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最前線】「你是我妻也是戰友」 淚目,那些致一線「戰士」的信

2020-12-07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你有多久沒寫信了?提筆落筆,字字句句你想寫給誰?

  在全民戰「疫」的重要時期,一封封飽含真情的信件給出了回答,也讓人堅信——一切都在變好。

  一封信件,一句惦念,是愛戀和擔憂,是理解與包容,字裡行間飽含濃濃親情,更湧動著深深的家國情懷。

  春回大地,一起感受那些紙短情長。

  「乖孩子,現在換你守護這個家。媽媽要守護自己的陣地了」

  對於今年春節,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病醫生曹曉英早已期待許久,按照原本的計劃,兒子會帶女朋友回家過年。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這一切。作為擁有三十年傳染病醫學經驗的醫生,曹曉英決定進入抗疫一線,為此,還曾與兒子爭吵。

  在進入隔離區前,曹曉英寫下這樣一封家書:「兒子,媽媽還是決定要進隔離病房。沒有聽你的話,跟你道歉。我知道你對我的關心和擔心,但我還是希望你能理解我,這是媽媽的職責和使命。」

  「人生不應該是求得安逸,有奉獻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晚年亦復如是。」

  「說不怕是假的。但在使命面前,『害怕』這個詞必須放下。今年雖我已56歲了,但媽媽是臨床一線骨幹,又是一名老黨員,我必須扛起自己肩上的職責,必須義無反顧!」

  在家書結尾,曹曉英這樣寫道:「乖孩子,現在換你守護這個家。媽媽要守護自己的陣地了。『使命必達,在所不辭』,這是媽媽踐行的承諾,是媽媽對黨和人民的承諾!」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病毒肆虐的當下,亦如是」

  14歲的武漢女孩孫婉清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父親寫了一封家書。她已經好多天沒見到爸爸了,「提筆時,我已經有一周沒見過父親了」。

  「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親安康?……日前流感橫行,您於院中應多加留意,謹防傳染。吾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病毒肆虐的當下,亦如是。」

  用文言文寫成的200餘字的家書,傳遞著孫婉清對父親深情的問候、溫暖的鼓勵、遲來的歉意,以及對戰勝這場疫情堅定的信心。

  「患者安危,責任比天。老父翹首,盼兒凱旋」

  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人民醫院產科主治醫師李蕊,進入隔離病區的第二天,就收到了父親寫給她的一首詩:「患者安危,責任比天。家國情懷,銘記心間……老父翹首,盼兒凱旋。」

  李蕊在日記中寫道:「好多人都說讀後禁不住淚目,為人女更是如此,至今我都不敢再看第二遍。可女兒心裡一直清晰記得,2003年的非典,你也曾穿上猴服(防護服),離開我們的小家,轉身奔向一線保護大家。在你的潛移默化中,我學會了凡事付出前不求結果,只講擔當!今日的我,才會毫不猶豫地勇敢挑起重擔,毅然站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沿。」

  「你是我妻也是戰友,務必牢記初心如磐,使命在先」

  由於不想讓家人在大年三十還要為自己擔心,即將出徵武漢的女軍醫彭渝告訴家人自己一直在醫院值班。直到看見別人發的機場出徵的照片,丈夫才知道她已出發。丈夫打來電話與彭渝大吵一架,他埋怨著「為什麼連來看你一眼的機會都沒有?」但在冷靜之後,同為軍人的丈夫給彭渝發了一條微信,微信這樣寫道:「太了解你的脾氣……你是我妻也是戰友,務必牢記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早日凱旋。」

  這條特別的微信讓彭渝淚流滿面,她知道,丈夫一直在用另一種方式鼓勵自己,支持自己。

  「媽媽,我多想摸摸你剪下的長髮」

  疫情暴發後,解放軍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劉曉青便奮戰在一線。這麼多天,她沒有時間與家人通話聊天,為了降低被感染的風險,更好救治更多的患者,劉曉青更將一頭長髮剪短。

