如您對種子想要了解更多,歡迎關注小編,以後會給您帶來更多關於種子的資訊。

相關焦點

  • 3種高產牧草品種:第1種畝產高達12噸,第3種1年能割8茬
    導讀:3種高產牧草品種:第1種畝產高達12噸,第3種1年能割8茬 近些年在農村發展養殖的農民朋友有不少,像養牛、養羊、養兔、養鵝和養豬等等的就有很多。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搞養殖的朋友都很清楚,既然要搞養殖那就為了降低養殖成本,需要自己種植一些優質高產的畝產。
  • 超級稻高產,畝產1365公斤!袁隆平團隊長江中遊雙季稻產量新高
    超級稻高產,眾所周知。但它好吃、綠色嗎?今年,雙季稻合計均畝產1365公斤,創下了我國雙季稻產量新高。中心副主任張玉燭介紹,團隊在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建立了萬畝超級稻工程化示範區。其中,雙季超級稻模式示範面積2500畝,早稻種植的高產品種株兩優819和株兩優173。晚稻則選用了高產國標二級優質稻品種Y兩優911。
  • 生日願望實現了!雙季雜交稻畝產破紀錄後連說「要...
    「(第三代雜交水稻兩季) 畝產3000斤,要早日實現!」 今天 袁老的願望實現了! 「第三代雙季雜交水稻平均畝產比現有的高產雜交稻要增產10~20%,就是增產100公斤以上。我們全國有2億5000萬畝的雜交稻,如果每畝增產100公斤,可以增產幾百個億公斤,增產半個湖南省的糧食產量。」 「90後」袁隆平,逐夢腳步從未停下
  • 煙薯25號,金黃薯糖,味道甜如蜜,它是如何栽培實現高產?
    隨著科學的發展,現在很多地區的農科院也相繼培育出了很多人們比較愛吃的食用型紅薯品種。比如煙臺農科院在2012年培育出的「煙薯25號」紅薯品種就非常受到人們歡迎,無論口感、品質都獲得不錯的成績。那麼對於烤著吃流出金黃薯糖的「煙薯25號」紅薯品種是如何培育的呢?怎樣培育實現高產?
  • 酷似甘蔗,種1次管10年,畝產達30噸,人不能吃卻被農民大量種植
    導讀:酷似甘蔗,種1次管10年,畝產達30噸,人不能吃卻被農民大量種植文/農夫也瘋狂現在已經是寒冬了,這個時候南方有一種作物正迎來成熟上市的季節了,它就是讓南北方人都很嘴饞的甘蔗了巨菌草的科普這種長得很像甘蔗的植物,就是我國的科學家培育出來的牧草新品種——巨菌草,所以種植它是用來給牲畜當飼料的。巨菌草原產自北非,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的時候才引入我國,經過科學家長達20多年的培育才適宜了我國的氣候和土壤環境,因此發明人就給它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巨菌草。
  • 新疆建設兵團機械化種水稻 畝產超1噸打破袁隆平超級稻紀錄
    近日,農業部專家組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46畝「水稻機械精量旱穴播技術與機具」示範田進行了精準測產驗收,確定畝產達到1042.97公斤,打破了袁隆平超級稻創造的畝產1噸紀錄。觀察者網查詢發現,新疆兵團採用的這一技術是靠水稻直播機在旱地直接整地、播種,不需要育秧、栽秧,可大大節省勞動力,適合在乾旱地區推廣。
  • 畝產高達3萬公斤的牧草,才是飼養行業的隱藏BOSS,我的鵝就吃它
    一個成長周期的飼料需求數量少則25噸,多則40噸,我的算法只是平均算法,按照鵝苗的不同時期平均綜合計算,一個成長期需要的飼料數量大概是25噸~30噸左右;這裡普及一個計算鵝進食數量的公式:鵝的採食量為:日齡×數量×0.016即1000隻鵝第25日齡的採食量為:25×1000×0.016=400(斤)
  • 陳耀全:培育出花生良種「益花1號」,示範田畝產超過600公斤
    經過14年的潛心研究,2018年,他們培育的花生高產新品種「益花1號」不僅通過農業農村部的登記,還被列入國家花生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項目。目前,該品種已在全國推廣種植,帶動越來越多農戶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陳耀全也榮獲了2019年度平頂山市鄉土拔尖人才稱號。
  • 雙季稻畝產3000斤實現 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畝產911.7公斤
    中新網客戶端11月2日電 11月2日,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晚稻測產結果出爐,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這意味著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突破1500公斤(3000斤),達到1530.76公斤。
  • 河北自主育成小麥品種冀麥325實現畝產672.7公斤
    原標題:冀麥325實現畝產672.7公斤 河北省自主育成的半冬性中晚熟小麥品種 冀麥325實現畝產672.7公斤 節約灌溉水50%,節省化肥24% 在節約灌溉水50%,節省化肥24%的情況下,冀麥325畝產672.7公斤!
