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一個王朝的興衰牽動的是無數老百姓,無論是舊的政權崩塌還是新的政權建立,都是老百姓們的黑暗時刻。那麼歷史上有哪些黑暗時期?
五胡亂華——歷史上最黑暗時期
司馬炎滅了東吳,終於將亂了百年的三國割據再次統一起來。但是晉武帝分封了宗室親王還給他們兵權這是隱患之一,晉武帝沒有選好繼承人這是隱患二。正是這致命的兩點造就了八王之亂,在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以後,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晉朝的軍事力量迅速衰退,再加上當時晉朝統治者對於統治區胡人的剝削。胡人趁機起兵,侵擾中原,於是中原大亂,開啟了五胡亂華這段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在百餘年間先後由胡人及漢人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當時政權遠不止十六個國家)、大小各異的政權。
長年的戰爭使得中國的人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根據《晉書》記載,太康元年(280年)全國有2,495,804戶,16,163,863人。
一開始全國約有三千萬人,其中北方2450萬人,南方1050萬人。經過百餘年的蹂躪,最後中原的漢人大概只剩下400萬,可見人口銳減之嚴重。因此被歷史學家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混亂和黑暗的時代。
《晉書王導傳》說:「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
在這段時間裡,漢人被驅逐到南方,北方留給遊牧民族先後建立了超過20個以上的政權。幾乎平均11年便有一次朝代更替,成為秦以後中國古代分裂時間最長、動亂頻率最高的歷史時期。
這種毀滅性戰爭的結果,便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裡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統治階級之間的爭權奪利,加上對人民的殘酷剝削,使得「民盡流離,邑皆荒毀,由是劫抄蜂起,盜竊群行」,貧民起義層出不窮。
北方的老百姓慘遭蹂躪。五胡中的羯族,他們行軍作戰沒有糧草,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稱漢族女子為「雙腳羊」,夜間姦淫,白天則宰殺烹食。
五胡亂華從公元316年西晉滅亡開始算起,一直到公元439年鮮卑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持續了一百餘年時間,這對中國北方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期間文化倒退,漢人慘遭屠殺,幸而南渡,保存了下來。這段時期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是唐末宋初之間的一段亂世,這段亂世是一段黑暗時期,從朱溫代唐立梁開始到趙匡胤黃袍加身共經歷53年。
唐朝自黃巢起義之後就名不副實了,各地軍閥紛紛擁兵自重。到了唐朝末年中原大地上硝煙四起,各個政權起起落落,如同走馬燈般換個不停,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依次粉墨登場,被後世稱為五代,五代中有後唐,後晉,後漢是沙陀人建立的政權。
而中原以外的地區,還有很多小國,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國,則被後世史學家們統稱為十國。
歐陽修曾說:「五代是幹戈不息、亂賊橫行的世道,禮崩樂壞,三綱五常滅絕,前朝的制度文化都消失殆盡了。」
五代時期各個政權的統治者們不受儒家傳統倫理道德的約束,不明禮樂,輕視文人。他們在意的是武力,是軍事,隨意擁立新的君主,隨意殺人不受軍法約束,因此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開國之初就開始打壓武將,他害怕啊,萬一有一天誰在搞個陰謀擁戴造他的反或者造他子孫的反那找誰訴苦去,他經歷過五代亂世知道其中的弊端,為了避免再次發生有宋一朝將武將壓制的死死的。
《舊五代史·史弘肇傳》裡記載,當時人們認為平定禍亂,安定百姓,只有用刀劍拼殺,文人的禮儀教化不管用。正是這種傳自少數民族的尚武風氣盛行,讓五代十國的中原秩序混亂,戰亂不休。人要是沒了信仰,沒了約束,人的醜惡一面就展現出來了,崇尚武力,便是屠夫。
武將們專權,殘忍,他們動輒發動政變、改朝換代,為此不惜弒君、弒父、兄弟相殘。從後梁到後唐,朝代更替、幾易其帝,弒君、弒父、殺兄三種分別違背君臣、父子、兄弟倫理的事情都發生了。這才其他朝代是少有的。
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戰爭不斷,名都長安和洛陽都曾被毀。
歐陽修在他寫的《新五代史》裡常用嗚呼開頭,這並不是他裝腔作勢,不說其他,單後來的殘酷刑罰「凌遲」(即千刀萬剮)就是在五代亂世出現的。
五代時間不長卻有十幾個政權,頻繁更迭,相互徵伐,可想而知當時的人民生活正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人口也隨著頻繁的戰爭而減少,更是在這段時期失去北方的屏障燕雲十六州,這成了北宋一百多年的一道硬傷。
蒙古滅宋
如果說五胡亂華和五代十國是老百姓的不幸,那蒙古滅宋就是文化史上的一場浩劫。元滅亡宋,對華夏的文明應該是史無前例的浩劫,其影響至少使華夏文明倒退百年。更是有了那句」崖山之後再無宋「。
蒙古從部落民族走向元朝是他們的進步,然而對華夏文明卻是毀滅性的打擊。兩宋的富庶程度遠超漢唐。宋是中國封建時代第一次由農業帝國嘗試向商業社會轉型的王朝,期間外貿行業手工行業都是相當發達的。
