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付思涵 陳雯卿 彭越
圖片 | 餘寧 王明睿 應寒亭 部分來源於網絡
責編 | 陳陽陽
排版 | 彭越
一提到南京大學你會想到什麼顏色?
只有南大紫嗎?
117年歲月就像一支水彩筆,在南大校園裡繪出了五彩斑斕的圖案。
南大的畫卷綿延不絕,奼紫嫣紅的色彩也不斷。
南大校園裡處處有著能引起南大學子共鳴的標誌色,我們用鏡頭記錄下了這些色彩,製作成了色卡。讓每一個南大人心中,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南大顏色。
方肇周紅
「火紅的立方體」是方肇周體育館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這正是其暱稱「火立方」的由來。
事實上,這個「火立方」由三個正方形體塊旋轉、咬合、對位形成,暗紅色、灰色、青色互相獨立又在中部相接,一塊透明的小正方體隨意地點綴其間,整座建築的設計頗具後現代主義風格。
這座外觀獨特的體育館,由出生於江蘇的香港企業家方鏗先生捐資助建,以他的父親「方肇周」先生的名字命名,並由南京大學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完成。
南京大學的體育教學有著悠久的傳統,早在1905年,三江師範學堂就將體操列入課程之一;1915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設立中國第一個體育科,這便是中國高等體育教育的開端。
百年過去,南大的體育館歷經變遷,如火一般充滿熱情的體育精神卻不曾改變。
紫金橙
在仙林校區文科組團的東北角,新生的橙紅色紫金樓為校園帶來新的氣息。
這座年輕的院樓是江蘇省委宣傳部和南京大學部校共建的產物。2016年正式奠基後,紫金樓歷經兩年建設,在201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現代化的外觀是紫金樓帶給人們的直觀印象,而在院樓內部,辦公室、教室、圖書館、報告廳、學生中心、健身房等功能用房齊全先進,教學、科研、辦公有機融合,於開放的設計理念背後體現學院氣質。
在搬進「新家」之前,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已歷數度春秋。
1936年,孫明經先生在金陵大學創辦電影與播音專修科,這是南大新聞傳播學科的發端。1986年新聞專業恢復辦學,並在1992年正式建系。2003年,新聞傳播學系成為了新聞傳播學院,五年後,搬至費彝民樓。
時光荏苒,當初記錄抗戰歲月的珍貴影像依然留存風中,而「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信念則在一代又一代新傳人中傳續。橙紅色的紫金樓,以嶄新的外貌,承載著久遠的歷史與理想。
這種新與老的相遇,正是百年南大一則寫實的截面。
大黃黃
在南大校園,有一道流動的黃色深深鐫刻在南大人的腦海中,它屬於一個親切的名字——大黃。
大黃是一隻頗富傳奇色彩的貓咪,身上有著眾多奪目的標籤:南大貓王、仙林之王、鎮校神獸。他上過南大官方招生海報(C位),當過校園宣傳片的主角,還擁有南大學生為其專門建立的人人網主頁,堪稱貓界傳奇、南大瑰寶。
最初,一組團活躍著眾多貓咪,而大黃之所以脫穎而出,在於他善於選擇出沒地點——人流量最大的教超,且選擇了最有利的「貓設」——接受大量投餵後依靠噸位而養尊處優的「總裁大黃」。
每當他俯下肥碩的腹部,用邪魅的綠色眼睛睥睨著周圍時,便總能引起少男少女們此起彼伏的尖叫。
如今,大黃的子孫後代散布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它們身上星星點點的黃色,仿佛對父輩輝煌的無聲延續。
而在大黃之外,從大鵝到野豬,南大吉祥物的大家庭也在不斷擴充。這些可愛的小生靈,不僅意味著南大良好的生態環境,更意味著南大溫厚儒雅的人文氛圍。
北大樓綠
「常青藤攀滿了北大樓
是藤呢 還是浪子的離愁」
北大樓建築的顏色是什麼?