  • 河北自主育成小麥品種冀麥325實現畝產672.7公斤!
    河北省自主育成的半冬性中晚熟小麥品種 冀麥325實現畝產672.7公斤 節約灌溉水50%,節省化肥24%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趙紅梅)在節約灌溉水50%,節省化肥24%的情況下,冀麥325畝產672.7公斤!
  • 科技讓紫花苜蓿從三葉變成五葉
    紫花苜蓿是世界範圍內種植最大的豆類牧草。近日,科研人員破譯紫花苜蓿基因組,並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培育了五葉型紫花苜蓿新種質。    紫花苜蓿裡蛋白含量高達20%,營養豐富,被譽為「牧草之王」。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牛羊等畜牧產品的需求也不斷增長,隨之而來對養殖所需的優質牧草特別是紫花苜蓿的需求也極大增加。
  • 魔芋畝產5噸真的嗎?如何種
    像很多短視頻介紹魔芋畝產5噸,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前提條件看你的種子有多大啊,種子大小才能決定那你產量多少,還要保證正常倒苗前,95%以上是正常的,剛入手不建議大面積種植的,魔芋的抗病性非常差的,沒有經驗教訓,想畝產達到5噸,咱們還是洗洗睡吧。下面就具體介紹種植魔芋的注意事項吧。
  • 袁隆平團隊早稻加晚稻實現畝產1500公斤的目標!
    袁隆平團隊早稻加晚稻實現畝產
  • 在北方種植也能畝產25噸的網紅牧草,到底靠不靠譜?
    最近大家對於種草養牛比較感興趣,而種植牧草都是為了高產量,南方有著皇竹草可以種植,但是北方地區目前還缺少一種高產的牧草。而某種網紅牧草據說就可以解決抗寒性的問題,大家就表示想知道到底靠不靠譜,因為有人說這是騙人的。
  • 突破水稻畝產1365公斤目標 創雙季稻產量新高
    突破水稻畝產1365公斤目標 創雙季稻產量新高  Evelyn Zhang • 2019-11-21 17:47:04 來源:前瞻網 E8109G1
  • 莒南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力爭突破畝產1200...
    2020年11月26日,莒南縣超高產雜交水稻項目攻關工作組赴湖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向袁隆平院士匯報了莒南雜交水稻高產攻關試驗典型經驗做法,袁隆平院士給予了高度評價。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莒南縣今年試種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品種「叄優一號」,在莒南縣生長平衡,株高、穗型均勻,無明顯病蟲危害,無倒伏,表現較好。
  • 「甬優水稻」畝產創新高 有望成為全省連作晚稻百畝方之最
    要實現高產,實屬不易。「如果這次能刷新浙江省連作晚稻百畝方新紀錄,就可以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寧波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燕,36年如一日專注種子事業,潛心「甬優」雜交水稻品種選育和推廣。在她眼裡,甬優系列雜交稻品種就是能使萬千農戶種稻致富的「金色種子」。
  • 袁隆平領銜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00多公斤
    應對極端天氣 它表現優異    去年10月,在同樣的地塊,這次測產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品種「叄優一號」取得了畝產1046.3公斤的成績。當時,這位「尖子生」是以單季晚稻的身份「應考」,而今天它首次作為雙季晚稻的畝產成績儘管「只有」911.7公斤,卻更顯難得。  首先,「叄優一號」作為雙季晚稻的生長期比單季晚稻少了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