文化上更不必說,唐宋八大家六位是宋朝人,陳寅恪先生亦表示,趙宋王朝是華夏文明的巔峰。然而經歷過元朝的摧殘之後,明清兩朝的文化再也不能像宋朝那樣璀璨了。
南宋時共有1200多萬戶,蒙古人向來有屠城的習慣。宋被滅時人口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六。可見當時統治之黑暗。
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歷史上兩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都是採用武力將漢人降伏。而在滿清入主中原的時候,採取的一系列強硬措施是對漢人的嚴重摧殘。
要知道在古代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人們把頭髮看得相當重要,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滿族統治者希望通過剃髮易服來打擊、摧垮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滿族的統治地位,保持 滿族不被漢族同化。
清軍於1644年入關後頒發第一次的「 剃髮令」,因引起漢人的不滿和反抗,於是廢除此令。1645年清兵進軍江南後,攝政王多爾袞提出重新頒發「 剃髮令」,遂趁勢多爾袞下令再次頒發「剃髮令」,規定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髮垂辮,不從者斬。這便是所謂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之後剃髮令還是遭到江南的百姓們繼續抵抗,於是清軍對嘉定的老百姓進行三次屠殺,就是嘉定三屠。
清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軍再下剃髮令,令十天之內,全國百姓一律剃頭,「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嚴重傷害漢族百姓的民族感情,百姓紛紛起而抗清。其中嘉定人民的抗清反剃髮鬥爭尤為頑強激烈。分別於同年六月十三日、六月十四日、八月十六日三次遭屠城。史稱「嘉定三屠」。
清軍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內民眾無一投降者,死亡者達二萬餘人。
這無疑是歷史上又一次黑暗時期。
文字獄
文字獄古來有之可以追溯到曹魏時期,而清朝時期文字獄尤為興盛。文字獄是打擊異己分子,鎮壓對自己統治不利的思想言論而製造的一些因言論而獲罪的案件。
縱觀有清一代,尤以清初順治,乾隆時期最甚。
清朝時期的文字獄是空前絕後的,而且隨著統治的穩固而加深,越是統治穩定的時期,文字獄就越是登峰造極,至乾隆時期,已是無以附加的強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因此而扭曲變形。
魯迅說,「文苑中實在沒有不被蹂躪的處所了」。
順治帝施文字獄7次,康熙帝施文字獄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獄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獄130多次。
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獄,目的在於壓制漢族人的民族獨立反抗意識,樹立清朝統治的權威,加強中央專制集權,這種文化專制政策,造成社會恐怖,文化凋敝,從而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四庫全書是修書嗎?
要說盛世修書是說明這位皇帝是個清明之君,可是修書修成乾隆這樣的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份。這又是文化史上的一場浩劫,很多一手史料也見不到了。
乾隆編纂四庫全書時銷毀了大量的對清朝不利的書籍總數,據統計為一萬三千六百卷。焚書總數,15萬冊。銷毀版片總數170餘種、8萬餘塊。除了焚毀書籍,還系統的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毀。明代檔案僅三千餘件,主要是天啟、崇禎朝兵部檔案,也有少量洪武、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朝的官方文書。其餘估計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已經全部被銷毀了。
除了銷毀書籍和檔案外,大清還系統的對殘存書籍和檔案,進行篡改。還對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
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總共焚毀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禁毀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這是修書還是毀書呢?
《四庫全書》收錄全文的圖書一共有3461種,成書79000卷,近7.7億字。編修中明令禁焚的書籍就有3000多種(估計禁毀6766部,93556卷),禁毀數超出收入的總數,這還不算上因當時詔令上繳違禁書籍在民間造成的恐怖氛圍,百姓偷偷焚毀的書籍,合計起來被毀掉的書籍恐怕不止萬部。
乾隆借纂修《四庫全書》之機向全國徵集圖書,貫徹「寓禁於徵」的政策,對不利於清朝統治的書籍,分別採取全毀、抽毀和刪改的辦法,銷毀和篡改了大批文獻,這實在是空前絕後的一場文化大浩劫。很多一手資料再也見不到,很多文化傳承出現斷流,歷史也被篡改,站在文化層面來說乾隆所為實在不應該。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個王朝滅亡,另一個王朝興盛,都會出現黑暗的時期,吃苦受累的永遠都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