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喜歡下雨天,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了雨,才有了詩中的那處江南。
江南繁華勝地,因各種原因去過無數次。無論是南京秦淮、蘇州周莊,還是嘉興煙雨樓、杭州西湖,雖都是風光秀麗,景色盎然,但卻沒有引起我內心對於煙雨江南的那種共鳴。
直到2018年那個炎熱的六月,我來到了南潯古鎮。在一場淅淅瀝瀝的夏雨聲中,終於讓我找到心中念念所在的那個印象江南。
南潯位於浙江省杭嘉湖平原北部,境內擁有諸多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蹟。古老的潯溪流淌在這片古老土地上,滋養著南潯人們的漫漫歲月。
南潯鎮內的河道,縱橫交織,街道依河而建。這種「小橋、流水、人家」,「青瓦、白牆、古巷」的風範,也已經成為了南潯水鄉文化的積澱物。
除此以外,南潯我認為是國內所有古鎮當中最特別的一個。不同於其餘古鎮,南潯的歷史和文化可謂是全國古鎮之獨一檔。
不管是近代崛起的「四象八牛」富商群體,還是「九裡三閣老,十裡二尚書」的歷史文人,都成為南潯內在底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我們走進南潯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江南舊居時,仿佛仍然可以感受到百餘年前的風雲激蕩......
六月的江南,已經進入了梅雨時節。天氣預報中的暴雨也無法抵擋我前往南潯的決心,只為一睹南潯風採。
南潯園林之盛,不亞於蘇州,而其中的代表便是當時號稱「四象八牛」之首的劉鏞所建造的小蓮莊。
而我的首選地,也選在了小蓮莊。不僅僅因為她秀美,還因為她是時代的縮影。
小蓮莊是劉鏞父子花60萬兩白銀,用40年的時間精心營造而成。
「四象八牛」之首的劉鏞憑著經營生絲,鹽業,地產而積累起雄厚的資金,憑著在商界、官界的左右逢源,憑藉著對於傳統文化的尊重,終於建造出了這座令人心儀的莊園。
園林門外的石橋旁,有一條小河,名叫「鷓鴣溪」,多麼優雅的名字。河畔屹立著兩棵榆樹,鬱鬱蔥蔥,似乎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們。
踏過石橋,穿過柳樹,走過青石小路,映入眼前的就是一片曠達的園林。
這座園林最為引人入目之處,便是其中的蓮花池。四周的玲瓏假山和水榭歌臺,都是圍繞著這座蓮花池而興建。
一眼望去,滿池的蓮花盛開,清風徐來,湖面泛起了陣陣漣漪。佇立此處,都市裡的繁華喧囂在此便會消散得無影無蹤。
池邊建有一座「淨香詩窟」,是整座小蓮莊的內涵所在。
民國初期,中國文壇眾多風雲人物如王國維、梁啓超、蔡元培等等,紛紛到此吟詩唱和,並留下諸多詩篇。
走進這座書屋,閉眼深吸,仍可以感到一股書香氣息緩緩襲來。望著牆面鐫刻的文章佳句,置身其中仿佛可以來一場穿越時空的交流。
正當我沉浸其中,剎那間屋外響起了陣陣驚雷,狂風驟起,不一會天空就下起了瓢潑大雨。
池面上的蓮花被雨水盡情拍打著,狂風搖晃著菡萏,水珠不斷的在荷葉上滾動。遠遠望去,真是應了南潯老詩人徐遲的那句「水晶晶」來形容了。
由於夏雨的傾盆,原本如鏡面平滑的湖面產生了陣陣漣漪,形成一個個圈圈的形狀。
此時此刻,我的腦海中自然想起了《江南》這首歌曲裡面的歌詞:
風到這裡就是粘,粘住過客的思念,雨到了這裡纏成線.....圈圈圓圓圈圈......
而南潯的這場夏雨,也讓我親身見識到什麼是「圈圈圓圓圈圈」,什麼是真正的江南。
而我,作為一個過客,也被這江南的風雨所黏住,至此難以忘卻......
這場夏雨持續了一下午,到了傍晚時分已經轉為淅淅瀝瀝的小雨。
雖然天空中還飄著成線的雨絲,但已經不影響在外行走。離開小蓮莊後,我漫步在南潯的青石巷中,路上行人極少,可以清晰地聽到自己的足音。
傍晚雨後的南潯,寧靜如黃昏。現代人營造出的古鎮景點,已經很難再有寧靜一說,而南潯依舊可以從中感受到古鎮的寧靜和寂寞。
走在小巷深處,看到爬滿青苔的牆基,發現被風吹落的竹葉。讓人遙想當年,這裡曾經發生過的種種悲喜往事,更添上了一抹傳奇色彩。
天色漸漸變黑,閒逛在小巷當中,走過漫漫時光,穿過層層風雨。站在巷尾,你會發現南潯穿越數百年時光,依舊亮麗如初。
清風徐徐,這種空曠和寂靜,正是現代人們內心所需要追尋的所在。
曾經繁華無比,富可敵國,這些舊事在晚風吹拂下開始逐漸遠去,繁華已逝的南潯如今顯得更加淡泊和安定。
潯溪的水悠悠地流淌了千百年,這座古鎮依水而生,依水而存,流出的是南潯的往事,是南潯歷經數百年而不衰的文化記憶。
南潯可能不是古鎮中最大的,可能不是最悠久的,但是作為江南古鎮中的精神所在,她讓我第一次認識到內心中的江南究竟是何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