  2月2日,劉曉青收到一封長長的來信,那是女兒「寫給媽媽的信」。

  在信中,女兒寫道:「媽媽,你在飛赴武漢之前剪下的長髮,我只是在照片上看到。現在哪裡?我多想摸摸,更想放在被窩裡伴我入眠。」

  「春暖花開的日子不遠了,我們會迎來勝利,而你們也會回到家中」

  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除了醫務工作者,還有廣大公安民警。2月2日,河南開封龍亭公安分局北郊派出所民警王建軍收到一封妻子通過微信發來的信,這不只是寫給王建軍的信,還是寫給「千千萬萬不懼疫情的肆虐堅守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公安民警」的信。

  正如信中所言,「春暖花開的日子不遠了,到那時烏雲會被春風吹散,陽光會灑滿大地,我們會迎來勝利,而你們也會回到家中……」我們始終堅信。

  「等疫情過去,你要記得回家,家裡備好了你愛吃的飯菜」

  劉翠娣是金溫鐵道公司的一名列車長,近日她收到了丈夫送來的一封家書,其中寫道:「記得你離開家的時候對我說,『放心吧,我不會有事的,我們列車上安全措施做得很好』。但是你上班後打電話給我的時候又說,『老公,要不然我下班就不回家了,萬一不小心把外面的病毒帶給你和孩子』。你說你是一名黨員,要走在人民的最前面;你說你是一名列車長,要衝在列車最前線……老婆,不管怎樣,我始終為你自豪。」「等疫情過去,你要記得回家,家裡備好了你愛吃的飯菜。」

  一封家書,讓春運期間始終堅守一線的列車長劉翠娣紅了眼眶。劉翠娣說,拉著行李箱離開家的那一刻,她聽到了兒子在後面喊「媽媽,我等你回來再睡」,也聽到了老公在後面叮囑「注意安全,遇到難事別硬撐」。

  「無法衝鋒陷陣的教師,唯有守護好自己的職業」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來,杭州建蘭中學804班班主任郭簡每天被海量的信息衝擊,看到醫務工作者、科研工作者都衝在一線,全社會都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她就在思考,作為一名教師,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2月3日凌晨,她給自己的學生們寫了一封信,並同步發布在了班級群和朋友圈。「無法衝鋒陷陣的教師,唯有守護好自己的職業,教給我的孩子們,做一個有大愛有大義有專業有貢獻的人!」深夜的朋友圈被這封動人的信瞬間點燃。

  一封信,連接你我;一封信,傳遞愛與惦念。

  疫情面前,沒有誰能置身事外;抗擊疫情,沒有一個人缺席。

  這場戰「疫」,我們一定能贏!

