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78年的鞍山鋼鐵廠,鋼鐵工人們彼時的生活場景

2020-12-14 贏牟左史

遼寧鞍山,擁有豐富的鐵礦石資源,因此發展鋼鐵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鞍鋼就此應運而生,下面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78年的鞍山鋼鐵公司,當年的鞍鋼,是全國最大的鋼鐵基地,被命名為大慶式的企業。圖為1978年的鞍鋼附近的街景,到處都是運載鋼鐵原材料的大卡車。

1978年的鞍鋼公司的年輕的女工人們。那個年代的女性能頂半邊天,在工作強度上絲毫不差於男工人們。

1978年的鞍鋼,一名女卡車駕駛員,在當年的鞍鋼裡,女工人們的重要程度也一點不小於男工人。她們同樣扛起了工作的重擔。

1978年的鞍鋼,一名老工人在給新工人們示範「三項焊接」技術。

1978年的鞍鋼,車間內煉鋼爐裡的滾滾鐵流。

1978年的鞍鋼車間裡,在煉鋼爐前辛勤工作的工人們。

1978年的鞍鋼,工程師在同工人們一起研究如何提高潛孔鑽機的工作效率。

1978年的鞍鋼,一戶普通的工人家庭,他們的居住環境雖然樸素簡單,但是卻充滿了幸福感。

1978年的鞍山,圍繞著鞍鋼,鞍山有很多關聯企業在為鞍鋼提供服務,照片裡是1978年的鞍山高壓容器廠門口。

相關焦點

  • 老照片記錄淮鋼特鋼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老照片直觀地記錄著工作、生活的變遷,標記淮安過往的溫度和氣息,正成為最好的見證和記憶。 ,歷經清江鋼鐵廠、淮陰市冶金工業公司、江蘇淮鋼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陣痛,2006年6月,與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實現聯合重組,成為沙鋼集團的特鋼板塊,助力沙鋼股份2011年在深圳成功上市。
  • 50年代第一大型鋼鐵基地,鞍鋼還能重生嗎?
    到1943年,昭和制鋼所的生產能力再創新高,更是成為了亞洲的一流鋼鐵企業,但這樣的成就不屬於國人,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蘇軍抵達鞍山,鞍山又遭遇了一次劫難。直到1948年,鞍鋼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其實類似於這樣的鋼鐵廠在當時的中國並不少見,但是像鞍山規模這麼大的卻是只有這一個,作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工廠之一,鞍鋼就這樣存留下來,並且像一個城市一樣的存在。
  • 回望寧夏第一個鋼鐵廠
    《工人日報》《寧夏日報》和寧夏人民廣播電臺予以報導,祝賀剛成立的寧夏煉出了鋼鐵。 1958年7月,馬鐵輪帶著人來到麻黃溝紮起了帳篷,要在這戈壁灘上建鋼鐵廠。夕陽已落入賀蘭山,人多帳篷少,大家就在「二道溝」陽面沙坡上挖地窩子擠著睡。清晨,野炊的柴火正旺,炊事員揮著一把圓鐵鍬翻炒著鐵鍋裡炒麵。吃住就是那麼簡單。
  • 朱德視察石景山鋼鐵廠
    從1956年到1959年,石景山鋼鐵廠完成擴建任務,由過去只能單純生產生鐵,發展成為能夠生產生鐵、鋼、鋼材、鐵礦的聯合生產企業。在這苦心經營、不斷擴大生產能力的四年裡,朱德先後10次來石鋼視察、指導,與廣大職工共圖建設大計。
  • 重慶的重慶鋼鐵廠,曾是亞洲最大的鋼鐵廠,如今已成「廢墟」
    重慶鋼鐵廠舊址位於大渡口區李子林,2006年,重慶鋼鐵廠啟動環保搬遷工程,從一個汙染大戶變成西南地區第一家城市垃圾焚燒發電廠。2011年,重鋼全面停產,撲滅了最後一盆火。2012年,工廠全部搬遷到長壽區,原來的工廠變成了一片廢墟。這座有著120多年歷史的大型鋼鐵廠,原名漢陽鋼鐵廠,由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890年創建。
  • 重走三明鋼鐵廠:昔日重工業基地的新故事
    三明鋼鐵廠建於1958年,在三明這座重工基地城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三鋼集團自1988年以來連續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目前有職工約1.6萬人,總資產400餘億元。
  • 老照片:80年代的鋼,昔日武鋼廠區的生活場景
    80年代的武漢街景,行人熙攘,充滿了溫馨的煙火氣息,這樣的場景讓人心生懷念。武鋼位於湖北武漢,1955年開始建設,1958年落成投產。圖為80年代的武鋼公司廠區。80年代的武鋼,工廠內的牆壁上,一則醒目的宣傳畫。
  • 老照片:上世紀鞍山海城舊影,幾十年的掠影,幾十年的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鞍山海城的老照片,這一組的老照片有三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原圖在圖片當中,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其中還有一張北關電影院的老照片,這張照片太過於模糊,所以不能發布出來,在這裡給大家說一聲抱歉。
  • 鞍山鋼鐵完成爐材科技混改項目
