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火熱播出中,裡面的每一個歷史人物感覺很熟悉,又很陌生。
熟悉,是因為他們的名字我們都知道;
陌生,是因為很多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我們其實並不知道。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一說名「正」),又稱趙政、祖龍等 。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年少繼位 統一六國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皇帝」二字的由來
初並天下後,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王的稱號不足以顯示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因此召集大臣們商議新的稱謂。
丞相王綰稟奏:「三皇五帝的名稱,是天下共主,實際上本身所佔有的領土,不過方圓千裡,而自商周稱王后,才真正擁有天下,而且周維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認為王的稱號最好。」
秦王政不悅的說:「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萬世永傳的朝代。」
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內都已成為郡縣,法令由中央統一,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業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認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貴,臣建議稱泰皇。」
秦王政一聽,高興地說:「泰皇仍與以前分別不出來,我看,去「泰」留「皇」,採上古「帝」號,稱「皇帝」。我稱始皇帝,後世以數計,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另追尊莊襄王為太上。」就這樣,贏政被稱為「秦始皇帝」,通稱「秦始皇」。
也有一說法是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王的稱號不足以顯示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因此,秦始皇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稱合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號,自稱始皇帝。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總之,從此之後皇帝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