  冬天終會過去,靜待春暖花開時……

相關焦點

  • 【戰疫最前線】醫生創作歌曲《不要告訴我的媽媽》 獻給一線的白衣...
    【戰疫最前線】醫生創作歌曲《不要告訴我的媽媽》 獻給一線的白衣戰士 央視網消息
  • 曲師大老師手繪連環畫《戰疫》看著看著就淚目了(圖)
    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多支專業醫療隊伍衝向一線,扛起白衣戰士的如山使命。為了方便穿隔離服,年輕的她們毅然剪去秀髮,卻依然是最美的戰士。睡在地板上的醫護人員。向醫務工作者致敬!願他(她)們都能平安歸來!
  • 「你是我的英雄,也是我的戰友」——伉儷醫警戰疫同行!
    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入侵,保障全市人民身體健康,馬連莊中心衛生院接上級通知後,迅速安排一線檢測人員就位,堅守在龍青高速馬連莊收站出口,對進入的每輛車、每個人進行登記和體溫測量。在龍青高速馬連莊收費站出入口,有這樣一對特殊的醫警一線搭檔。「戰疫」場上,他們身穿警服和白大褂,是「戰友」,不同的制服,卻擁有著相同的情懷!生活中他們卻是家人,彼此理解支持,互相加油!
  • 雷神山中醫戰士「回家」現場:擁抱、求婚、歡笑、淚目!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宋莉萍 莊映格 王悅欣圖/吳遠團 陳瀅瀅英雄回家,尖叫、擁抱、歡笑、淚目,這就是現場觸目可及的場景。一陣陣「我愛你」的歡呼聲浪,迎接戰疫歸來平安回家的英雄。溫萬鑫和戰友張晶趁著休息時間,拿起畫筆,把八段錦和各種中醫文化化為手繪漫畫,張貼在病區長廊上,讓更多的人領略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全宇宙最美天使」回來了!去時寒風瑟瑟愁滿腸,歸來春光燦爛淚動人。對於洪妙君、謝任龍這對結婚才一年多的小夫妻,更是如此。「90後」洪妙君是廣東省中醫院醫療隊裡年齡最小的一員。
  • 戰疫前線日記|孫辰:與死神搶奪生命
    3月5日,在武漢抗疫一線入黨。1月30日 晴今天是我來武漢市第七醫院的第4天,慢慢地適應了在武漢的生活。空氣溼潤,乾淨整潔,多麼宜居的城市啊!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新年中的武漢應該是一片熱鬧繁華的景象!其實,每一次的安全下班都是一次戰疫的勝利。微信群裡,大家逐一分享自己上班的心得、體驗、注意事項。每個人都說得很細緻,儘可能把細節都傳遞給大家。我們是最親密的戰友!跟我一起來的我院呼吸科的丁盼盼,是一位非常安靜的姐姐。昨天,她上班前為了更好地做好防護,自己拿剪刀把年前剛做好造型的頭髮剪了!
  • 《是院士也是戰士》八集系列戰疫廣播劇(第二集)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為了傳遞偉大的抗疫精神,中國科技館聯合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北之聲、湖北經濟廣播共同製作推出了《是院士也是戰士》八集系列戰疫廣播劇,該劇已於2020年12月1日在湖北首播,並將陸續在學習強國、中國數字科技館等平臺播出。
  • 疾風知勁草 烈火煉真金丨貴州在抗疫鬥爭一線發展黨員匯聚更強戰疫...
    火線淬鍊,戰疫勇士心向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貴州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注重在醫療救治、疫情排查、隔離管控等疫情防控一線發現和考驗入黨積極分子,按照《黨章》規定的入黨基本條件,堅持政治素質過硬,一貫表現良好,能夠在危急關頭、危險時刻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
  • 未央公安送詩給抗疫一線中「最可愛的人」
    未央公安戰疫情——致最可愛的人作者:許朝睿 李濤春節本該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一場疫情突然襲來牽動所有人的心我築牢銅牆鐵壁似的防疫戰線你傳遞春風化雨般的社區溫暖我們是夫妻我們並肩作戰雙警家庭我是你選擇的警察妻子你是我選擇的警察老公
  • 「新華網連線湖北」「我們既是父子,也是『戰友』」
    高儀一家四口都是醫護工作者,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高儀選擇奔赴武漢一線與病毒正面交鋒;父親高博在新餘市緊急救援中心負責新冠肺炎疑似和確診患者的調度轉運;母親周愛星在當地醫院負責抗疫後勤保障工作……全家總動員,在戰「疫」中詮釋使命,在戰「疫」中傳承擔當。圖為高儀在抗疫一線。
  • 我是廣東中山設計師,我要為戰疫背後的真實發聲
    最可愛的一線戰士2020年2月抗擊肺炎的戰疫如火如荼,前方戰士浴血奮戰,可是我們的後方卻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如蚊蟲般總在忙碌的人們面前不斷騷擾。因為專業關係,我列舉關於畫展及設計展的兩例問題1)一位國學易大師運用自媒體發聲:「武漢鉚起,馬屁精滾開」。直指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都是馬屁精,文章中好象唯有實際支持了才算真正的加油,而沒有捐錢捐物就不算加油,好象喊加油了,前線的醫護人員很有壓力,他們要休息。