你一定想答綠色,但那鋪滿樓宇的綠其實是北大樓建築之外的生命。只不過纏繞了石牆這麼多年,常青藤幾乎已與北大樓不可分割,無論從物理上還是精神上。
1919年,由美國建築師司邁爾設計、陳明記營造廠承建的金陵大學鐘樓竣工,它是當時金陵大學的行政院大樓,也是日後南京大學的標誌性建筑北大樓。
北大樓建成時,形容巍峨,器宇軒昂,是當時南京市最高大的建築之一。北大樓的外觀韻味非凡,西方教會風與東方廟宇風以一種新鮮的形式雜糅在一起,這種獨特的風格也統領了整個金陵大學的建築。
今年是北大樓建成100周年,常青藤依然在北大樓上充滿活力地生長著,北大樓內的辦公氛圍也一如既往,時間仿佛在這裡停止流動。
有趣的是,在新建成的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內,也有一座「現代配版北大樓」,它是模仿鼓樓校區的北大樓建成,還有一個相對的名字「行政南樓」。
大活藍
湛藍盈透的大樓巍然屹立,與身後的灰色建築組成巧妙的幾何樂章,這是南大人進行日常文化活動的敬文學生活動中心。
在「大活藍」出現以前,南大的校園文化生活就已經走過了綿長的歷史。
1929年11月,國立中央大學正式成立學生會,在學生會的組織和推動下,學生的課餘活動豐富多彩。除了生物學會、心理學會等學術性質的組織,還有以音樂、戲劇、文學、體育等愛好為主題的多樣興趣組織。
抗戰西遷時期,中央大學的學生在艱苦的條件下依然不忘豐富精神生活。熱愛歌詠活動的中大學生,曾留下了「每當晚餐之後,柏溪小阜,歌聲悠揚」的記載。
2009年,在香港慈善家朱恩餘先生的資助下,十層高的「大活」在仙林校區拔地而起。
敬文大學生活動中心由哈佛大學建築系主任普雷斯頓·科恩設計,燈塔般的主樓被高低起伏的曲面屋頂圍繞,宛如屹立在波濤中的航標,而流動性極高的室內設計則為學生活動提供自由的空間。
如今,這一抹「大活藍」為南大學生的文化活動開啟了新的天地。百團大戰、十大歌手賽、新生文藝匯演、黑匣子戲劇演出……各種形式的文藝活動層出不窮,在大活找到了表現自我的舞臺。
藍色的大活,也就成為了在南大的青春記憶落腳的航標。
杜廈灰
灰色的杜廈圖書館,如一本翻開大書,莊嚴落於水上。這是很多南大人對仙林校區的第一印象。
南京大學杜廈圖書館由南大知名校友杜廈先生捐資建設,整個圖書館由三個體塊環繞內院組成,石材與玻璃有機組合成外牆,使得大進深的圖書館內部也有明快的採光。
杜廈圖書館不僅有著莊重典雅的外形,更是藏書量全國前三的高校圖書館。在過去,南大圖書館曾走過一段輝煌但波折的歷史。
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設藏書樓,這是南大圖書館最初的起點。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裡,中央大學圖書館、金陵大學圖書館各自歷經土匪掠奪、大火焚燒、戰亂搬遷等動亂,建築與藏書幾經焚毀,最終又浴火重生。
多年之後,曾經的金大圖書館被改建為南大校史館,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新圖書館在一旁誕生。經過一個世紀的變遷,南大圖書館這個稱謂,落在了杜廈圖書館身上。
從亂世到太平之世,百年的歲月在文字中倏忽過去。這是南大圖書館的歷史,也是南京大學的歷史。
漢口路門白
南大的歷史繞不開漢口路22號的這一抹白。1952年,原南京大學歷經院系調整,與金陵大學合併文、理學院並遷至原金大校址,新的南京大學就此誕生。1959年,漢口路校門落成,南京大學擁有了自己的標誌性校門。
這是一座三開間的大門,整體結構平直,門頭上書金色的校名,兩側的立柱上則用鮮紅色寫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八個毛體大字。校門主體為純白色,頂部正中則豎起鮮豔的五星紅旗,看上去方正而端嚴,宛如忠直的衛士。
漢口路校門所連接的是厚重的歷史記憶。時任金陵大學教授的賽珍珠,正是在南京漢口路的兩層小樓裡,完成了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大地》,徐志摩、梅蘭芳、胡適、林語堂等名家也曾作為座上賓出入於此。在這座校門背後,還坐落著北大樓、大禮堂、小禮堂、圖書館等歷史性地標,歷經百年光陰陶染而越發閃亮。
2018年,漢口路校門被列入南京市第二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漢口路前每一日都車來車往,而漢口路校門恆久地屹立著,任由歷史的風雲自這裡穿越。
南大紫
在南大的校園中,紫色是隨處可見的存在。在校門口的橫幅上,在教超的便籤本上,在學生們的衣服上。這些紫色有一個確定的閾值,有標記獨特的名字——「南大紫」。
2010年,《南京大學視覺形象規範化標準》規定南京大學標準色為紫色(C:50,M:100,Y:0,K:40),「南大紫」的官方地位從此確定。它的來歷和南大,甚至是南京的歷史息息相關。
國立中央大學時期,南大的官方校色為紫、金二色,加之松青。紫色是典雅、高貴與浪漫,金色是光明、輝煌與智慧。年復一年過去,南大的命運在動蕩的歷史中顛沛、改變,但當年校色中蘊含的所有信心、期望與美好想像,隨著「南大紫」一直綿延下來。
此外,紫色也讓人聯想起南京的象徵紫金山,中國還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紫色的國家。這個顏色擁有太多故事,太多人賦予過它可貴的意義,太多人標記它為不可磨滅的記憶。
而無論何時何地,每個南大人看見它時,那些蘊含其中的精神都將一次又一次被喚醒。
她端莊、豔麗、雄偉、青春、樸實、活潑。
不管哪種顏色,
無不是歲月的沉澱,風霜的洗禮。
南京大學,你的哪一面我都愛。
117周年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