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引用故事:
釋迦摩尼在還沒有成佛之前,曾經經歷過一段的苦修。傳說他有一天在森林裡面打坐參禪,這個時候,天空中一隻老鷹正在追逐一隻鴿子。鴿子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看到了釋迦摩尼,就飛到了他的衣袖裡面,企圖能躲過一劫。
釋迦摩尼自然明白這隻鴿子求生的欲望,於是他對老鷹說道:請您放了這隻鴿子,上天有好生之德。
老鷹卻回答道:如果我放了這隻鴿子,那麼這隻鴿子是活了,我卻會被餓死,哪裡來的好生之德呢?
釋迦摩尼就說:我願意用同樣重量的肉來換取鴿子的生命。於是他就拿了一個秤,把鴿子放在秤的另外一邊,然後自己用刀開始割自己的肉。說來也奇怪,鴿子本來不重,但是釋迦摩尼割了好多肉還是沒有使得秤平衡。
最後他自己跳進秤裡面,秤砣終於平衡了。他閉上眼,說我不入地獄,入地獄,你吃了我吧。
這是廣為流傳的佛本生故事,但故事畢竟只是故事,凡是故事,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推論一:
佛祖捨身飼鷹佛祖救了鴿子,但鴿子是雜食動物,不只吃草,還要吃蟲子,蟲子也是活生生的生命,佛祖在救了一隻鴿子的同時又殺死了無數隻蟲子,這是善是惡?
推論二:
如果佛祖捨身飼鷹是救度生命,那麼狼蟲虎豹等所有肉食動物都在殺生,憑佛祖一身顯然不夠舍,需要佛子佛孫全部貢獻出身體。但問題又來了,大狼要生小狼,小狼長大了要生小小狼,生生不息,無窮無盡,就是把全人類的肉身貢獻出來,也不足餵飽這些肉食動物,反而使食肉動物隊伍更加壯大,食物需求旺盛,也就是殺戮更加慘烈血腥,這不是在行善,簡直在助惡。
結論:
食草動物吃植物,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死後屍體又貢獻給植物做肥料,這是生態平衡,宇宙萬物在這生態循環中生生不息,欣欣向榮。佛祖割肉餵鷹,捨身飼虎式的善,是在打破生態平衡,生態平衡被打破,帶來的不是和諧,而是災難。無數生靈可能在這災難中喪生,甚至種族滅絕。
從這個意義上說,佛家提倡的不殺生,不是善,而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