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洪 兵 簡 介
蔣洪兵,生於1975年,四川西充人。中國田園風景畫派畫家,明月風景油畫社特聘畫家、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會會員、樂山三江書畫院會員、寫生中國會員,南充市美協會員、西充縣美協副主席、先後畢業於自貢師專美術系和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在相關媒體發表論文《蔣洪兵作品靜靜的青龍湖鑑賞》、《蔣洪兵作品廢棄的水磨坊鑑賞》、《探索是快樂,不確定性是一種美》、《蔣洪兵重讀美術史系列》、《以純粹而率真的態度畫出我心之景》等。執著於世界風景油畫研究和實踐,「遊走於現實與虛擬之間」、「遊走於世俗與學說之間」、喜歡風景油畫所傳達出的「現代和當下」的感覺。有現場寫生創作風景油畫的特長,作品被國內多家機構和個人收藏。
三月,是萬物甦醒,春回大地的季節。
我運用鮮明的色彩,冷暖並置,寫實兼寫意的手法,試圖抒發自己內心的期望……
一幅沒有人物的自然風景畫,要表達生命的脈搏是很困難的。我將棧橋置於畫面視覺中心處,表現出人類的痕跡,努力改變無人的風景為有人之境。
美麗的三月,寒冬已過。祖國大地,鮮花盛開。然而,賞花之人何處尋。此境雖然春意盎然,卻流露出淡淡的憂傷……
蔣洪兵
2020.3.10.
《家園上空》又名《在永恆的安寧之上》,畫面展示了烏雲即將散去的天空,平坦無波的河流,河邊枯黃的草地,零星可見的房舍,幽暗的樹叢,一切都籠罩在灰暗的色調之中。
波瀾不驚的河水在濃厚的烏雲下緩緩流淌,無聲地訴說著2020人類可怕的故事;河邊的樹叢和那些低矮的房舍著墨不多卻使人深感沉重和哀傷;形狀怪異的雲朵象徵那恐怖的飛行動物,美麗安寧的家園上空同樣瀰漫著未知的危險。山坡上已經盛開的油菜花、天空中陽光刺破烏雲,這一切又暗示著戰疫即將勝利。
我在寫生創作這幅《家園上空》時,是在連續傾聽鋼琴曲《上一個春天》中完成的,去年的這個季節我寫生創作了《初春?古樓桃園》和《張瀾故居》,那時的春天,人們都陶醉在春天花海之中。然而,此時此景,人們仍未走出陰雲籠罩下的世界。
這個世界總是充滿著矛盾與傷痛,人們在追尋財富和享受快樂的同時,危險也如影隨形。很多平民和醫護人員都已經無辜地離去, 刺痛著人們的內心,他們是享樂主義與個人利益的犧牲品,他們是時代的犧牲品。數量仍在增長,拐點還未出現,痛苦仍在繼續。全球化時代的今天,任何地方都沒有世外桃源,任何地方也可以成為世外桃源。人類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毒襲擊時,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與謹慎。
我們稱之為家園的地方,其實也是各種動物的家園……
2020人類終於深刻反思,洗滌心靈……
蔣洪兵
2020.3.8
真沒有想到,整個世界都如此嚴重,何時才結束啊……
什麼也不想說,只想問問民主與科學的歐美發達國家:天空仍然在滴血,死亡如此慘重!你們天天在幹什麼?我們都不敢關注數字了!中國現在的國富民安可是來之不易的,美國請不要亂搞!!
蔣洪兵.
