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之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
圓桌話題
特邀嘉賓
吳波 亞太旅遊協會大中華區主任
「四川旅遊發展的最大短板是入境旅遊。就行業而言,問題出在『介』這一環節。」
張凌雲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導,《旅遊學刊》執行主編
「這幾年由於交通的便利,旅遊已經從以往的『宏大敘事』轉向『小而美』。」
陳冠智 泰國國家旅遊局成都辦事處處長
「旅遊全方位服務的提質升級也是四川旅遊向世界看齊的關鍵點。」
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旅遊強省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省委提出了明確要求。四川擁有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這些資源在業內人士眼中擁有怎樣的吸引力?要打造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還需補足哪些短板?來自國內外的優秀案例,又可以提供哪些經驗和借鑑?日前,亞太旅遊協會大中華區主任吳波、泰國國家旅遊局成都辦事處處長陳冠智以及《旅遊學刊》執行主編張凌雲接受記者採訪,為四川更好更快建設世界旅遊目的地出謀劃策。
談四川印象
●文旅資源異常豐富,知名度大幅提升
●成都已成為大多數泰國遊客必打卡城市之一
談提質升級
●文化為「內核」,旅遊服務為「支撐」,為「行萬裡路」增加不一樣的風景
●以旅遊為基礎,打造一些新文化產品和活動
●將旅遊和體育相結合也是有效方式
談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四川旅遊發展的最大短板是入境旅遊,需要扶持和打造具有強力外聯能力的旅行社
●思考建築群落和文博資源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然後再量力而行
●全球營銷,細化市場,採用更多的社交媒體、名人效應來發展客源市場
話題一 四川印象既有「童話世界」 也有「市井逍遙」
吳波:四川當然是中國的旅遊大省,旅遊資源豐富。有人盡皆知的「童話世界」九寨溝、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峨眉山—樂山,有一直哺育著成都平原的都江堰、「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以及稻城-亞丁、劍門關及蜀道等諸多自然及人文景觀。還有蜀地文化及生活習俗的傳承。
張凌云:我對四川的印象主要還是以成都為主。成都是一個特別適合搞全域旅遊的地方,在文旅融合的契機下會有更大的作為。這幾年由於交通的便利,旅遊已經從以往的「宏大敘事」轉向「小而美」,人們不再像老一輩那樣對旅遊具有強烈的儀式感和獵奇感,說我一定要去看多麼宏偉的建築,一定要去看多麼壯麗的自然景觀。現代人更想通過旅遊,在繁忙的工作中度度假、放放鬆。
而成都「閒適安逸」的城市性格,便從全國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這是吸引很多遊客獨特的點。成都的安逸,不是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的休閒,而是接地氣的、和老百姓生活結合在一起的市井裡的逍遙,這種文化十分親民。因此遊客既可以在杜甫草堂、武侯祠、寬窄巷子等地遊玩,更棒的是成都有茶館、美食與美女、音樂與酒館。這些文化與旅遊交融在一起,非常適合進行全域旅遊的開發。
陳冠智:從近年來的文化旅遊交流看,泰國遊客特別青睞四川,通過走進九寨溝、觀看大熊貓、品味川菜等不同角度的體驗,四川的特色文化和代表性自然風光已經深入人心。
從文化生活上看,四川和泰國很類似,都屬於休閒慢生活。美食口味也類似,比如「辣」元素,泰國偏酸辣,四川以麻辣為主。隨著社交媒體的迅速發展,成都已成為大多數泰國遊客必打卡的城市之一。據我所知,他們來成都也不僅僅是短暫打卡,而是花時間真正融入到本地人的生活中去,比如去人民公園體驗喝蓋碗茶、掏耳朵,去四川博物院感受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巴蜀文化等。
當前,四川文化旅遊發展速度也非常快,在東南亞乃至全球旅遊市場上,知名度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願意來到四川體驗這裡的文化和生活。
話題二 品質提升打造文化產品 促進互動交流
