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身節操皆可碎,人心不能無所謂。」正如《刺客五六七》海報上的宣傳語,這部國漫將我們當今的社會問題及看待人性的相關話題展示在我們面前,讓觀眾自己去感受生活的喜悲和人情的冷暖。
在第一季中,最受爭議的莫過於「刺殺最強阿婆」和「刺殺內褲男」。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小雞島那朵經久不衰的陳年黑玫瑰——陳阿婆。
陳阿婆一開始就以敲詐顧客,倚老賣老的形象走進我們視野。她故意遮擋價格,引誘顧客品嘗橘子,繼而以此為由,趁機哄抬物價,以200元一斤的天價強買強賣。顧客稍露難色,她就踢翻攤檔,倒地撒潑,強行碰瓷,勢必要達成敲詐,完成今日指標「賣」光橘子。
這一幕映照現實,影射社會中那部分行徑惡劣的老年人。這讓人腦海不禁浮想起「究竟是壞人變老了,還是老人變壞了。」現實中老人碰瓷、訛詐屢見不鮮,他們利用群眾的善心、對弱者的憐憫偏袒,有恃無恐地助長這股歪風邪氣,讓倒地扶老人扶不扶這道選擇題成為道德致命拷問。
「伏地嬤」的出現,自帶不好惹和難纏的光芒。群眾在面對遇到倒地老人時都表現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人人都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生怕惹禍上身。飽受道德的煎熬卻不得不被個人及家庭是否能承擔被訛詐的風險拖住了他們的腳步。人心逐漸變得冷漠且有距離,人性的複雜更是讓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猜疑。
但隨著故事的開展,我們發現街市惡霸也會有自己柔情的一面,阿婆把所有的柔情給了家人。開篇這麼一位為老不尊,倚老賣老,訛人錢財的老人,自私自利的背後卻不是為了自己享樂,她省吃儉用,連路邊的紙皮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給孫子買個玩具。她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家人牟利。
看似無堅不摧的阿婆卻有著護犢子的致命弱點,被為幫助阿柒完成任務的雞大保有機可趁。面對雞大保的偷襲,阿婆捨身救孫,做好了一命換命的準備。
「都是我在的惡,讓我下地獄吧,不要傷害我的家人。」阿婆的內心自白,她清楚因為她平日的作惡多端的行為招恨,使得無辜的孫子受牽連,她願以死換取孫子的平安。
也許是以命擋箭的暖心舉動讓阿柒心頭一震,又或許是對人性複雜的感嘆,阿柒最終還是出手救下了阿婆。在阿婆孫子出現的那一刻,阿柒才知道刺殺任務的委託人竟然是阿婆的兒子,他下不了手,任務以失敗告終。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兒子竟為了高額保險金,也不惜僱兇弒母的行為,讓人為之憤恨,同時也引起對家庭教育和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及現代「母慈子孝」又是否有父母的過度的溺愛造成等相關問題的深思。
片尾回顧了阿婆的一生,單身媽媽的她獨自帶大兒子過中艱辛不足外人所道,兒子成家立業後,她成了這個家的外人,她又把餘生的愛傾情灌溉在孫子身上。
這給作惡多端的市井刁嬤增加了母性的光輝。這樣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卻又讓人覺得無比真實。陳阿婆的形象其實很接近現實中的老人形象,只不過作者把阿婆所做的「惡」給放大了,用接地氣的方式展現出來。
現實中很多老人在外何嘗不是對外人「狠」,斤斤計較、刻薄,哪怕一毛幾分也要錙銖必較;對自己「狠」,明明她已到退休享福的年紀,卻並沒有從家庭中退出來,照顧孫子的重擔壓在她的肩膀上,為家處處奔波。
她把所有的「慈」留給了家人,省吃儉用只為了給孫子買玩具;兒子的冷漠選擇視而不見;對於家人所作的一切都無條件包容。
對此片尾的安排,我並不覺得作者在洗白阿婆。劇中將阿婆的劣根性與阿婆的遭遇結合在一起,正是應了那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對於阿婆所作的惡,任何辯駁都顯得蒼白無力,都是自私自利的藉口。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下,阿婆的兒子也隨母習得了劣根性,內心也早對母親充滿厭倦,蓄謀弒母獲保險金。作者只是將現實存在的現象搬上來,放在檯面上,至於人物的好壞,都交給了觀眾自己去定奪。
最後,我想以阿柒那句「真是讓人想不通啊。」作為結尾。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善惡總是共存,怎樣去衡量一個人的好壞,這耐人尋味的問題,沒有定論。「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也是作者在這最後向我們傳達關於人性複雜性的問題,留給觀者自己去思考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