2020.4.4(默哀日)
▲《七月午後的吉維尼》尺寸:50x60cm
▲《初夏·白家灣》尺寸:60x60cm
不確定性是一種美
探索是快樂,不確定性是一種美,心平氣和地畫吧。路是自己在走,所以方向的確定是自己的事,自己認為方向正確了就正確了,何況現在是多元化社會。探索是快樂,不確定性是一種美……
我收整畫室,翻看學畫以來不同時間購買的畫冊,希望還能找到讀書時代對繪畫的激動;從新品味Claude Monet, Camille Pissarro, Paul Cézanne, Levitan等等,感覺好像過時(其實,藝術沒有過時之說),又覺得還有太多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讀書時代對他們只是表面而膚淺的知道或者了解,現在才知道還需要認真研究,還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沒有理解。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生—發展—衰老的過程,藝術也是一樣。哪怕當代藝術想要突破所有的教條,最終也會走向消亡或轉向(恐龍沒有一直生活在地球上),新的藝術又會出現(就如同巴洛克藝術,雖然被稱為「不圓珠的子」,但是仍然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同時孕育了新的藝術)……
在這個藝術形式好像已經窮盡的年代,要想再進步一點點都很難。寫實主義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基本上就是一個巔峰,19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義和庫爾貝的現實主義又是一個高峰;超寫實主義,不如用相機算了,哪有必要一點一點地去描;當代藝術到杜尚就已經從架上玩到了架下;徳國的表現主義,中國的意識又很難接受;印象派和後印象派是很受看的藝術,但是輝煌期遠在歐洲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就基本結束了。
中國這邊的發展呢?鴉片戰爭之前閉關鎖國油畫少有傳入,除了郎世寧等少數傳教士(不知道是當時歐洲多少流的畫師)傳入了少許呆板的聖像畫,油畫在中國幾乎沒有任何發展(西方意識幾乎沒有發展),中國之內還是非常傳統正宗的中國畫意識,傳統的國畫大師很多。鴉片戰爭過後,中國才開始了民主與科學的歷程,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意識才開始在中國發展……
在這裡客觀地說,自從2012年在太行山參加寫生中國活動以來,感覺寫生創作的方向很好(隨性, 自我;既可感受真山真水,爬山涉水又很鍛鍊身體,兼收旅遊之效),當時的寫生中國也很正能量,(因為寫生水平或者現場作畫是衡量一個畫畫者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我也積極地參加了多次寫生中國全國性的寫生活動和畫展。
我經歷了寫生中國短暫的上升時期後,好像又回到了那個古老的話題「畫畫有用嗎?前途在哪裡?」(迷茫)。從2012年(或者更早,更早……)到2017年是寫生中國迅速發展的上升時期,隨著時間的發展……
當火還很小的時候,人們一點一點地加柴把火燒旺,火很旺時,大家又感覺到這樣可能不好,或者自己加了柴又沒有烤著火,或者火被別人搬到另外的房間去了。於是,人們又向火中澆水或者假裝沒有看見火,就這樣,火又快要熄滅了,怎樣才能再旺起來……
既然是風景畫,不是當代藝術(叛逆是當代藝術的本質特徵之一),那麼就要畫「老實」一點,也就是要傳統一點,要在傳統中創新。一定要有自己的面貌,風格要和自己的人生追求一致,畫的畫才是自己的畫,這就是很難做到的。感覺上喜歡塞尚和他之前的藝術,覺得那個年代的繪畫很純,很藝術。
聖維克多山是一道分水嶺,它橫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翻越了它就會到另一個全新的藝術世界。關鍵是,想不想翻的問題!還是認為風景這邊獨好!或者繞道而行,開闢新路……塞尚之後的藝術太講究構成和裝飾,感覺上媚了一點,金錢味比較重,好像是為了成功和市場而藝術(也不能一概而論)。山這邊的風景很好,何必去翻山呢。就此而言,很希望藝術能夠回到塞尚和他之前。
今天的中國,城市化,工業化迅速發展,現代文明的影響持續擴大,我深愛的鄉村風景正在隨風而逝;曾經很美好的視覺感受和心理感受正在被遺棄,荒蕪,甚至消失。但是,我們又不得不離開鄉村,因為她現在已經人煙稀少,只有少數老人還在留念故土,鄉村的發展後繼無人……
我現在對我的畫還很不滿意,還需要繼續努力,只是認為我的方向是正確的(因為我認為自己走適合自己的路是正確的。但是,又經常迷失方向,很糾結)。我個人認為,風景畫還是要有形,有色,有意境,有情感,有自己的個性語言和民族特色(形式語言很重要,但是風景畫還是應該多關注意境和情感)。我是一個普通的人,就幹普通的事,快樂就在這方寸之間;還是那句老話: 「原創要畫好,不是那麼簡單」……還在努力中,我還沒有做好,需要做的還太多太多,還在思考, 探索和實踐中。探索是一種快樂,不確定性是一種美,心平氣和地畫吧……
2018.9.12
▲《明月村的小河》尺寸:60x70cm
2019年下半年筆會交流活動作品:
我的幾張意象作品:
絲波絨曲河谷系列:
▲《瓊果結寺·舊寺遺址》尺寸:60x70cm
▲《去聖湖拉姆拉錯的山路上》尺寸:60x70cm
▲《絲波絨曲河谷的則足村》尺寸:60x70cm
重讀美術史系列之二:
▲《奧爾南的河流》尺寸:50x60cm
這兩幅畫實際上畫的是同一個地方——奧爾南,前一幅畫是在後一幅畫中的橋上畫的,遠處的山在庫爾貝的作品中多次出現過,如《奧爾南的葬禮》。庫爾貝故居在這個小城市的北部,城市中一個古老的橋頭有庫爾貝紀念館,很低調,也很有名。
▲《古斯塔夫·庫爾貝的故鄉》尺寸:50x60cm
▲《火災前的巴黎聖母院》尺寸:50x60cm
藝術之路很艱辛,但是,總會有路。不論是大路還是小路,都是路……
最後,中國田園風景畫派所有畫友感謝朋友們的關心和支持。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努力,爭取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為中國的風景油畫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也感謝各位親朋好友對本貼的關注、轉發和宣傳,共同為中國風景油畫的發展而努力。
中國田園風景畫派
2020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