    新華網瀋陽1月6日電(記者李宇佳)2020年12月31日,鞍山鋼鐵冶金爐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爐材科技)召開2020年第一屆股東會、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並完成爐材科技工商變更登記。這也標誌著鞍山鋼鐵爐材科技混改項目圓滿完成。
  • 科普焊接—從弗爾克林根(Voelklingen)鋼鐵廠看鋼鐵工業的發展1
    弗爾克林根(Voelklingen)鋼鐵廠建於1883年,是德國,乃至歐洲最先進的鋼鐵廠之一。由六座高爐和傾斜的鐵礦石和焦炭輸送機組成,緊湊的結構是獨一無二的,所在形成天際線令人印象深刻,她在德國薩爾谷地(German Saar valley)存在了一百多年。這座鋼鐵廠在1986年關閉後,並成為了歷史古蹟。
  • 老照片:1958全民大煉鋼鐵
    1958年8月17日通過《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鬥》的決議,從此掀起轟轟烈烈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決議指出1959國民經濟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鋼產量達到2700萬噸,爭取3000萬噸。認為實現此計劃,中國鋼鐵和其他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除電力等少數幾種外,都將超過英國。
  • 揭秘鋼鐵廠「長樂系」!一個波瀾壯闊的鋼鐵王國
    (網絡配圖)由於搭上了近二十年來中國鋼鐵行業爆發式增長的快車,長樂人的投資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與莆田系醫院不同,鋼鐵企業不直接和平民百姓打交道。除了和當地ZF談判徵地、就業還有環保等方面可能出現糾紛外,很少出現在媒體的報導中。
  • 鋼鐵廠美得像花園!看三明老工業基地「綠色蝶變」
    鋼鐵廠美得像花園!綠色蝶變:「城裡的鋼鐵廠,美得像花園……」「我出生的地方叫作三明,這裡有很多的網紅,不止沙縣和大田。城裡的鋼鐵廠,美得像花園……」最近,刷屏單曲《三明後生仔》MV中,歌手林啟得與鋼鐵工人們載歌載舞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他們背後,煉鋼爐中滾燙的鐵水火光四濺,場面壯觀震撼。
  • 1910年南京老照片:容貌驚豔的女子,精美秀麗的秦淮河畫舫!
    圖為一組拍攝於晚清1910年的南京老照片,這組珍貴的百年舊照展現了晚清末年南京百姓的生活狀態場景。老照片中不但有晚清時期容貌驚豔的南京女子,而且亦是可以看到精美秀麗的秦淮河畫舫。這張老照片中的南京女子相貌非常驚豔秀麗,穿著亦是非常的華貴,應該是晚清大戶人家的女眷。
  • 1917年北京老照片:驚豔的紅衣新娘,眉清目秀的旗人貴婦!
    圖為一組由美國攝影師西德尼甘博先生在1917年拍攝的北京百姓生活舊照,通過這些珍貴的老照片可以讓我們看一看百年前人們的生活場景及軌跡,其中不但有美麗驚豔的民間紅衣新娘,亦是可以一窺眉清目秀的旗人貴婦
  • 奈及利亞15億美元鋼鐵廠即將建成,年產100萬噸鋼材,結束鋼鐵進口
    周六,奈及利亞財政、預算和國家規劃部長扎伊納布•艾哈邁德(Zainab Ahmed)在視察非洲自然資源和礦山(African Natural Resources and Mines)時表示,位於卡杜納州耗資15億美元的鋼鐵廠即將完工,每年將生產100萬噸鋼材,將有助於結束該國的鋼鐵進口。
  • 燃丙鍊金,如同鋼鐵廠大煉鋼鐵
    丙火成燃火勢雄雄,古人稱之為丙火猛烈,但是有燃丙火需對人們生活和生產有益,才能成為有為的丙火,若是無益比如森林著火或者廠房著火、樓房著火、住宅著火等,對人們物質財產造成了傷害,像這樣的丙火不屬於命學範疇所考慮的。命學所研究的有燃丙火,是人們生活和生產實際所能應用的丙火。
  • 《百鍊成鋼》走進一線鋼鐵工人的生活 作者讀寫時也止不住流淚
    石景山鋼鐵廠建於1919年。我最看重的空間感,更讓人興奮,在這些不同工廠裡的工人,來自全國各地二十多個不同的省市,他們熟悉各自家鄉的生存狀態。不同地理環境下不同時期人們的生活經歷,是不應被遺忘的,是我最看重的。有的工人從煤礦系統轉過來,清楚地記得父輩們進出於礦井的樣子,我甚至要他們畫出了當時的生活區和工作區圖樣。很多工人都經歷過不同企業的繁榮,到後來的落寞,但他們始終葆有一顆深懷理想的快樂心情。
  • 晚清老照片,原來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是這樣的
    我們從清朝題材的影視劇中看到過百姓的日常生活場景,但那畢竟不是真實的還原,甚至對觀眾產生了很大的誤導。本文選取晚清來華傳教士威廉姆·班尼斯特收藏的照片,來展現晚清真實的社會生活。
  • 蘇聯解體當年鋼鐵產量1.33億噸,美國、日本、德國分別是多少?
    昔日蘇聯的鋼鐵洪流之所以能讓納粹、北約國家忌憚,不正是強大的鋼鐵工業作為支撐。在整個冷戰時期,蘇聯雖然有些工業部門不如西方國家,但是在鋼鐵的產量方面,絕對可以笑傲對手。從鋼鐵產業的布局來看,蘇聯的鋼鐵廠多靠近原料和燃料動力基地,例如蘇聯時期俄境內的的馬鋼(馬格尼託哥爾斯克鋼廠)和烏克蘭境內的沃羅格鋼鐵廠是蘇聯最大的兩個鋼鐵廠,年產量都在1200萬噸以上,其中馬鋼年產量達1500萬噸,為當時世界之最。除了上述兩地,位於庫克斯科鐵礦的新利佩茨克鋼鐵廠、頓巴斯和庫茲巴斯產煤區創辦的鋼鐵廠,年產量也在500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