吳波:中國經濟今天所面臨的挑戰就是「量」向「質」的轉變,文旅業也不例外。廣義而言,旅遊就是一種體驗,通過旅遊體驗各種文化。我所理解文旅業「量」與「質」的變化應該是以文化為「內核」,旅遊服務為「支撐」,更多地體現文化的唯一特性,以優質的吃、住、行、遊、購、娛為「行萬裡路」增加不一樣的風景。
張凌云:目前很多旅遊景點都還停留在「原始材料」的階段。大家提到文旅融合有時候會很牴觸產品化、商業化,我覺得恰恰相反,旅遊業歸根結底是經濟產業,商家需要按專業的服務態度,系統的市場運作,按商業規律去開發,做出一個品牌。
陳冠智:以旅遊為基礎,打造一些新文化產品和活動,對四川文化旅遊品牌的樹立和提升是非常有利的。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做四川和泰國藝術家的文化交流活動,已經持續了3年。一批批四川藝術家走進泰國北部清萊的白廟和黑屋,與當地藝術家進行交流;我們也組織泰國的畫家、攝影師、模型師、建築設計師、室內設計師等走進四川旅遊景點,他們用不一樣的眼光和見解,通過攝影作品、油畫等形式,將四川文化和旅遊資源傳播給更多的東南亞遊客。很多泰國遊客就會覺得跟他們去過的四川不一樣,就還想再次前往。今年底,藝術家互動交流活動將走進四川的一些小眾路線。
此外,將旅遊和體育相結合也是有效方式。近兩年,我們邀請四川跑者去泰國體驗馬拉松,尤其是大家喜愛的芭堤雅馬拉松、普吉島樂古浪馬拉松、清邁馬拉松。同樣,泰國團隊也很積極地參與到成都國際馬拉松。我們想將成都和曼谷的馬拉松結合起來,讓四川跑者和泰國跑者相互換跑,邊跑馬拉松邊感受四川的文化旅遊魅力,拉動境外遊客人氣。
旅遊全方位服務的提質升級也是四川旅遊向世界看齊的關鍵點。近日,我走進了阿壩州的達古冰川景區,景區的安全服務、交通服務、旅遊廁所等都做得很好,景點專車和外來遊客車輛實行了有效分離,整個景區看起來有條不紊。
話題三 建言獻策全球營銷 細化市場
吳波:我們協會曾有一個分析:2018年至2022年,中國的境外遊客量將增加2.4%,到2022年時,中國境外遊客數將達1.6億人次。四川旅遊發展的最大短板是入境旅遊。就行業而言,問題出在「介」這一環節。我們做好了一桌菜品豐富的大宴,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通過「介」找人掏錢赴宴。旅遊上的「介」就是旅行社。扶持和打造具有強力外聯能力的旅行社是一個系統工程,所涉及的領域方方面面,包括外語溝通能力、現代企業運營、同國際大型旅行商的接軌、線路的編排及安排、銷售(組團)技巧等。
張凌云:我個人認為,還是一個產品化的問題。就拿安仁古鎮來說,如果想建「天府旅遊名縣」,甚至是世界旅遊目的地,它首先要挖掘、認識自己的資源優勢在哪裡,認知有沒有偏差。安仁古鎮被稱為「博物館小鎮」,還保存有民國時期的劉氏莊園群、劉湘公館等古建築群。那我們就要思考,安仁古鎮的公館資源,是否能做成像宋慶齡、林徽因故居那樣的「名人故裡」,這種做法對中外遊客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還是開發民國公館的建築,對它們進行「活化」,讓遊客身臨其境地感受這些建築的魅力。首先我們就要思考這些建築群落和文博資源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然後再量力而行。或者看能否參照烏鎮的做法,通過舉辦「烏鎮戲劇節」「網際網路大會」,樹立起自己的獨特的文化特色品牌,再帶動旅遊經濟。
建設世界旅遊目的地,建立信息化的現代傳播途徑必不可少。隨著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包括後工業化時代人們審美的變化,古鎮和鄉村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潛力。利用現代傳播技術,讓古鎮、鄉村和著名景點、國際大都市站在同一個網絡平臺上,對它們來說也是新的機遇。
陳冠智:四川豐富多元的文化旅遊資源,已經為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提供了很好的先天條件,利用這些條件,通過「文化旅遊」「美食旅遊」「運動旅遊」等主題進行全球營銷,細化市場,並加強與成都直飛海外航線及直航城市的銜接和互動,採用更多的社交媒體、名人效應來發展客源市場,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通過「網際網路+智慧旅遊」的方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滿足遊客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需求,不僅為遊客提供智慧化旅遊服務,還為管理部門提供智慧化的管理手段。另外,川內景區開發出多語言服務顯得尤為重要,這將使四川與國際遊客的有效交流互動越來越多。