  • 戰疫一線| 巧手繪圖,漫畫也是「戰疫」武器
    戰疫一線| 巧手繪圖,漫畫也是「戰疫」武器 2020-03-20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追憶犧牲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八名戰友
    臘梅綻放暖寒冬 一壺清酒悼英魂追憶犧牲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八名戰友「說什麼雨雪風霜,有我的地方就是一座哨崗。從不怕肆虐瘋狂,有我的地方就是安全屏障。累也不說苦也不講,有一份責任扛在肩上。你的戰友不會忘——你離開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璀璨星河中,誰是最亮的那顆?「現在是特殊時期,一定要守好卡點。」疫情出現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公安局阿克公安檢查站副站長、輔警蘇萊曼·巴馬丁日夜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
  • 夜讀·見信如面丨「戰疫」一線黨員媽媽:你是我的英雄!(有聲)
    從今晚開始夜讀將推出「見信如面」系列節目《紙短情長 最美逆行》,每晚與大家分享來自抗擊疫情一線的「最美家書」,這些家書字裡行間流淌著家國情懷,展示著溫暖力量,也銘記著這場戰役中普通人的真情與大愛。就讓我們用一封封家書,為「最美逆行者」謳歌。
  • 軍車質量差致解放軍戰士在中印前線犧牲?造謠者已抓
    軍車質量差致戰士在中印前線犧牲?造謠網民已被抓。微信公眾號「東風越野車」消息,8月3日,東風特種裝備事業部(東風越野車有限公司)從網絡上獲悉,有網民「天佑眾生」在微信群中發布涉及東風特種裝備事業部(東風越野車有限公司)個別人員貪腐導致所供軍車質量差,最後造成戰士在中印前線犧牲的網絡謠言。
  • 我願以柔弱之軀,為戰疫竭盡全力——向黃州區法院一線戰疫的女同志...
    我願以柔弱之軀, 為戰疫竭盡全力 ——向黃州區法院一線戰疫的女同志們致敬! 古有從軍花木蘭,今朝戰疫女法官,募捐執勤守卡口,摸排代購展風採。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以來,黃岡市黃州區人民法院女幹警們紛紛主動下沉一線,她們以柔弱之軀,竭盡全力,肩負起了戰疫工作的「半邊天」…… 風險我抗,危險我上
  • 「我在外面不需要記掛,見信如見面……」 抗美援朝上的那些家書...
    ,我在外經常掛念你的身體如何,照應家事怎樣。「軍輸很困難,常常吃不上飯,即使吃也是抓把雪和著面下肚,胃老是痛……」「我在外面不需要記掛,見信如見面,以後將你的心意寫信說明,以免我在外掛念……」滑動查看更多家書
  • 抗洪一線的「小家」,是家人,更是戰友!
    在防汛抗洪前線湧現出了一批「父子兵」「親兄弟」「夫妻檔」他們是家人更是奮戰在抗洪一線的戰友他們以「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把牽掛與不舍藏在心底以飽滿的鬥志衝鋒在抗洪一線>距離自己不到30公裡的地方巡堤查險因各自都有任務父子倆未能見面父親通過鏡頭叮囑兒子「希望你注意安全,做一個有擔當的軍人!」
  • 海內外央企員工同譜戰歌,戰疫徵途並肩向前!
    這裡是武漢開出勝利的花瓣團結的南航兒女逆行的你我牽手武漢忍住怒吼你和我成為戰友不再獨自戰鬥八方馳援你我永不自我封鎖愛如滔滔江水湧動"《戰疫》作詞、作曲、演唱:魏明「我上!」「我的遺體捐獻給國家」……2020年的新年伊始,一批批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和社會志願者逆行荊楚大地,與新冠病毒展開生死較量!生產一線也是戰「疫」前線,中國大唐全體職工用自己的責無旁貸積極投身到抗「疫」保電的戰鬥中,為戰「疫」阻擊戰凝聚澎湃力量。歌曲的創作者中國大唐職工魏明看著這一幕幕感人畫面,為致敬馳援武漢的一線人員和所有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平凡戰士」們,寫下了《戰疫》這首歌。
  • 天使日記 你剪掉長發的樣子,真美!
    在永城市中心醫院見證者疫情的發展感受著救治中的感動體驗著戰疫的艱辛王洪雲也一次次的被觸動著在戰疫中她用一種不一樣的方式記錄著,我們是團結的戰友在這艱難的時刻每句鼓勵的話語都暖在心窩每張面孔都那麼可愛可親每個眼神都充滿堅定的信念分分秒秒,我們與病毒搶時間,與死神較量
  • 《是院士也是戰士》八集系列戰疫廣播劇(第四集)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為了傳遞偉大的抗疫精神,中國科技館聯合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北之聲、湖北經濟廣播共同製作推出了《是院士也是戰士》八集系列戰疫廣播劇,該劇已於2020年12月1日在湖北首播,並將陸續在學習強國、中國數字科技館等平臺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